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展覽|「以樹為名」從藝術對社區的再發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群阿姨們從教會走出來,圍住了門前佇立的大型雕塑作品《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且議論紛紛,中斷了在一旁原本準備按下快門的我。我也恰好偷聽這些阿姨們在討論什麼,結果各自有著對作品的創作者、色彩、姿態與之所以在此等種種解釋與看法,遲遲沒有散去。我聽得有趣,因為一件作品串起了彼此非日常的話題與時光。
《眾心擁抱》(蔡潔莘,2018)
臺灣師範大學周邊的麗水街、金華街圍繞成的區域,其實是介於我的住家與工作室往返間的中間區塊,每天總是匆匆經過。這回「以樹為名藝術散策計畫」邀我實地走訪這個以為熟悉實際卻陌生的生活圈區塊,就像是在城市裡的小旅行般,以藝術為介質、用不同的眼光探尋社區裡的再發現。
臺師大美術館
「以樹為名」我想是因為這個區塊裡有許多動輒超過半世紀以上的老樹,可以算是這裡的原住民,它們見證了台北的歷史與發展,相較下,臺師大美術館可以算是到此的新住民,它新穎的外觀、有不規則的多面體與金屬感的外牆,在這裡顯得鶴立雞群。而透過這個計畫,彼此之間的串連是「藝術」,尤其在策展上提出了源於法國「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並非只獨善美術館自身的空間與週邊,而是擴及社區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相對於傳統博物館聚焦在珍貴文物上,生態博物館更在意與在地社區的關係並關心地方的風土民情。
日本設計師長友大輔的《T(h)ree tree》。
呼應樹木的作品上頭有用各國語言表達的文字是待你發現的細節。
《T(h)ree tree》,是裝置藝術也是家具,夜裡的照明設計讓作品線條更加明顯。
大帽子《距 – 1.5》係由藝術家、帽飾設計師林君孟所創作。
觀者可以走進帽內,感受1.5公尺的安全距離。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呈現出高度互動的投影作品《上海,我能跟你跳支舞嗎?》
如果隨著這次展出的公共裝置藝術,可以從臺師大美術館出發,有呼應環境議題的大帽子《距 – 1.5》係由藝術家、帽飾設計師林君孟所創作,也有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運用紅外線肢體感測技術,呈現出高度互動的投影作品《上海,我能跟你跳支舞嗎?》;館外則有日本設計師長友大輔的《T(h)ree tree》,是裝置藝術也是家具,呼應樹木的作品上頭有用各國語言表達的文字是待你發現的細節。
黃玉梅的《青田 · 樹》作品,增添建築的趣味。
此外,沿路可以抬頭發現青田街校舍裡黃玉梅的《青田 · 樹》作品,增添建築的趣味;錦安市場的《森森》,是設計師林書豪表現出錯落木作與可食植栽間相互對話的創作。走到金華公園裡,《躍動樹影》是藝術家蔡芷芬用回收紗線與扶疏花木交織出綿延的色彩光影。
錦安市場的《森森》是設計師林書豪表現出錯落木作與可食植栽間相互對話的創作。
《躍動樹影》是藝術家蔡芷芬用回收紗線與扶疏花木交織出綿延的色彩光影。
在這次的散策地圖裡,還可以發現原本就錯落在校園各處的公共藝術,有豪華朗機工為2017年台北世大運創作的「聖火台」、圖書館校區的「師大 · 大獅」等,除了沿途的大樹老樹展現的自然之美外,路燈旗上精選了九幅臺師大藝術典藏的繪畫創作,呈現人文創作之美。
路燈旗上精選了九幅臺師大藝術典藏的繪畫創作,呈現人文創作之美。
而引我探訪的還有區域裡的合作店家,像是〈徠卡之家〉、〈青田七六〉、〈TOBE COOKING STUDIO〉與〈登陸土星土耳其咖啡〉,以及新開的〈TZULAÏ café & green〉等,都讓這條散策路線變得更具美感生活的況味與趣味。
〈徠卡之家〉內也有攝影作品的展示。
〈TOBE COOKING STUDIO〉
新開的〈TZULAÏ café & green〉裡有輕食、花藝也有TZULAÏ的生活選品。
◎〈以樹為名藝術散策計畫——啟動一座21世紀城市生態美術館〉
2020.11.11-11.30
師大美術館一至週日10:00-17:00,
龍安里、錦安里藝術裝置24小時。
www.artmuseum.ntnu.edu.tw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2020-2021針對城市為《文化快遞》撰寫的觀察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在〈森美術館〉正舉辦的「STARS展:當代藝術之星ー從日本到世界」(「STARS展:現代美術のスターたち―日本から世界へ」),包括了許多人熟知的村上隆、草間彌生,還有杉本博司、李禹煥、宮島達男,以及粉絲眾多的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
『這裡有一點點破舊,一點點零亂,一點點窄小, 如果你按了門鈴,請進,請進, 日常的一日,真實的一日,在東京小屋,我們有自己的故事。 真實的東京生活,轉個路口,拐個小巷,就看見了……』 第一次收到這本《日常東京 Tokyo Style》時,是2016年在台灣初出版,承大田出版厚愛邀我來寫出版序....
