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框架 玩出文創新境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文/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熱烈掌聲祝賀文創商品設計競賽得獎的青年學子

raw-image


「我們創作的跳祈,是用多媒體一邊玩跳棋一邊回溯佛陀的時代,同時,還可參觀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喔」

「我見‧我創-第三屆佛館文創商品設計競賽」,由國立高雄大學工藝與創意設計系陳冠勳助理教授的帶領四位女將,花了近四個月絞盡腦汁、擊敗台灣17所學校、近百件作品,以「跳祈─佛館意象跳棋組」拿下首獎風光亮相,並在3月19日於佛館接受眾人掌聲,寫下光榮時刻。

回想創作點滴,各個學子笑容燦爛。

〝門路〞 同義詞發想的學生董佳玟説,透過佛館東西南北建築意象結合大家熟悉的跳棋,讓參與者在遊戲中感受佛館文化;馬來西亞籍王釔欣在陶器上釉漸呈過程中,體會做人做事要一步一腳印的耐心和扎實,領悟「凡事豫則立、欲速則不達」的意義。

王姵寒則說明平面包裝的魅力,她移植佛館穹頂建築的特色到作品上,希望傳達星雲大師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宏願;丁微凌包辦「跳祈」的建模、列印、影片剪輯等,體驗操作自媒體的創意和威力。

青年學子的創意無可限量,未來將持續邀請專家帶領我們走進創意內行看門道。另外,得獎作品也將在5月7日至7月31日於佛館本館二樓佛光藝廊展出,隨著新生代文創人的視野,認識佛館之美吧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raw-image


