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看著你從生命裡褪去
光影筆記
歷年書單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重新與人對話
影像:現實的反叛
物件筆記
關於
光影筆記
30
公開內容
每次看電影前都有很多問題,看完電影後反而有更多問題!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鋼哥
2025/04/15
發佈於
光影筆記
🎥🎞️📝《留學生》短片揭露外籍學生困境|在學生與勞工間掙扎、被忽視的留學夢
來自馬來西亞的留學生導演黃勇嵻創作了短片《留學生》,描繪了來自越南的留學生如何被迫在「學生」與「勞工」的身分間掙扎求存。
3/5
留學生
#
產學合作
#
代辦
#
越南
6
2
鋼哥
2025/03/18
發佈於
光影筆記
🎥🎞️📝《金孫爆富攻略》| 看似獨特,卻是華人家庭共享的祖孫情誼
《金孫爆富攻略》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看似只發生在泰國的單一個案,但事實上卻是每個華人家庭都會遇到的現況。
5/5
金孫爆富攻略
#
情感
#
照顧
#
阿嬤
4
3
荷仙
2025/03/18
3
雖然我跟同住的母親,時常會因為生活裡的觀點不同而產生口角,但之後只要看到她在我幼時餵我喝奶和換尿片的相片,想到她那時照顧我的諸多辛苦,就會忍不住回去跟她道歉了... 記得她曾跟我說過,以前我還是嬰兒時,曾在半夜哭啼,讓她時常睡眠中斷,起身餵奶換尿片,真的就沒辦法繼續跟她生氣了~!QQ
3
鋼哥
發文者
2025/03/18
2
荷仙 我也是看到我小時候給阿嬤帶的照片,實在忍不住放著一個老人不管
2
鋼哥
2025/03/11
發佈於
光影筆記
🎥🎞️📝《艾諾拉》不是一部賣肉的電影|反而是灰姑娘卑微求生的日常寫照
不論是在夜場招攬客人,或是跟 Ivan 的炫富行程,Anora 終究是在不同的空間裡紙醉金迷,一切的親密和愛情都只是用鈔票堆出來的幻影。
5/5
艾諾拉
#
職場
#
艾諾拉
#
戒指
3
留言
鋼哥
2025/02/11
發佈於
光影筆記
🎥🎞️📝《狂人法則》帶你看見狂人川普的發跡歷史|電影寫實到川普本人都揚言要提告?
《狂人法則》(The Apprentice)講述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 1970 年代至 1980 年代的紐約房地產行業闖蕩的經歷,以及與律師羅伊.科恩之間的師徒關係。
4/5
狂人法則
#
政治立場
#
川普
#
伊凡娜
4
留言
鋼哥
2024/12/17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堪稱男版《懼裂》的《非常男人》如何顛覆大眾對容貌焦慮的刻板印象?
本文整理導演 Aaron Schimberg 和演員群出席的各訪談,梳理出《非常男人》角色之間的隱喻、電影的符號象徵,以及導演如何回應傳統電影對身障者的刻板印象。
4/5
非常男人
#
非常男人
#
金馬影展
#
導演
4
留言
鋼哥
2024/11/19
發佈於
光影筆記
🎥🎞️📝 《餘燼》 電影短評|過去的歷史創傷,不該作為個人的復仇動機
有感覺得出來導演(鍾孟宏)想要還原歷史的「真相」。但是,透過小莫(白色恐怖受害者的遺族),將過去所有的關係人串起來,其實真的稍嫌牽強。
2/5
餘燼
#
真相
#
二二八事件
#
集中營
31
留言
鋼哥
2024/11/08
發佈於
光影筆記
🎥🎞️📝《懼裂》| 導演親解電影符號、隱喻: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
本篇整理導演針對《懼裂》電影的重要象徵以及隱喻,Coralie 解釋,包括:為什麼走廊是橘色的?浴室的象徵是什麼?怪物代表個人的解放嗎?結尾的清掃車是必要的嗎?
