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寶計畫:養卵和找診所

更新 發佈閱讀 26 分鐘

2021年2月的時候,我跟美國的同學視訊同學會,她40歲剛結婚說她要做試管嬰兒。我有點意外,在這樣的年紀,為什麼要做試管嬰兒?然後我跟她說我也想要生小孩,當時同婚才剛過一年,我跟我太太還沒討論,但我未來是想要生小孩的。

她說:你現在就要去凍卵!

現在回想起來,她是我的貴人。我後來才知道,原來女生的身體從35歲開始走下坡,過了40歲後,生小孩的難度指數翻倍。我問了新竹艾薇芙診所、問了西雅圖IVF診所,透過看診那幾分鐘科普,大概知道我身體的情況,但是我當時對自己的身體還是處於一知半解。畢竟,看診的時間真的就那幾分鐘,也沒辦法期待像看透明人一樣理解自己的身體。

從台北到新竹看診,是件很累人的事。我去了三趟,每一趟都耗損極大的精力。西雅圖診所面談,每個小時都要付費250美金。唯一不用錢的就是仲介,但仲介一副很不急的樣子,從2021年5月碰頭、一直到2021年8月,我跟仲介中間四個月沒有聯絡,要找他也找不到人。我意識到不對,除了發火之外,我擔心我的時間被拖到。

2021年9月,我到新光醫院找李毅評。李毅評是新光生殖中心的主任,非常非常火紅、對同志也友善。因為同志社群推薦,所以我直接過去看。台灣當時疫情還是嚴重的狀態,沒有辦法出國。我跟太太詢問李毅評集卵的做法。我擔心卵子冷凍和解凍的耗損率過高,但沒想到李毅評回覆5%。這跟西雅圖那邊講的20%有蠻大的差異,我有點狐疑。但畢竟人在台灣出不去,我跟我太太討論,如果是這樣的話,那我們換成台灣集卵、美國受精和植入。想好了解法後,李毅評當下直接說,下週就取卵。於是乎,我2021年10月17日取了第一次卵。

第一次取卵的成果,說真的我是大受打擊的:我取出了8顆。

我子宮有顆巨型的子宮肌瘤(11x10x7公分),擋好擋滿了陰道超音波取卵的路徑,所以取卵只能從腹部取。腹部取卵跟陰道取卵,走的路徑難度不是一丁半點,直衝衝取卵機率從7成降到5成。我每次的超音波都有做卵泡的紀錄,我其實一直覺得我應該可以取出10顆、12顆,但取到8顆,真的讓我很傷心。我跟李毅評講,但他說我取的結果已經非常好了。我當時不懂,我只覺得挫折又失敗。

我後來陷入了一個多月的低潮,連喝水都在哭。當下對於寶寶,我只覺得遙遙無期,那種低潮、無能為力的感覺我從來沒有過,好像有個漩渦把我扯進去,我覺得萬念俱灰。但我對寶寶的嚮往依舊,即使是這麼難受,我還是決定繼續取卵。

我決定先休息,11月14日一路休到12月31日,也不管我老闆心裡怎麼想,我只是知道我一定要休息。我的身體、我的心裡,實際上是承受不住再一次取卵的!但是我又想做!當下除了休息,我想不到更好的做法了。所幸,我老闆什麼都沒說,她支持我,讓我去休長假。

卵子到受精、受精卵到囊胚、囊胚到植入成功是有一個比例可以換算的。但我的狀況太差,當下沒有信心可以做到目標,雖然按了幾次計算機,但我不敢把這目標當成目標,這過程真的太辛苦了。

我只好一小步一小步,陪伴自己走下去。

我心想,如果取卵這麼痛苦,那我要怎麼降低取卵的次數。我確認過李毅評,子宮肌瘤開刀跟卵巢取卵是不衝突的,我決定讓我的卵巢休息一下,先去把子宮肌瘤開刀取出。於是乎,我2021年11月18日,動刀取出了子宮肌瘤。

我採用的是縫合緊密的傳統剖腹、取出子宮肌瘤。子宮肌瘤的照片怵目驚心,足足有400克那麼重,這麼大的傢伙可以塞在我的子宮裡,我很佩服自己能跟它共存這麼些年。

raw-image

子宮肌瘤說實話長得不漂亮,但萬幸醫生切片出來的結果是良性的。我在北醫過了很開心的5天,沒加打麻醉劑、每天運動、看書,吃非常多的蛋白質,我極為努力的調整自己的身體。我當下沒什麼想法,所有的堅持都放下了,我只是專注在我的身體。

新光就診真的太辛苦,每次等都要等三到四小時,就診時間就5分鐘不到,跟醫生討論的時間很短。我已經切除了子宮肌瘤、甲狀腺亢進的情況也控制得很好。我身體的情況變得比較單純,我決定換到愛群診所。院長翁紹評也是個大忙人,每次看診都排到十一點半、十二點,但我家離愛群很近,時間到再過去,體力上消耗真的少很多。

