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的隱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曾提過「眼睛與視域」的關係:
眼睛不存在於主體所見的世界,反而是存於使主體能看見的世界
彷彿觀看者被觀看者並不共享同一個世界,在現象學之父胡塞爾(Edmund Husserl)的哲學觀中更加推廣了主體與經驗世界的關係,知覺的主體(Noesis)以及被知覺的客體(Noema)會因為彼此的「交互主體性」(intersubjectivity)而感知到不同的世界。藉由眼睛與視域的關係,我想連結到康德曾提及
「人類無法認識『真正』的世界,因為我們的眼睛先天就被迫戴上了時間以及空間的濾鏡;然而,我們卻需要這些濾鏡去認識世界。」
因為人眼天生的濾鏡,我們所看到的只是依此濾鏡下所過濾的世界,並非完整的世界
現在,只要把這個隱喻代入影像與相機之間的關係,便能發現我們無法從相機之眼看見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事實上,相機的位置就如同是人眼,而影像則是它所看到的世界。人眼的濾鏡就如同是相機的鏡頭,一旦卸下了鏡頭相機所見的世界只是一片模糊,可見光需要透過鏡頭才能在螢幕上成像;換句話說,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假若將相機視為人,那麼影像便是相機透過它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
那麼,藉由相機與鏡頭的關係,我們能怎麼理解人眼對於認識世界的限制?舉一個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色盲」(Color blindness,又稱色覺辨認障礙Color vision deficiency)。患有色盲的人看見顏色及辨別顏色的能力會有減退的狀況。色盲有可能造成學習困難,購買水果、挑選衣物,及辨識交通號誌可能也會受到影響(然而佔多數的色弱患者可分辨帶有藍光的綠燈)。
各個不同色盲患者所見的世界(來源:網路)
從色盲的案例中能發現,我們同樣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對於正常的人眼以及色盲患者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有些微不同,我們共享這個世界的外觀、輪廓;然而,這個世界的顏色卻因人而異。也就是,世界上的有些人先天(也有可能是後天)戴上了「色盲」的濾鏡,這個世界則依著這個濾鏡的運作回應他們。因此,並沒有「正常的世界」以及「不正常的世界」之分,只有不同層次的真實性
因此,我們不能說正常的人眼看到的世界比色盲患者看到得的真實,事實上,正常人的人眼感知到的世界只不過比色盲患者多一些色彩,多一些色彩不代表更真實。就如同我們可以設想未來出現一種人類(或者突變),在視錐細胞上多演化出了一個神經元,使得這個人種可以看到「光的四原色」;他仍跟其他人類共享同一個世界,只不過他所感知到的是一個四種顏色混合而成的世界,其他人所感知到的只有三種顏色或者更少。
在感官之外「不可感知的真實世界」我們並不得而知,而透過感官的作用所感知到的世界又有其限制;同一個世界在不同的濾鏡之下裂變出了不同的「真實性」,而每個個體所接收到的真實卻未必與他人有所重疊。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7會員
225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的其他內容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在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在1878年,Eastman成功發明乾式膠片,這大大改良了過往「濕濕的」攝影年代,讓成像的載體不需要在攝影前浸泡於化學藥劑中才能進行曝光
縮短曝光時間一直是當時的攝影師、發明家想要克服的。有鑒於此,在同一時期的另一位法國畫師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發明了「火棉膠法」(Collodion Process, 亦稱「濕版膠棉法」)
「攝影」一詞是從希臘詞根 φωτός ( phōtós )、φῶς ( phōs )合起來的意思是「用光繪畫」(drawing with light)。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Thumbnail
當我們用肉眼看世界, 常常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只看到了表象, 卻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比如,看到一個部落格人氣暴棚的人, 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與高人氣, 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和付出。 . 肉眼局限看世界的視野, 反映了人類感知的局限。 我們可以用心去看世界,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假設出生時,沒有意外的發生,那人都有一雙眼睛,與耳朵當你用該眼睛看待世界時是什麼想法,而後在走出舒適圈看到別人時呢? 隨後當你用眼睛看著鏡子中的自已時又是什麼想法,當你用耳朵聽時能聽見什麼?風、溪水、鳥鳴... 世界亦是自然生態,各種國家的自然生態,那些鬼斧神工能被留著不過是因為人類無法斬除,它
Thumbnail
我們所感知的世界,其實是大腦根據感官輸入所建構出來的。這個建構過程可能受到我們的經驗、記憶、情感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我們所感知到的世界並非客觀世界的完全反映。 我們用語言來描述世界,但語言本身就具有模糊性。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情境下可能會有不同的含義。不同的語言之間也有思維的先天限制與隔閡。
凝視某一點會發現它在後退,不停地收縮,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世界的原貌是什麼? 當我們凝視某一點時,會發現它好像在後退,甚至在不停地收縮,但一眨眼又恢復原來的樣子。這個現象提醒我們,這個世界的原貌或許並不是我們眼前所見的那樣。 眼睛的錯覺 首先,這個現象可以解釋為眼睛的錯覺。我們的眼睛和
Thumbnail
當我們用肉眼看世界, 常常被外在的表象所迷惑。 只看到了表象, 卻看不到事物的本質。 比如,看到一個部落格人氣暴棚的人, 只看到了表面上的光鮮亮麗與高人氣, 卻沒有看到他們背後的努力和付出。 . 肉眼局限看世界的視野, 反映了人類感知的局限。 我們可以用心去看世界,
Thumbnail
最近開始接觸攝影,發現有好多學問。 我覺得最困難的就是人們說的-攝影眼。 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好像對於藝術或是欣賞有著不同以往的感觸。 攝影眼就像是隨時可以創作的一雙眼睛,透過外在世界的樣貌, 透過相機將其勾勒,在這限縮的小圖片中,呈現出迷人的樣子。 相當有趣,就像是利用現實世界的各個角落拼
Thumbnail
2022.08.03 最近看到這句話,「思想走在觀察前面」,真是太貼切了。 你如何想,決定了你看見什麼,更決定了後續的事情。 因此每個不同的領域、不同的人,都像是戴著各自的有色眼鏡在觀看世界。 這個眼鏡,就是「思維模式」,是你如何「概念化」這個世界,以方便自己理解並接受它。 它關乎你如
Thumbnail
當我們在談論心物二元論、存有與存有者或主客二元論時,這些看似矛盾的理論,其共通點是什麼呢?是─「語言」。語言決定了我們的思考,或者說語言就是思考、語言與思考是不可分的。思考決定了自我的世界觀,以及認識他人世界、甚或存有世界的可能。關於對世界(宇宙、自然)的認知,如同海德格所言,我們皆是被拋擲
Thumbnail
人並不是那麼容易覺察自己的盲目,人其實不容易分辨自己看到的究竟是「實像」或「虛像」;除非真能處在另一個維度,自提其神於太虛,俯身自瞰;如其不然,未必不可能終身處於盲目的狀態..。
Thumbnail
你有沒有想過,狗狗是如何看到這個世界的?它們的視覺和我們人類有什麼不同?為什麼它們對某些顏色或物體特別敏感?在這篇文章中,我將帶你進入狗狗的視覺世界,讓你更了解它們的感知和行為。 1. 狗狗的世界是黑白的? 你可能聽過一個說法,狗狗是色盲,只能看到黑白灰的顏色。其實,這是不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