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列之「琴棋書畫──四大名琴(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四大系列之「琴棋書畫──四大名琴(1)」 | 彼得的自由國度 (vocus.cc)

續前文。

介紹了「四大名琴」,可知古琴的歷史是淵遠流長的。 

琴是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而其他地方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古琴藝術在經歷了商周時期的產生和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提高,秦漢時期的擴展,至唐代已達到歷史的高峰。 

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董庭蘭擅彈〈胡笳〉等曲,流傳作品有〈頤真〉;期間新作琴曲有〈風雷引〉、〈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和〈漁歌調〉等。曹柔發明了減字譜,而現存最早的文字譜葉出於此代,即《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琴人包括董庭蘭趙耶利薛易簡陳康士陳拙等。

斲琴(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發展,如四川雷氏家族為唐朝皇室斫造的「九霄環佩」和「大聖遺音」皆為傳世名琴,唐琴在歷代都被視為稀世之寶。論及古琴形制,古有「唐圓」之說,「圓」雖確是唐琴的特徵之一,但並不準確,不是所有制形渾圓的琴都是唐琴。在傳世的古琴中,年代最早且可信的,即為唐代製作的古琴。

斲琴,又稱「斫琴」,指製作古琴之工藝技術。「斲=斫」,音ㄓㄨㄛˊ,其實就是有劈、削及砍的意思,因為制琴之前需大刀闊斧砍劈木材。製造一張良琴,要經過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個步驟,是一項集木藝、漆藝、書法、音樂於一體的傳統手工藝術。

「四大名琴」除了是指號鐘繞梁綠綺焦尾外,也是嶺南四張唐代古琴春雷、秋波、天蠁和綠綺台的合稱,又稱「廣東四大名琴」。另外,也有以都梁、松雪代替秋波之說。


嶺南古為百越(註)之地,是百越部落居住的地方,同時也分屬京族、壯族、瑤族的聚居地以及漢族的漢族地區一部分。秦末漢初,它是南越國的轄地。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 

百越,即百粵,又稱越人、粵人、古越人,是一種上古人群,在上古時居住於今長江以南至越南北部的地區,由於其中有多個不同的種姓,因此被稱之為百越,曾建立多個部落國家。其後代分別演化及融合為壯族、京族、畬族、漢族、黎族等不同的民族。越字來源於「鉞」。「越」因鉞的發明而得名。《集韻》載:「戉,威斧也。」《周禮・大司馬》注載:「戉,所以為將威也。」  古代「粵」、「越」通用。越人的祖宗起源於江蘇東海縣的羽山,是上古帝堯殛鯀的地方。越人是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部族。越人將遊歷之事記成書,即是《山海經》的起源。 

《晉書·地理志下》將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明確了嶺南的區域範圍。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北鄰福建,範圍包括了今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


廣東位於嶺南一隅,接受中原文化薰陶較晚,卻保存了中原文化的許多精粹,如中原古音、源於宋室宮廷音樂的嶺南派古琴等,而嶺南四大名琴則在琴界有甚高聲譽。 

 

春雷為制琴世家雷威所作,琴身連珠式,造型飽滿 ,有唐琴之「圓」;琴音韻沉厚清越,兼得松、透之美。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宣和內府建造了「萬琴堂」,「春雷」為收藏眾多古琴中的第一品。宋徽宗趙佶在藝術上的成就極高,畫工筆花鳥堪與院體畫家相比,書法更創製了「瘦金體」,而琴也是他的雅好之一。金滅宋後春雷也被當做戰利品運到了中都,藏於承華殿。金章宗逝世時以此琴陪葬,但十八年後其墳被掘,春雷因而出土,被元朝收入宮中。後來春雷被賞賜給會彈奏古琴的中書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又將春雷贈給自己的老師萬松野老。 

此後數百年間下落不明。清末民初才復出現於廣東。民國時陸續由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人收藏。張大千去世後,此琴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大千,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畬合稱「渡海三家」。

 

