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0.03最佳時間點進入股市,但3-5年後來看可能是最糟時間點
從相關科系畢業後,就認為自己這輩子不會買股票投資,兩個原因:
1.我不缺錢(或者說我覺得賺多少花多少即可,我的收入約同儕的中上等級)
2.我爸的影響
對於我爸的影響主要時為有一年(很像是快畢業的那一年)爸爸說到他買股票賠了數百萬,當時對於數百萬及股票即是賭博也不是那麼清楚,就在心裡想說反正我也不會去買股票,至少就不會賠錢了,跟現在我將90%資產放進股市相比,感覺這幾年像是換了一個人
記得2020年那年2月,一位朋友來找我投資他的果昔店,我也想了一晚就投資了20萬(10萬股份.10萬借款),他也問我為什麼不買股票投資,他也就把我拉入一個 Line群組看看別人的分享,從那年的3月發生股災,台股從12000點跌到8000點(詳細數字是我當時不擔心的),我開始買進人生第一張股票:國泰金接著是自己上班的公司股票,想說放個10-20萬,應該不至於家破人亡吧,後來美國QE量化寬鬆政策,熱錢四處跑,讓人人都能成為少年股神,我同事當時也買進了名不見經傳的生技股,從未實現獲利幾萬到上百萬,再到後來的航海王等等,只要你敢買股票,股票也就漲給你看,這樣的熱潮一直到了2021年Q4,大盤回歸冷靜,甚至進入2022年的開始,所有的成長股幾天下來已回到2020年股災前,兩年養成的泡泡也就慢慢破滅
在這兩年的股票人生,自己聽過很多.看過很多大賺大賠的例子,但例子總是例子永遠都不會是自己,當然我也一直再想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這兩年下來,自己也賺了幾十萬,但中間也有幾次大的停損(當然是幾萬而已)但整體來說還是小賺,雖然不知道自己未來的投資心法會怎麼變,但至少也不會相差太遠了,紀錄如下:
1.買自己研究過的股票,賠了也心甘情願
從股災後,教(叫)大家買股的群組或社團如雨後春筍(很老的詞但很實在),自己一項不是個聽話的人也不是那種不明原因就照做的人,買進一支自己不清楚的股票,就像交了一個不熟的朋友請他幫忙自己,也了解許多人在停損或受不了巨大虧損時總會說出那一句:早知道就不要買這股票了,就是千金難買早知道的早知道,為了不讓自己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也就花點時間了解股票,即便是賠錢了,也才能說是教學費了
2.即便有70-80%的勝率甚至90%也不要單壓一支股票
在台灣買股票最不缺的就是內線消息了,往往那內線消息是你知道我知道後,他就是不漲,等你賣了就漲了,不說個股外,也有人說但買0050你還怕不賺錢嗎?擺他個三五年一定賺錢,但真的是這樣嗎?自己明白這樣的道理,但常常說自己是買長期的,卻一樣每天打開軟體看盤,看到獲利不如預期或持續綠化中,收到其他訊息一定也會在心裡說服自己,不然賣一些換其他股票,別人都一直賺.....無限迴圈的講給自己聽,所以選好2-3支自己的研究後的股票或ETF長期持有,增加自己持股信心
3.資產配置遠重要於選股
選股為攻擊,資產配置為防守加上後勤,對於我這種每天約上班8-10小時的上班族來說別說選股,連瞭解一支股票都要用零碎的時間花2-3天才能看清楚,對於我來說能先立於不敗之地才是能持續在股海裡生存的首要條件,對於我的對帳單來說,有賺有賠這是絕對的,我的所有股票不會都是獲利也不會賠錢,我會盡量組合2-3種不一樣屬性的股票來配置(例如:金融股+科技股 ;個股+ETF ;美國+台灣+大陸....)讓市場上某一屬性股票遭到攻擊時可以用其他的來掩護,以持續活在市場上.記得2021年5月,我的總虧損達到了-15%,對於當時的我是非常震驚的,因為我將所有資產都放在了台股,而且集中在當時的航運及原物料股,當時出現所有股票皆跌停(不誇張至少90%),對於仍是新手的我是那麼的不真實,當然過了幾天後風浪過後即穩定,若當時一不小心砍在阿我想我也就會離開股市不再進入了進入了
對於上述三項心法,也是我過去兩年的心得,當然現在仍是會當小菜雞或小韭菜,至少不要當那個被養大被抓去殺或去吃的那位.
今天記錄了這一篇也是希望再3-5年後自己的資產累積因而到達一個程度時,能分享給周遭的朋友,也讓自己本身的技能能再增加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