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1歲,將讓您看見不一樣的「龍飛鳳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原報導於:2018-02-12
編採:賴彥竹 責任編輯:謝增

當我們出國驚豔於日本神社與寺院建築的細膩美感、為歐洲教堂建築的莊嚴偉麗所感動,但對於我們自己的臺灣本土寺廟文化卻不甚了解。

臺灣廟口文化,不只是臺灣好幾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富有在地特色與獨特背景脈絡,創造了獨樹一格的臺灣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型態。隨著時代與生活型態轉變,『臺灣廟口文化』似乎只剩特定時刻會去走走、面對外國友人簡單介紹整個祭拜流程...。我們藉由課本可以準確的分辨哥德式、巴洛克式建築;透過觀光甚至買了御守,欣賞錦織布藝美感。卻很少有機會好好欣賞認識我們自己的藝術文化。

「藝術傳承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在為成績與生活努力外,不要輕易犧牲祖先流傳下來的珍貴寶藏。」-廖祖謙

來自彰化花壇的廖祖謙,自小在街上看到廟會,便深受七爺八爺、八家將等神偶舞動衣服的線條著迷。當發現自己興趣的時候,15歲便隻身一人至嘉義學習廟宇彩繪,18歲踏入廟宇工地,從學徒開始做起,20歲勇敢地透過畫筆描繪出傳承廟宇文化彩繪的重擔、調配出積極創新的色彩,勾勒出錦和堂廟宇彩繪工作室。

在學徒時期,廖祖謙無論寒暑,都必須要廟宇落成後的一到兩個月內完成整座廟宇彩繪,穿梭在鷹架之間,無論是曲面立體的燈籠、平面壁畫的歷史傳奇人物,就連廟埕前鎮廟除煞的石獅、雕樑畫棟的龍與鳳、令人肅立起敬的魁梧武將,或是八家將臉譜,皆須透過師傅一筆一畫,為其畫龍點睛,展現威嚴氣概、華麗端莊。技藝精湛的老師傅因年邁、漸漸難以負荷長時間、需要體力的工作,廖祖謙也期待能夠吸引更多人能接觸了解臺灣廟口文化,揉合美術班西式畫法與老師傅傳承傳統技法,有鑑於廟宇工地必須快速完成彩繪,在希望能在有限作業時間內,讓線條、色彩、飽和度更加精緻,他透過調整配色、運用明暗漸層等手法,使整體化作更加立體;傳奇人物與動物的動作,也更加生動與充滿力量。以象徵權勢、高貴尊榮的「龍」為例:廖祖謙針對龍的五官、立體視覺點、骨架,皆有稍微調整,色澤則更鮮豔,非僅選用飽和的紅綠色。

左為其他師傅的傳統畫法作品,右為經廖祖謙創新改良後的龍燈籠。他表示,主要針對龍的五官,使其變得更立體生動,色彩也更鮮豔。(圖/錦和堂廟宇彩繪工作室提供)

左為其他師傅的傳統畫法作品,右為經廖祖謙創新改良後的龍燈籠。他表示,主要針對龍的五官,使其變得更立體生動,色彩也更鮮豔。(圖/錦和堂廟宇彩繪工作室提供)

不僅在創作技法融合東西方、傳統與現代的優點,在顏料與繪畫材質也著手創新改良。以牆面為例,過去牆面或是樑枋上色後,日後若較少保養維護容易附上灰塵,因此他在調配顏料時,會再加上防塵的添加物,已達防塵效果。他再舉例,在廟會繞境時,常將供桌前的桌裙與神明一同出陣頭,但布製的桌裙在放鞭炮時,時常會意外燃燒,為了以防危險發生,將卓裙材質改為厚木板。木板即使被鞭炮射擊時,僅會留下一點點黑色的燒焦痕跡。

至今已學習七年彩繪的他,畫筆秉持傳承、創新的使命,積極推廣廟口藝術文化創意化。在雜學校展覽中,提起畫筆為參展民眾譜上廟宇文化的樣貌,引來不少民眾圍觀、排隊等待畫上圖騰。他期盼藉由雜學校能讓更多人認識、進一步喜愛臺灣廟口傳統文化。在雜學校展覽期間接觸了大量的臺灣年輕人,展後也將繼續將臺灣廟口文化介紹給更多臺灣年輕人認識,目前想將一些廟口彩繪圖騰線條、傳奇人物、龍與鳳等主題,繪畫至手機殼上,或製作一些小物,期盼能喚起年輕人對廟口彩繪藝術的興趣,使廟宇文化永續流傳。