秋波秋波琴為蕉葉式,傳為唐制,龍池上有隸書「秋波」二字,鳳沼上有「戛玉鳴金」篆文印,上並有嘉慶年間重修時的題記,通體作蛇腹紋,古色斕斑。

 

此琴流傳過程較少記載,據傳曾為南宋楊萬里所藏。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諡文節,吉州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

 

民國後歸李蟠所有。

 

李蟠,字仙根,香山(今廣東中山)人;曾任孫中山之侍從,此琴為其家祖傳,故其齋曰「秋波琴館」。曾祖父李遐齡,是道咸間詩人,富收藏,此琴大約是遐齡所得。今此琴下落尚不知在何方,僅在1947年出版的廣東三水人陸丹林所著《革命史譚》中《琴書自娛的李仙根》一文中有稍微提到此琴。

 

天蠁此琴龍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萬幾永寶」印文,銘曰:式如玉,式如金,怡我情,繪我心,東樵銘。

 

東樵可能是清初廣東名僧光鷲和尚的號。

 

蠁,音近「向」,蛹中蟲之義。「天蠁」古琴傳為唐代成都著名斫琴名家雷氏所制。 

這張古琴傳為唐代大詩人韋應物所有。此琴流落過程一直未見披露,僅知在嘉慶年間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購歸嶺南。

 

清代廣東南海人葉應銓《六如瑣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天蠁琴聞本是昭烈帝(南明)內府之物,明末流落民間,道光間先君子曾用五百金典來,偶因不戒失手,琴腰中微斷,幸其聲音無恙,不過略為久亮耳。後典者贖回,復聞入潘德畲家,築天蠁琴館藏之。今潘氏籍沒,此琴又不知如何矣。”

 

綠綺台綠綺台為唐琴,原有兩張,一為大曆琴,一為武德琴。

 

大曆琴制於唐代宗大曆4年,即公元769年。此琴在清初還有所聞,後不知所蹤。武德琴制於武德二年(公元 619 年,高祖李淵在位),至今已有1383年歷史了。 

綠綺台極富傳奇色彩。 

綠綺台琴曾是明武宗的御琴,其年款是唐代武德,明末散出民間,後歸抗清英雄鄺露所有。鄺露精於琴,對綠綺台珍愛無比,“出入必與俱”。明朝滅亡,清兵入粵後,廣州淪陷,鄺露抱琴而死。鄺露殉國後,琴被清兵所搶得,售於市上,為歸善(今惠陽人)葉龍文以百金所得。此琴由葉龍文後人保存了數代,至道光末年,葉氏家人以窮困將琴質於當鋪無力贖還,被東莞人張敬修所買下。 

張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將張家玉之後人,又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東莞可園的主人。民國初年,張家家道中落,琴破殘不堪修復,而售於同邑鄧爾雅

 

鄧爾雅,字萬歲,是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

 

最後,來聊聊「古琴的派別」。 

琴派是古代由於地域限制而形成的具有某種藝術風格的流派,故而多以地區命名。唐朝時琴人之間就已經形成了較爲明顯的演奏風格差異,並見於著述。 

嶺南琴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發源並主要存在於嶺南地區。 

嶺南古琴藝術真正源頭在宋代,由於宋室的南遷,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從臨安(即今杭州)南遷至岡州崖山(現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宋元崖門海戰結束在新會,中原南遷的琴人、琴器、琴譜散落在民間。 

清代中葉,廣府地區終於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嶺南琴派”,成為中國古琴藝術一大流派,聲名日顯。 

嶺南古琴在藏琴方面有:《綠綺台》、《春雷》、《都梁》、《天蠁》、《松雪》、《振玉》、《水仙》、《韻馨》、《松皇戛玉》、《松風》、《中和》、《谷響》、《流泉》、《蕙蘭》等名琴傳世。 

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繞梁」、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但這些琴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存世的名琴多來自唐朝之後,如唐朝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

 

「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琴的名字,聽起來也很像「名劍」之名。

 

謎之音:嗯,聽起來就很威!

