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永誌不忘的文學夢:紀錄片《願未央》|《我記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三系列,在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首先推出後,這次終於迎來文學朱家兩部紀錄片的上映。由朱天文執導的朱西甯/劉慕沙紀錄片《願未央》以及林俊頴拍攝的朱天文/朱天心紀錄片《我記得》,透過書信、訪談和回憶,帶領觀者再次走進了以文學為志業的朱家。原來,「願未央,我記得」才是一句完整的話語,是朱家一直以來面對文學最決絕的姿態。

raw-image

1949來台日記和非情書

為了豐富父親朱西甯與母親劉慕沙的紀錄片內容,既是導演也是女兒的朱天文特地翻找出父親的一篇舊文〈1949來台日記〉和130多封父母當年的通信,信封袋上大大寫著「非情書」三字,足見朱西甯和劉慕沙兩人風趣幽默且真摯的感情。片中,朱天文憶起父母往事時說道,父母兩人的書桌是並列在一起的,有時候母親忘記某個較難的字該如何寫時,就會喚父親幫忙。

朱天文說,作家在書寫時是極度需要安靜的;可是面對母親的「打擾」,父親總還是能不厭其煩地給予「幫助」。紀錄片一開始的這段描述,相當成功地拉近了觀眾與朱家的距離。朱西甯和劉慕沙不再是兩位文壇重要的作家,反倒像是一對可愛的小夫妻,在朱家三姐妹讀信憶往的對談裡,又再次鮮活了起來。

raw-image

一生修一藝

十分幸運能在映後座談聽見首次出任導演的朱天文以及剪接指導廖慶松的分享。印象特別深刻是廖桑對於朱西甯的理解與他對紀錄片剪輯的處理方法。廖桑說,朱西甯的眼睛就像攝影機一樣,對影像的描述,那些層次用語、文字的節奏等都非常好。因此他也把這部紀錄片當成劇情片剪接,務必達到有情韻、有轉折,像文學的章句一樣;不是只剪過程,而是要將情緒也全部剪進去。

朱天文則認為,自己遠遠不及父親,特別是論作品的產量還有對作為一位「作家」(小說家)的自覺。唐諾(謝材俊)曾說:「妳們(朱天文、朱天心)寫小說都太業餘了。」正是因為她們姐妹倆都太過分心了。朱天文說,直到五十多歲以後她才逐漸懂得,「其實人一生只能實踐一種人生」,因為那是人在宇宙之間,安身立命的所在。尤其到了拍攝《願未央》以後,她才徹徹底底地明白。而朱西甯正是一生只追求一藝的不凡的人。

raw-image

一生未竟的大業

晚年著手書寫《華太平家傳》的朱西甯,很遺憾地在生命的最後並未完成。因此,片名取作《願未央》,朱天文解釋,其中的「願」字,可指大願、悲願,或可作動詞「期願」之意;願未央則意指我父母親一生都未竟的大願。此外,為拍攝《願未央》,朱天文還訪問了鍾阿城、莫言、章詒和、季季等重要人物,不論這些訪談是否全被放進紀錄片中,它們都將成為珍貴無比的歷史資料,被永久留存。

raw-image

胡蘭成的易經課

談及朱家,胡蘭成非談不可,《我記得》裡就花了不少篇幅回憶胡蘭成。作為張愛玲書迷的朱西甯,自然也喜愛胡蘭成。當年胡蘭成來台之時,就經常在朱家客廳開課講授《易經》。年輕的朱家三姐妹自然成為了胡蘭成的學生。包括後來創辦「三三集刊」,自然也與胡蘭成密切相關。曾在汪精衛政權底下做事的胡蘭成,於汪政府倒台後,遂被貼上漢奸標籤。這使他的著作難以得到出版社支持,因此後來成立的三三書坊,也成為胡蘭成著作主要出版的管道。由此可見,朱家與胡蘭成關係匪淺的交情。

raw-image

分心的作家

《我記得》則以朱天文和朱天心為傳主,回顧她們的創作還有成長經歷。高中時期便出版長篇散文《擊壤歌》的朱天心,曾風靡整代青年學子,後來的《想我眷村的兄弟們》、《古都》和《漫遊者》,也都是台灣文學史上極具代表性的作品。朱天心喜歡散步,漫遊在台北巷弄之間。她對城市的細緻觀察,亦成為其創作的靈感來源。

