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北歐詩人的民謠樂器工作坊 (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法國新民謠樂團 SKÁLD 的成員 Pierrick Valence 拍攝了一系列平均不超過五分鐘的短片,透過簡潔的說明和演奏示範來介紹樂團所使用的民謠樂器。

  他每隔一段時間會更新一次,這個民謠樂器介紹系列也會隨之更新。

  承接上一篇北歐詩人的民謠樂器工作坊 (一),這一次介紹了六種樂器的小知識。




6. 口簧琴 Jaw Harp/Jew’s harp

  口簧琴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樂器之一,據說最早的記錄可追溯至公元前四世紀一幅來自中國的畫作上。除了非洲之外,其餘各大洲的民族都有廣泛使用這種樂器的記錄,因此它擁有殿堂級的地位--即使它驟眼看上去像一個開瓶器或一把剪刀,可以金屬、竹或骨製作。

  忘了之前寫哪一篇文章的時候搜尋過口簧琴,我覺得口簧琴是一種結構極為簡單、音域很廣(這一點不得不佩服前人的智慧),但彈奏起來可能不太雅觀的樂器,有時看起來像用手指不斷刮自己的臉,看著有點尷尬。

  演奏者一手拿著口簧琴,抵在微微張開的嘴唇或牙齒上(視乎是哪一種口簧琴),另一手彈奏簧片,以嘴巴或下顎作為共鳴器,將口簧琴的聲音放大,並透過改變嘴型和舌頭的位置形成旋律,跑出來的音符活潑、有力,帶著禪意。


也有人可以彈得很潮

  跟下面將要介紹的薩滿手鼓一樣,口簧琴也是薩滿在進入出神狀態時所使用的樂器。

  SKÁLD 在他們的許多作品之中使用了這種樂器,包括〈Öll of Rök Fira〉和〈Ó Valhalla〉,全體成員曾經在演唱會上以口簧琴演奏〈Ó Valhalla〉,Pierrick 認為那一次演出有種獨特的氛圍。




7. 特羅辛根里拉琴 Trossingen Lyra

  特羅辛根里拉琴是一種六弦里拉琴,原始版本在德國特羅辛根鎮一位來自六世紀的貴族墓中被發現,保存狀況非常好,繁複的裝飾線條幾乎覆蓋整件樂器,下方有關製琴的參考資料中,其仿製品忠實地呈現了它的模樣。

  那件仿製品以楓木製成,並利用 Kolrosing(一種傳統的斯堪地那維亞藝術手法)裝飾琴面--先將圖畫以幼細的線條刻鑿在琴器表面,再以煤炭、油和蠟為線條填色,好像在木頭上紋身一樣。傳統做法是使用深色的粉末,例如﹕煤粉、磨碎的咖啡、石墨、磨碎的樹皮或含有顏色的蠟,與木頭營造對比的效果。

  演奏者可以像豎琴一樣彈奏特羅辛根里拉琴,或是一手按壓琴弦防止特定的琴弦發出聲音,另一手彈奏下方共鳴板的琴弦,像彈奏結他一樣。

  Pierrick 在影片裡示範樂器所唱的瑞典民謠好好聽!就是下面這一首﹕

  SKÁLD 在〈Gleipnir〉中使用了這種樂器。


手把手教你做一把特羅辛根里拉琴﹕Making a Trossingen Lyre




8. 克拉維克里拉琴 Kravik Lyra

  克拉維克里拉琴的原始版本來自挪威尼默谷 (Numedal Valley) 的一間農舍裡(克拉維克可能是該農舍或農地的名字)。雖然這件里拉琴來自十六世紀,但據說是家傳之寶的關係,保存狀況良好。

  Pierrick 手中的是那件樂器的仿製品,擁有七條琴弦,彈奏手法為撥弦。

  克拉維克里拉琴在現今逐漸變得為人所知,有賴於一眾製琴師(尤其是第一位重製這件樂器的 Sverre Heimdal)和異教民謠歌手,當中包括 Einar Selvik(Wardruna 團長)和 Kati Rán(前 L.E.A.F 團長及 Folk Noir 創團成員)。

