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媽媽?孩子一定要有媽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在心理諮商或心理學中的書中,常在說:「母親」或「母親的功能」
所以,這裡的「母親」指的是什麼?「母親的功能」指的又是什麼?
就像很多人會問我們:「媽媽」呢?孩子怎麼學會「什麼是媽媽?」
大家會怎麼說明「什麼是媽媽」呢?
我一向很重視在諮商或教育中,為孩子搭鷹架
鷹架是什麼呢?鷹架就是我們蓋大樓的支架,是一個臨時性的工具,是為了建築工人能在空中移動,鷹架高一層,房子才能再蓋一層
建築鷹架
教養的鷹架是什麼?也就是陪著孩子,隨時評估孩子現在的能力,作為家長,可以幫他搭一層鷹架上去,讓孩子可以順利繼續長
鷹架太高,孩子的成長跟不上,反而會挫折
鷹架太低,孩子會覺得無聊,因為已沒挑戰性,也沒有成長的空間
正在聽心智化課程中,說:「媽媽是孩子的鷹架」
正如「鷹架」本身是一個教養的比喻
「媽媽」或「媽媽的功能」也是一種隱喻
心理學書常講的「母親」,甚至指的「好乳房、壞乳房」,其實都是照顧者或照顧功能、涵容功能、輔育功能的隱喻或象徵
有的人會說:「孩子需要媽媽」
這是對的?還是錯的?
還是要看語言的脈絡
如果這裡講的是:「孩子需要的是有提供穩定照顧功能的照顧者」,那這是對的,因為這時候,爸爸就是媽媽,或許主要照顧者是爺爺奶奶,爺爺奶奶就是媽媽
如果這裡講的是:「孩子需要的是生理女性身體的照顧者。」需要的是媽媽,不能是爸爸,叔叔阿姨、園長、老師或其他的照顧者
那我是完全不同意的,這樣的觀點忽略,什麼是隱喻、象徵、表徵,什麼是我們指涉的、具有溝通意義的概念
下次讀心理學書籍,看到「媽媽」時,也許會有些不一樣~?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4會員
125內容數
提供後現代、折衷取向的諮商工作觀點,分享心理劇、社會計量、女性主義諮商等的整合運用。 是我創發的諮商心理治療取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王晧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曾有朋友問:肉肉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嗎?會知道生母是誰嗎?什麼時候讓她知道的?. 肉肉知道生母媽媽是誰,也知道自己是收養的,只是不一定完全了解收養的意思,也不一定能了解收出養面對的社會壓力與污名 雖然看了很多次她的生命之書...
在不同時期,參與社運的感受有沒有不一樣? 有的,當然有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在出社會之後 在出社會一段時間之後…
反省自己在教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我與學生談「職場」、「工作」、「職涯」時,談到工作內容時,談工作產業、職業、職稱、分工、能力、性質、內容……,似乎少了一個面向:「情緒勞動」 真心覺得未來要特別主動設計,放到我的教學內容之中 情緒勞動就是:「表現符合別人所期待的情緒管理」
前兩天有Jerry Windle及美國跳水奧運代表Jordan Pisey Windle的故事。Jerry透過國際收養,收養了Jordan。 那台灣人會不會有機會「國際收養」呢? 你有注意到,在Jordan和Jerry的故事中,讓他們最為困擾的是什麼呢? 透過這文章可以了解台灣收養概況~
和準收養人聊天時,談話中,一定不會少的話題是:「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收養不是「挑小孩」,而是在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考量收出養雙方的意願,進行收出養資料的媒合 「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呢?」 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些什麼? 有些人喜歡小小孩,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慢慢培養感情,這是很多人希望收養小小孩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曾有朋友問:肉肉知道自己是被收養的嗎?會知道生母是誰嗎?什麼時候讓她知道的?. 肉肉知道生母媽媽是誰,也知道自己是收養的,只是不一定完全了解收養的意思,也不一定能了解收出養面對的社會壓力與污名 雖然看了很多次她的生命之書...
