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八音」?
這裡的「八音」,是指傳統樂器的八種材料,也指按照製作材料劃分的八類樂器,如《周禮•春官•大師》提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而琴、瑟被歸類在「絲」。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古琴,原稱琴,又稱瑤琴、玉琴、五弦琴和七弦琴,是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後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五弦,後增為七弦,且有標誌音位的13個徽。
琴是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
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從伯牙、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及大量詩詞文賦中皆有琴的身影就可得知。
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 瑟是一種傳統彈撥弦樂器,外形類似箏但略寬。 按五聲調式定弦,常作爲琴的伴奏樂器,常與古琴並稱「琴瑟」。
瑟最早的使用記載於《詩經》。
《詩經·小雅·鹿鳴》就有「我有嘉賓,鼓瑟吹笙」、<雞鳴>有「琴瑟在禦,莫不靜好」、<關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之說。
《周禮·樂器圖》記載:雅瑟二十三弦,頌瑟二十五弦,飾以寶玉者,曰「寶瑟」,繪文如錦者,曰「錦瑟」。這兒我們可了解到,瑟的弦數為二十五。有可能很早期時就已經有二十五條弦,但有些出土文物沒到二十五弦,小於二十五也有。
唐朝以後為宮廷雅樂樂器。雖然瑟到現代開始衰微,但在古代文化中卻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台南孔廟的樂器庫中便有收藏琴、瑟,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去欣賞。
樂器庫在孔廟的大成門的側邊;正中間便是大成殿。
※資料來自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