這張照片來自北美館「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裡,一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從樓下走上來到這個展區,整個心情沈澱下來安靜感受大師作品帶來的視覺震撼。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2012年三位交大同學張柏韋、林宗諺與陳慕天,因為海外交流計畫有機會分別到荷蘭、瑞典與丹麥交流學習,強烈感受到西方來自於生活中的美感經驗,而想要做點什麼來改善國內的美感教育,幾經波折後,他們決定用「教科書」作為最貼近從小學習與生活的美學載體,將之注入設計來展現美學......
最近有款以「天童木工」的迷你椅子模型加入扭蛋的行列。 天童木工的座椅模型,其中,一張「低座椅」的設計師是長大作,但為何如今說明書上卻是寫著日本建築師坂倉準三?
現在〈森美術館〉正舉辦的「STARS展:當代藝術之星ー從日本到世界」(「STARS展:現代美術のスターたち―日本から世界へ」),包括了許多人熟知的村上隆、草間彌生,還有杉本博司、李禹煥、宮島達男,以及粉絲眾多的奈良美智(Nara Yoshitomo)。
『這裡有一點點破舊,一點點零亂,一點點窄小, 如果你按了門鈴,請進,請進, 日常的一日,真實的一日,在東京小屋,我們有自己的故事。 真實的東京生活,轉個路口,拐個小巷,就看見了……』 第一次收到這本《日常東京 Tokyo Style》時,是2016年在台灣初出版,承大田出版厚愛邀我來寫出版序....
這張照片來自北美館「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 1958 HENRI-CARTIER-BRESSON:CHINA」裡,一張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照片。從樓下走上來到這個展區,整個心情沈澱下來安靜感受大師作品帶來的視覺震撼。
今年上半空總拆除了圍牆,釋放出30米寬的空間再加上街道的百米,讓人在仁愛路上右望時的視野隨著行道樹的綠意水平延伸,讓原本的空間獲得解放外,更加上景觀的規劃設計,使得城市裡增添了一個綠洲風景,但景觀只是增添視覺美感嗎?我選擇傍晚天黑前,乘著涼風徒步造訪。
2012年三位交大同學張柏韋、林宗諺與陳慕天,因為海外交流計畫有機會分別到荷蘭、瑞典與丹麥交流學習,強烈感受到西方來自於生活中的美感經驗,而想要做點什麼來改善國內的美感教育,幾經波折後,他們決定用「教科書」作為最貼近從小學習與生活的美學載體,將之注入設計來展現美學......