在不同時期,參與社運的感受有沒有不一樣? 有的,當然有 在我還是學生的時候 在出社會之後 在出社會一段時間之後…
反省自己在教生涯規劃的過程中,我與學生談「職場」、「工作」、「職涯」時,談到工作內容時,談工作產業、職業、職稱、分工、能力、性質、內容……,似乎少了一個面向:「情緒勞動」 真心覺得未來要特別主動設計,放到我的教學內容之中 情緒勞動就是:「表現符合別人所期待的情緒管理」
前兩天有Jerry Windle及美國跳水奧運代表Jordan Pisey Windle的故事。Jerry透過國際收養,收養了Jordan。 那台灣人會不會有機會「國際收養」呢? 你有注意到,在Jordan和Jerry的故事中,讓他們最為困擾的是什麼呢? 透過這文章可以了解台灣收養概況~
和準收養人聊天時,談話中,一定不會少的話題是:「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 收養不是「挑小孩」,而是在兒童最佳利益的前提下,考量收出養雙方的意願,進行收出養資料的媒合 「你願意收養多大的小孩呢?」 這個問題需要考量些什麼? 有些人喜歡小小孩,越小越好,越小越能慢慢培養感情,這是很多人希望收養小小孩
遇到兩個困難: 一個是地區的困難(該縣市無直接服務的收出養機構/據點), 一個是對出養人條件期待設定的困難 竟然有一個項目是「被收養兒童的家庭背景」?圍爸喵爸是怎麼考慮的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2025.02.12(三) 第 93 集 【御飯糰 第十九週 第 93 集】 ﹝母親是什麼?﹞ ─ 都是媽媽害的! ─
Thumbnail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場24小時不停機的真人秀,而這場秀的導演,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形中都成了孩子劇本的一部分。更有趣的是,孩子不只是默默模仿,還會根據你的風格加入自己的「創意改編」。所以,當爸媽的,得好好想想:我的戲路該怎麼走?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園丁與木匠》深入探討了育兒的本質,挑戰了傳統的育兒觀念,並為父母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書中,高普尼克將父母比喻為“園丁”,而不是“木匠”。
Thumbnail
《媽媽是房子》以母親的形象為經、以孩子的成長時序為緯,在一幅幅充滿趣味的圖像中,流露出媽媽對孩子最深的愛。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2025.02.12(三) 第 93 集 【御飯糰 第十九週 第 93 集】 ﹝母親是什麼?﹞ ─ 都是媽媽害的! ─
Thumbnail
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場24小時不停機的真人秀,而這場秀的導演,就是他們的爸爸媽媽!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形中都成了孩子劇本的一部分。更有趣的是,孩子不只是默默模仿,還會根據你的風格加入自己的「創意改編」。所以,當爸媽的,得好好想想:我的戲路該怎麼走?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如何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孩子解釋生命?我們可以透過親子對話,探討日常觀察中如何啟發孩子對生命和科學的好奇心,讓日常生活的觀察也能是一種啟發。
Thumbnail
《園丁與木匠》深入探討了育兒的本質,挑戰了傳統的育兒觀念,並為父母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書中,高普尼克將父母比喻為“園丁”,而不是“木匠”。
Thumbnail
《媽媽是房子》以母親的形象為經、以孩子的成長時序為緯,在一幅幅充滿趣味的圖像中,流露出媽媽對孩子最深的愛。
Thumbnail
教育的角色關係,家族中的角色關係,如何透過家庭中的角色關係來說明生活的調適和關懷。
Thumbnail
本文探討艾瑞克森心理社會發展理論中的人生後期階段,包括認同與角色混淆、親密與孤獨、生產力與停滯、智慧與絕望等階段,並提出對應的成長和發展建議。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成為一位母親所面臨的挑戰,並分享了自己的成長與孩子的教育經驗。透過寫作,作者希望能夠和其他父母分享心得,並一起學習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