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終工作量加倍,放鬆和轉移注意力是必要的,這時候就想要偷閒,像是去走走晃晃、看電影、看展,或是閱讀,這時發燒的腦子和疲憊的身體就可以放空放鬆,更多的點子也會浮現。
走入時代思潮的轉變
週五看見藍天白雲的招喚,決定任性放自己二個小時假,以高鐵的速度暫時終結工作,上車、開車、走路,三步就自訂美好的
#哈瑪星 街區散策,這個在1908年因濱線而命名的地區,雖是高雄的老城區,但因為一些小改造注入活水,就像原愛國婦人會館為一紅磚造、二層樓、寄棟式屋頂之洋風建築,1922年竣工,原為高雄婦人會提供婦女集會之場所,百年建築修復重啟後,加入投射燈光指引標示。
稍微看了一下簡介,外牆面的蛋鏢飾是由卵型與箭型圖騰交替排列而成的裝飾,源自古希臘建築,被視為西洋古典建築的裝飾元素之一。另一邊以愛奧尼克柱式為原型的門廊柱,柱頭可見幾何化的渦卷,下方以垂帶妝點以增添華麗。
不懂這些建築元素也無妨,就看看美麗的展吧!入口處很有巧思的「Ms. 」投影對話框,象徵著女力創作者在這個平台透過不同的藝術創作形式發聲,嗅到滿室芬芳,原來是曾於2021年以「台灣神怪香」擾動香氛界的調香師 古乃方,以「東方力」為香氛創作的核心思想,試圖融入在地傳說故事和民俗特色,香氣獨特,令人感受到魔幻怪誕的詩意。
還有藝術家
#程仁珮,長期研究飲食文化於當今時代裡的樣貌,「食譜演化運動」攝影系列透過訪談移居者,以考察多元民族與跨國婚姻等議題,並緩緩從問答中追尋他們心中思念的家鄉味。台日混血藝人
#渡邊直美 與藝術總監吉田ユニ合作拍攝的的12件幅攝影作品,聚焦女性自我意識的表達,渡邊直美以充滿自信的表情眼神與肢體姿態,完美呈現百變魅力。
打狗在地的記憶
視覺補充滿滿的養分後,信步走進登山街穿梭,欣賞住民的日常,跟阿姨婆婆們開聊,聊附近的演變、談她們的家居生活、聽老人家爬上長階梯的辛酸及拆遷老屋的哀愁,好似走進了
#寶藏巖,只是沒有藝術家進駐,只有餵貓的學生過客。
武德殿又是另類濃濃日式風情,結合「佛寺」、「宮殿」、「神社」三類建築之為武德殿空間元素,除了配合節慶的活動及太鼓等表演,平日靜謐場域空氣很流通,似乎還留著日據時代傳承的武道精神,在歲月流轉後更富有韻味。
熱鬧街道的巷弄內俗稱
#漁民公寓 外觀五顏六色,除了突兀感似乎沒什麼特別之處,但它的前身其實跟哈瑪星的發展背景有所牽連,所在地(湊町三丁目)在日治時期曾經遭遇火災,居住在這邊多屬於日本來台的漁民或是一些貧窮人口,為了協助大火之後這些無處可去的居民,在高雄州水產會等組織的援助下,在這邊重新建造一棟公寓,供漁民能夠有居住的地方。而重建的漁民公寓,配備先進的民生設備,成為當時高雄最早的公寓。拆除後重建的大樓現在變成套房出租亦或辦公空間,已難尋當年生活風貌,唯有從外牆的老照片才得見一點歲月傷痕。
看見這些人這些事
週日參加
#新書走讀,是我的第一次嘗試,年紀越長越不喜歡團遊,只愛獨行的自由自在,要不是書店老闆好友的盛情,加上想克服坐遊覽車的障礙,才毅然決然排除萬難,為了讓更多民眾認識大高雄這塊土地上的人文故事,文化局與作家、插畫家、出版社合作,書寫出版繪本與文化專書,期待讀者透過閱讀及實境走讀,認識這片土地的每個故事。
一上車就拿到《
#穿越時空遇見湯姆生》,「好久沒讀繪本了」的我,彷彿也跟著小女孩的視角,體會獨一無二的旅程,重新認識151年前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來到高雄,留下世紀鏡頭中美麗的高雄影像,進而更加認識家鄉的前世今貌。
繪本中近身採訪記述
#游永福 花了近20年細膩的田調訪問及比對,現身在這次的走讀中更讓人喜出望外,這位
#普門書局 的主人游老師與我們在地相遇,引領認識湯姆生,以及相機所記錄的甲仙風情。
北漂後回家的游老師投注心力追尋湯姆生百年前的足跡,以柯南偵探式的踏查,像個狂熱的小粉絲,帶上湯姆生的照片,追尋百年前的歷史,挖掘出許多動人的故事,也出版《尋找湯姆生:1871臺灣文化遺產大發現》,從南臺灣認識平埔族群西拉雅族與大武壠族的生活細節。
假日這段旅程更有趣的是人與人的相遇,除了游老師,還有用心經營小巧精緻在地的圖書館的「櫻桃館長」、獲富比登推薦的古早味食堂的年輕夫妻、帶遊客從發酵好物認識甲仙的手作達人、貓巷裡認真工作的長輩身影、推動友善耕種香草植物的老闆,還有一起作伴同遊的書店老闆、認真的出版社編輯、退而不休的記者、超強文化活動推手、全力投入的社區工作者及巧遇的花甲學生。
留一段時間給自己,關掉緊湊的日常節奏,幫自己安排一段微旅行。
12/16 的 #哈瑪星 走踏
12/18 的 「穿越時空遇見湯姆生新書走讀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