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晚安,我是作者「摩豆龍」。
網路世界不僅是座資料庫,同時也是交流的管道。先前許多人認為要「親臨現場」的醫療,現今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呈現。
舉例來說,在獸醫界,「美國獸醫醫學協會」就有給予「獸醫遠端醫療」定義:
「獸醫遠端醫療」 是總稱,是指利用科技去傳遞寵物健康、教育、設施等面向的行為。
但美國的情況與台灣的狀況類似,許多獸醫師公會發布的訊息,忙碌的獸醫師們不一定能確實接收到,像文獻中有提到受試獸醫師們大多不瞭解美國獸醫醫學協會頒布的定義。
至於什麼措施屬於「遠端醫療」的範疇呢?有超過一半的獸醫師認為 「利用社群平台回覆問題」 就屬於遠端醫療,裡頭包含電話、電子郵件、視訊等方式。
儘管符合「遠端醫療」的範圍看似非常廣,但您知道嗎,事實上受試獸醫師中仍有兩成左右不曾使用過遠程醫療,比例非常高。
額外小知識:telehealth 及 telemedicine 都翻譯成遠端醫療,並且常被混用,但在這裡使用的「telemedicine」必須滿足Veterinarian-Client-Patient-Relationship (VCPR) 的關係。
Thema科學咖啡館 看法:
文獻中提到受試獸醫師的年紀最多落在40-60歲,因此對科技的使用上很有可能不及年輕族群。但身為獸醫師卻仍有兩成左右的人在現今世代沒使用過「遠端醫療」,在常理上不太可能,因此Thema科學咖啡館 對這項數據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遠端醫療體驗
研究發現接受遠端醫療的飼主的回應是正向的,他們的理由是「會診時寵物較不容易緊張」。體溫、脈搏、呼吸次數、血壓等常見的測量數值,而壓力會造成這些數值的不穩定。研究結果也顯示「直腸溫度」、「脈搏」、「血壓」在遠端及現場會產生顯著差異。因此,有高度焦慮傾向的寵物,有可能在未來成為遠端醫療的主要受眾。
除此之外,生物感測器的使用也越加普及。它們不僅可以監測體溫、壓力,連運動、行為、步數都可以監測的到。有了這些數據後,有助於獸醫師更準確地判斷動物的生理狀態。
在家中裝置監視器,用來觀察寵物行為也是一種方式。因為在動物醫院的短暫時間中,可能不會表現出症狀,因此獸醫師的專業與科技做配合,更有機會儘早做出正確診斷,進行醫療行為。
Thema科學咖啡館 看法:
感測器在畜牧業逐漸普及,也的確具有成效。但畜牧業畢竟是追求利益最大化,「整體上改善」與 「降低人的勞動程度」是主要目的,在動物個體的健康狀況上,感測器的精準度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另外,有些細微的症狀不一定能從影片或感測器中觀測到,反而是獸醫師的專業與經驗,能讓寵物的疾病能夠被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針對這個情形,Thema科學咖啡館 認為如果「遠端醫療」是未來的趨勢,那麼除了機械要更精確之外,獸醫師的培養過程中也應該加入相關課程,避免所學與業界脫節。因此教育上的琢磨,例如在獸醫系設課,或是給現職獸醫師的教育講座,皆可能是努力的方向。
遠距醫療反而對獸醫師有害?
獸醫立場:若有遠端醫療模式,發現僅有20%的獸醫師認為飼主會願意為此服務付費。
或許真實情況真的會如獸醫師們所想,但在尚未實施之前就呈現如此高的不信任度,先入為主的觀念在有分歧意見時,很可能加劇矛盾與衝突的程度。
因此,明確的收費規範必須先訂定,並且藉由宣導們讓飼主「確實得知」,才能真正減少獸醫與飼主間不必要的衝突。
除此之外,休息時間也是需要先明訂好的。因為受試的獸醫師也害怕在實行過程中,飼主會覺得獸醫師應該在任何時候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樣子的狀況如果在未來成真,會造成獸醫師在生活中無法充分休息。
閒聊time
「摩豆龍」認為變化本來就會造成不適應,尤其是醫療相關產業,糾紛更容易產生。因此,施行前雙方的溝通十分重要。像是在推行的過程中,獸醫師除了自己瞭解遠端醫療的內容外,還需要介紹給飼主。多次溝通與告知後,才有機會進行改良,以期達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平衡。以上是個人的淺見,再請各位不吝指教!
Nous makes life.
Thema科學咖啡館 感謝您的光臨!
撰寫/摩豆龍
校正/摩豆龍
圖/摩豆龍
IG製圖/想啡的貓
參考文獻
Watson, K., Wells, J., Sharma, M., Robertson, S., Dascanio, J., Johnson, J. W., Davis, R. E., & Nahar, V. K. (2019). A survey of knowledge and use of telehealth among veterinarians. BMC veterinary research, 15(1), 474.
https://doi.org/10.1186/s12917-019-2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