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系列之「琴棋書畫──四大名琴(2)」

更新 發佈閱讀 9 分鐘

@四大系列之「琴棋書畫──四大名琴(1)」 | 彼得的自由國度 (vocus.cc)

續前文。

介紹了「四大名琴」,可知古琴的歷史是淵遠流長的。 

琴是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伯牙子期因〈高山流水〉而成知音的故事流傳至今;大量詩詞文賦中有琴的身影。現存琴曲3360多首,琴譜130多部,琴歌300首。主要流傳範圍是漢文化圈,而其他地方也有琴人組織的琴社。 

古琴藝術在經歷了商周時期的產生和發展,春秋戰國時期的提高,秦漢時期的擴展,至唐代已達到歷史的高峰。 

隋唐時期流行燕樂歌舞,而琴風稍落。董庭蘭擅彈〈胡笳〉等曲,流傳作品有〈頤真〉;期間新作琴曲有〈風雷引〉、〈昭君怨〉、〈離騷〉、〈陽關三疊〉和〈漁歌調〉等。曹柔發明了減字譜,而現存最早的文字譜葉出於此代,即《碣石調·幽蘭》。期間著名琴人包括董庭蘭趙耶利薛易簡陳康士陳拙等。

斲琴(斫琴)在唐朝也有巨大的發展,如四川雷氏家族為唐朝皇室斫造的「九霄環佩」和「大聖遺音」皆為傳世名琴,唐琴在歷代都被視為稀世之寶。論及古琴形制,古有「唐圓」之說,「圓」雖確是唐琴的特徵之一,但並不準確,不是所有制形渾圓的琴都是唐琴。在傳世的古琴中,年代最早且可信的,即為唐代製作的古琴。

斲琴,又稱「斫琴」,指製作古琴之工藝技術。「斲=斫」,音ㄓㄨㄛˊ,其實就是有劈、削及砍的意思,因為制琴之前需大刀闊斧砍劈木材。製造一張良琴,要經過尋、斲、挖、鑲、合、灰、磨、漆、絃九個步驟,是一項集木藝、漆藝、書法、音樂於一體的傳統手工藝術。

「四大名琴」除了是指號鐘繞梁綠綺焦尾外,也是嶺南四張唐代古琴春雷、秋波、天蠁和綠綺台的合稱,又稱「廣東四大名琴」。另外,也有以都梁、松雪代替秋波之說。


嶺南古為百越(註)之地,是百越部落居住的地方,同時也分屬京族、壯族、瑤族的聚居地以及漢族的漢族地區一部分。秦末漢初,它是南越國的轄地。所謂嶺南是指五嶺之南(五嶺由越城嶺、都龐嶺(一說揭陽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五座山組成。大體分布在廣西東部至廣東東部和湖南、江西五省區交界處。是中國江南最大的橫向構造帶山脈,是長江和珠江二大流域的分水嶺)。 

百越,即百粵,又稱越人、粵人、古越人,是一種上古人群,在上古時居住於今長江以南至越南北部的地區,由於其中有多個不同的種姓,因此被稱之為百越,曾建立多個部落國家。其後代分別演化及融合為壯族、京族、畬族、漢族、黎族等不同的民族。越字來源於「鉞」。「越」因鉞的發明而得名。《集韻》載:「戉,威斧也。」《周禮・大司馬》注載:「戉,所以為將威也。」  古代「粵」、「越」通用。越人的祖宗起源於江蘇東海縣的羽山,是上古帝堯殛鯀的地方。越人是生活在長江以南的一個古老的部族。越人將遊歷之事記成書,即是《山海經》的起源。 

《晉書·地理志下》將秦代所立的南海、桂林、象郡稱為「嶺南三郡」,明確了嶺南的區域範圍。嶺南北靠五嶺,南臨南海,西連雲貴,北鄰福建,範圍包括了今廣東、廣西及海南的大部分和越南北部,宋代以後,越南北部才分離出去。