  SKÁLD 在〈Rún〉中使用了這種樂器。




9. 薩滿手鼓 Shamanic Drum

  這是一件在儀式中使用的樂器,薩滿會利用擊鼓的聲音進入出神狀態,得以穿梭至靈界、進行形體變換以及與靈體和自然界溝通,最終達成治療的目的。

  現今亦有一些課程以薩滿手鼓作為療癒課程的工具。

  薩滿手鼓的骨架需要由一棵特別的樹製作,鼓皮則是取自製作人所選擇的動物毛皮,再用火焰灼燒調校音準。如果天氣潮濕、寒冷,鼓皮會變得比較柔軟;如果天氣溫暖,鼓皮的延展性會比較高(我想這是可以拉得比較長、鼓皮較為繃緊的意思?)。

  薩滿手鼓是 Pierrick 最喜歡的樂器之一,在示範過程中他也用喉音唱了一段。

  薩滿手鼓在敲擊後發出的餘韻擁有一些催眠效果,加上重覆而固定的音頻,讓薩滿進入出神狀態。我想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喜歡這種鼓聲和配合的吟唱,能夠幫助我專注於手上的工作或放鬆下來,大家也可以試聽看看有沒有相同的作用。

  SKÁLD 在〈Rún〉中使用了這種樂器。




10. 號角 Horn

  SKÁLD 所使用的號角由動物角製成 (a horn made by an animal horn),但這件樂器可使用其他物料製作,例如金屬或木材。

  有些號角的表面鑿有小洞,多數由羊角製成。

  基本上由史前時期開始人類已經使用號角作為溝通的工具。牧羊人在山上會利用號角來溝通,中世紀的人在戰場上利用號角傳令,北歐神話中的破曉之神海姆達爾 (Heimdallr) 吹響他的號角「加拉爾 (Gjallarhorn)」向人類和諸神示警,揭開諸神之黃昏的戰幔。

  Pierrick 會用手半蓋著號角的出音口來調校發出的聲音。




11. 德西馬 Dulcimer

  德西馬屬於前一篇介紹過的齊特琴 (Zither) 大家族,是揚琴的變體之一,可能在十五世紀左右經由波斯傳入中歐。

  德西馬擁有伴音弦(演奏時持續發出低音單音的弦)和旋律弦。Pierrick 認為這是一種適合在悠長冬夜演奏的樂器,眾人圍坐在火堆旁,專心聆聽吟遊詩人訴說的古老故事。

  對我來說,德西馬的音色聽起來好像一串鈴鐺在奏樂,輕鬆而歡快。演奏方式為平放樂器,一手彈奏,另一手按壓一條或多條琴弦以奏出旋律。

  我們可以在挪威和冰島找到傳統的德西馬,分別稱為「Langeleik」和「Langspil」,都屬於「伴音齊特琴 (droned zither)」的分類,意即擁有大量伴音弦及少量旋律弦的齊特琴家族樂器。

  SKÁLD 在〈Öll of Rök Fira〉中使用了這種樂器。


TBC?