然如同前面所言,朱家姊妹在文學創作上是分心的。尤其是朱天心,不僅長期關注公共事務與社會議題,更擔任街貓志工,積極為流浪動物發聲。同樣分心的朱天文,也對流浪動物十分關注。記得片中朱天文曾以「十年一覺動保夢,贏得小說荒廢名。」詼諧地形容自己無法專注從事文學創作的難處,不禁令人莞爾。

raw-image

世紀末的荒人

相較於朱天心,我更熟悉朱天文。不論是其文學創作,還是她與侯孝賢導演合作的無數電影劇本,都讓人愛不釋手。尤其是她在1990年交出的《世紀末的華麗》更是其創作的新高峰。在文學史意義上,此作截斷了80與90年代的文學史,宣告90年代「後現代主義」的到來。1994年的長篇小說《荒人手記》,更是令人驚豔。飽含大量感官和知識,充滿手記感的破碎式敘述;以及情節的空洞、頹廢搭配文字的精煉、深沉,更為她贏得了「文字的煉金術師」之美稱。

朱天文就像是站在世紀末邊緣的荒人一樣,她寓言了「有一天男人用理論與制度建立起的世界會倒塌,她(女人)將以嗅覺和顏色的記憶存活,從這裡並與之重建。」縱使在文學的志業上,她不時會分心、左顧右盼,但無論是朱天文抑或是朱天心,相信她們都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延續朱西甯與劉慕沙對文學的堅持和專一。

raw-image

我的指導教授鍾正道老師在看完紀錄片以後有感而發,他說:「文學真是奢靡的實踐。毋須山河浩蕩,不過是一生以之。」也是我對這兩部紀錄片的想法。對文學有熱忱的人,對創作有興趣的人,都該看看《願未央》和《我記得》。