翁紹評在做陰道超音波的時候,探頭進去的速度讓我措手不及,我感到疼痛。我一度要換診所,但後來同志社群說可以換副院長馬醫生,我換到馬醫生後,情況真的就好很多了。另外一點加分的是,馬醫生診沒那麼滿,我想約的時間幾乎都約的到,這點我非常滿意。

從2021年11月18日開刀,一路到2022年1月7日取第二次卵,我中間吃了非常大量的蛋白質,吃到營養師覺得我吃得太誇張。後來她提醒我,蛋白質吃太多、無法消耗的熱量會變成脂肪;過多的脂肪會影響內分泌,卵所需要的雌激素也是內分泌的一種,所以吃過多的蛋白質,對於取卵反而有害。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我大概理解了我身體吸收養分的過程。

除了蛋白質外,蔬果也是同等重要。

我第二次取卵的成果極好,我取到了15顆。以41歲、AMH 1.5的條件來說,取到15顆真的是滿級分了。我終於看到了達標的希望,也比較自發的開始鼓勵也在取卵的夥伴。我在2021年8月看了英文的「養卵聖經」,這本書在2021年10月的時候也出了中文版,我看了又看這本書,然後把書裡面寫的加以實踐,我找了50+健身薈(我的腳有傷,這是間結合復健和健身的健身房)練身體,然後我又找了心理諮商鍛鍊我的心智肌肉,接著我找了營養師諮詢。

我理解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的資源可以做這些事,但我希望接下來的篇章,能讓大家了解養卵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寶寶會讓你省思自己的人生,其實寶寶這趟旅程,早從養卵就開始了。


女性身體的運作

2020年5月到2020年9月、這四個月的時間我問了一個美國醫生、兩個台灣醫生到底怎麼樣可以有娃娃,醫生只是很大概地跟我說,我這年紀(當時我40歲)要做、就是要快。我知道要快、但怎麼樣快法叫做有效率的快,我很納悶。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我想要搞清楚我的,然後再看接下來要怎麼做。我的時間很有限,要做!也要搶時間。

女生一生下來,卵泡的存量就已經確定,約莫是一百萬顆,卵泡成熟之後就是卵。百萬顆卵泡聽起來很多,但實際上成熟的卵,一個女生一輩子大概是400顆。其實這是個很簡單的數學:

  1. 28天一個生理週期,每週期成熟一顆卵。
  2. 15歲來第一次月經、45歲停經,中間有391個生理期。

391個週期、一個週期成熟一顆卵。抓鬆一點、一個女生一輩子大概會排400顆成熟的卵。一百萬顆卵泡,因為養分不足的原因,只能讓400顆卵成熟。熟成率0.04%。相比精子,男生一輩子可以排出來2.6B(那是多少個零我已經懶得算了),卵子比精子要珍貴的多。

取卵要做的,就是打激素進去,讓那些沒機會成熟的成千上萬顆卵泡,能夠有機會也成熟。以我這三次取卵測的濾泡,每次大概有10~18顆左右的卵泡,在40~41歲的年紀,雖然比不上三十幾歲女生一次二、三十顆,但這樣的卵泡量很好了。卵泡的數量會隨著年齡遞減,這是我必須面對的事實。

我的身體每一天都在逐漸老去。

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是卵巢小卵泡分泌的醣類蛋白,我的AMH值在2021年7月測出來是1.5。我當下不清楚這個指標帶來的意義。後來看了新光生殖中心主任李毅評的診才知道:

AMH *3 = 取卵數量

我的AMH 1.5,乘以3之後無條件進位,我每次取卵的數量以概率上面來說,是5顆,好少。那生出一個寶寶到底需要幾顆卵?我下個問題又出來了。西雅圖醫生說10顆夠了、台灣說15~20顆,誰說的是真的?中間的變數是哪些?我採用的是凍卵?卵子冷凍再解凍的耗損率每個醫生抓的Range也是差異頗大(5%~30%),到底這中間是發生什麼事?我心裡一堆黑人問號。

我從網路上瘋狂尋找資料、問醫生,然後又看了許多書,總結下來下面這張圖表。這張圖表讓我知道取卵之後的重重關卡,要製造出一個生命,細拆步驟就是這幾關:

raw-image

我是做網路行銷的,後來了解試管嬰兒跟網路行銷的Marketing Funnel長得幾乎一樣。了解這個概念後,我一通百通。醫生在解釋的,就是一關一關的流程。醫生會跟囊胚師配合,醫生取卵、囊胚師授精、醫生再植入囊胚,中間這些環節,就是每一關的耗損率。我41歲,如果要有一顆可以植入的囊胚,需要有冷凍8顆卵。一條龍整體考量、涵括到41歲流產5成流產率,懷孕一胎、我需要準備16顆以上的凍卵。

