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會寫詩、寫散文、寫書法、畫畫、篆刻,別人在介紹我的時候,都常常讓我覺得好像不知如何定位。以前的文人常常是詩書畫兼通的,我也沒有特別多才多藝。
近二十年來,我花了比較多的時間在書法教學上,寫的十幾本書法書,很幸運的在兩岸三地都受到重視,短期暢銷、長期長銷,缺點是,讓人忘了我是詩人。
曾經參加過一次聚會,主持人介紹我說「曾經也是詩人的名書法家」,讓我很是啼笑皆非。
也有一位寫台灣詩史的教授說我從《交響詩》以後就「絕筆」了,讓我大吃一驚,別人怎麼評論我的詩,說好說壞,我都沒有任何意見,但說我「絕筆」,這也太極端了。別的不說,我每年多少還是在報紙上發表幾首詩的,教授都沒看到,因為他只看有沒有詩集出版。
確實,自從二十年前出版《交響詩》之後,我就沒有出版詩集了,原因不是沒有詩作,我即使沒有每天寫詩,一年也有數十上百首作品,我的齋名叫「詩硯齋」,這詩字代表了詩和我的文學創作,一個書畫家,不能沒有文學修養。
這幾年非常流行「詩生活」一詞,其實那是我1990年代在麥田出版社出版的詩集名,不謙虛的說,我是把日子過成詩的,詩就是我生活的一部份。
但要出版詩集不容易。
出版詩集,現在大多需要自費,少說台幣十來萬元跑不掉,不是沒錢付費,而是一直在想,這樣出版有什麼意義?
也曾經向政府單位申請過補助,流程繁瑣,批准下來,補助三萬,自己或出版社還要負擔不少。三萬差不多就是沒有補助的意思,但拿了這三萬,你總不好意思再說政府不重視文化了吧?其實光是申請流程的複雜、麻煩,就足以讓人望之退步。
編輯作業很複雜,編輯、美編要溝通再溝通,印刷條件要找那種又便宜又好的,至少要忙上一兩個月,出版了可能只能賣出幾百本(這個幾字還可能是一或二),剩下來的書怎麼處理更令人頭痛。
如果只是要出版,很容易,坊間有專門做個人出版的公司,花錢就可以,但書籍出版本來就是為了普及、要有人閱讀,如何書行銷出去,才是問題,不然出版了也就等於沒有出版。
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詩作上網。
雖然說網路無遠弗屆,沒有時空限制,理論上,放在網路上的東西可以永恆存在,但網路的興滅其實比現實還要更快速,實體書籍再不暢銷,總會在某些地方、某些人手上留存,網站沒有了,連灰飛煙滅都無法形容其銷亡之徹底。
我常常說,以前的人要連絡就得寫信,留傳下來就成為文化很重要的組成,1995年網路興起之後,有多少人耗費無數心血創作的文字,都在電子空間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於是如何在網路上留下創作,也是一種必要學習的技術了。
不管如何,網路還是不能不用,所以我開始要在網路上整理、發表我的詩作,希望讀者會喜歡,也希望有一天,會再出版實體詩集,我心中早已規畫好的,一本漂亮、大方,有質感、溫度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