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愛好者的藏書:「帝國」日本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二篇介紹的四本書,均以「帝國」起題,均以「日本」為中心,但四個「帝國」的時空背景卻不盡相同。

raw-image

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作者:木畑洋一(日本)、蔡傳宜(譯,中華民國)、廖敏淑(譯,中華民國)
ISBN:9789863448402

這本書在 Matters 上早有作者寫到,我亦是因他而有幸拜讀此書。藉由日本人的外遊經歷出發,了解日本由崛起到戰敗期間數十載間,不同時段下的人文與社會文化,並由此對日本的身份認同與價值的評價。

想了解更多此書的,蔡凱西的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階。

raw-image

帝國的思考:日本帝國對台灣原住民的知識支配

作者:松田京子(日本)、周俊宇(譯,中華民國)
ISBN:9789869716512

在歷史學分類上,「帝國」意指擁有廣闊領土與長久歷史,並由多元民族所組成的國家。而日本之所以能成為名正言順的「帝國」,與其在 1895 年殖民臺灣息息相關。

與其他「帝國」殖民過程所要面對的不同,日本非但缺乏殖民經驗,作為首次殖民點的臺灣,自身就為殖民帶來不少困難,氣候、疾病等以外,臺灣風土上本就已是一處多民族混集之處,漢人、原住民各自的歷史與影響,可謂是讓作為「帝國入門」的日本帶來獨特的問題。

作者松田京子集中分析在日本殖民臺灣的數十載中,對待臺灣原住民族政策的多次轉變,由對臺灣原住民消極撫綏以求避免觸碰,到積極以「文明化」旗號將原住民同化,以至直接「討伐」消除、迫使原住民順從同化等,嘗試在多次的轉變中,針對其背後的時空因素與實際影響,解讀出不同轉變之間可能的因果關係。

相較於其他日殖臺灣相關的書籍,此書不單更為集中日殖時期的原住民部分,獨特的觀點與其他以漢人為主的分析有一定分隔,更能藉此了解日本如何在帝國化過程中,因應所面對的不同因素與需求而調整「帝國領地政策」,從而學習如何成為「帝國」。

raw-image

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

作者: 華樂瑞 (美國)、黃煜文(譯,中華民國)
ISBN:9789578630147

歷經多年征戰與佔領所構成的「大日本帝國」,總歸在 1945 年迎來終結一刻。但由戰爭所組成的「帝國」,並非完全因終戰而自然地消散。

經過多年來人口與文化的溶合,在舊「帝國」領地上存在著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外地日本人,他們不少都並非軍人,而是商人、公務員、甚至是到殖民地上開拓新生活的人,更有不少是在殖民地上出生成長,從未曾踏足日本本土。戰後他們這群人,被當地民眾所唾棄,卻又得不到母國國民的認同,成為了戰爭中的最後一批受害者,直至戰後數十載都尚未完全解決。

此書講述的,正是這群流落「異鄉」的帝國公民,有些失去身份,生活受盡苦難,只求在故土艱難生存;有些決意離開「異鄉」,在日本本國開始新生活,卻最終就如在「異鄉」般,被本國人民所排擠、厭棄甚至懷疑。同為日本人,卻被冠以「引揚者」(遣返者)作歧視,他們是作何感受?這群「異鄉來客」,又如何影響日本本土的社會與文化?

讀過此書,也許會對這群帝國的遺民有另一翻體會。

raw-image

最後的帝國軍人:蔣介石與白團

作者: 野島剛 (日本)、蘆荻(譯,中華民國)
ISBN:9789570845075

如果說《當帝國回到家》是在講「帝國遺民」,那《最後的帝國軍人》就是,顧名思義,在講帝國瓦解後的最後一批軍人。而這群軍人的落腳點,就在過去的「帝國領土」臺灣,幫著的卻是過去的敵人——中華民國。這群日本軍人,就是被國軍體制所稱為的「白團」,亦是國府在戰後遷臺後得到的第一支軍事支援顧問團。

這書更多的成份是「白團」參與者的自述,因為作者野島剛著書時所用的資料,大部分都來自於「白團」軍人及其後人,以至曾與「白團」合作或接受其訓練的國軍將領(甚至包括蔣介石本人)的日記與文檔記錄,整理過後以當事人角度出發解構「白團」的歷史與作為。在 1969 年 2 月正式解散前,「白團」不單將國軍體制與演練變得更為現代化,還曾直接參與對共戰役的軍事顧問。不少曾經在中國戰場與國軍作戰的日軍將校,都曾效力於「白團」中,倒個頭來為國軍改進而服務。

