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睡的台灣人,難被俄烏衝突叫醒

2022/03/12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自俄烏衝突爆發起,台灣輿論場先是陡然一震,為烏軍海空力量的瞬間癱瘓驚詫,又在戰況似乎膠著後,開始了詭異的「拍手叫好」。
首先,是對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所謂「發槍給平民」、「成立國際軍團」的行為藝術,台灣網友報以鍵盤歡呼、隔空感動,卻少有人探討背後深意:第一,政府鼓動民眾成為戰鬥人員,代表該國正規軍已難扭轉戰局,故需動員未經訓練的平民與軍人相互游擊,而雙方一旦交鋒,街頭將成血肉模糊的人間煉獄;第二,眼下俄烏雙方尚有談判空間,澤倫斯基卻寧可「化基輔為格羅茲尼」、仰仗北約與美國的半調子援助,也不務實探討困局解方,更不顧「發槍」可能導致的治安危機與暴亂風險,其人看似忠勇衛國,實則暴虎馮河、極盡失職。
第二,台灣網友雖為烏克蘭的悲壯抵抗感動,全然沉浸在「以小博大」的敘事氛圍中,卻又在閱讀「烏軍捷報頻傳」等不現實報導時,無法自拔的歡欣鼓舞。例如不少台灣網友紛傳「基輔幽靈」(The Ghost of Kyiv)之說,相信烏克蘭出現了二戰之後第一個歐洲空戰王牌,能以單架MiG-29擊殺包括Su-25、Su-27、Su-35、MiG-29在內的6架俄軍戰機,即便網傳的「駕駛員身分照」事後已被證實為移花接木,網友仍是頻繁討論、樂此不彼。此外諸如「反坦克武器成為俄軍惡夢」等誇大報導,更讓不少台灣網友以為烏克蘭勝利在望、俄軍已被逼到牆角,與現實戰況中烏軍逐漸被圍的慘況嚴重不符。
簡言之,台灣雖未參與俄烏戰爭,卻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平台,盡情展演了兩類劇情投射:「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悲劇、「漫威英雄大殺四方」的好萊塢爽片,彷彿世上存在兩個烏克蘭,一個奮力苦戰,一個即將包圍莫斯科。如此矛盾的敘事糾纏,既暴露台灣人面對衝突的集體盲目,也折射其身處變局卻無所感知的漠然。
台灣人眼中的俄烏衝突
平心而論,俄烏衝突雖有北約持續東擴、俄羅斯拒絕坐以待斃等結構性因素,卻終究是場本可避免與管控損害的戰爭。
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起,俄羅斯踏出了反擊第一步;往後長達8年的烏東不穩,則是俄方對基輔與華盛頓的漫長等待;2021年4月、11月以降的俄軍陳兵邊境,已是莫斯科對各方的最後通牒。在此過程中,但凡烏克蘭立場有所軟化,或是北約與美國能有一絲自我克制,認真看待俄方提出的協商要求、出具書面保證,時局都不至於演變到今日地步。
2月24日衝突開始後,俄羅斯雖是無庸置疑的入侵者,基輔與歐美的態度卻同樣加劇了戰火延燒。首先,澤倫斯基沉浸在「民族英雄」的光環中,面對媒體鏡頭極盡煽情,甚至不惜開庫發槍、釋放囚犯,結果俄軍還未強攻基輔,城中便已發生不少持槍劫掠的治安事件;而在至關重要的談判桌上,烏克蘭白白浪費時間與機會,首輪談判竟然要求占軍事優勢的俄羅斯無條件撤出頓巴斯地區與克里米亞,第二輪談判更讓俄方代表枯等一整夜,烏方代表團這才姍姍來遲,基輔當局談判意願之低落,一覽無遺。
