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議員集體請願「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raw-image

【簡介】

法國 116 位政界人物,包括歐洲議員、國會議員、前議員、前大使,於〈世界報〉公開連署,呼籲支持烏克蘭人民意願,「儘管遭遇俄國攻擊與威脅」,「渴望自由決定自身命運」,「正式加入歐洲聯盟」。此請願書可說映照烏克蘭新世代多年奮起,欲從前蘇聯國家,轉型成歐洲民主國家,所引爆的血淚衝突。在此試翻譯全文,敬請分享。


【請願書全文】

八年前,當時烏克蘭的總統,亞努科維奇,被國會彈劾,並逃亡俄國。其被迫逃亡,肇因於他下令以武力清除基輔獨立廣場,造成上百位示威者的死亡。因當時烏克蘭政府拒簽與歐盟的合作協議,並執意與俄羅斯靠攏,引發三個月的示威遊行。

這些年輕人死去,很多人手上拿著歐盟旗幟,因為他們渴望自由,嘗試決定自己國家的未來。他們自認為是獨立自主的歐洲人。這是他們唯一的罪。今天,俄國攻擊烏克蘭的主權領土,再次使得這個罪,成為烏克蘭人死亡或被死亡的原因。

這個「尊嚴革命」仍歷歷在目,然又雪上加霜,經歷強國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佔領頓巴斯,烏克蘭人多年來,卻從未偏離其歐洲夢想。更有甚者,每次選舉都再再證明,他們欲加入歐洲民主陣營的意願。根據烏克蘭自己的民調顯示,於2022年2月17日,68 % 的人民支持加入歐洲聯盟。

2015年,歐盟認知了「烏克蘭的歐洲意願」,並支持其「歐洲選擇」。2017年,烏克蘭拉達(最高議會)投票通過,將加入歐盟視為國家外交與安全策略。這個法案於2019年實行,成為憲法層級目的,表達出當時議長所說的-「我們不可逆的歐洲選擇」。

烏克蘭作為歐盟的東部合作成員,為了達成其與歐盟2017年簽訂的協議,已經改革許多政治、經濟制度。然而,不同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烏克蘭加入歐盟的協商其實尚未開始。

與阿爾巴尼亞、北馬其頓相反,烏克蘭並未被認可為正式的歐盟候選國。不僅需要官方正式提出,更關鍵的是,卻在於歐盟國家,大多數都尚未正式確認,是否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

我們認為,現在正是將烏克蘭視為歐盟候選國的時機,讓協商正式開始。我們希望有一個明確的時間表、達成目標與詳細步驟,讓烏克蘭正式成為歐盟成員國。

作為共同目標,確認烏克蘭加入歐盟,卻遠非一蹴可幾。這需要長時間努力,例如,克羅埃西亞於2004年成為候選國,卻要於2013年才加入歐盟。然協商需要程序漸進,尤其需要深度改革,以符合歐盟章程。

然而,這正是一個最好的方法,鼓勵烏克蘭持續進行必要改革,尤其於司法領域、防腐機制,與加強法治國家。這個協商雖有外在的要求,卻只能在烏克蘭準備好並有意願時,才可能完成。

烏克蘭需要友邦支持,尤其在政治與經濟領域。認可加入歐盟作為共同目標,將傳達烏克蘭人民選擇加入歐洲民主陣營的強大訊息。如此同時可維持其國家經濟穩定,開創長期的投資條件。

如同於歐洲地平線,與烏克蘭已在其中的歐洲原子能共同體,烏克蘭人若能參與歐洲合作的眾多計畫,加入其內部的能源與數位市場,將加速其融入歐洲單一市場,國家發展將得到大幅貢獻。

只要走在華沙、布拉提斯拉瓦、塔林、布加勒斯特或維爾紐斯的街道上,便可感受到其加入歐盟之後的轉變。這些中歐或東歐國家充分發展、大幅貢獻,讓歐盟成為一股經濟、政治與科技力量。基輔,一個充滿活力的城市,其中充滿革新創造力的年輕世代,將與這些國家呼吸相同的空氣,得到相同的機會。

自從2014年,烏克蘭為其歐洲理想,付出慘重的代價。俄羅斯今天以相同的原因侵略,轟炸她的領土、人民、軍隊、設施。也因這個理想,讓克里米亞半島被併吞,頓巴斯被佔領。儘管遭遇攻擊與威脅,烏克蘭仍想要加入歐洲。他們向我們展示,若我們忘記的話,成為歐洲人意味什麼:分享多樣價值與共同歷史,自由選擇命運。傾聽他們的呼喚,並伸出我們的手。