  1. 卵數 x 取卵成功率 = 冷凍熟卵數
  2. 凍卵數 x 解凍成功率 = 熟卵數
  3. 熟卵數 x 受精成功率 = 胚胎數
  4. 胚胎數 * 順利成長機率 = 囊胚數
  5. 囊胚數 * 染色體正常機率 = 染色體正常囊胚數
  6. 染色體正常囊胚數 * 懷孕機率 = 胎兒數

前面有提到,女生一次的生理週期其實會排出多顆卵泡。以我40~41歲的年紀來說,前三次取卵監測的結果,每次排出的卵泡大概是12~15個。取卵取的是熟卵,醫學上的定義大概是卵泡大小介於15mm~25mm中間。在這個大小的卵泡已經發育成熟,取出來冷凍比較有意義。太大的已經過熟、太小的超音波看得不清楚,取出來之後發育情況也不好。以我過去兩次取卵的經驗,然後用上面的比例做推估,我大概做2次取卵,有機會會有一個可植入的囊胚、甚至到最後的懷孕。

我曾經考慮過直接飛到美國,但美國一次費用要3.2萬美金,但剛好在2021年遇到疫情三級警戒,美國當時是Omincorn病毒爆發最嚴重的情況,在不保證懷孕、母體又有人身安全的情況下,我選擇在台灣先凍卵。如果可以直接用新鮮的卵直接做成囊胚再冷凍,可以少5%~30%的冷凍耗損率,其實對卵的耗損來說是比較好的。不得不說,台灣取卵的費用真的是佛心價,把冷凍耗損率也一併考量上去,在台灣集卵、再運輸到美國受精和植入,整體考量上,我覺得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有保障的選擇。至於費用的部分,我會在後面的章節再做詳細說明。

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先湊多一些的卵。人體的老化是不可逆的,卵的數量不是我可以控制的。它隨著我的年齡,每一天都在逐漸遞減。我雖然對光陰歲月這點無可奈何,但是我可以創造一個對卵子相對友善的環境。


卵子的長相

卵母細胞是透過減數分裂後的細胞,也是人體最大的細胞。卵的概念、可能用雞蛋來形容會比較簡單易懂。卵的是球形的,有一個核被卵細胞膜包覆著、在更周圍有卵泡細胞(follicle),結合成一個球狀體,概念有點類似蛋白跟蛋黃的概念。所謂的取卵,是取卵子本身,相當於把蛋黃取出冷凍。周圍的卵泡其實有供應卵子養分,如果卵泡太小,卵子取得的養分會不夠,就算勉強取出,卵子多數情況也無法順利成長,在15mm~25mm以內的卵,是規格上來說比較符合標準的。凍卵療程在做的,就是想盡辦法讓卵泡能夠獲得養份,長大到熟成可以採擷的尺寸,用超音波探針取出、然後冷凍卵子或是當下將卵授精成胚胎,接著再把囊胚冷凍。其實取出來的卵是很小的,要用顯微鏡放大200倍才看得到。卵的細胞會存在管子裡,像牙籤大小的管子、每根可以存3~4顆卵。

raw-image

女性每月僅有少數的卵母細胞被激活進行減數分裂,這些細胞極為珍稀,怎麼提高熟卵的比例變成了第一項要專注的功課。我在研究的過程中,總是不理解什麼叫染色體受損、粒線體受損。後來我懂了,人是細胞組成的,人會受傷、細胞也會受傷,傷口大到可視面積,眼睛看到、腦會有病識感。但如果傷口被化整為零、眼睛看不到,那腦可能不太會警覺,這時就要靠身體的自我防衛機制。

卵子細胞也是細胞,它跟其他的細胞一樣,也會長大、也會受傷、也會死亡。所謂的養卵,養卵就是養生。怎麼樣把我放在細胞放在一個合適、舒服的地方,我身心覺得舒服,卵子就會舒服。在養卵的過程中,其實我在學習的是如何善待自己。

我第一次取卵是在醫院取的,醫院的服務沒有像診所那麼好,我沒看到卵子的照片。第二次取卵在愛群診所取,愛群給我的照片是卵子們的家族照,一根管一張照片。其他的朋友也有分享,送子鳥是給卵子的個人照,一顆卵一張照片。第二次取卵結果讓我對寶寶的到來充滿了信心,看著這些卵子的照片,開始幻想小福寶(我們幫寶寶取的小名)是長什麼樣子,開始也會跟我太太模擬小福寶在家的時候,我們會有什麼互動。其實就是很輕鬆詼諧地開玩笑,我已經可以看到小福寶到來時,是怎麼樣的睡眠不足但是生活又是充滿幸福。


