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呈現 |《影像的視野》、《綠色的憂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 3D 列印機製作。Ambiguous Cylinder 原為日本明治大學(Meiji University)教授杉原厚吉(すぎはら こうきち)的設計,你可以在他的個人網站看到更多設計。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The main reason why I use the “Ambiguous Cylinder” printed by 3D printer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the idea that “you have to be physically engaged with the object so that you can learn what it exactly looks like.” I wanna argue that viewers cannot recognize the completeness of ambiguous cylinder simply through an image because the image only displays what it sees from its perspective.


raw-image

第一幅作品《影像的視野》以鏡子作為輔助,透過第三者(我)的角度攝下這些物件照鏡子的模樣,鏡頭蓋以及髮蠟都可以從鏡子看見完整的自己;然而,Ambiguous Cylinder 在一旁只能看到截然不同的自己。為了認識自己,我們使用鏡子作為輔助,也就是,鏡子是作為「認識自我的中介物」;想要看清自己的樣貌必然得要透過鏡子,然而,透過鏡子反而將認識自我的決定權交給了鏡子。而第三者在這過程中,便是以上帝視角的高度看待這一切,因此影像又再度把「認識」的主導權奪了回來。

不過,即使透過影像的捕捉,Ambiguous Cylinder 在鏡子內外的形構仍然大相逕庭。綠色 Ambiguous Cylinder 在鏡像當中看到的自己是一個方柱;從鏡子的角度出發,它所看到的是一個圓柱;最後,藉由影像的視角所看到的卻是「既方又圓的柱子」。

raw-image

《綠色的憂傷》同樣也是以 Ambiguous Cylinder 作為主要的被攝體,不同的部份是,在這一幅作品中我將鏡子移除了,也就是,以 Ambiguous Cylinder 的「視野」看這個世界。如同眼睛與視域之間的關係,眼睛不存於眼睛所看到的世界,相反地,眼睛存於使它能看見的世界。感知的主體與被感知的客體,並無共享同一個現實。

在物件的世界它們無法認識自己,因為它們所看出去的世界就是人類塑造的現實,而無法從中看見自己真實的樣貌(或者說,他們所呈現的樣貌是人類所設定的)然而,即使透過影像以一個第三者的角度觀看,看著自己的影子,綠色的柱子仍然無法認識自己,因為它不存於自己的世界,它只存於人類刻意塑造的世界。如同《影像的視野》所闡述,Ambiguous Cylinder 不透過中介無法認識自己;然而,透過中介將無法認識真正的自己。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靜的星空-avatar-img
2022/03/01
我想提問:🙋🏻所以綠色真實的樣貌是 方柱?而橘色的真實樣貌是圓柱 對嗎??這角度好妙~
avatar-img
社會人的哲學沉思
128會員
268內容數
從物理到電機工程再轉到資訊傳播,最後落腳在社會學。衣櫃拿來當書櫃擺的人。我常在媒介生態學、傳播理論、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游移;期盼有天無產階級可以推倒資本主義的高牆的兼職家教。
2022/02/22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Thumbnail
2022/02/22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Thumbnail
2022/02/15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Thumbnail
2022/02/15
每一幅相機所捕捉到的影像都會受到下列幾個因素而影響成像: 視差、維度、景深、形變
Thumbnail
2022/01/18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Thumbnail
2022/01/18
1960 年,美國貝爾實驗室(Bell Labs)的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新的想法: 如何讓電腦也能讀取照片? 而這個問題不僅僅是跨媒介的轉換,而是翻轉了影像的本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鑽來鑽去紀錄幕後的時候,常需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 必須要知道什麼時候準備要拍了, action喊下去,就像是一二三木頭人,就不能動了。 這時演員開演,我在一旁看著鏡裡鏡外,對於眼前的場景感到有趣。 當把視野限縮在監控螢幕上時,會有種一切都很尋常,就像是在看電視的感覺。 但是當我將視野從小螢幕放
Thumbnail
鑽來鑽去紀錄幕後的時候,常需要眼觀四方、耳聽八方, 必須要知道什麼時候準備要拍了, action喊下去,就像是一二三木頭人,就不能動了。 這時演員開演,我在一旁看著鏡裡鏡外,對於眼前的場景感到有趣。 當把視野限縮在監控螢幕上時,會有種一切都很尋常,就像是在看電視的感覺。 但是當我將視野從小螢幕放
Thumbnail
看與被看、想不想被看的辯證誠然妙不可言,飛行體驗才是與眾不同、難以取代的關鍵。
Thumbnail
看與被看、想不想被看的辯證誠然妙不可言,飛行體驗才是與眾不同、難以取代的關鍵。
Thumbnail
說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鏡像系列是無意間創作出來的東西,一開始只是系上邀稿時的惡搞之作,但漸漸變成抒發情緒的管道,鏡像,從鏡子裡所反映出來的影像,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還是原來的東西嗎?我會不會在創作之間投入太多,而也將自己的一部份分裂、肢解在其中,而使『我』的概念解構、封印在文字之內,等待有緣人的
Thumbnail
說來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鏡像系列是無意間創作出來的東西,一開始只是系上邀稿時的惡搞之作,但漸漸變成抒發情緒的管道,鏡像,從鏡子裡所反映出來的影像,在經過大腦處理之後,還是原來的東西嗎?我會不會在創作之間投入太多,而也將自己的一部份分裂、肢解在其中,而使『我』的概念解構、封印在文字之內,等待有緣人的
Thumbnail
寫於2022.9.26,家中 食用情緒:與鏡子對視,感到難以言喻時 那些藏在視線裡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寫於2022.9.26,家中 食用情緒:與鏡子對視,感到難以言喻時 那些藏在視線裡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Thumbnail
我以影像的型式創作兩幅作品,主要使用的媒材為 “Ambiguous Cylinder” 並以3D列印機製作。這個物件的特別之處在於「觀者必須以實體見到該物件才能看到它的全貌」透過影像無法了解這個物件的完整,影像只呈現了它看到的而非你想看到的。 ╴
Thumbnail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Thumbnail
相機如果要認識這個世界,必然得要透過鏡頭的中介,然而,鏡頭的形構卻又不可避免地間接影響相機所看到的世界。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Thumbnail
畢設週記|零陸   畢業論文案例分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