廣東位於嶺南一隅,接受中原文化薰陶較晚,卻保存了中原文化的許多精粹,如中原古音、源於宋室宮廷音樂的嶺南派古琴等,而嶺南四大名琴則在琴界有甚高聲譽。 

 

春雷為制琴世家雷威所作,琴身連珠式,造型飽滿 ,有唐琴之「圓」;琴音韻沉厚清越,兼得松、透之美。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宣和內府建造了「萬琴堂」,「春雷」為收藏眾多古琴中的第一品。宋徽宗趙佶在藝術上的成就極高,畫工筆花鳥堪與院體畫家相比,書法更創製了「瘦金體」,而琴也是他的雅好之一。金滅宋後春雷也被當做戰利品運到了中都,藏於承華殿。金章宗逝世時以此琴陪葬,但十八年後其墳被掘,春雷因而出土,被元朝收入宮中。後來春雷被賞賜給會彈奏古琴的中書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又將春雷贈給自己的老師萬松野老。 

此後數百年間下落不明。清末民初才復出現於廣東。民國時陸續由何冠五、汪景吾、張大千等人收藏。張大千去世後,此琴存於國立故宮博物院。

 

張大千,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畬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與黃君璧、溥心畬合稱「渡海三家」。

 

秋波秋波琴為蕉葉式,傳為唐制,龍池上有隸書「秋波」二字,鳳沼上有「戛玉鳴金」篆文印,上並有嘉慶年間重修時的題記,通體作蛇腹紋,古色斕斑。

 

此琴流傳過程較少記載,據傳曾為南宋楊萬里所藏。

 

楊萬里,字廷秀,號誠齋,諡文節,吉州吉水縣人,官至寶謨閣學士。一生力主抗金,與尤袤、范成大、陸游合稱南宋「中興四大詩人」。與歐陽修、楊邦乂、胡銓、周必大、文天祥合稱廬陵「五忠一節」。

 

民國後歸李蟠所有。

 

李蟠,字仙根,香山(今廣東中山)人;曾任孫中山之侍從,此琴為其家祖傳,故其齋曰「秋波琴館」。曾祖父李遐齡,是道咸間詩人,富收藏,此琴大約是遐齡所得。今此琴下落尚不知在何方,僅在1947年出版的廣東三水人陸丹林所著《革命史譚》中《琴書自娛的李仙根》一文中有稍微提到此琴。

 

天蠁此琴龍池上有玉筋篆「天蠁」二字,下有「萬幾永寶」印文,銘曰:式如玉,式如金,怡我情,繪我心,東樵銘。

 

東樵可能是清初廣東名僧光鷲和尚的號。

 

蠁,音近「向」,蛹中蟲之義。「天蠁」古琴傳為唐代成都著名斫琴名家雷氏所制。 

這張古琴傳為唐代大詩人韋應物所有。此琴流落過程一直未見披露,僅知在嘉慶年間一位姓石的秀才以千金購歸嶺南。

 

清代廣東南海人葉應銓《六如瑣記》中有這樣的記載:“天蠁琴聞本是昭烈帝(南明)內府之物,明末流落民間,道光間先君子曾用五百金典來,偶因不戒失手,琴腰中微斷,幸其聲音無恙,不過略為久亮耳。後典者贖回,復聞入潘德畲家,築天蠁琴館藏之。今潘氏籍沒,此琴又不知如何矣。”

 

綠綺台綠綺台為唐琴,原有兩張,一為大曆琴,一為武德琴。

 