卵子的生命週期

在試管療程的過程裡,我在台灣看了一間醫院、兩間診所。然後我查了無數資料、最後看到了養卵聖經這本書。其實取卵、養卵、凍卵的過程像是拼圖一樣,但我這邊試著將結構重組,讓大家在看的時候是有個順序的,希望這會有助於知識消化吸收。

前面提到,卵的結構分卵泡跟卵子,我在網路上面搜尋,下面這張圖比較清楚地呈現卵泡和卵的關係。取卵,就是在卵泡成熟後、尚未排卵前,用超音波探針將卵取出。這邊可以看到,原始卵泡一直都在身體裡面待命,直到150天前教召集合,這時才開始上工。

排卵前90天的時候,卵泡開始產生卵子。經過激烈廝殺後,因為養分不足的關係,最後身體只會留下1~3顆卵,然後每月排出。其實卵泡如果有足夠的養分,是可以長出卵子的,只是物盡天擇的結果,母體每月僅會讓1~3顆卵成熟排出。想想,如果不是這樣,每顆卵泡都成熟受孕的話,母體的負擔會很重很重。

我看到的醫院或是不孕症診所,通常是著墨在排卵前10天的取卵階段,很少會著墨在前90天~150天的養卵期。在卵成熟前的90天,卵的結構開始分成卵泡跟卵子本人,卵泡裡面有ATP(粒腺體),負責供應卵子養分,如果卵子養分不足,那它就不會在繼續長大,另外,養分不足也可能會造成染色體異常,造成後面的流產率拉高。

raw-image

因為取卵我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在朋友圈裡,我分別聽到31歲、37歲等卵巢早衰的案例,這兩位朋友雖然年輕,但卵泡的庫存量很低,每個月只有0~5顆卵泡。31歲的這位朋友,取卵16次了,蒐集到9顆珍貴的卵;37歲的朋友,目前才剛要進入取卵的療程。在聽到這些個案前,我沒有意識到卵子是如此珍貴。我問了醫生AMH或是卵子的數量能不能改變,醫生總是帶著遺憾的眼神,跟我說不行。

真的是這樣嗎?金庸小說裡面,周伯通因為天真浪漫、生活過得無憂無慮、加上長期食用玉女蜂乳,竟然返老還童,一頭白髮變成了黑髮,越活越年輕。在卵的世界,真的無法做任何改善嗎?

卵的數量無法改變,但卵的品質可以。

在繼續說明之前,先插播一下,所有的補給品請參考醫生的建議。舉例來說:蜂王乳有賀爾蒙、會干擾雌激素,所以反而會對取卵有不良的影響,市面上還有許多保健食品,有可能像蜂王乳一樣會干擾賀爾蒙。You Are What You Eat,希望大家跟醫生保健食品後再服用。

以下是我統整書上跟分別確認過醫生,對養卵、取卵可能有幫助的資訊,除了食品、保健食品外,還有其他要注意的領域。

  1. 創造有益於卵子的環境
  2. 食用有益於卵子的食物
  3. 實施有益於卵子的運動
  4. 架設有益於卵子的防護
  5. 培養有益於卵子的態度

創造有益於卵子生長的環境

外在的化學和物理條件,包括好水、礦物質和維生素,這些養分供應足夠且均衡,同時要盡可能的排除對卵不利的因素,例如對人體有害、特別是對寶寶有害的、對卵子也會有害,例如:雙酚A、塑化劑。

雙酚A

雙酚A是一種化工原料,也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經常被用在聚碳酸酯塑料和環氧樹脂。雙酚A常用於製作塑膠容器。許多科學家認為,雙酚A在體內可能會發揮類似雌激素的作用,擾亂人體內的代謝過程。雙酚A在人體內之代謝較快,半衰期只有1天,大約7-10天就可以完全排出體外。寶特瓶、塑膠保鮮盒與泡麵碗的材料含有雙酚A,另外也常做為罐頭內壁塗層的原料之一。

由於工業化的原因,塑膠類製品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徹底屏除雙酚A的攝取,實際上的運作是不太可行的,畢竟吃的、喝的、肌膚接觸的都有可能吸收到雙酚A,養卵比較著墨的,是控制「食用」雙酚A的這路徑。

雙酚A多在塑膠容器中,在食物批發生產的過程中,常常會用塑膠容器裝盛食材,並用高溫消毒。油脂、高溫、和容器刮傷都會讓雙酚A從塑膠容器中分解出來,要避免雙酚A,要盡量避免外食和加工食品。在家中,避免使用塑膠保鮮盒或奶瓶,不要加熱裝在塑膠瓶或容器中的食物,不要長時間放置牛奶在塑膠製奶瓶中(牛奶中有少數油脂和酸性物質),也不要用高效清潔劑或熱水洗滌塑膠製嬰兒奶瓶或容器,及丟掉有刮痕或出現霧面的塑膠製舊奶瓶。

