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不支持我的決定怎麼辦?反過來想:那如果他們不支持,你就不做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攝影師:Barbara Olsen,連結:Pexels⁡

攝影師:Barbara Olsen,連結:Pexels⁡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呢

#你是想回家還是想逃家


最近的演講談到生涯選擇的主題,最常遇到聽眾來問的第一名問題就是:「如果我的父母不支持我的決定怎麼辦?」

*

父母的想法和意見總是會左右當事人的心情,因為我們總是希望父母能夠支持自己的選擇,但往往事與願違。

也會擔心不聽父母的好像就是不孝,而因此對自我決定充滿了罪惡感。曾經我也是這樣的心情。

*

#我們一生都在追尋父母的認同

過去我總是希望父母能夠打從心裡百分之百的支持我的決定,因為我覺得自己決定沒有問題,但不知道從父母的角度來看卻不是如此。

而當我越追求父母完全的支持,就越給自己找麻煩,因為那好像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而讓自己更鑽牛角尖。

現在我都會告訴個案,如果父母認同你的決定,那你非常幸運,但如果沒有,這也是很正常的事。

反而要去想的是:「如果父母不支持我,那我還要做嗎?」,如果停在這裡走不下去,或許你沒有想像中希望達到這個目標。⁡

*

#放棄改變你的父母

我們常覺得父母食古不化講不聽,希望他們會改變,而或許對父母來說,他們也在等待孩子改變時機。但會不會這樣的時機永遠不會到來呢?

我們能不能接受「父母就是不會改變」這個事實,但看到他們是用其他的方式在支持我們的決定。即使雙方都無法改變,但不變的是我們都希望愛著對方。

*

#你能感受到父母的愛和擔心嗎

我做諮商時,常感覺到華人父母對孩子的愛常常用責備、擔心或是碎念(對孩子來說)來表達,而孩子們接收的的是表面上的話語或態度,而無法感受到父母的愛是用擔心和責備包裝的。

*

以我來說,父母當初都非常反對我去英國留學和工作,甚至說過後悔讓我去的話。曾經我很不能理解,但現在可以感受當初他們這些話的背後有洋蔥。

*

父母總是有許多的擔心和心疼,怕我過的不好、受傷、委屈,或是不在他們身邊,他們照顧不到...,都不是會用直接的我想你、我愛你來表達。

*

親子之間的關係糾結,很多時候都需要用解碼器一樣去解讀雙方想表達的是什麼,從溝通的過程中去挑出 #彼此的善意,才會讓溝通困難關係有解。

另外關於孝順的議題,也可以收聽我的podcast第29集,有討論關於孝順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對於孝順和愛父母,我們都可以有不同的方法!

#心理諮商 #家庭關係 #生涯探索 #職涯諮詢 #心理師 #親職


想和我預約個別諮商/職涯諮詢/收聽Podcast:https://taplink.cc/beceo_erica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不務正業邱總監/邱意婷諮商心理師的沙龍
65會員
76內容數
從我的生涯經歷,以及我曾經訪談過的人物,還有書籍的閱讀,對生涯探索有更多不一樣的思考方式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20
⁡ 今天工作時,和個案聊到每段人生經歷和做過的工作,如果可以不在意別人的眼光,那就只是一段段有意義的時光。 ⁡ 「走過的路不會白費」,這句話可以完全體會的人,多半是要有些年紀(我認為至少要25歲以上),才會真的有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 從我開始做不務正業邱總監這個專頁後,就在想我曾經學過的這些專業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2023/03/19
⁡ ⁡ 這一週追了《台北女子圖鑑》到第五集,覺得沒有太深的感觸。並不是因為南北偏見的大戰,而是「想成為怎樣的自己」,這個出發點好像很薄弱,好像只是想「成為像台北人的樣子」,但不知道為什麼? ⁡ 雖然我也是北漂族,但對主角從一開始追求成為台北的一份子,到越高的職場或社會地位,卻越覺得空虛。 ⁡ 所以這
Thumbnail
2022/10/18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2022/10/18
#那個焦慮的人就是我 #斜槓也是多重潛能的一種模式 你曾被說是「三分鐘熱度」或「沒定性」的人嗎?或是長久以來對自己無法專心在一項專業上感到困擾? 如果是如此,或許你就是一位「多重潛能者」(Multipotentialite),只是一直都不知道有這樣的人存在。 在做諮商工作時,我也發現許多人對於自己換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