參考資料(按樂器次序排列)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大酸梅-avatar-img
2020/11/21
喔喔沒關係啦,留言本來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的事情,如果你是硬是想回覆我而留言的我會覺得造成你困擾反而不開心的喔!想說話又剛好有時間再說啦(拍)總之辛苦了 他們真的超強的,我去參加維京節的時候真的有專門音樂的section,裡面的講者真的順手拿起一個樂器都可以演奏,到底為什麼?就算相似也太強了吧?我應該是不太能學會,我光是現在我的烏克莉莉就很苦守哈哈 我會知道口簧琴是因為旅行的時候追蹤一個喜歡口簧琴的台灣旅人到處推廣時開的粉專,看到他們影片中的演奏就覺得不可思議,維京節時看到親眼有人演奏就覺得更不可思議了........口琴也很強,到底為甚麼可以有這麼多人會啊啊啊(吶喊
羽卒-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21
好的w 其實我蠻喜歡聽妳們的 podcast,講話很清晰有條理(台灣腔就是聽得舒服 妳還去參加過維京節,真是太帥了!感覺在蘇格蘭的日子玩得很開心w
大酸梅-avatar-img
2020/11/18
終於有空來看完這篇啦!!只能說......我大概永遠無法成為北歐詩人吧(遠望 口簧琴真的是我覺得最奇妙的樂器之一了XDDD參加維京節的時候有看到他們的人員拿出來吹奏(還是算彈奏?),我覺得我做不到Orz
羽卒-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20
抱歉我最近比較忙,更新完就跑了,都沒空到妳那邊留言 orz 異教民謠樂團的成員懂得彈奏的樂器應該不少,我想這是因為弦樂器的彈奏方式很相似,他們很快便上手。我覺得可以挑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開始練習啊 :-D(雖然有夠貴,手製民謠樂器通常幾千歐元起跳) 真的!我第一次看見口簧琴表演才知道原來以前聽過的奇妙音色是由這個小小樂器奏出來的!(在此之前則是覺得口琴很奇妙)我看過有人用信用卡做到類似的演奏效果wwwwwwww
avatar-img
羽卒的沙龍
54會員
67內容數
本出版專題以介紹異教民謠及相對小眾的另類音樂為主。 異教民謠作品的靈感多來自各國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和文學作品,可單純當作充滿異域風情的音樂欣賞,也可視為一種歷史和文學的活化,以音樂作為傳播媒介,讓大家對古老土地的人事物產生興趣。 透過疏理作品內容進行自我學習之餘,也與大家分享這些富有特色的音樂。
羽卒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1/14
「Fimbul-」是冰島語的字詞,繼承自古北歐語。這個字詞有「威武、強大、偉大」的意思。在現今,這個作為前綴使用的字詞已經過時,在從前亦不常使用,多數只能在古老的詩詞中找到。身為主播的 Danheim 大概直接將這個字詞當作一個獨立詞語使用,故「Fimbul Radio」可粗略譯作「偉大的電台」。
Thumbnail
2023/01/14
「Fimbul-」是冰島語的字詞,繼承自古北歐語。這個字詞有「威武、強大、偉大」的意思。在現今,這個作為前綴使用的字詞已經過時,在從前亦不常使用,多數只能在古老的詩詞中找到。身為主播的 Danheim 大概直接將這個字詞當作一個獨立詞語使用,故「Fimbul Radio」可粗略譯作「偉大的電台」。
Thumbnail
2022/04/06
那些瑞典民間故事述說的死亡方式五花八門,行兇者有心高氣傲的年輕人、嫉妒妹妹的女孩、一言不合便宰了兄弟的男孩、獨自手刃多名宮廷侍臣的小女孩,以及濃烈的愛意。在這些血腥又醜陋至極的縫隙之中,藏著凡人無法擺脫的貪嗔癡,就讓 Garmarna 撥弄著民謠樂器,以迷人的瑞典語為你娓娓道來。
Thumbnail
2022/04/06
那些瑞典民間故事述說的死亡方式五花八門,行兇者有心高氣傲的年輕人、嫉妒妹妹的女孩、一言不合便宰了兄弟的男孩、獨自手刃多名宮廷侍臣的小女孩,以及濃烈的愛意。在這些血腥又醜陋至極的縫隙之中,藏著凡人無法擺脫的貪嗔癡,就讓 Garmarna 撥弄著民謠樂器,以迷人的瑞典語為你娓娓道來。
Thumbnail
2022/02/23
身為荷蘭人卻專注於創作跟北歐有關的音樂和故事,是因為 Kati 在北歐文化中找到共鳴。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感讓她感到如此親切,北歐地區的自然風情及歷史為她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這一層緊密連結成為她創作的基底,她希望能把自己對北歐的忠實情感傳達出去。
Thumbnail
2022/02/23