如果預算允許的話,我強烈建議將所有的塑膠容器、塑膠保鮮盒都換成玻璃或是不鏽鋼。玻璃或不鏽鋼保鮮盒裡面不含雙酚A,費用比塑膠保鮮盒雖然稍高了些,但換回來的健康無法用錢來衡量。

raw-image

如果你已經攝取了雙酚A,不要緊張。絕大多數雙酚A可從肝臟解毒代謝,藉由尿液、糞便代謝掉;因此,多喝水、不便祕,維持腸道、腎臟、肝臟健康,就是排除雙酚A的不二法門。

塑化劑(DEHP)
塑化劑結構與雌激素相似,學術上發現,大量接觸塑化劑,可能引發「雌激素相關」疾病,例如:乳癌、不孕等,甚至牽連到甲狀腺、幼童自閉症、肥胖問題。塑化劑廣泛程度是無法想像的,一般大眾認知的「塑化劑」都以為只在「塑膠」裡;然而從塑膠製品,到定香(香氛)、防腐劑、保存劑……倘若接觸相關製品過度頻繁,一樣可能會有塑化劑。在我的認知裡,人造香味的就是毒。想想,人類的身體需要氧氣,香氛或香精的存在,只會讓空氣中氧的含量變少,就算香氛本身無毒,因為吸收氧的比例變少,對人體無益。更何況市面上販售的香氛、香精、沐浴乳、防曬、指甲油都含有塑化劑。要排除塑化劑、要先斷捨離將生活恢復到初始模式。盡可能用天然的、加工較少的清潔或保養品,例如手工皂清潔、凡士林保濕。


食用有益於卵子的食物

食物必須容易被吸收,盡量是生鮮蔬果等原型食物,原型食物較自然且富含完整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會提供人體養分需要的多樣性。

我太太有一天上玩健身課,回來跟我說每天要吃2倍體重的蛋白質,舉例來說,一個體重60公斤的女生,一天要吃120克的蛋白質。食物的蛋白質含量可以從網路上查詢,一顆蛋的蛋白質含量有7克,如果一天只吃蛋來補充蛋白質,那一天要吃17顆蛋,很多!

蛋白質克數 = 體重 *2

她在冰箱上面貼了蛋白質換算表,最划算的就是海鮮,像蝦、蛤蜊是蛋白質高、脂肪低的優質食物,市面上販售的滴雞精也很好,身體比較虛弱的時候喝。我在開完刀那幾天喝雞湯,真的有能量進來到身體的感覺。每天要吃那麼多的蛋白質是個高難度的挑戰,我思考怎麼樣達標。我很愛煮菜,每天早上我用5顆蛋做成舒芙雷,中餐跟晚餐吃雞肉或是海鮮、偶爾也吃白肉。不管怎麼吃、就是要達標就會了。我以為我這樣吃很健康,沒想到我立馬把自己吃成膽固醇過高。在2022年1月的時候,剛好公司健檢,我問了營養師才知道,蛋白質要跟蔬果一起配合。

然後,澱粉裡面也有蛋白質,那些蛋白質我都沒算到。也就是說,我吃的蛋白質其實是過量的。營養師說,當蛋白質太多身體無法消化的時候,這些蛋白質會轉換成脂肪儲存在體內,脂肪過多會影響內分泌、同時也會影響雌激素。她繼續跟我說,我可以把一部分的蛋白質換成是植物性的,例如:豆類、豆漿。再來,吃飯的順序是:蔬菜、蛋白質、澱粉、水果。先吃蔬菜、最好是深綠素蔬菜,讓自己的身體有飽足感,然後再吃身體必要的蛋白質,澱粉的話還是可以食用,但真的就是一小碗飯即可,盡可能避免精緻澱粉。水果的話要選有消化酵素的水果,像是:木瓜、奇異果、鳳梨、火龍果、酪梨。這些含有消化酵素的水果能幫助身體吸收,盡可能避免蛋白質轉換成脂肪。

以下營養素是醫生和營養師根據我個人情況推薦的,服用前請確認醫生:

1. DHEA:60~75 mg/天

2. 葉酸:800 mcg/天,深綠色蔬菜可多吃。

3. CoQ10:400 mg/天

4. 維他命D(Liquid Vitamin D3):4000 IU/天

5. 維他命C:1000 mg ~ 2000 mg/天,吃錠狀較好

6. 維他命B:以食物補充,雜糧、根莖類、豆類、糙米、紅肉地瓜

7. 鈣:以食物補充,牛奶、Cheese、優格(營養師推薦佐以番茄、鮭魚、芝麻葉、球狀蔬菜如萵苣)