最近有款以「天童木工」的迷你椅子模型加入扭蛋的行列。 天童木工的座椅模型,其中,一張「低座椅」的設計師是長大作,但為何如今說明書上卻是寫著日本建築師坂倉準三?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湖口的木工作坊裡每天會有好幾位夥伴,包括退休教授.台鐵維修員.山林嚮導.排球隊教練,甚至是擁有200甲山林地的地主,都來到這裡一起討論與學習創作「樹種下後,修枝料源該怎麼來透過雙手,再製作成作品重新為它找到生命!」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台灣藝術家陳怡潔於公於私對臺南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南藝大」完成藝術博士學位,跟著愛好美食的爸媽也常會想起這裡的牛肉湯和玉米;更不用說這次為了『靈動的目光』光雕創作,尤其 「眾神之都」之稱的臺南府的廟宇,卻是走它千遍也不厭倦。    於是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畫作記憶 這裡距離上一個創作的地點大約 150 公尺左右,剛好有一塊小空地可以停車。於是就把車子停下來,尋找作畫的景物。旁邊就是農家,是那種非常傳統的三合院。房子的拐角處有一棵不知道是什麼樹的樹,反正就是海邊常見的這種樹。旁邊是一個破舊的房子,破舊的紅磚房。這兩個元素其實還是蠻好看的。配上小路,將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近期有許多討論度很高的展覽話題,像是北師美術館的《戰鬥之城‧終》、奇美博物館的國際大展《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科教館的「teamLab共創!未來園》以及《波隆那世界插畫大獎展》,這些很熱門的展覽,適逢暑假期間,據說連平日都人山人海,或是預約登記要排得比較久,讓不喜歡湊熱鬧的我望之
Thumbnail
這是由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籌辦的特展「當我們同宅一起:公宅設計與理想現代生活」的系列講座之一。講請到實踐大學的蕭有志老師以及中原大學的陳宣誠老師,分別分享了廣慈社宅及斯文裡三期公辦都市更新的公共藝術,讓我們思考公共藝術與社會住宅之間的關係。
Thumbnail
湖口的木工作坊裡每天會有好幾位夥伴,包括退休教授.台鐵維修員.山林嚮導.排球隊教練,甚至是擁有200甲山林地的地主,都來到這裡一起討論與學習創作「樹種下後,修枝料源該怎麼來透過雙手,再製作成作品重新為它找到生命!」
Thumbnail
113/4/26~4/29 新竹縣設規師成果展 探索巷~富興陶趣導覽圖 手指一滑,故事開始 在富興村,四位新手社規師大姑姑香酥豆干張敏惠、唐盛陶藝沈雅真、松芸軒咖啡黃月琴、美園姐利用閒置的巷弄墻面創造了一幅生動的社區導覽地圖。這幅以陶藝和桐花樹材為素材的版畫,不僅美化了街道,也豐富了
台灣藝術家陳怡潔於公於私對臺南都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南藝大」完成藝術博士學位,跟著愛好美食的爸媽也常會想起這裡的牛肉湯和玉米;更不用說這次為了『靈動的目光』光雕創作,尤其 「眾神之都」之稱的臺南府的廟宇,卻是走它千遍也不厭倦。    於是
Thumbnail
大溪是一個位於桃園市的小鎮,曾經是清朝時期的重要港口,日治時期的木材集散地,這邊也成為木藝工廠的聚落讓木藝產業在此蓬勃發展。然而這些日式建築群,便是由日治時期保存至今,經過整修轉型為桃園第一座市立博物館「木藝生態博物館」也是台灣第一座無圍牆的博物館,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無圍牆博物館。
Thumbnail
畫作記憶 這裡距離上一個創作的地點大約 150 公尺左右,剛好有一塊小空地可以停車。於是就把車子停下來,尋找作畫的景物。旁邊就是農家,是那種非常傳統的三合院。房子的拐角處有一棵不知道是什麼樹的樹,反正就是海邊常見的這種樹。旁邊是一個破舊的房子,破舊的紅磚房。這兩個元素其實還是蠻好看的。配上小路,將
Thumbnail
經過一段時間重新整理,日前迎來第一檔展覽另存新檔 OPEN A NEW PAGE。展覽現場由六大主題所構成,分別為城中美術館、虛擬式Cafe、記憶唱片行、類比收發室、請問市長室與AI網咖。利用現代美學創意、未來科技與舊有建築重新搭起對話的橋樑,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有趣的展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