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法斯特

含有「貝爾法斯特」共 8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哲學其實是一個發軔,更重要的其實是實踐。哲學不單單只是思辨,那還更進一步地影響著行動。哲學就是提出不同的想法,這裡頭沒有對或錯。倘若可以聽聽看別人的不同想法,也許就會改變既有的念頭,重要的是不要認為自己永遠是對的。因為在那想法的背後,往往容易導致執拗、衝突,甚至是讓人心碎的戰爭。
Thumbnail
《貝爾法斯特》(Belfast)由肯尼斯布萊納(Kenneth Branagh)編劇並執導,敘述自身在1960年代在愛爾蘭的成長故事。整部電影除了片頭與片尾的全彩橋段,主要以黑白畫面呈現回憶裡的家鄉故事。
Thumbnail
「這次去Dublin阿,我不能跟你一起回Sligo哦,先跟你說一聲。」 走進廚房,簡單的報備了一兩周後即將舉行的愛爾蘭台灣同學會聚會後,無法跟室友一起返回宿舍。 「你要去哪?」 「北愛。」
Thumbnail
夢想的中繼站、英國的火藥庫 海洋、造船廠、鐵達尼,貝爾法斯特獨有的城市DNA。這部同名電影的開場,將僅有的彩色畫面,獻給現今鐵達尼號紀念館前展臂迎風的蘿絲塑像,最終又定格在面容滄桑、叼煙負傷的工人壁畫。毫無疑問,它就是一個藍領階層航向夢想的故事。 童稚眼眸下的暴力 沈浸在初戀和電影的光暈裡
Thumbnail
私心自作計畫|記憶拼湊出你記憶的模樣 如果沒有惡徒的真與離經叛道的人情世故,世界就不會成為我們熟悉的模樣,這些家人的歸屬,也不代表是我生為自由年代的僥倖。 遺憾的是,當時對於北愛爾蘭的處境,政府虛實的存在作用,而英國對此的毫無作為,也迫使成為了巴迪一家出走的境遇。
Thumbnail
付費限定
或許,這正是肯尼斯布萊納選擇童趣視角的根本原因:做為導演,他所訴求的不僅是鄉愁,更是之於人性的肯定。就算暴動歷歷在目,社區鄰里的溫暖,依然在輾轉不寐的夜,輕輕擁抱著他,緩緩哄他入睡。無論過去與未來,一則則童話故事,全非謊言,而是一封封謳歌人性之美的情書。獻給故人,也獻給遊子,更獻給迷惘的人。
Thumbnail
首先必須先說明,我並不是肯尼斯布萊納的粉絲,他所執導的作品看的也並不算多,即使看過的卻也沒有什麼太好的印象,然而這次的《貝爾法斯特》卻扭轉了我對於肯尼斯布萊納的印象,《貝爾法斯特》故事篇幅不及以往肯尼斯布萊納的長度,但故事卻是最巧而美的,透過一個小孩的視角來看待當時「北愛爾蘭」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是
Thumbnail
北愛爾蘭與英格蘭;天主教徒與新教徒,是電影《貝爾法斯特》裡發生矛盾與衝突的兩大面向。巴迪(裘德希爾 飾)一家四口站在筆直狹窄和蜿蜒曲折的岔路前,他們必須選擇該遠離暴亂不斷的家鄉,抑或留下。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