8. 鎂:深綠色蔬菜,如綠花椰菜

9. 水:人體所需水分可用體重(公斤)x 30c.c.來估計。舉個例子,1個體重60公斤的人,每天需喝的水約1,800c.c.,視工作運動所排出的汗量,來適量增加水份的攝取。在有服用補給品的情況下,一定要喝足夠的水。以維他命C做舉例,如果沒有配合足夠的水分攝取,有可能會產生結石。

其他注意:

我太太是肌肉量低,營養師推薦:

生理期後3~10天,吃原本蛋白質的1.5倍,補在正餐和點心裡。蛋白質可選用魚肉、牛腱肉等,血鐵值高、脂肪含量低。

我們固定有在重訓,重訓當天結束後,營養師推薦: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 = 3:1

這時肌肉合成酶的活性最大,重訓破壞肌肉後,這比例長肌肉較好

心情愉悅是很重要的,營養師說我的身體已經是健康狀態,建議我把20%~30%的食物換成是我喜歡的。天天按表操課,她感覺不出我有在享受人生。

營養師另外補充,如果有便秘,多吃葉少吃梗,減少高纖造成的腹腔壓力。


實施有益於卵子的運動

有了好的環境和充足豐富的食物,下一段就是傳輸。細胞跟人一樣,過猶不及都不好!怎麼讓細胞和細胞間互通有無,我們需要運動。運動的目的,是要讓卵細胞所處的環境周圍液體經常流動,保持卵的健康。因為細胞周圍營養液流動順暢,才能確保氧氣供應充足,並使營養的攝入與排出維持在適當的平衡點上。運動保持333原則,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心跳維持在每分鐘130下。運動盡量以有氧運動為主,像重訓等無氧運動,新竹IVF診所醫生是建議不要做。主要的重訓的原理是破壞組織肌肉,透過再生的過程讓長出的肌肉更強健。重訓後的肌肉重建會搶走卵需要的養分,人的身體會自我保護,會以母體為優先,母體過的富足而有餘、才會考慮孕育下一代。所以運動不要太累,就是讓身體熱、讓血液循環,比例上可以多一些下半身的運動,讓血液流動全身。

另外,泡澡也是很建議的做法,除了舒緩心情之外,泡澡讓血液循環,對卵也會有幫助。如果家裡面因為設備的關係無法泡澡,那就泡腳吧!人的血液會優先書送到核心器官,專注在肢體末梢的雙腳,可以強迫身體做全身的血液循環。

我太太是孕母,針對孕母,營養師特別提醒要注意核心和下半身的肌肉量。肌肉量不夠,寶寶會擠壓到骨盆,營養師自己有這經驗,看他的表情,應該很痛。


培養有益於卵子的態度

試管嬰兒的代價很大,到美國做試管動輒花費百萬。在不保證一定懷孕的情況下,這些費用對我來說像是個無底洞,我感受到壓力。會不會不止一百萬?如果是兩百萬、三百萬、五百萬勒?我的停損點在哪裡?

我每天在按計算機,確定我手頭上有多少現金。我不是很喜歡現在的工作,但這份工作可以給我穩定的薪水,讓我可以在寶寶身上多下注幾次。

在2021年9月到2022年3月這六個月的時間,我取卵取了三次,又剖腹拿出了子宮肌瘤。這寶寶計劃對我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負擔。包括雌激素可能造成的憂鬱、工作的疲憊感、寶寶的未知。我很迷惘下一步,在這中間,我太太給了我很大的支持,他帶我做了冥想、頌缽、給我很多愛跟祝福。但我的壓力還是大,後來到我太太也支撐不住。有一天她跟我說:「我已經沒有招了!我支撐不住你。」,那時我才意識到,我把我太太當成是唯一的抒發對象,這些對於一個人來說可能太強了。我靜下心想想,我需要抒發、但我抒發不一定要找我太太。

那時是我第一次取卵後陷入的憂鬱,我認知到我把我太太當成是浮木,一直拉著她。其實她除了工作上支持我、生活上支持我、心理上也支持著我,我的狀態差,差到把她也拖進去了。

我找了張老師心理諮商,有人可以跟我講講話,專注聆聽、詢問我問題,讓我講出內心的聲音,這點我覺得很有幫助。另外,我信任的朋友幫我做了希塔,我朋友帶我用不同視角看過往,沈澱後自己在中間的學習,完結了捆綁著我大半人生的課題,這個我覺得也很有幫助。

恐懼、沮喪、憂鬱、回顧、放鬆、探索、期許、嚮往......,我看了四五次的心理諮商,也看了幾本心理學的書,然後鼓起極大的勇氣來面對自己。我現在想想,我當時真的憂鬱,真的生病了。我再繼續這樣下去,只是讓我最親愛的夥伴難受,我想站起來,想找到原因,所以我後面進行了一系列對自己的探索,面對我形塑我行為的過往,我對自己越來越了解,終於事情有了轉機。

