付費限定

中國10天大撒3兆人民幣 誰有機會因此受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2022年開工10天,中國地方政府已經宣布5000個基礎建設專案「開工」,總投資規模超過人民幣三兆元(約新台幣13兆元)。從投資的項目觀察,本次基礎建設範圍除了舊有的橋樑道路、民生事業等傳統領域外,也加入了5G網路、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建設項目。
2021年12月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定調中國經濟正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及預期轉弱」三大壓力,因此政策應該快速轉向積極,藉此響應穩增長的中央政策目標。
也因為如此今年剛剛開始中國地方政府就披露了第一季的地方債發行計畫,整體規模約人民幣8000億元,希望為基礎建設提供充裕的資金。
所以中國今年初就利用基建發功應該不是一個假議題,而中國的整體經濟也的確有機會透過本次的基礎建設計畫,扭轉去年不停下滑的經濟成長力道。
其中新基建的根本─5G,更是本次基礎建設的重中之重,畢竟後續不管是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或是大數據中心等等,都需要利用5G為骨架向上發展。所以中國有13個省份提出2022年將建設42.5萬座5G基地台。
但為何中國要利用基礎建設改善中國目前遇到的「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及預期轉弱」三大壓力呢?

經濟增長的關鍵就在一個公式中


你是否曾經想過「投資的過程中你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利用爆炸的資訊一點一點的分析?還是利用別人的觀點加速自己的判斷?
如果你選擇的是後者,那歡迎你加入報君愛報報的訂閱行列!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0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報君愛報報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5會員
172內容數
沒有艱深的專有名詞!只有新聞與數據的交叉比對,讓你用不同的角度思考產業可能發生的變化與趨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報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6月中旬開始不同的外資紛紛開始對電子類股開炮,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宏碁與華碩這些檯面上的領導個股都中槍,讓人不禁開始懷疑台灣的電子股病了嗎?過往價值投資中一直點名的個股,為何在台股站在歷史高點時紛紛被降評呢?
微軟在6月24日推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Windows11,不僅加強了資安防護,更在硬體規格上拉高DRAM記憶體及固態硬碟SSD搭載容量,規格上建議DRAM倍增到8G;SSD也大增至100GB。預期年底聖誕旺季中搭配Windows11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將會大幅升級記憶體的需求。其中筆電DRAM搭載容
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6月22日宣布在新加坡廠區設立新廠,並且與客戶共同投資下,預計投入資金高達40億美元。新廠完工後 格羅方德 的年產能將增加45萬片12吋晶圓;新加坡廠區的年度總產能也將上升到150萬片12吋晶圓。預計新廠將在2023年啟動。 我們都知道2021年在車用晶片缺
5月底通用汽車宣布重啟因為晶片短缺而停工的五座工廠,突顯目前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已經慢慢化解,而以大陸車廠為主要客戶的供應鏈也表示,車廠提出在車用晶片短缺問題解決後,將加大拉貨的力道,因此計畫將縮減傳統的暑休及十一長假。 E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使得2020年汽車銷售出現明顯
美國拜登6月15日在歐盟行政中心布魯塞爾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會面時,正式敲定就長達17年的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補貼爭議達成停火,本次協議以五年為期限。市場觀察美國與歐盟由對抗轉為合作的最大關鍵,是中國商用客機可能將合法加入航空市場成為競爭者。 但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爭執尚未落
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造船造櫃的規模衝上163億美元,根據Alphaliner截至6月1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地中海航運、長榮航運、達飛海運、萬海航運等造船造櫃驚人,其中地中海航運的總運力將有機會擠下馬士基成為全球第一,長榮則有機會擠入前五名行列。
從6月中旬開始不同的外資紛紛開始對電子類股開炮,包括台積電、日月光、聯發科、宏碁與華碩這些檯面上的領導個股都中槍,讓人不禁開始懷疑台灣的電子股病了嗎?過往價值投資中一直點名的個股,為何在台股站在歷史高點時紛紛被降評呢?
微軟在6月24日推出新一代的作業系統 Windows11,不僅加強了資安防護,更在硬體規格上拉高DRAM記憶體及固態硬碟SSD搭載容量,規格上建議DRAM倍增到8G;SSD也大增至100GB。預期年底聖誕旺季中搭配Windows11作業系統的個人電腦,將會大幅升級記憶體的需求。其中筆電DRAM搭載容
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6月22日宣布在新加坡廠區設立新廠,並且與客戶共同投資下,預計投入資金高達40億美元。新廠完工後 格羅方德 的年產能將增加45萬片12吋晶圓;新加坡廠區的年度總產能也將上升到150萬片12吋晶圓。預計新廠將在2023年啟動。 我們都知道2021年在車用晶片缺
5月底通用汽車宣布重啟因為晶片短缺而停工的五座工廠,突顯目前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已經慢慢化解,而以大陸車廠為主要客戶的供應鏈也表示,車廠提出在車用晶片短缺問題解決後,將加大拉貨的力道,因此計畫將縮減傳統的暑休及十一長假。 E 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球經濟陷入停滯,使得2020年汽車銷售出現明顯
美國拜登6月15日在歐盟行政中心布魯塞爾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會面時,正式敲定就長達17年的空中巴士與波音公司補貼爭議達成停火,本次協議以五年為期限。市場觀察美國與歐盟由對抗轉為合作的最大關鍵,是中國商用客機可能將合法加入航空市場成為競爭者。 但美國與歐盟之間的貿易爭執尚未落