raw-image

【請願人】



Raphaël Glucksmann,歐洲議員

Bernard Guetta,歐洲議員

Paula Forteza,國會議員

Cédric Villani,國會議員

Daniel Cohn-Bendit,前歐洲議員,68學運領袖

Philippe de Suremain,前法國駐烏克蘭大使,無任所大使

以及110位政界人士。


原文連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陳潔曜的沙龍
329會員
250內容數
近三千年發展的菁英美學主義論述,如何成為問題本身?本計畫企圖以一種知其不可為而為的精神,以「反抗」《詩學》千年演變思潮,一個當代自發工作之開始。
陳潔曜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5/01
有幸看到修復版的雷奈代表性作品,與大學時第一次看到宛如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當時看的是十六釐米翻拍白花花霧茫茫版本,真不知道那時看到什麼,其實就是一頭霧水,除了影像品質堪慮,可能還有敘事語言理解問題。
Thumbnail
2025/05/01
有幸看到修復版的雷奈代表性作品,與大學時第一次看到宛如是完全不同的電影,當時看的是十六釐米翻拍白花花霧茫茫版本,真不知道那時看到什麼,其實就是一頭霧水,除了影像品質堪慮,可能還有敘事語言理解問題。
Thumbnail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9
作為法國劇場年度盛事,昨天晚上頒發的 2025 年莫里哀獎,以古典復興、現代民主、底層寫實劇作,全力抵抗川普橫掃世界的權貴民粹風潮。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2025/04/26
《質量效應三代》因其爭議性結局,掩蓋其充滿細節與情感的內容刻畫,似可以從這次三部合輯之中,更能顯示出其能夠總結三部史詩的艱鉅任務。 《質量效應一代》:90 分 如《柏德之門一代》奠定其遊戲設定的龐大宇宙,《質量效應一代》橫空出世,創建一個太空歌劇的史詩結構,從日常細節、人物性格,到物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2 年俄羅斯在 2 月24日發動戰爭,普丁宣稱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出兵「解放烏克蘭」,目前戰況持續了一年多,雙方還是拉鋸中。烏克蘭與台灣的處境非常相似,旁邊都有一個大國虎視耽耽,宣稱自己是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們有必要了解烏俄戰爭是怎麼開始的? 烏克蘭做對了什麼,好讓他們抵抗至今?
Thumbnail
2022 年俄羅斯在 2 月24日發動戰爭,普丁宣稱烏克蘭是俄羅斯的一部份,出兵「解放烏克蘭」,目前戰況持續了一年多,雙方還是拉鋸中。烏克蘭與台灣的處境非常相似,旁邊都有一個大國虎視耽耽,宣稱自己是他們不可分割的一部份,我們有必要了解烏俄戰爭是怎麼開始的? 烏克蘭做對了什麼,好讓他們抵抗至今?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細究烏克蘭與台灣的共同困境,根源便是複雜歷史衍生的多重文化認同,在政治菁英的有意煽動下,上升成了敵我與國族之爭,從而襲奪日常論述空間。
Thumbnail
01:此次衝突對普京(Vladimir Putin)整體的外交戰略規劃會否有影響?普京可能會怎麼回應? 俄羅斯社會又有什麼輿論角力? 趙竹成: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會加快俄羅斯對烏東兩個共和國的整合。
Thumbnail
01:此次衝突對普京(Vladimir Putin)整體的外交戰略規劃會否有影響?普京可能會怎麼回應? 俄羅斯社會又有什麼輿論角力? 趙竹成:不會有太大影響,反而會加快俄羅斯對烏東兩個共和國的整合。
Thumbnail
俄烏經歷了三輪談判與一次外長會談,卻始終難有顯著突破,究其原因,除了俄軍施壓尚未到達基輔當局臨界點,美歐遲遲不回應俄羅斯的安全訴求以外,烏克蘭內部的反俄情緒亦為關鍵。
Thumbnail
俄烏經歷了三輪談判與一次外長會談,卻始終難有顯著突破,究其原因,除了俄軍施壓尚未到達基輔當局臨界點,美歐遲遲不回應俄羅斯的安全訴求以外,烏克蘭內部的反俄情緒亦為關鍵。
Thumbnail
俄國總統普丁2月24日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兵分三路炮打烏克蘭。戰事持續二週,已造成上百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歷經多次談判破局,超乎普丁預期的,烏克蘭撐了下來。 台灣許多的新聞都來自西方觀點,本篇希望提供普丁入侵烏克蘭的來龍去脈與深度剖析。 地緣政治基本格局 烏俄之戰的三大影響
Thumbnail
俄國總統普丁2月24日發動飛彈攻擊與砲擊,兵分三路炮打烏克蘭。戰事持續二週,已造成上百萬烏克蘭人逃離家園,歷經多次談判破局,超乎普丁預期的,烏克蘭撐了下來。 台灣許多的新聞都來自西方觀點,本篇希望提供普丁入侵烏克蘭的來龍去脈與深度剖析。 地緣政治基本格局 烏俄之戰的三大影響
Thumbnail
相信全球人民的希望,就是世界和平、俄烏趕快停戰,而法國各界都在盡各種努力去幫助烏克蘭,不論是募款、籌備物資以及接納從烏克蘭逃離的難民和孩童…
Thumbnail
相信全球人民的希望,就是世界和平、俄烏趕快停戰,而法國各界都在盡各種努力去幫助烏克蘭,不論是募款、籌備物資以及接納從烏克蘭逃離的難民和孩童…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自從2014年,烏克蘭為其歐洲理想,付出慘重的代價。俄羅斯今天以相同的原因侵略,轟炸她的領土、人民、軍隊、設施。也因這個理想,讓克里米亞半島被併吞,頓巴斯被佔領。儘管遭遇攻擊與威脅,烏克蘭仍想要加入歐洲。他們向我們展示,若我們忘記的話,成為歐洲人意味什麼:分享多樣價值與共同歷史,自由選擇命運。
Thumbnail
自從2014年,烏克蘭為其歐洲理想,付出慘重的代價。俄羅斯今天以相同的原因侵略,轟炸她的領土、人民、軍隊、設施。也因這個理想,讓克里米亞半島被併吞,頓巴斯被佔領。儘管遭遇攻擊與威脅,烏克蘭仍想要加入歐洲。他們向我們展示,若我們忘記的話,成為歐洲人意味什麼:分享多樣價值與共同歷史,自由選擇命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