 

宋朝也是古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代之一,現存的兩宋古琴佳器較多。宋徽宗御製的「松石間意」在2010年以1.3664億元拍賣,成爲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貴樂器之一。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avatar-img
136會員
958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興趣是音樂和文學創作。請多指教! 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彼得的自由國度 的其他內容
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歷史上的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前幾天,在看「綜藝大熱門」,那集的單元名稱叫做「國民歌王周華健開唱!想當嘉賓先聽本尊怎麼說!?」就是請幾組表演者,分別演唱周華健的歌曲;當然,有做些許的改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盛希跟王艷薇這組。她們唱的是組曲,比較有意思的是歌曲的改編,有加入「鋸琴」這個樂器元素。
Bugle,單字解釋是「號角」。  一般會翻作「軍號」,或是「翼號」。 是構造比較簡單的銅管樂器(Brass),它沒有按鍵或是可以調節音高的裝置。只能透過嘴唇的振動來改變音高。也就是只能吹奏其泛音列,基本大概是5個泛音左右,又被稱為「軍號音階(Bugle scale)」。 
對,我手上拿的樂器就是法國號 (French horn) 。 來說文解字一下: Horn 這個字,你如果去查字典或翻譯機,它會告訴你是「獸角」的意思。 隨著發展與演進,慢慢變成你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何謂「八音」? 「八音」是指傳統樂器的八種材料,也指按照製作材料劃分的八類樂器,如《周禮•春官•大師》提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琴、瑟被歸類在「絲」。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古琴的製作歷史悠久,許多歷史上的名琴都有文字可考,而且有美妙的琴名與神奇的傳說。其中最著名的是齊桓公的「號鍾」、楚莊王的「繞梁」、司馬相如的「綠綺」和蔡邕的「焦尾」。這四張琴被人們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琴」。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前幾天,在看「綜藝大熱門」,那集的單元名稱叫做「國民歌王周華健開唱!想當嘉賓先聽本尊怎麼說!?」就是請幾組表演者,分別演唱周華健的歌曲;當然,有做些許的改編;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孫盛希跟王艷薇這組。她們唱的是組曲,比較有意思的是歌曲的改編,有加入「鋸琴」這個樂器元素。
Bugle,單字解釋是「號角」。  一般會翻作「軍號」,或是「翼號」。 是構造比較簡單的銅管樂器(Brass),它沒有按鍵或是可以調節音高的裝置。只能透過嘴唇的振動來改變音高。也就是只能吹奏其泛音列,基本大概是5個泛音左右,又被稱為「軍號音階(Bugle scale)」。 
對,我手上拿的樂器就是法國號 (French horn) 。 來說文解字一下: Horn 這個字,你如果去查字典或翻譯機,它會告訴你是「獸角」的意思。 隨著發展與演進,慢慢變成你現在所看到的樣子。
何謂「八音」? 「八音」是指傳統樂器的八種材料,也指按照製作材料劃分的八類樂器,如《周禮•春官•大師》提到:「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 琴、瑟被歸類在「絲」。 現在所說的「絲竹」,就是「絲音」和「竹音」的簡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吉他。捨棄指甲指頭操琴超讚。民國84年棄指甲迄今。 焚香操琴赤腳是吾之本色。指頭操琴原音呈現自然而然。無不龍鶴。 以指甲彈琴渾身不自在超彆扭。故棄載具指甲。真是假。以氣。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吉他。捨棄指甲指頭操琴超讚。民國84年棄指甲迄今。 焚香操琴赤腳是吾之本色。指頭操琴原音呈現自然而然。無不龍鶴。 以指甲彈琴渾身不自在超彆扭。故棄載具指甲。真是假。以氣。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那雙常被人說適合彈鋼琴的手指,不曾碰觸過真正的鋼琴琴鍵,甚至在此之前,她對「鋼琴」這兩字並沒有任何概念,直到家裡偶然多出一台別人傳遞下來的二手電子琴。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在上一篇 〈樂器的起源〉 ,我們聊到史前時期、古希臘、中國、埃及、印度的樂器,這裡我們會針對音樂的起源與理論來介紹: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