4/5
懼裂
#
懼裂
#
好萊塢電影
#
男性凝視
41
2
黃璧怡
2024/11/08
2
如果不是導演解說,也不會知道原來電影裏藏着這些暗喻呢~~
2
鋼哥
發文者
2024/11/08
1
黃璧怡 自己的作品親自解說還是最對味!
1
鋼哥
2024/11/05
發佈於
光影筆記
🎥🎞️📝《荒野機器人》| 一個學著當媽媽的 AI 如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荒野機器人》將羅茲設定成一個只為了完成工作目標的機器人,在照顧亮亮的過程中,羅茲也逐漸以自身的行動回答:我是誰?從哪來?該去哪?
5/5
荒野機器人
#
荒野機器人
#
哲學
#
父母
22
2
琉球人
2024/12/14
1
畫風真不錯,希望可以出在 Switch 上。
1
鋼哥
發文者
2024/12/14
喜歡
南明遺少 這樣小孩不會玩太瘋嗎🫨🫨
喜歡
鋼哥
2024/10/29
發佈於
光影筆記
🎥🎞️📝《誰偷了垃圾桶》| 從貪瀆腐敗的社會中意外萌生的私刑正義
《誰偷了垃圾桶》將劇中設定成接受賄賂的印度社會,或多會少也反映了印度的現狀,也因此馬哈拉賈以及瓦拉達拉傑督察,兩人之間的正面與負面行動反而能相輔相成。
4/5
誰偷了垃圾桶?
#
誰偷了垃圾桶
#
印度
#
印度電影
34
留言
鋼哥
2024/09/10
發佈於
光影筆記
🎥🎞️📝《李二毛的雙重人生》| 中國底層的 17 年跨性別之路,成為一個女人,為什麼這麼困難?
林郁婷在體育場上突破性別界限,贏得了社會的認可和尊重;而李二毛則在追求性別認同的道路上,面臨著無數的困難和歧視。性別平等的道路,對兩人而言不是均等的平坦道路。
#
多元性別
#
跨性別
#
跨性別者
24
留言
鋼哥
2024/08/27
發佈於
光影筆記
🎥🎞️📝《角頭:大橋頭》| 票房順風,輿論逆風
《角頭:大橋頭》作為台灣長壽的電影 IP,近期的輿論也頗有言詞。對我而言,真正纏著多數觀眾內心的,仍舊是生澀且直面的粗話台詞,以及過於外顯的霸氣與衝動。
3/5
角頭:大橋頭
#
角頭
#
角頭音樂
#
台灣角頭
30
留言
鋼哥
2024/07/30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年少日記》| 時間會過去,痛苦會延續
時間雖然終究會過去,但是痛苦不盡然會因此消散,可能會在另一個人的生命裡延續。
4/5
年少日記
#
年少日記
#
香港
#
香港電影
30
2
Joker
2025/01/13
1
好讚!!!好想抓個時間看 !!!
1
鋼哥
發文者
2025/01/13
喜歡
Joker 小心服用,需要大量衛生紙
喜歡
鋼哥
2024/07/23
發佈於
光影筆記
🎥🎞️📝《破浪男女》| 沒有什麼是打一炮不能解決的?