身為荷蘭人卻專注於創作跟北歐有關的音樂和故事,是因為 Kati 在北歐文化中找到共鳴。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感讓她感到如此親切,北歐地區的自然風情及歷史為她帶來源源不絕的靈感。這一層緊密連結成為她創作的基底,她希望能把自己對北歐的忠實情感傳達出去。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有天早上看中華電信MOD音樂台,有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演出。   除了傳統的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外,竟然還有些少見的樂器。 我看到有口風琴,還有陶笛,還有好像是吉他的樂器。   下面2張圖片,是我從電視拍照的。 第1張是口風琴,第2張類似吉他,不知道是不是吉他?陶笛就沒拍照了
Thumbnail
有天早上看中華電信MOD音樂台,有丹麥國家交響樂團演出。   除了傳統的弦樂器、木管樂器、銅管樂器、打擊樂器外,竟然還有些少見的樂器。 我看到有口風琴,還有陶笛,還有好像是吉他的樂器。   下面2張圖片,是我從電視拍照的。 第1張是口風琴,第2張類似吉他,不知道是不是吉他?陶笛就沒拍照了
Thumbnail
用操弄這詞才能彰顯胡搞的真義 從幼童起 常聽表哥用一種長匣型外面包裹著閃亮不鏽鋼殼的玩意兒 發出好聽的聲音
Thumbnail
用操弄這詞才能彰顯胡搞的真義 從幼童起 常聽表哥用一種長匣型外面包裹著閃亮不鏽鋼殼的玩意兒 發出好聽的聲音
Thumbnail
何謂「八音」? 「八音」是指傳統樂器的八種材料,也指按照製作材料劃分的八類樂器,如《周禮•春官•大師》提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琴、瑟被歸類在「絲」。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Thumbnail
何謂「八音」? 「八音」是指傳統樂器的八種材料,也指按照製作材料劃分的八類樂器,如《周禮•春官•大師》提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琴、瑟被歸類在「絲」。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Thumbnail
作者 蔡惠智(神韻小提琴演奏家) 原題<小提琴的起源與發展> 小提琴屬於提琴家族的一員,提琴家族包括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差別在於尺寸的大小,但是發聲方式跟共鳴方式卻是相同的。提琴是以弓擦弦的方式演奏,統稱為弓弦樂器。弓弦樂器在人類的歷史上起源很早,隨著文化的傳播跟歷史的演變,所以
Thumbnail
作者 蔡惠智(神韻小提琴演奏家) 原題<小提琴的起源與發展> 小提琴屬於提琴家族的一員,提琴家族包括有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大提琴,差別在於尺寸的大小,但是發聲方式跟共鳴方式卻是相同的。提琴是以弓擦弦的方式演奏,統稱為弓弦樂器。弓弦樂器在人類的歷史上起源很早,隨著文化的傳播跟歷史的演變,所以
Thumbnail
法國新民謠樂團 SKÁLD 的成員 Pierrick Valence 拍攝了一系列平均不超過五分鐘的短片,透過簡潔的說明和演奏示範來介紹樂團所使用的民謠樂器。承接上一篇,這一篇將會依序介紹口簧琴、特羅辛根里拉琴、克拉維克里拉琴、薩滿手鼓、號角及德西馬。
Thumbnail
法國新民謠樂團 SKÁLD 的成員 Pierrick Valence 拍攝了一系列平均不超過五分鐘的短片,透過簡潔的說明和演奏示範來介紹樂團所使用的民謠樂器。承接上一篇,這一篇將會依序介紹口簧琴、特羅辛根里拉琴、克拉維克里拉琴、薩滿手鼓、號角及德西馬。
Thumbnail
法國新民謠樂團 SKÁLD 的成員 Pierrick Valence 拍攝了一系列平均不超過五分鐘的短片,透過簡潔的說明和演奏示範來介紹樂團所使用的民謠樂器。這一篇將會依序介紹北歐詩人提琴、尼古赫帕、齊特琴、塔爾哈帕琴和芬蘭古琴。
Thumbnail
法國新民謠樂團 SKÁLD 的成員 Pierrick Valence 拍攝了一系列平均不超過五分鐘的短片,透過簡潔的說明和演奏示範來介紹樂團所使用的民謠樂器。這一篇將會依序介紹北歐詩人提琴、尼古赫帕、齊特琴、塔爾哈帕琴和芬蘭古琴。
Thumbnail
這套作品,來自於法國17世紀的大提琴家聖.科隆貝的兒子之手。聖.科隆貝的名聲可能已經有人聽過,如果看過1992年凱薩大獎得獎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應該已經領略過聖.科隆貝音樂的美妙。 然而世人對聖.科隆貝的兒子所知甚少,我認為,只能從這套無伴奏組曲來窺探他的才華。
Thumbnail
這套作品,來自於法國17世紀的大提琴家聖.科隆貝的兒子之手。聖.科隆貝的名聲可能已經有人聽過,如果看過1992年凱薩大獎得獎電影《日出時讓悲傷終結》,應該已經領略過聖.科隆貝音樂的美妙。 然而世人對聖.科隆貝的兒子所知甚少,我認為,只能從這套無伴奏組曲來窺探他的才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