平心而論,眼下烏軍已在東部遭俄軍鉗狀包圍,大城赫爾松(Kherson)更於3月2日被拿下,哈爾科夫(Kharkiv)、馬里烏波爾(Mariupol)的淪陷也僅是時間問題,澤連斯基卻仍一副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從容,大約是相信了美國與北約神話,認為萬能西方絕不至於放任情況失控,故其有恃無恐、輕踐談判。然綜觀北約與美國所謂「主持公道」,也不過是持續援助不對稱作戰武器,欲讓俄烏雙方兩敗俱傷,全無扭轉戰局、力促和談之意,情勢也由此持續升級,自初始的以武迫談,一路走向實質佔領。
上述過程,盡顯澤倫斯基的輕重不分,也暴露北約與美國的冷血虛偽。然前者的譁眾取寵,成了台灣人眼裡「寧死不屈」、「忠勇衛國」的華麗冠冕;後者輕踐人命的搧風點火,在台灣人看來,則是民主自由世界包圍俄羅斯的「聯合義舉」。
歸根結柢,台灣人普遍不解衝突何來、不知各方責任何在,早在戰火燃起前,便先入為主接受了烏克蘭純潔無染、美國北約大義凜然、俄羅斯狼子野心的劇本安排,故儘管戰況發展遵循實力邏輯:俄方強硬推進、烏克蘭萬民流離、西方假意支援,台灣人依舊需要兩套相互矛盾的敘事,來成全自己一廂情願的衝突理解,即烏軍雖大勢已去,卻因「正義必勝」故「所向無敵」,正如俄軍分明持續推進、卻因「代表邪惡」而「四下潰散」般。
裝睡的人叫不醒
如此奇詭想像,雖有投射兩岸關係、視俄羅斯另一中國之故,卻更多是源於台灣人對「自由主義」秩序的馬首是瞻。所謂「自由主義」,並非僅指17世紀以降的哲學思潮,而是泛稱後冷戰時代下,以美國意志為核心的國際權力體系。
在此體系中,諸如台灣、日本、韓國等親美政治實體,仰仗了精神與物理的雙重支柱,前者是輻射自歐美的「議會民主制」政體、「自由主義」信仰,後者則是與美元、美軍千絲萬縷的聯繫。長年以來,美國通過意識形態、金融、軍事等權柄,拉攏盟友、排斥異己,調度合乎心意的國際秩序,同時確保自己安居道德與實力高地。
以長達20年的中東反恐戰爭為例,美國為首的西方聯軍犯下無數戰爭罪刑,違反的國際法更是多不勝數,卻未如此次俄羅斯般淪為眾矢之的,關鍵便是國際傳媒、金融命脈盡在其手,前者能以「解放」、「義戰」之名粉飾遍地血汙,後者則使西方各國球員兼裁判,無須擔憂被踢出SWIFT等大規模制裁。
簡言之,在美國通過話語、實力的雙重維穩下,全球確實度過一段「太平治世」,縱有幾許不和諧「雜音」,也只是船過水無痕的不合時宜。然而此次俄烏衝突爆發,卻是俄羅斯挾持烏克蘭,以兩國身家性命撞向這套體系,結果不僅俄烏傷痕累累,「自由主義」國際秩序亦是百孔千瘡。
首先,俄羅斯敢冒天下之大不諱在北約前線興戰,意喻了美軍嚇阻力道不如過往,虛假的「安全承諾」更是不堪一擊,莫斯科方敢在權衡利弊後放手一搏;第二,美國雖仍祭出經濟制裁包夾俄羅斯,卻已不如過去所向披靡,綜觀亞洲,僅有日韓新加坡願意跟隨,足見全球互賴的多元深化,獨木已難成林;第三,歐美傳媒雖動員輿論大肆圍剿俄羅斯,卻也遭遇各式反擊,先是中印兩國網友集體譴責西方虛偽,更有不少西方學者抨擊北約美國難辭其咎。這場衝突雖發生在俄烏之間,卻已讓「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狼煙四起,軍事、金融、輿論三大戰線更是接連起火。
而台灣雖因此劇變驚詫連連,卻顯然未有覺醒之勢,畢竟其位處此一秩序的危險前線,若非美國長年支持、軍售,政權恐已不復存在。烏克蘭烽火雖昭示美國霸權暮年將至,但久受庇護的台灣似乎未能擺脫政策慣性,依舊堅持與「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同行,不僅高調「經濟制裁」俄羅斯,就連輿論宣傳都亦步亦趨、自棄主體。長此以往,秩序崩解的下一塊骨牌,恐會在台海倒下。

原文發表於2022/3/7《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祁賓鴻
祁賓鴻
香港01,國際分析與政治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