2021年前五個月中全球造船造櫃的規模衝上163億美元,根據Alphaliner截至6月14日的統計資料顯示,地中海航運、長榮航運、達飛海運、萬海航運等造船造櫃驚人,其中地中海航運的總運力將有機會擠下馬士基成為全球第一,長榮則有機會擠入前五名行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引言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六國的帝王,他不僅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還實施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這些改革不僅讓秦朝一統天下,更對後世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那麼,秦始皇究竟做了哪些重大改革?它們又如何影響後世? 1.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秦始皇最重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最近震撼全球的頭條新聞,而且一出手就要對中國和加墨兩國祭出高額關稅! 這消息一出,市場瞬間像被丟了顆炸彈,各種分析和預測滿天飛。 有人說這是世界末日,也有人說這是百年難得的投資機會。股市基友認為,與其人云亦云,不如冷靜下來,好好分析這場「全球貿易地震」背後的
Thumbnail
中國8日批准10兆元經濟振興計劃,授權地方政府為不斷膨脹的債務進行再融資,這些債務已導致一些城市無法維持服務支付款項。不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估計有百萬億元規模,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軌道上的定時炸彈。川普回歸後,全球供應鏈將會面臨重組,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尤其會發動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勢必將雪上加霜。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新的疲軟需更多刺激措施,但提出的政策卻都是「供給面」方針。目前中國經濟主要問題在內需,但提出的政策都是「供給面」方針,因此效果起不來。 中國經濟危機癥結何在?產能過剩有何解方?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提出的解方,中國政府理應採取「財政刺激措施」,即應採「需求面」的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中國大基建神話 上篇我們聊了關於中國企業慣性產能過剩之後,這篇我們接著聊中國政府機構同樣有慣性產能過剩的情況。其中包括過去十年最有名氣的高鐵神話與商業地產CBD的過度建設。 前者導致鐵路營運機構連年虧損,後者不僅導致中國各大城市的辦公樓空置率居高不下,甚至誇張的例子像河南鄭州新城或內蒙額爾多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
引言 秦始皇(嬴政)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統一六國的帝王,他不僅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還實施了一系列影響深遠的改革。這些改革不僅讓秦朝一統天下,更對後世兩千多年的中國歷史產生深遠影響。那麼,秦始皇究竟做了哪些重大改革?它們又如何影響後世? 1.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秦始皇最重
大家好,我是股市基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最近震撼全球的頭條新聞,而且一出手就要對中國和加墨兩國祭出高額關稅! 這消息一出,市場瞬間像被丟了顆炸彈,各種分析和預測滿天飛。 有人說這是世界末日,也有人說這是百年難得的投資機會。股市基友認為,與其人云亦云,不如冷靜下來,好好分析這場「全球貿易地震」背後的
Thumbnail
中國8日批准10兆元經濟振興計劃,授權地方政府為不斷膨脹的債務進行再融資,這些債務已導致一些城市無法維持服務支付款項。不過,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估計有百萬億元規模,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軌道上的定時炸彈。川普回歸後,全球供應鏈將會面臨重組,可能嚴重影響全球經濟,尤其會發動美中貿易戰,中國經濟勢必將雪上加霜。
Thumbnail
中國經濟現新的疲軟需更多刺激措施,但提出的政策卻都是「供給面」方針。目前中國經濟主要問題在內需,但提出的政策都是「供給面」方針,因此效果起不來。 中國經濟危機癥結何在?產能過剩有何解方?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提出的解方,中國政府理應採取「財政刺激措施」,即應採「需求面」的財政政策來刺激消費。
Thumbnail
中國經濟沉疴痼疾,問題癥結就在於:有效需求不足。對症下藥,關鍵重點自然在於:提出可以解決這些經濟問題的具體方案。 保羅克魯曼、辜朝明等經濟專家所提出的解方,均屬一致,那就是,中國政府應採取「迅速、充分且持久的財政刺激措施」。 如今,真相大白,拒絕此等正確對策者,正是親自送中國經濟走上崩潰路程的推手!
Thumbnail
美中貿易戰升級!美墨聯手斬斷中國鋼鋁製品「洗產地」禁令立即生效! 中國上市銀行「反向討薪」榨取員工近1億元人民幣,金融業呈現慘況! 中國一週內40間小銀行消失,代表金融流動性不足,已出現"系統性危機"! 資金要去救房市,又要去救股市,出現流動性枯竭。對資金流動性重要性的無知,正是走上崩潰路程的助力!
Thumbnail
中國大基建神話 上篇我們聊了關於中國企業慣性產能過剩之後,這篇我們接著聊中國政府機構同樣有慣性產能過剩的情況。其中包括過去十年最有名氣的高鐵神話與商業地產CBD的過度建設。 前者導致鐵路營運機構連年虧損,後者不僅導致中國各大城市的辦公樓空置率居高不下,甚至誇張的例子像河南鄭州新城或內蒙額爾多
Thumbnail
根據眾多報導數據顯示,中國經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外商直接投資連續下降、股匯雙殺、房地產市場崩跌及財政收入萎縮等問題。中國政府本應提振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但卻補貼供給。 中國經濟,最後下場,恐怕會像日本「泡沫經濟」崩盤,最終淪入「失落的三十年」一樣,甚至可能還會更加悽慘。而想要復興,恐怕則需要幾十載!
Thumbnail
按官方公佈的資料,中國2023年GDP為126萬億人民幣,合17.89萬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2%。但人們卻感覺經濟增長不盡人意和憂慮經濟將進一步減緩。照說,按中國現在世界第二的經濟規模,即使按2-3%的年增長率,那也是不小的增長額。2023年中國全年經濟增量超6萬億元,接近一個中等國家的全年經濟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