【我見‧我創-第三屆佛館文創商品設計競賽】

👉活動網頁:https://www.fgsbmc.org.tw/tw/activity.aspx?serno=52

👉決選結果公告:https://www.fgsbmc.org.tw/tw/announcement.aspx?serno=20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沙龍
76會員
798內容數
勵志、激勵人心的正能量
2025/02/14
海上來的光-雲林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展覽進入倒數❗ 將於2/23圓滿落幕,還沒看展的朋友快把握機會!
Thumbnail
2025/02/14
海上來的光-雲林媽祖文化主題古物展,展覽進入倒數❗ 將於2/23圓滿落幕,還沒看展的朋友快把握機會!
Thumbnail
2025/02/13
針線穿梭,繡出千年風華;絲絲入畫,細織文化情深。 「 華彩繡心韻 細織兩岸情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刺繡展 」,將顧繡、絨繡、三林刺繡三大流派的藝術瑰寶齊聚佛館,為您呈現精巧絕倫的刺繡精品。
Thumbnail
2025/02/13
針線穿梭,繡出千年風華;絲絲入畫,細織文化情深。 「 華彩繡心韻 細織兩岸情 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刺繡展 」,將顧繡、絨繡、三林刺繡三大流派的藝術瑰寶齊聚佛館,為您呈現精巧絕倫的刺繡精品。
Thumbnail
2025/02/05
只要根不壞,荒地也能開花; 只要心不死,絕處也能逢生。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2025/02/05
只要根不壞,荒地也能開花; 只要心不死,絕處也能逢生。 —摘自星雲大師《佛光菜根譚·慈》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家中修繕或裝潢想要找各種小零件時,直接上網採買可以省去不少煩惱~看看Sylvia這回為了工地買了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簡單生活,從整理包包開始!我的三款愛用包+隨身小物清單開箱,一起來看看我每天都帶些什麼吧🌿✨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佛館建館以來,一直積極建置友善環境,處處無障礙空間也在教育人心...
Thumbnail
佛館建館以來,一直積極建置友善環境,處處無障礙空間也在教育人心...
Thumbnail
聖嚴法師(1930-2009)點題"水中月、空中花"作為水月道場的設計主題 拍照時候拍照時候正值1.2月份,池中睡蓮尚未開花,若是盛開這個畫面將完全傳達當初法師的期望。設計最大的重點是主館側面大片用雷色雕刻的金剛經牆面,當陽光灑進室內,金剛經的影子會投射到地面上,讓裡面的香客可以感受到佛主的陪伴,畫
Thumbnail
聖嚴法師(1930-2009)點題"水中月、空中花"作為水月道場的設計主題 拍照時候拍照時候正值1.2月份,池中睡蓮尚未開花,若是盛開這個畫面將完全傳達當初法師的期望。設計最大的重點是主館側面大片用雷色雕刻的金剛經牆面,當陽光灑進室內,金剛經的影子會投射到地面上,讓裡面的香客可以感受到佛主的陪伴,畫
Thumbnail
以信仰為源頭、以工藝為媒介,「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熱情演繹「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之間的關係美學。
Thumbnail
以信仰為源頭、以工藝為媒介,「寺廟就是一座工藝博物館」熱情演繹「人與人、人與神、神與神」之間的關係美學。
Thumbnail
年終工作量加倍,放鬆和轉移注意力是必要的,這時候就想要偷閒,像是去走走晃晃、看電影、看展,或是閱讀,這時發燒的腦子和疲憊的身體就可以放空放鬆,更多的點子也會浮現。
Thumbnail
年終工作量加倍,放鬆和轉移注意力是必要的,這時候就想要偷閒,像是去走走晃晃、看電影、看展,或是閱讀,這時發燒的腦子和疲憊的身體就可以放空放鬆,更多的點子也會浮現。
Thumbnail
張仁吉冀望推進綠色工藝跟自然生態結合,和佛館現行推廣佛教植物園區及環境教育相當謀合。雙方在正式會談中達成共識,館長如常法師提出3-5年合作計畫及每年增補合作備忘錄,並表示,佛館的大展都在下半年度並跨及隔年,以展覽加上學術研討會,讓海內外的人都能認識臺灣工藝、工藝師及人間國寶。
Thumbnail
張仁吉冀望推進綠色工藝跟自然生態結合,和佛館現行推廣佛教植物園區及環境教育相當謀合。雙方在正式會談中達成共識,館長如常法師提出3-5年合作計畫及每年增補合作備忘錄,並表示,佛館的大展都在下半年度並跨及隔年,以展覽加上學術研討會,讓海內外的人都能認識臺灣工藝、工藝師及人間國寶。
Thumbnail
近年台灣宮廟對聯創作欣賞(一)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3, 2020·4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
Thumbnail
近年台灣宮廟對聯創作欣賞(一)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3, 2020·4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
Thumbnail
一群阿姨們從教會走出來,圍住了門前佇立的大型雕塑作品《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且議論紛紛,中斷了在一旁原本準備按下快門的我。我也恰好偷聽這些阿姨們在討論什麼,結果各自有著對作品的創作者、色彩、姿態與之所以在此等種種解釋與看法,遲遲沒有散去。我聽得有趣,因為一件作品串起了彼此非日常的話題與時光。
Thumbnail
一群阿姨們從教會走出來,圍住了門前佇立的大型雕塑作品《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且議論紛紛,中斷了在一旁原本準備按下快門的我。我也恰好偷聽這些阿姨們在討論什麼,結果各自有著對作品的創作者、色彩、姿態與之所以在此等種種解釋與看法,遲遲沒有散去。我聽得有趣,因為一件作品串起了彼此非日常的話題與時光。
Thumbnail
臺灣廟口文化,不只是臺灣好幾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富有在地特色與獨特背景脈絡,創造了獨樹一格的臺灣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型態。隨著時代與生活型態轉變,『臺灣廟口文化』似乎只剩特定時刻會去走走、面對外國友人簡單介紹整個祭拜流程...。卻很少有機會好好欣賞認識我們自己的藝術文化。
Thumbnail
臺灣廟口文化,不只是臺灣好幾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富有在地特色與獨特背景脈絡,創造了獨樹一格的臺灣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型態。隨著時代與生活型態轉變,『臺灣廟口文化』似乎只剩特定時刻會去走走、面對外國友人簡單介紹整個祭拜流程...。卻很少有機會好好欣賞認識我們自己的藝術文化。
Thumbnail
單從白漆木造天花與垂吊的燈飾,有繁複華麗巴洛克風格裝飾的神龕,這張照片除了紅漆〔卍〕符號,真猜不出是佛寺。列柱的形式有希臘式建築的風格,圓窗是日本愛用的菊花造型,象鼻鐘鼓架⋯⋯
Thumbnail
單從白漆木造天花與垂吊的燈飾,有繁複華麗巴洛克風格裝飾的神龕,這張照片除了紅漆〔卍〕符號,真猜不出是佛寺。列柱的形式有希臘式建築的風格,圓窗是日本愛用的菊花造型,象鼻鐘鼓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