第二次取卵取到了15顆卵,對我來說是個非常大的鼓舞。彷彿吃了一顆定心丸,我接下來還有兩次,第一次取了8顆、第二次取了15顆,如果不出意外,到第四次取完卵,我應該可以到達目標40顆。2022年1月,我跟我自己這樣講。

沮喪就是沮喪、憂鬱就是憂鬱,這一段經歷,我認知到這世界上有我無法掌控的事情。就連我的情緒,我都無法掌控。那一段喝水都在哭的日子,我感謝我身邊的人給我的陪伴,也感謝我自己願意面對,尋求幫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九尾的沙龍
112會員
169內容數
九尾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1/22
週六到學姊家看寶寶,學姊這對是之前在愛群一起輸卵的卵母。卵母年紀跟我一樣大,一樣輸卵都是慘遭滑鐵盧,拿到個啼笑皆非的結果。 6個卵母裡,有3個滑鐵盧。當時我們三個陸續去Labryo取鮮卵,他們取卵後很快植入,現在寶寶都三個月大了。我這次去就是去看學姊的寶寶。 寶寶眼睛很像東方人,是單眼皮,鼻子嘴
2023/11/22
週六到學姊家看寶寶,學姊這對是之前在愛群一起輸卵的卵母。卵母年紀跟我一樣大,一樣輸卵都是慘遭滑鐵盧,拿到個啼笑皆非的結果。 6個卵母裡,有3個滑鐵盧。當時我們三個陸續去Labryo取鮮卵,他們取卵後很快植入,現在寶寶都三個月大了。我這次去就是去看學姊的寶寶。 寶寶眼睛很像東方人,是單眼皮,鼻子嘴
2023/11/15
生理期在白沙屯當天報到,在南寮漁港的時候,我太太問我要不要去監測卵泡。我想了想,搖了搖頭。當天的焦點是朋友聚會,我不想還要趕到診所把自己弄的那麼累。 接著就是診所停診的週日、工作忙碌的週一,Day 4週二的時候有空,我想說去宜蘊確認一下卵泡數。測出來的結果,有7~9顆,卵泡數還算不錯。 我問王懷
2023/11/15
生理期在白沙屯當天報到,在南寮漁港的時候,我太太問我要不要去監測卵泡。我想了想,搖了搖頭。當天的焦點是朋友聚會,我不想還要趕到診所把自己弄的那麼累。 接著就是診所停診的週日、工作忙碌的週一,Day 4週二的時候有空,我想說去宜蘊確認一下卵泡數。測出來的結果,有7~9顆,卵泡數還算不錯。 我問王懷
2023/11/15
因為試管療程而熟識的同志朋友心情悶,我約了他們去郊外散心。 她們很客氣,說要去租iRent,殊不知我已經比價好四家租車業者,忠孝復興的小馬租車假日1890元,不是最便宜的、但客訴比較少,跟iRent小時計費的比,便宜4~6成,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我把比價的結果跟她們說,她們才願意讓我租車。 週六
2023/11/15
因為試管療程而熟識的同志朋友心情悶,我約了他們去郊外散心。 她們很客氣,說要去租iRent,殊不知我已經比價好四家租車業者,忠孝復興的小馬租車假日1890元,不是最便宜的、但客訴比較少,跟iRent小時計費的比,便宜4~6成,也比較沒有時間壓力。我把比價的結果跟她們說,她們才願意讓我租車。 週六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樂樂捐卵的心路歷程分享💕 一場變故讓我在25歲時就知道未來必須走上凍卵的路,但顧及花費又一路拖到28歲,有天在跟閨蜜聊天時,她建議我可以先捐卵再把營養金撥去補貼凍卵,我們本來只是開開玩笑,卻讓我在回到家時拿著手機思考了好久,最後我在搜尋欄打上「捐卵」,就這樣開始我與孕醫的緣分。
Thumbnail
樂樂捐卵的心路歷程分享💕 一場變故讓我在25歲時就知道未來必須走上凍卵的路,但顧及花費又一路拖到28歲,有天在跟閨蜜聊天時,她建議我可以先捐卵再把營養金撥去補貼凍卵,我們本來只是開開玩笑,卻讓我在回到家時拿著手機思考了好久,最後我在搜尋欄打上「捐卵」,就這樣開始我與孕醫的緣分。
Thumbnail
疫情前就有在考慮凍卵,但是想說年齡還可以等一等 ,一等就超過凍卵最適合的年齡了...今年年初又興起了這個念頭 ,也終於鼓起勇氣自己跨入了診所的門。
Thumbnail
疫情前就有在考慮凍卵,但是想說年齡還可以等一等 ,一等就超過凍卵最適合的年齡了...今年年初又興起了這個念頭 ,也終於鼓起勇氣自己跨入了診所的門。
Thumbnail
