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那一巴掌」平反 :巴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本來想延續參與《成為你的一天》那篇文章,繼續寫我最愛的美國將領麥克阿瑟的事蹟。但畢竟用同一題材就有點「呃稿」之嫌,那就來寫排在我心中第二的美國將領,美軍機械化、裝甲化戰鬥的先驅,四星上將佐治.巴頓(George S. Patton)。
稍為對二次大戰歷史有點認識的人,一旦講起巴頓,就免不了會提起他著名的「掌摑士兵事件」——1943 年兩次在戰地醫院內與患上「Shell Shock」士兵的小爭執,卻在當時美國媒體的誇大報導下,變成是「巴頓濫權毆打士兵」,最終被奪去軍權近一年。這對巴頓而言,實在有點冤枉。
「Shell Shock」,即是現代醫學上所稱的「創傷後遺症」(PTSD),在 1980 年代才被正式定義為精神科疾病,再經歷十數載才得以受大眾重視。對於軍人家族出身,祖輩曾參與美國內戰,父輩亦為軍校畢業的巴頓而言,哪來的醫學知識去判斷麾下兵士的健康狀況——那個年代,就連「精神健康」(Mental Health)這名詞都沒有——唯一能依從的、直接地思考到的,就只有自己歷來參軍的經歷。
由西點軍校畢業,到派駐美國墨西哥邊境,再到參與一次大戰遠征法國等,他所體驗的美國軍人,就是「好勇」之徒,容不下所謂的膽小之輩。回到他掌摑士兵的當刻,在他而言,面對眼前「有手有腳、毫髮未損」的傷兵,唯一可給予眼下所見的合理解釋,就只有這名傷兵「只是懦弱」。那一巴掌,也許是不該,但情有可原。就連被掌摑的兩名士兵,事後都覺得「not a big deal」。
甚至乎,一眾在掌摑事件後於巴頓麾下美軍第三軍團(Third United States Army)服役的士兵,對這名在祖國媒體上被「唱衰」的指揮官,幾乎多讚少彈。無他,巴頓的性格直率,毫不掩飾對事物的喜惡,而且出自其軍人世家的影響,看重軍人的榮耀,亦看重其治下軍人的紀律。之前在戰地醫院掌摑他所認為的「無傷之兵」,亦正是出於認為對真正傷兵的侮辱。而這名長期腰配象牙手柄左輪手槍的將軍,時常身先士卒,出現於軍營以至激烈的前線,親自了解前線所需,物資需求永無說「不」,只有多不會缺。
「沒有哪個混蛋會因為自己的戰死而為自己的國家贏得戰爭。要贏得戰爭就是讓另一個可憐笨拙的混蛋為他的國家戰死。」無錯,相當粗俗,but so what。作為士兵,聽到如此貼近民情的將軍,那即席發揮的演講,用粗俗但貼地的「軍營話語」去鼓勵麾下將士,任誰都再不會相信祖國媒體對這位親切的將軍的一派胡言。
從出生到離世,巴頓幾乎離不開軍隊這大家庭,甚至其遺願是與其麾下戰死的兵士共存,最終葬於第三軍團於盧森堡的公墓。對他來說,那一巴打在士兵上的掌,幾乎可以說是作為軍隊中家長的「愛之心,責之切」。掌摑的行為是否正確?絕對不是。但最少,我們應該去理解,他這一掌的含意如何。
1970 年老電影《巴頓》(Patton)是一個不錯的方式去認識這位形象立體的人物,其開頭在一片巨大美國國旗下的演講場面,內容可是修改自他實際對將士的演講。
唯一美中不足的,只是電影中的巴頓,還是不夠真人般的粗口橫飛……應該說缺了點「直率」吧。

📓 二戰歷史創作系列《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連載中
👏 請「拍手」支持,支持我繼續創作
🔖 本文原刊於 Matters,並略經修改後重刊
avatar-img
13會員
13內容數
1940年 6月 27日,遠東香港的匯豐銀行大廈中,一名德國年輕人在電梯中碰上了一名美國人。這一碰,改變了這名德國人日後的命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馬思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也許大部分熱衷於二次大戰軍事史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是於終戰一刻,踏足在那艏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的一員,見證著各國軍政要人大筆一揮,結束那場該死的戰爭。
第二篇介紹的四本書,均以「帝國」起題,均以「日本」為中心,但四個「帝國」的時空背景卻不盡相同。 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想了解更多此書的,蔡凱西的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階。 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
第一篇介紹的三部作品,都是「平行時空」形式,建基於一定的真實歷史下所延伸,並作截然不同發展的「歷史」。而且,三部均有相關的影視作品,同時滿足閱讀與視覺觀感刺激。 希特勒回來了! 個人而言,小說遠較電影吸引,但當然電影都不失為了解此作的一部良方。 次元艦隊(漂流艦隊) 是,大臣 / 是,首相
這篇是完稿後才忽發而成的前言。 原打算只寫「十本」,結果前前後後寫了近廿本書,該甚去選擇第一篇包含的書?最終的決定是…求其啦!抽簽決定! 君王論 一開始就來這本「惡啃」之書?我承認,要消化這本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就是失敗的例子。 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 又是一本難嚥的書,而且作者的受爭議度更大。
也許大部分熱衷於二次大戰軍事史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是於終戰一刻,踏足在那艏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的一員,見證著各國軍政要人大筆一揮,結束那場該死的戰爭。