大曆琴制於唐代宗大曆4年,即公元769年。此琴在清初還有所聞,後不知所蹤。武德琴制於武德二年(公元 619 年,高祖李淵在位),至今已有1383年歷史了。 

綠綺台極富傳奇色彩。 

綠綺台琴曾是明武宗的御琴,其年款是唐代武德,明末散出民間,後歸抗清英雄鄺露所有。鄺露精於琴,對綠綺台珍愛無比,“出入必與俱”。明朝滅亡,清兵入粵後,廣州淪陷,鄺露抱琴而死。鄺露殉國後,琴被清兵所搶得,售於市上,為歸善(今惠陽人)葉龍文以百金所得。此琴由葉龍文後人保存了數代,至道光末年,葉氏家人以窮困將琴質於當鋪無力贖還,被東莞人張敬修所買下。 

張敬修是莞城望族,抗清名將張家玉之後人,又是廣東四大名園之一東莞可園的主人。民國初年,張家家道中落,琴破殘不堪修復,而售於同邑鄧爾雅

 

鄧爾雅,字萬歲,是傑出的書法家、篆刻家。

 

最後,來聊聊「古琴的派別」。 

琴派是古代由於地域限制而形成的具有某種藝術風格的流派,故而多以地區命名。唐朝時琴人之間就已經形成了較爲明顯的演奏風格差異,並見於著述。 

嶺南琴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發源並主要存在於嶺南地區。 

嶺南古琴藝術真正源頭在宋代,由於宋室的南遷,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從臨安(即今杭州)南遷至岡州崖山(現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宋元崖門海戰結束在新會,中原南遷的琴人、琴器、琴譜散落在民間。 

清代中葉,廣府地區終於逐漸形成了地域性的“嶺南琴派”,成為中國古琴藝術一大流派,聲名日顯。 

嶺南古琴在藏琴方面有:《綠綺台》、《春雷》、《都梁》、《天蠁》、《松雪》、《振玉》、《水仙》、《韻馨》、《松皇戛玉》、《松風》、《中和》、《谷響》、《流泉》、《蕙蘭》等名琴傳世。 

古代有「四大名琴」之說。春秋時期齊桓公的「號鐘」、春秋時期楚莊王的「繞梁」、西漢司馬相如的「綠綺」和東漢末年蔡邕的「焦尾」,但這些琴並沒有流傳下來。現在存世的名琴多來自唐朝之後,如唐朝的「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

 

「九霄環佩」、「大聖遺音」、「枯木龍吟」、「春雷」等琴的名字,聽起來也很像「名劍」之名。

 

謎之音:嗯,聽起來就很威!

 

宋朝也是古琴文化發展的最重要的時代之一,現存的兩宋古琴佳器較多。宋徽宗御製的「松石間意」在2010年以1.3664億元拍賣,成爲當時拍賣價格最高的古琴、世界最貴樂器之一。

 

