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衝突全過程,為「武統台灣」上了兩堂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raw-image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戰事爆發之初,俄軍進展勢如破竹。首先是基輔、敖德薩、哈爾科夫等地軍事設施遭到俄方空軍與飛彈打擊,開戰不到一小時,俄軍便已突破哈爾科夫州界;9個小時後,俄軍已進入基輔州部分地區,俄國防部乃於當日表示,「為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24日設定的所有任務都已完成。」

2月25日,俄軍奪下車諾比核電站,基輔周邊已可見到俄軍坦克,俄烏雙方在此激烈交火,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希望「能與普京談判,避免民眾傷亡。」當地時間18時左右,俄方回應願派代表團赴明斯克談判,俄外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亦表示,「只要烏軍放下武器,俄羅斯隨時準備就烏克蘭問題展開談判。」

然自2月26日起,俄羅斯地面部隊遭遇些許挫折。首先是澤連斯基在談判地點與形式上反覆變卦,意欲爭取整軍時間、削弱俄軍閃電戰氣勢,最終談判毫不意外直接破局,已停止前進的俄軍只好重新發動攻勢,但期間烏國各地零星出現反攻跡象,例如哈爾科夫便於26日夜間爆發嚴重砲戰;與此同時,澤連斯基發放超過上萬把槍枝、鼓動基輔民眾上街巷戰,意圖讓俄軍投鼠忌器。

簡言之,發兵確為解決北約東擴烏克蘭的釜底抽薪之法,但前提是衝突不能遲滯、平民傷亡不能無止境上升、結局不能重演前蘇聯在阿富汗的戰爭泥淖,方能收「以武迫談」、速戰速決之效,否則便是為西方的見縫插針創造空間。伴隨澤連斯基出爾反爾、歐美於2月27日宣布將俄羅斯逐出SWIFT系統、全球與俄方境內出現反戰聲討,種種新阻礙考驗著俄羅斯的烏克蘭戰局,未來48小時堪為關鍵。截至發稿時刻,伴隨戰局持續更新,俄羅斯代表團已飛抵白俄羅斯,準備與烏克蘭談判,澤連斯基也同意在白俄邊界與俄方無條件展開談判,普京更於2月27日晚間表示,因北約的侵略性言論,「俄羅斯國家核威懾力量正處於高度戒備狀態。」

而如此博弈態勢與變數,也或將出現在「武統台灣」進程裡,北京若有此盤算,宜觀今日俄烏衝突之前例,早做相關準備。

raw-image

未雨綢繆經濟制裁

首先,中國必須提早佈局相關產業鏈,為武統後可能連番到來的經濟制裁做緩衝。

回顧俄羅斯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遭遇的種種制裁,美國首先瞄準了金融與油氣相關產業,對象包括數十名高官、17家能源和國防領域國企、各大主要銀行,歐盟亦停止分享石油開採技術,彼時又逢國際油價大跌,俄羅斯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GDP由2.3兆美元的歷史高點跌到1.3兆美元的低谷,幾乎直接腰斬。此後美國變本加厲,不僅制裁俄羅斯軍工企業,更禁止美國銀行購買俄羅斯國債,又截斷多筆國際金融組織的對俄援助,層層收緊套在莫斯科頸上的繩圈。

然而上述打擊雖重挫俄羅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卻沒能完全實現美國原初的政治目標,包括迫使俄羅斯交還克里米亞、放棄支持烏東等,俄羅斯的反美情緒更是直線上升。但長期的經濟重壓確實影響俄羅斯對北約東擴的反制力道,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北約又在2017年與2020年兩度東擴,期間普京並未強力反應,關鍵原因便是知悉反擊可能導致的附帶代價,除了軍事衝突的直接損失,經濟制裁的深遠影響更是一大隱憂。故由俄方視角觀之,烏克蘭危機可謂是自己8年來持續容忍、一退再退後,終於退無可退的破釜沉舟。

而此次西方決議將俄羅斯逐出SWIFT,必將再次打擊俄羅斯財政,讓尚未復原的經濟規模再受損傷,俄羅斯主權債務、俄銀行在美資產亦可能是未來狙擊目標。然而眼下國際油價處在上升區間、世界各大經濟體皆面臨通脹壓力,俄羅斯的「進口替代」產業布局亦開始生效,且其近年逐步擴大黃金與外匯儲備,並將外匯儲備大量轉換為歐元,冬奧期間新簽的中俄高額油氣供銷合同亦正生效,皆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衝制裁的殺傷力道。