第二篇介紹的四本書,均以「帝國」起題,均以「日本」為中心,但四個「帝國」的時空背景卻不盡相同。 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想了解更多此書的,蔡凱西的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階。 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
第一篇介紹的三部作品,都是「平行時空」形式,建基於一定的真實歷史下所延伸,並作截然不同發展的「歷史」。而且,三部均有相關的影視作品,同時滿足閱讀與視覺觀感刺激。 希特勒回來了! 個人而言,小說遠較電影吸引,但當然電影都不失為了解此作的一部良方。 次元艦隊(漂流艦隊) 是,大臣 / 是,首相
這篇是完稿後才忽發而成的前言。 原打算只寫「十本」,結果前前後後寫了近廿本書,該甚去選擇第一篇包含的書?最終的決定是…求其啦!抽簽決定! 君王論 一開始就來這本「惡啃」之書?我承認,要消化這本可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我就是失敗的例子。 最終戰爭論.戰爭史大觀 又是一本難嚥的書,而且作者的受爭議度更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談到二戰戰史,就絕不會錯過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當過記者,走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各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交往甚篤,他的作品往往交錯著個人經驗、檔案、口述。
Thumbnail
​1835年1月30日,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迅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英國的油漆匠走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沒能射出,於是他再次開槍,依然沒能射出,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
Thumbnail
從小時候他們對我說,父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國捐軀的國家英雄,沒想到他是死於西班牙瘟疫,而非死於戰場,對我來說實在太屈辱了。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倖存下來的士兵, 究竟是偉大的逃亡者, 或只是一個想尋求心靈平靜的垂暮老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分享一下,自己心中,那些我看過的作品裡,有著特殊與值得我留下印象的戰爭片著名領導角色。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在二戰時期,湧現了許多有名的指揮官將軍,其中,不乏喬治·巴頓、蒙哥馬利、隆美爾和麥克阿瑟這樣的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選擇了蒙哥馬利作為最具綜合實力的指揮官將軍。文章對於幾位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貢獻進行了評述,並對蒙哥馬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只要談到二戰戰史,就絕不會錯過李德哈特。 李德哈特(Basil Henry Liddell Hart )當過記者,走過兩次世界大戰,和各國軍中的高級將領交往甚篤,他的作品往往交錯著個人經驗、檔案、口述。
Thumbnail
​1835年1月30日,美國第7任總統安德魯.傑克迅在國會山參加一位議員的葬禮,一個英國的油漆匠走到總統面前兩米的地方,從容的拿出手槍開火,沒能射出,於是他再次開槍,依然沒能射出,但是軍人出身的安得魯總統急忙拿起手杖自衛,周圍的人才上去“制服”兇手,...
Thumbnail
從小時候他們對我說,父親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為國捐軀的國家英雄,沒想到他是死於西班牙瘟疫,而非死於戰場,對我來說實在太屈辱了。
Thumbnail
到底是戰爭抹殺了人性,還是毫無感情的殘殺即是人的劣根性?原本對勝利還抱有一絲希望的他,在戰爭的摧殘下漸漸逼出人性卑劣的黑暗面。
Thumbnail
第二次世界大戰倖存下來的士兵, 究竟是偉大的逃亡者, 或只是一個想尋求心靈平靜的垂暮老者?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分享一下,自己心中,那些我看過的作品裡,有著特殊與值得我留下印象的戰爭片著名領導角色。
Thumbnail
  朋友们好,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拯救犹太人的纳粹德国陆军中尉阿尔伯特·巴特尔。在那时,整个德国上下都处于一种痴迷于希特勒和整个纳粹统治的氛围之内,却依旧有人能够坚守自己的良知,冒着风险去拯救他人。戴上你的金丝边框眼镜,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阿尔伯特于·巴特尔1891年出生
Thumbnail
在二戰時期,湧現了許多有名的指揮官將軍,其中,不乏喬治·巴頓、蒙哥馬利、隆美爾和麥克阿瑟這樣的人。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選擇了蒙哥馬利作為最具綜合實力的指揮官將軍。文章對於幾位將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貢獻進行了評述,並對蒙哥馬利進行了深入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