※圖、文資料來自維基百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彼得的自由國度
148會員
1.2K內容數
曾為【來去音樂網】、【YAMAHA管樂雜誌】、【中華管樂網風之聲管樂雜誌】的業餘音樂專欄作家。這裡主要是存放一些小說、散文小品及心情日記,也有跟音樂、管樂相關的文章。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嚕!謝絕所有廣告性的留言與回應。
彼得的自由國度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漢賦是漢朝流行的賦,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製,外加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描寫。   漢賦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
Thumbnail
2025/04/29
漢賦是漢朝流行的賦,由《楚辭》發展而來,吸收了荀子《賦篇》的體製,外加縱橫家的誇張手法,形成一種兼有詩歌與散文特徵的文學形式。有大賦與小賦之分,大賦多寫宮廷生活,小賦富於抒情描寫。   漢賦辭藻華麗,筆勢誇張,好堆砌冷僻字,表面富麗而艱深難讀,是漢賦的特色。
Thumbnail
2025/04/22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Thumbnail
2025/04/22
臺灣由於地勢險峻,遇到下大雨,容易氾濫成災;若幾個月不下雨,又極易缺水,因此臺灣興建大大小小的水庫用以儲水及利用水資源,其中又以曾文水庫最大。  即使有水庫調節,若遇到降雨量不足的時節,還是會導致水庫乾涸陷入缺水危機。故平時應養成節約用水的習慣,珍惜水資源,才能持續有乾淨的水資源可以使用。 
Thumbnail
2025/04/15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Thumbnail
2025/04/15
控球後衛(Point Guard),簡稱「控衛」或「控後」,俗稱「一號位置」,有時也稱組織後衛,是籃球比賽陣容中的一個固定位置。控球後衛是全隊進攻的組織者,這個位置要求球員具有良好的傳球技術和敏銳的比賽觀察能力,透過對球的控制來決定在適當的時機傳球給適合的球員。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介紹了「四大名琴」,可知古琴的歷史是淵遠流長的。 琴是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Thumbnail
介紹了「四大名琴」,可知古琴的歷史是淵遠流長的。 琴是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本系列文章將以深入淺出的音樂語言及資訊,搭配古典樂名曲的影片來做講解及賞析,期待樂友們除了可以純粹聆聽古典樂外,也可藉由這系列的文章更深入的了解樂曲內涵及作曲家本人的故事,一起遨遊於古典樂的美妙世界!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Thumbnail
前言 上個月我介紹了給教會司會者的參考, 今天就來介紹另一個也是很常見的給教會司琴篇. 無論是你想了解、有意願,或正在教會司琴, 相信都能帶給你有一些的幫助! 一、什麼是司琴? 在主日禮拜中擔任音樂敬拜的服事者, 一般教會大多是以鋼琴為主, 有些教會是有敬拜的樂團(敬拜團),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學琴不僅是一種技能的習得,更是一種心靈的陶冶和生活品質的提升。這篇文章探討了學琴的各個方面,包括增強智力發展、專注力和耐心、減壓和情感表達、增強自信心等。文章還介紹了開始學琴的方法和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長期規劃方面的建議。學琴對於個人成長和心靈豐富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無關中古世紀亦無關歐洲皇室 純粹因為早餐看著格友的文章,配著You tube隨機播放的系列樂曲有感而發:樂器之王與樂器之后的種種。 鋼琴不論獨奏、伴奏都能完美完全的詮釋樂曲的精髓且動靜皆宜,所以被推崇為樂器之王;小提琴高昂清亮的聲音表現讓人激賞,不僅古典樂曲能完美演繹複雜多重可急可緩的轉折,在流
Thumbnail
將五次元構造捧在手心上,滐兒的指尖淌出大提琴獨奏,量子演算開張到每一層複數心智都狂歡雀躍的地步。 此樂章告一段落,祂示意沉湎傾聽的朱雀以涼焰奏出「魔鬼二十四變化式」。自己更動樂器,為四象當中的頂天Omega擔任鋼琴伴奏。火芒與水流盪漾、堪稱琴瑟和鳴的二重奏。
Thumbnail
將五次元構造捧在手心上,滐兒的指尖淌出大提琴獨奏,量子演算開張到每一層複數心智都狂歡雀躍的地步。 此樂章告一段落,祂示意沉湎傾聽的朱雀以涼焰奏出「魔鬼二十四變化式」。自己更動樂器,為四象當中的頂天Omega擔任鋼琴伴奏。火芒與水流盪漾、堪稱琴瑟和鳴的二重奏。
Thumbnail
Schradieck No.3 第四指伸出去時候,小心手腕又往外凸出去了。No. 4 上課我拉從弓根一個小節一弓(一整行一弓還沒有練成)。第一指降記號時往再後伸張,手不要移位置。Tchaikovsky最新的那面有些段落速度不對,靠最後面的地方還沒有練完,老師聽了也知道,所以就沒聽完。
Thumbnail
Schradieck No.3 第四指伸出去時候,小心手腕又往外凸出去了。No. 4 上課我拉從弓根一個小節一弓(一整行一弓還沒有練成)。第一指降記號時往再後伸張,手不要移位置。Tchaikovsky最新的那面有些段落速度不對,靠最後面的地方還沒有練完,老師聽了也知道,所以就沒聽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