回望台海,根據2020年海關總署數據,中國大陸自台灣進口高達2006.6億美元的商品,同比增長16%,足見台系商品在中國大陸製造體系的高滲透度。眼下和平統一的可能性直線下滑,中美博弈的烈度則在上升,北京須為武統開始後,台灣供應鏈癱瘓、斷供早作備案,更要為己身經濟深度融入全球生產一事布局供應鏈,同時深化雙循環發展格局,避免屆時被美國聯合西方趁隙狙擊重要科工產業。凝望俄羅斯走過的險路,中國政府與企業須有未雨綢繆的共識及行動,才能在武統後最大程度減緩制裁對經濟與民生的衝擊。

raw-image

以武迫談是最高目標

第二,北京須通過事前規劃,準備多套因應戰況變化的打法與選項,以最快速度達到「以武迫談」的戰略目標,避免戰事朝「巷戰」膠著發展,導致西方趁勢操作輿論戰與區域介入。

細究此次戰況變化,俄軍在24日與25日的勢如破竹,很大程度是因烏克蘭將重兵集結在頓涅茨克、盧甘斯克兩州,導致後方出現空虛,故俄軍直插腹地的過程並未遭遇強烈抵抗。然回過神來的烏軍隨後亦對俄軍展開伏擊,而此次俄方仍以相對「傳統」的方式進行攻勢,在未出動專業的資訊化裝甲偵察單位、手投無人機的情況下,被迫以坦克、步兵戰車執行偵察任務,結果遭遇潛伏烏軍以地雷、「標槍」反坦克飛彈襲擊。部分零星傷亡遭到西方媒體大書特書、誇大渲染,營造出「烏克蘭絕地大反攻」的假象,意圖衝擊俄方士氣。

但整體而言,排除上述地面部隊死傷,俄軍此次僅出動約5萬部隊,並與烏東武裝勢力、白俄羅斯部隊相配合,憑藉時間與戰術優勢,成功讓烏軍十餘萬機械化部隊失去機動作戰優勢:若放棄烏東前線,開始大部隊回防西線,容易被已深入腹地的俄軍分割包圍,同時成為空中優勢火力的打擊目標;若如前所述,繼續眼下不對稱的多點伏擊戰,便容易被俄軍圍而不打,並於交戰時遭遇地面火炮等重火力轟擊,雖說其仍可對各戰線俄軍造成死傷,卻終究難挽大局。

而眼下基輔「巷戰」之所以令俄軍棘手,並非是城中軍火充足,而是俄軍確對此一歷史名城抱有感情,且普京最大目的是讓烏克蘭坐上談判桌,藉由簽署條約或通過立法,使其明文保證不加入北約、不允許外國駐軍,故不能毫無節制使用火力、殘殺平民,免得激起全烏民族仇恨,加大未來兩國互動障礙。細究基輔城中防禦,其實不過兩旅守軍,加上被政府動員的部分擁槍民眾,缺乏正規軍事人員與反坦克武器的劣勢顯而易見,後續「號召民眾自製燃燒彈」的荒謬戲碼亦為例證。但眼下俄軍機械化和空降部隊仍對基輔實施包圍策略,便是有意避免陷入「巷戰」泥淖後,會因顧及政治目標而投鼠忌器,導致部隊難以施展、白白折損。

raw-image

回顧2月24日至26日的整體軍事發展,俄羅斯雖有些許挫折,卻仍算打出一場以少勝多、靈活遞進的「教科書級」當代閃電戰。首先其預計「澤連斯基可能迅速屈服」,故於用兵初期選擇精準打擊各處軍事設施,再讓部隊南北分路進逼,直插基輔,並於25日迅速提出代表團談判選項,要求澤連斯基抉擇;而在局面轉向「澤連斯基選擇抵抗」、各地出現零星伏擊後,俄羅斯加大了在哈爾科夫等北線的火力投入,並在相對順利的南線持續推進,對基輔的遲不談判施加壓力。

而澤連斯基之所以持續戲耍莫斯科,一來是因美德兩國持續援助軍火,為烏軍的不對稱伏擊提供所需裝備;二來是澤連斯基有意逼迫北約出兵援助,故其佯裝動員巷戰、作勢「打死不退」,寧可在「化基輔為格羅茲尼」上孤注一擲,也要賭這幾乎為零的機率。然這一算盤最終亦被俄方粉碎,26日開始,白俄羅斯境內布列斯特方向出現集結的裝甲部隊,顯示莫斯科有意由此發兵,封閉烏克蘭與波蘭邊境,全然堵死境外部隊的干預可能,再加上俄方於27日晚間暗示「核武進入備戰狀態」,對北約提出強力警告,澤連斯基或許由此幻想破滅,同意坐上談判桌。

平心而論,倘若北約在24日衝突開始後,便率先派兵進入烏克蘭西部,俄羅斯上述計畫皆難施展;但事實發展證明北約與美國一心只想通過供給不對稱作戰武器,讓俄軍陷入全境巷戰,至於烏克蘭會否因此淪為阿富汗或格羅茲尼,便不在其考慮範圍內。正因西方「惜兵至此」,俄羅斯才得以在閃電戰後層層加碼,迫使澤連斯基點頭談判。未來戰局如何演進,此次談判結果至關重要。

raw-image

而回望台海,「以武迫談」、速戰速決亦當為執行武統的兩大守則。依台軍當下羸弱防空能力,在承受解放軍幾波遠程精準打擊後,反擊能力應是接近癱瘓,解放軍便可在投送軍力前,善用此時出現的第一個談判空間,要求台灣政府派出代表團與北京協商。