電影雖然主打情慾滿溢的裸露畫面,然而,觀影的過程卻不會帶有男性凝視的強逼與服從。周旋在四個角色之間的多樣態性愛,反而更加敦促著觀眾直面回應,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性愛,在關係中缺失的我們可以獲得什麼?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4/5
破浪男女
#
破浪男女
#
電影心得
#
電影評論
12
留言
鋼哥
2024/07/02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夏日的文化洋行》| 吟唱台灣的聲音,譜寫家鄉的記憶
可以說,台灣 70、80 年代的民歌運動受到文夏的鼓舞,用自己的語言唱家鄉的歌曲、用家鄉的記憶寫台灣的文化;當年出名的歌手像是:蔡振南、鳳飛飛、鄧麗君、江蕙都曾翻唱過文夏的歌曲。
#
文夏
#
黃昏的故鄉
#
媽媽請你也保重
11
留言
鋼哥
2024/04/23
發佈於
光影筆記
🎥🎞️📝《但願人長久》| 不是所有關係都可以和解
「不是所有關係都可以和解,只是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那個不容易,就算他再不好,我們也曾經有很好的時候。」
#
香港電影金像獎
#
香港電影
#
香港電影新浪潮
10
留言
鋼哥
2024/03/26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夢想集中營》|當我們對無法容忍之惡習以為常
霍斯一家與慘絕人寰的集中營僅一牆之隔,一家人如何對尖叫聲、槍聲、哭聲習以為常,在日常生活中以「科學的理性」實踐「邪惡的平庸」。
5/5
夢想集中營
#
納粹
#
納粹德國
#
納粹大屠殺
9
留言
鋼哥
2024/03/12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再見機器人》| 即使在分離之後,我仍舊有你的影子
兩人之間的羈絆無法輕易斷離,當我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偶然撞見你之後,那個十字路口對你我的意義就不再一樣了。即使在分離之後,我的人生裡仍舊有你的影子,而你的人生裡也必然會有我的餘溫。
#
再見機器人
#
奧斯卡
#
電影
7
4
蛇彆
2024/03/16
1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前幾幾分鐘再想說,诶?這部電影是沒有配音嗎? 欸等等好像真的沒有耶! 很久沒看無配音的完整電影了,聲音靠音樂來詮釋反而更能專心沉凈在畫面,真的是現實但有苦苦甜甜的結局,感謝你的分享及介紹
1
鋼哥
發文者
2024/03/17
喜歡
蛇彆 有時候看到小貓小狗依偎在一起,也會讓我覺得很溫馨,也許剔除語言的分界,我們內心的某些感受可能是跨物種的「語言」。
喜歡
鋼哥
2023/12/05
發佈於
光影筆記
🎥🎞️📝《富都青年》| 超越語言的非語言
透過《富都青年》,我們可以重新思考,那些同樣也生活在馬來西亞,卻被刻意忽視的無國籍者、在富都苟延殘喘的靈魂,也是馬來西亞的子女嗎?
#
富都青年
#
語言
#
吳慷仁
7
2
彼得潘
2023/12/05
喜歡
我有過和聽障的朋友共事的經驗 他最恨咬耳朵的動作 尤其看著他時我知道他以為別人在說他的壞話 溝通很麻煩 沒人會手語 多半寫在紙上傳過來遞過去 再加上臉上的表情 還算能明白彼此的意思。
喜歡
鋼哥
發文者
2023/12/06
1
彼得潘 其實我後來感覺,跟不同語言的人對話也是如此,僅能透過比手畫腳猜測對方的意思,但永遠別放棄嘗試或先入為主的判斷。不同語言的人有不同的文化,我相信聾人和我們使用不同的語言(手語、肢體)應該也有自己的文化
1
鋼哥
2023/11/23
發佈於
光影筆記
🎥🎞️📝《五月雪》| 以在場的凝視對話不在場的逝者
《五月雪》的阿英透過自己的行動,保留對已故親人的傷痛記憶,以及 49 年來不曾停歇的哀悼。
#
馬來西亞
#
受害者
#
觀眾
4
留言
鋼哥
2023/08/22
發佈於
光影筆記
🎥🎞️📝【電影短評】之前的我們 |一段關係的修成,也必然暗藏著一段關係的離去
《之前的我們》以人生抉擇溫柔地回應了這個大哉問,一段關係的修成,也必然暗藏著一段關係的離去。正如諾拉、亞瑟、海聖三人的關係。
#
後來的我們
#
人生
#
最好的選擇
12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