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我看著你從生命裡褪去
光影筆記
歷年書單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重新與人對話
影像:現實的反叛
物件筆記
關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22
公開內容
當我們對現實不再留戀,即使變成一片廢墟也無妨;那麼,我們便能欣然地接受數位空間的虛擬浮華,擁抱科技為我們鋪設的康莊大道。從那時刻起,人類社會便走向了高端科技、低端生活的道路。
全部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鋼哥
2025/02/25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人類世界的數據將在五年內耗盡|大量使用「合成數據」近親繁殖,讓網路空間成為大染缸
合成數據並未能緩解數據缺乏的焦慮,隨著模型幾代的演算,生成的作品愈趨同質、失去多樣性;甚至,最後陷入模型自嗜的狀況。
#
資訊傳播
#
科技
#
資訊
6
留言
鋼哥
2024/11/12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人們越來越耐不住太久的歌?| 從 Spotify 的收聽數據發現流行歌曲的「抖音化」現象
因為 Spotify 的推薦機制,當代歌曲的副歌都有往前的現象;甚至,現在歌曲的時長也正在縮短。
#
spotify
#
Spotify刷播放量
#
泰山經濟學
39
留言
鋼哥
2023/11/07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在 AI 時代尋找人類痕跡
AI 的出現擊垮了人類何以為「人」的驕傲,我們對 AI 的恐懼反映了人類自身的存在危機。AI 在大量數據的訓練下產生了專屬機器的「暗知識」,而暗知識將會顛覆人類社會對科技的想像。
#
人類
#
AlphaGo
#
數據
9
2
彼得潘
2023/11/07
鋼哥
發文者
2023/11/08
1
1
鋼哥
2023/07/24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賽博龐克|意識上傳 vs 社群媒體
在賽博龐克的作品,經常描繪個體的意識可以被保留甚至被植入大腦,而在科幻作品中,記憶/意識則是角色區分「我是誰?」的重要判準。
#
社群媒體
#
身分
#
賽博龐克
9
1
子穎
2023/07/28
鋼哥
2023/07/18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賽博龐克|人體改造 vs 科技植入物
賽博龐克作品的人們癡迷於人體改造,用大量的科技植入物增強人體特定器官的能力。在許多賽博龐克的影視作品裡,我們能看到這種技術被瘋狂的濫用,彷彿人類與生俱來的四肢隨時都能被冰冷的機械義肢替換/取代。
#
機械
#
義肢
#
科技
4
留言
鋼哥
2023/07/11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賽博龐克|廣告密布 vs 注意力商人
在廣告密布的世界,人們幾乎沒有自由,只能被接連不斷的廣告牽引著生活。構成賽博龐克的浮華世界,有兩個重要的關鍵要素:消費主義文化、社會權力控制。
#
廣告
#
消費者
#
資訊
6
留言
鋼哥
2023/03/13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標準時間的中央集權管理
“We are so bound by time, by its order.” — Arrival, 2016
#
時間
#
時間管理
#
時間成本
4
留言
鋼哥
2023/02/20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
因為人類大腦的神經可塑性,瀏覽網路的分心行為固化了這樣的神經迴路,讓大腦更習慣切換而無法專注。最終,我們在資訊汪洋裡迷失了方向。
#
大腦
#
資訊
#
吳修銘
4
留言
鋼哥
2023/02/20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_
人的思考活動需要時間的投入,在投入的其間就是在攀爬靜摩擦力的山坡,到了越過思考的最大靜摩擦力後,我們的思考活動才開始有產出(移動)。
#
大腦
#
資訊
#
閱讀
喜歡
留言
鋼哥
2022/12/06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社群媒體演算法的推薦圈套
2022 年 9 月 30 日,BBC 報導了一新聞:英國倫敦法院宣判演算法的推薦內容導致 14 歲少女 Molly Russel 最終自殺身亡,是目前為止第一個遭到法院判決認定因為演算法推薦的內容而死的使用者。
#
社群媒體
#
Twitter
#
數據
6
留言
鋼哥
2022/11/21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音樂哪裡是用聽的?
從音樂廳過渡到網路,音樂的內容從聽覺主導走向視覺主導。這樣的差異又是如何可能的?我認為導演吳念真給出了精湛的回答:眼睛沒有特寫,鏡頭才有特寫。
#
進擊的鼓手
#
機智醫生生活
#
影劇
9
留言
鋼哥
2022/10/03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LaMDA| 兩種渴望的羈絆
從草創的對話程式 Eliza 到首位機器人公民索菲亞,可以看出在科技發展的脈絡下,我們得以窺見人類的兩種渴望:對於高階技術的渴望、對於人性投射的渴望
#
人工智慧
#
科技
#
設計
9
留言
鋼哥
2022/10/03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LaMDA| 介於非人與人之間
基於恐怖谷理論(Uncanny Valley)的效應,人類對於機器人的人臉呈現總是會感到些微的不自在,這種同時像人也不像人的矛盾感總是無法拉近我們和機器人的距離。以目前的技術而言,要做到以假亂真的機器人近乎不可能。
#
機器人
#
李開復
#
人造意識
3
留言
鋼哥
2022/09/26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LaMDA|來自電腦的床邊私語
只是身處在冷漠的社會反而更難向身邊的人開口,科技彷彿成了孤獨社會下唯一會應允「親密需求」的救贖。
#
人工智慧
#
空間
#
對話
9
留言
鋼哥
2022/09/19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LaMDA| 像我一樣的東西?
兩位思想家的論述在語意分析的層面上皆有其論述成立的基礎,不過,剛好沒有涵蓋到的問題是我們如何認定一個有思考能力的「個體」?
#
人工智慧
#
Google
#
電腦
7
留言
鋼哥
2022/04/19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YouTube 廣告又死了?
2010 年時,YouTube 上的廣告數量已經比 2009 年還要多出了將近十倍,商人也絞盡腦汁打造新的廣告形式、內容,想盡辦法競逐可貴的注意力貨幣。
#
廣告
#
廣告投放
#
數位廣告
6
留言
鋼哥
2022/04/04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Pornhub 裡的「超常刺激」
那個伴隨所有男孩走過每個孤獨夜晚的網站,沒錯就是它,全球最大的成人影音網站 Pornhub 在 2021 年底公布了整年度的數據報告。身為一個忠實用戶(嗯?)看看網所內製作的年度報告也是很正常的吧!
#
Pornhub
#
Pornography
#
行為主義
7
8
往年紀事
2022/04/05
鋼哥
發文者
2022/04/05
鋼哥
2021/11/30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遠距上課的「降維打擊」
人類作為空間物種,長度、寬度、深度是我們與生俱來就有的概念,而人們也是在如此的框架下過生活。那麼我們可以問一個問題: 如果將這一切搬到網路上 還會是我們熟悉的模式嗎?
#
遠距協作
#
遠距會議
#
遠距學習
8
4
皓清
2021/12/03
鋼哥
發文者
2021/12/05
鋼哥
2021/08/02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歐威爾式的言論環境
疫情期間多了很多假消息、假新聞,各家事實查核機構的工作也變得繁忙;不過,有一種無法純粹以真假區分的「偽資訊」(pseudo information, 亦稱假資訊)才真的是言論斥場的毒瘤
#
言論自由
#
公共論壇
#
娛樂至死
3
留言
鋼哥
2021/07/12
發佈於
資訊科技文化評論
📝📝:大腦如何「快篩」資訊?
在真/假資訊之間,我們的大腦是如何將資訊「快篩」?
#
AZ疫苗
#
AZ疫苗副作用
#
COVID19疫苗
3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