但與此同時,北京亦要提防台灣重演俄烏衝突中局,即領導人天真相信只要展現抵抗決心,域外強權便可能派兵前來,故不惜假意談判「以拖待變」,同時要求台軍總動員,甚至向一般民眾發放武器,鼓動全島巷戰,意圖讓解放軍陷入膠著泥淖。

而欲防範上述困局,第一步便是在武統之初建立區域拒止體系,隔絕域外勢力藉海空途徑干預台灣,如此將能徹底避免此次歐美向烏克蘭輸送軍火的情勢重演;第二步則是善用無人機以作偵查,同時對台灣設定談判時限,避免衝突遲滯,令西方持續發動輿論、經濟攻勢,徒增變數。倘若時限過後台灣仍無回應,解放軍的兵力投送進程應當啟動,各式預案也須進入準備環節,從向軍民喊話、殲滅灘頭部隊到進行斬首行動,各式選項須與時勢相配靈活運用,力求在最小成本與傷亡下,閃電結束武統進程,準備衝突過後的重建與政治安排。

俄烏衝突展演了現代閃電戰模式,也暴露西方幾種互動與反制手段。從經濟布局到戰況預演,莫斯科的經驗示範將為北京提供戰略觸角與視野,如今「和統、武統互為表裡」思維已然成形,探討執行武統、布局緩衝武統的經濟產業安排,當為北京下一屆段政策重點。在此脈絡下,俄烏衝突堪為借鏡。


原文發表於2022/2/28《多維新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祁賓鴻的沙龍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祁賓鴻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25
4月22日凌晨,華視緊急再發新聲明,宣布代理總經理陳雅琳、公廣集團董座陳郁秀雙雙請辭,以盼能替這場風波止血,但成效顯然有限;而陳雅琳雖保住台長之位,卻必須至台立法院進行專案報告,各方對華視的圍剿也依舊激烈。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12
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後,中國輿論圍繞兩大陣地,展開了激烈的攻防與廝殺:其一,是對俄羅斯興戰的政治評價;其二,是基於俄烏衝突進展,對於「武統台灣」的預測與想像。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2022/04/06
揭中首先由「過去的解放軍」視角出發,就「戰略預警」、「聯合制壓」、「聯合防空」、「防衛體系」四面向,評估台軍面臨「武統」情境的作戰能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彼時有不少預測認為,烏克蘭的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政權恐怕無法久持,故戰爭應能迅速結束。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以下分成三個篇來簡要說明並推估未來可能的烏俄戰爭走向,此為第三篇: 1.戰事簡述 2.外交面博弈 3.幾種可能的走向與應對
Thumbnail
如果由比較長遠的視角來看,很可能2014年順利佔領克里米亞以及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勢力逐漸壯大之後,莫斯科就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計劃。
Thumbnail
如果由比較長遠的視角來看,很可能2014年順利佔領克里米亞以及支持烏克蘭東部親俄民兵勢力逐漸壯大之後,莫斯科就已經做好了全面開戰的計劃。
Thumbnail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Thumbnail
這次衝突,莫斯科代價高昂的冒進給北京上了一課,而烏克蘭的遭遇,其實也給台灣上了一課。
Thumbnail
本文從五個面向來談討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武力衝突-俄羅斯侵略烏:1. 最新和談的問題 2. 地面的戰況 3. 為何俄軍戰果如此慘淡 4. 中共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 5. 美中針對這場戰爭的元首對話深度分析 6. 戰況分析與結論與回顧普丁2007的憤怒演說
Thumbnail
本文從五個面向來談討這場二戰後歐洲最大的武力衝突-俄羅斯侵略烏:1. 最新和談的問題 2. 地面的戰況 3. 為何俄軍戰果如此慘淡 4. 中共在這場戰爭中的角色 5. 美中針對這場戰爭的元首對話深度分析 6. 戰況分析與結論與回顧普丁2007的憤怒演說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Thumbnail
系列報導第二篇:反思俄烏情勢|美歐為何不設禁航區?北約是否承諾不東擴? 系列報導第三篇:反思俄烏情勢|是不是中國的戰略機遇?台灣應當學到什麼?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8日,衝突多日的俄烏雙方終於坐上談判桌,協調危機的可能解方。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當地時間2月24日凌晨5時,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發兵烏克蘭,持續已久的俄烏危機來到衝突最高點。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烏克蘭的前車之鑑,台灣不僅未能識明,還會暴虎馮河執意向前,在這條未走之路上無謂狂飆,直到抵達相同的宿命終點:一錘定音、美國拋棄。
Thumbnail
由2021年3月綿延至今的烏克蘭危機,在經歷俄軍反覆陳兵、美國炒作開戰劇本、法德領導人分別與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美俄商談舉行峰會後,於看似緩和的氛圍中,奏響了令人驚愕的高潮轉折。
Thumbnail
由2021年3月綿延至今的烏克蘭危機,在經歷俄軍反覆陳兵、美國炒作開戰劇本、法德領導人分別與普京(Vladimir Putin)會談、美俄商談舉行峰會後,於看似緩和的氛圍中,奏響了令人驚愕的高潮轉折。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