電影上映時間
《願未央》3月18日上映
《我記得》3月25日上映

誠摯邀請大家,一同走進戲院,用心感受文學朱家的迷人風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映画案內所 Arstin的沙龍
205會員
241內容數
本專題以分享「NFT」和區塊鏈相關之觀察筆記與創作心得分享。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5/07
媳婦和公公間的相看無言;兒子與父母間的疏遠客套;還有夫妻間的冷漠忽視。那是長久以來積累成疾的,關於人際交往的一種病灶。如果這傷痛不及時處理,就很難痊癒大好;秀英和文雄便是如此。這段跨越五十年的愛情,從相知相惜,經歷齟齬爭吵,到陪伴終老,體現了兩人夫妻關係一路走來的真情實感。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4/28
何瑞之把感謝偽裝成愛,簡慶芬把佔有偽裝成愛,于向立把迷戀偽裝成愛,張怡靜則把愛偽裝成瀟灑。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因為不夠善良,所以得偽裝善良。而我們通常不願承認,我們其實不夠善良。編導徐譽庭,精準抓住了人性的複雜心理,以通透的對白和寫實的故事,將其展示於大眾視野,令人欽服!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2024/03/31
又是4月1日了。哥哥張國榮已離開我們21年,卻好像從未離開。今年終於有機會在4月前往香港,再去看看哥哥生活過的地方,心裡甚是期待。在這個想念的日子裡,我想分享范俊奇在著作《鏤空與浮雕》(2020)裡,寫到關於哥哥的一段文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應曉薇的生日禮物讓童麗心回憶從前,並決定給他們之間來場考驗。
Thumbnail
應曉薇的生日禮物讓童麗心回憶從前,並決定給他們之間來場考驗。
Thumbnail
僅以周華健《忘憂草》,祝願天下母親忘憂無憂 萱草又叫忘憂草、無憂草,因此金針花海旁都有忘憂亭、無憂亭,曾想過母親都這麼嘮叨、碎念,天天擔心子女餓了、冷了、不如意了,說她們忘憂、無憂,那不是諷刺嗎?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原來那一根根母親染黑的白髮背後,都是她想讓子女忘憂、無憂
Thumbnail
僅以周華健《忘憂草》,祝願天下母親忘憂無憂 萱草又叫忘憂草、無憂草,因此金針花海旁都有忘憂亭、無憂亭,曾想過母親都這麼嘮叨、碎念,天天擔心子女餓了、冷了、不如意了,說她們忘憂、無憂,那不是諷刺嗎?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 原來那一根根母親染黑的白髮背後,都是她想讓子女忘憂、無憂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內容主要環繞在蔣南孫與她的閨蜜朱鎖鎖踏入社會的辛苦與心酸 也描述兩個閨蜜之間友好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致朱文雄: 稱呼你為朱爺爺,一方面有鑑於老家的鄰居,跟外公外婆的關係不錯,二方面尊重你是長輩,這兩方面建基於我對於過去身世種種完全不了解的情況下的稱呼。 14歲那年,老爸在天人交戰的情況下,告訴我: 「我是蘇慶儀跟朱文雄相愛下生出來的。」 那天我知道了,原來我有兩個媽媽、兩個爸爸,當下的感覺很
Thumbnail
〈懸念〉外人勸不了,又無法停止的念想...
Thumbnail
〈懸念〉外人勸不了,又無法停止的念想...
Thumbnail
由朱天文執導的朱西甯/劉慕沙紀錄片《願未央》以及林俊頴拍攝的朱天文/朱天心紀錄片《我記得》,透過書信、訪談和回憶,帶領觀者再次走進了以文學為志業的朱家。原來,「願未央,我記得」才是一句完整的話語,是朱家一直以來面對文學最決絕的姿態。
Thumbnail
由朱天文執導的朱西甯/劉慕沙紀錄片《願未央》以及林俊頴拍攝的朱天文/朱天心紀錄片《我記得》,透過書信、訪談和回憶,帶領觀者再次走進了以文學為志業的朱家。原來,「願未央,我記得」才是一句完整的話語,是朱家一直以來面對文學最決絕的姿態。
Thumbnail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是一本寫給雙胞胎妹妹的送別之書,楊双子這個名字其實是雙胞胎姐妹的共用筆名,姐姐楊若慈主力創作,妹妹楊若暉主力歷史考據,但妹妹在31歲的時候罹癌過世,在隔了五年之後,姐姐楊若慈終於寫完了這本關於妹妹的散文,即使已經隔了五年,即使作者的文字非常幽默,整本書讀完還是非常揪心。
Thumbnail
《我家住在張日興隔壁》是一本寫給雙胞胎妹妹的送別之書,楊双子這個名字其實是雙胞胎姐妹的共用筆名,姐姐楊若慈主力創作,妹妹楊若暉主力歷史考據,但妹妹在31歲的時候罹癌過世,在隔了五年之後,姐姐楊若慈終於寫完了這本關於妹妹的散文,即使已經隔了五年,即使作者的文字非常幽默,整本書讀完還是非常揪心。
Thumbnail
【返校】影集心得
Thumbnail
【返校】影集心得
Thumbnail
「家」是什麼樣的地方?是讓你可以放鬆、放心,給你支持的地方?還是另一個情緒糾結的場域?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家」不僅不可愛,也不溫暖,還是最大的修行場,而且往往糾纏一輩子,甚至可能延續到下一代。「花椒之味」演繹了好幾個家的故事,很多橋段,讓人同感到掉淚,也有好些片段,可愛的讓人發噱,非常好看的電影。
Thumbnail
「家」是什麼樣的地方?是讓你可以放鬆、放心,給你支持的地方?還是另一個情緒糾結的場域?或許,對許多人來說,「家」不僅不可愛,也不溫暖,還是最大的修行場,而且往往糾纏一輩子,甚至可能延續到下一代。「花椒之味」演繹了好幾個家的故事,很多橋段,讓人同感到掉淚,也有好些片段,可愛的讓人發噱,非常好看的電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