今天是我回診去照子宮鏡的日子,取卵後一直到今天身體才好一點 其實我跟外子是不打算生小孩的,尤其是外子之前是超級討厭小孩,在一起14年的時間,每次談到孩子也大多是負面談話較多 而我是從小就想生小孩,但因為成長過程是在毒親的教育下,媽媽又離開早,所以對於婚姻與孩子始終是害怕居多,像是覺得自己有小孩後
Thumbnail
今天是我回診去照子宮鏡的日子,取卵後一直到今天身體才好一點 其實我跟外子是不打算生小孩的,尤其是外子之前是超級討厭小孩,在一起14年的時間,每次談到孩子也大多是負面談話較多 而我是從小就想生小孩,但因為成長過程是在毒親的教育下,媽媽又離開早,所以對於婚姻與孩子始終是害怕居多,像是覺得自己有小孩後
Thumbnail
我和伴侶目前在台灣完成第一階段凍卵療程,決定辦個帳號,方便以後紀錄方享。也希望可以幫忙到需要的人。 這一兩年,陸續接觸幾家國外及台灣生殖中心,最後我決定在台灣先進行取卵後再到國外植入。 以下是我簡單比較台灣和國外取卵的優缺點分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純個人看法) 最後會選擇在台灣取卵的主要原因: 1.
Thumbnail
我和伴侶目前在台灣完成第一階段凍卵療程,決定辦個帳號,方便以後紀錄方享。也希望可以幫忙到需要的人。 這一兩年,陸續接觸幾家國外及台灣生殖中心,最後我決定在台灣先進行取卵後再到國外植入。 以下是我簡單比較台灣和國外取卵的優缺點分析,大家可以參考看看(純個人看法) 最後會選擇在台灣取卵的主要原因: 1.
Thumbnail
生理期比預期的提早了三天,這次是24天就來了,本來都是26天的,但似乎身體有它的自由意志,肉體跟心靈來回談判,在試管的世界裡,一直都是身體說話。雖說還是要忙公司的事,但可以跟著老闆休假的時間做試管,我心裡的壓力會輕鬆不少。但生理期還是說來就來,也沒有什麼協商的餘地,還是得硬著頭皮跟老闆交代這次試管的
Thumbnail
生理期比預期的提早了三天,這次是24天就來了,本來都是26天的,但似乎身體有它的自由意志,肉體跟心靈來回談判,在試管的世界裡,一直都是身體說話。雖說還是要忙公司的事,但可以跟著老闆休假的時間做試管,我心裡的壓力會輕鬆不少。但生理期還是說來就來,也沒有什麼協商的餘地,還是得硬著頭皮跟老闆交代這次試管的
Thumbnail
所謂的不孕 「妳的檢查數值已經顯示妳沒有卵子了,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幫妳做試管嬰兒了。算我拜託妳,不要再來找我做治療,考慮一下其他的方案好嗎。」醫學中心生殖醫學科主任這樣說著。
Thumbnail
所謂的不孕 「妳的檢查數值已經顯示妳沒有卵子了,我真的沒有辦法再幫妳做試管嬰兒了。算我拜託妳,不要再來找我做治療,考慮一下其他的方案好嗎。」醫學中心生殖醫學科主任這樣說著。
Thumbnail
當然,近年凍卵技術越來越進步,針劑用藥也都有改進,我看到有人分享打長效排卵針的方式,整個療程不像以前那麼麻煩,你可以在診所讓護理師幫你打一針,中間再回來照超音波看狀況,順利的大概去診所總共4次就完結了。 (不過還是要自己打破卵針的,逃不掉幫自己打針的那一part😣) 先來分享我的凍卵療程:
Thumbnail
當然,近年凍卵技術越來越進步,針劑用藥也都有改進,我看到有人分享打長效排卵針的方式,整個療程不像以前那麼麻煩,你可以在診所讓護理師幫你打一針,中間再回來照超音波看狀況,順利的大概去診所總共4次就完結了。 (不過還是要自己打破卵針的,逃不掉幫自己打針的那一part😣) 先來分享我的凍卵療程:
Thumbnail
2021年2月的時候,我跟美國的同學視訊同學會,她40歲剛結婚說她要做試管嬰兒。我有點意外,在這樣的年紀,為什麼要做試管嬰兒?然後我跟她說我也想要生小孩,當時同婚才剛過一年,我跟我太太還沒討論,但我未來是想要生小孩的。 她說:你現在就要去凍卵! 我只好一小步一小步,陪伴自己走下去。
Thumbnail
2021年2月的時候,我跟美國的同學視訊同學會,她40歲剛結婚說她要做試管嬰兒。我有點意外,在這樣的年紀,為什麼要做試管嬰兒?然後我跟她說我也想要生小孩,當時同婚才剛過一年,我跟我太太還沒討論,但我未來是想要生小孩的。 她說:你現在就要去凍卵! 我只好一小步一小步,陪伴自己走下去。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