廖祖謙運用不會傷及皮膚之特殊顏料,在雜學校展場,捲起袖子,替對廟宇文化感興趣的民眾,畫上臉譜。(圖/錦和堂廟宇彩繪工作室提供)

廖祖謙運用不會傷及皮膚之特殊顏料,在雜學校展場,捲起袖子,替對廟宇文化感興趣的民眾,畫上臉譜。(圖/錦和堂廟宇彩繪工作室提供)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雜學校的沙龍
135會員
214內容數
雜學校以全新姿態推出Daily互動交流平台,每個月提出一個主題線上策展,主要以圖文方式呈現,包含「不太乖」的議題設計,還有各種主流媒體不敢講的犀利教育評論、教育產業以及多元國際觀點,打造多元深度的教育垂直交流平台。
雜學校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過台灣中輟生、走過美國普林斯頓校園、迦納村落、海地難民營、和監獄教書的日子。繞一圈,「教育」始終是創辦人劉安婷放不下的議題。二○一三年,她告別高薪與舒適圈,和林普晴共同捲起袖子,創辦TFT。每年,TFT招募熱情的年輕人,培訓一個月後送到偏鄉當兩年老師,提供輔導,解決台灣偏鄉教育師資缺乏的問題。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走進雜學校主場館,在眾多新創教育團隊攤位中,你會看到一整間酒吧矗立其中,以 ZA Bar(雜酒吧)之名,帶著〈如果這世界酒消失了〉的主題影片,與特地為展場設計的調酒ZA Punch,Punch是派對常見的調酒類型,SELFPICK以一杯杯帶有不同口感的微醺體驗在雜學校中登台......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2020/06/05
2017可謂「網紅經濟」崛起的爆炸年,以影音平台Youtube為首,拍攝影片拍出名堂來的Youtuber儼然成為年輕人聊天時的熱門話題。作為台灣第一位破百萬訂閱的知識型Youtuber,阿滴英文頻道三年來的心血,一併在雜學校呈現給所有觀眾。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一、依法行政 以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2016年 07 月 27 日修正)層面來看傳統彩繪: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目傳統工藝 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 在母法中其實沒有規範一定要傳統的古典文學題材才算傳統,只要是流傳在地方且手工製作為主就可以算是傳統工藝
Thumbnail
一、依法行政 以現行《文化資產保存法》(2016年 07 月 27 日修正)層面來看傳統彩繪: 《文化資產保存法》第3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二目傳統工藝 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以手工製作為主之傳統技藝。 在母法中其實沒有規範一定要傳統的古典文學題材才算傳統,只要是流傳在地方且手工製作為主就可以算是傳統工藝
Thumbnail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Thumbnail
清晨,掠過廟頂的金光,拂過熠熠生輝的飛龍舞鳳,庇護信眾的神靈瑞獸,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於屋脊上演繹一齣齣精彩傳奇,而將其鮮活展現的工藝便是──剪黏。
Thumbnail
我希望你先回想最近一次到廟裡拜拜的場景。你想起的,也許是香爐旁裊裊的白煙,也許是懷著心事,跪地蹙眉,望著遠方神像的香客。但除此之外,你曾在向神明傾訴最後一個心願後,停下腳步,留意梁柱和牆面上的彩繪圖騰?在意識到自己對近在咫尺的文化藝術視若無睹那刻,心中起了非常強烈的念頭,我想和寺廟彩繪的匠見一面。
Thumbnail
我希望你先回想最近一次到廟裡拜拜的場景。你想起的,也許是香爐旁裊裊的白煙,也許是懷著心事,跪地蹙眉,望著遠方神像的香客。但除此之外,你曾在向神明傾訴最後一個心願後,停下腳步,留意梁柱和牆面上的彩繪圖騰?在意識到自己對近在咫尺的文化藝術視若無睹那刻,心中起了非常強烈的念頭,我想和寺廟彩繪的匠見一面。
Thumbnail
當今世界各地重視「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際,我們回顧從小生長的土地,各個地方的寺廟前廣場,原本就已經在保護、推廣和傳承我們珍貴的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廟前文化實例中,我們試以土地公(福德祠)、關公廟、媽祖廟作為民俗文化的重點,至於城隍廟或佛道共濟的佛堂、道觀則更要另題討論。
Thumbnail
當今世界各地重視「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之際,我們回顧從小生長的土地,各個地方的寺廟前廣場,原本就已經在保護、推廣和傳承我們珍貴的傳統藝術文化。在臺灣廟前文化實例中,我們試以土地公(福德祠)、關公廟、媽祖廟作為民俗文化的重點,至於城隍廟或佛道共濟的佛堂、道觀則更要另題討論。
Thumbnail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9, 2020·2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廟樑柱高低大小不同,為美觀計,其
Thumbnail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9, 2020·2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廟樑柱高低大小不同,為美觀計,其
Thumbnail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5, 2020·2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廟樑柱高低大小不同,為美觀計,其
Thumbnail
嘉義朴子樸雅吟社 May 15, 2020·2 min read 傳統台灣台語漢文詩社,除了進行傳統絕句律詩的創作外,也會進行詩鐘的練習,基本上就是七言的對聯,目前生活應用上最常見的就是應用在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上面。 台灣各地的宮廟對聯以七言對聯為基礎而有增減,因為宮廟樑柱高低大小不同,為美觀計,其
Thumbnail
影像工作者馮復華走訪台灣各地,拍攝《與匠同行》,記錄台灣廟宇傳承百年的雕刻、剪黏、堆花、水墨彩繪等匠師藝術,為台灣匠師精湛的手藝留下保存紀錄。2020 年底在府中15 首映,關心寺廟匠師的讀者一定要看。 撰文=馮復華 攝影=《與匠同行》拍攝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
Thumbnail
影像工作者馮復華走訪台灣各地,拍攝《與匠同行》,記錄台灣廟宇傳承百年的雕刻、剪黏、堆花、水墨彩繪等匠師藝術,為台灣匠師精湛的手藝留下保存紀錄。2020 年底在府中15 首映,關心寺廟匠師的讀者一定要看。 撰文=馮復華 攝影=《與匠同行》拍攝團隊(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8期 | Cover S
Thumbnail
臺灣廟口文化,不只是臺灣好幾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富有在地特色與獨特背景脈絡,創造了獨樹一格的臺灣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型態。隨著時代與生活型態轉變,『臺灣廟口文化』似乎只剩特定時刻會去走走、面對外國友人簡單介紹整個祭拜流程...。卻很少有機會好好欣賞認識我們自己的藝術文化。
Thumbnail
臺灣廟口文化,不只是臺灣好幾代人重要的集體回憶、多元包容的文化環境、富有在地特色與獨特背景脈絡,創造了獨樹一格的臺灣藝術文化與在地生活型態。隨著時代與生活型態轉變,『臺灣廟口文化』似乎只剩特定時刻會去走走、面對外國友人簡單介紹整個祭拜流程...。卻很少有機會好好欣賞認識我們自己的藝術文化。
Thumbnail
2020年的元宵,我全程跟拍台東重陽宮陣頭繞境 一段五到十分鐘的表演,背後是幾個人的夜間練習、十幾個人的行動支持、幾十個人的投入合作,才能從凌晨的準備,拚到深夜的結尾。
Thumbnail
2020年的元宵,我全程跟拍台東重陽宮陣頭繞境 一段五到十分鐘的表演,背後是幾個人的夜間練習、十幾個人的行動支持、幾十個人的投入合作,才能從凌晨的準備,拚到深夜的結尾。
Thumbnail
隨著台灣的傳統寺廟技術逐漸失傳,鄭盛宏師傅的成龍窯場成為台灣最後一個擁有完整技術的交趾陶生產窯廠,他堅持要守護這項傳統,不怕中國廉價品的競爭,「畢竟神明的事情怎麼能馬虎。」
Thumbnail
隨著台灣的傳統寺廟技術逐漸失傳,鄭盛宏師傅的成龍窯場成為台灣最後一個擁有完整技術的交趾陶生產窯廠,他堅持要守護這項傳統,不怕中國廉價品的競爭,「畢竟神明的事情怎麼能馬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