作者在一段段的「白團」歷史中,引導出讓讀者思考的最核心問題是:為何這群「帝國」的軍人,甘於為曾經敵對的國家服務?中國於戰後的友善與主動,日本戰後的去軍事化,以及盟軍對一眾前將領的「公職追放」導致無法出任政府要職,也許是造就他們接受中國邀請原因之一。但作者想展現給讀者的,還有更多更多……

發文當日,正逢 12 月 8 日,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役開始的 80 週年。太平洋戰役本質上就是鞏固「帝國」擴張的利益而開始的戰爭,當然二戰之勝負早已定奪,但我們都不要忘記,戰爭不會只有表面的成敗,無論勝負兩方,戰爭的影響足以遺害多年。


📓 二戰歷史創作系列《盟軍中的德國佬 Gerhard Neumann》連載中
👏 請「拍手」支持,支持我繼續創作
🔖 本文原刊於 Matters(2021 年 12 月 8 日),並略經修改後重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思高的沙龍
13會員
13內容數
1940年 6月 27日,遠東香港的匯豐銀行大廈中,一名德國年輕人在電梯中碰上了一名美國人。這一碰,改變了這名德國人日後的命運……
馬思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3/28
當真正的歷史被忽視,以「光棍」取代「國殤」,甚至以「光棍」褻瀆「國殤」的行為,只會成為日後社會的主旋律。
Thumbnail
2022/03/28
當真正的歷史被忽視,以「光棍」取代「國殤」,甚至以「光棍」褻瀆「國殤」的行為,只會成為日後社會的主旋律。
Thumbnail
2022/03/27
本來想延續參與《成為你的一天》那篇文章,繼續寫我最愛的美國將領麥克阿瑟的事蹟。但畢竟用同一題材就有點「呃稿」之嫌,那就來寫排在我心中第二的美國將領,美軍機械化、裝甲化戰鬥的先驅,四星上將佐治.巴頓(George S. Patton)。
Thumbnail
2022/03/27
本來想延續參與《成為你的一天》那篇文章,繼續寫我最愛的美國將領麥克阿瑟的事蹟。但畢竟用同一題材就有點「呃稿」之嫌,那就來寫排在我心中第二的美國將領,美軍機械化、裝甲化戰鬥的先驅,四星上將佐治.巴頓(George S. Patton)。
Thumbnail
2022/03/27
也許大部分熱衷於二次大戰軍事史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是於終戰一刻,踏足在那艏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的一員,見證著各國軍政要人大筆一揮,結束那場該死的戰爭。
Thumbnail
2022/03/27
也許大部分熱衷於二次大戰軍事史的人,都曾幻想過自己是於終戰一刻,踏足在那艏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密蘇里號戰艦上的一員,見證著各國軍政要人大筆一揮,結束那場該死的戰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Thumbnail
甲午戰後,日本與清廷簽訂《馬關條約》,台灣看著日本與清國因朝鮮問題打起來,結果自己卻變成可割可棄的對象 ─台灣os:「原來小丑是我!?。」 然而,日本這個後進的新帝國主義國家,如何處理這塊肥美但民風剽悍的台灣,成為他們傷透腦經的一事情。 特殊統治時期 日本缺乏經驗 自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到1
Thumbnail
第二篇介紹的四本書,均以「帝國」起題,均以「日本」為中心,但四個「帝國」的時空背景卻不盡相同。 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想了解更多此書的,蔡凱西的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階。 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
Thumbnail
第二篇介紹的四本書,均以「帝國」起題,均以「日本」為中心,但四個「帝國」的時空背景卻不盡相同。 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 想了解更多此書的,蔡凱西的誰的帝國與航路?我讀《帝國航路:從幕末到帝國,日本走向世界的開化之路》是一個非常好的入門階。 當帝國回到家:戰後日本的遣返與重整
Thumbnail
一、本島人内地人涇渭分明 二、種族歧視與差别待遇 面對日本殖民體制的種族歧視和差別待遇,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自是加以譴責,期能喚醒台灣同胞的自覺,爭取被統治者的基本權益。 三、從批判到反抗意識的傾斜 四、歷史意義深刻
Thumbnail
一、本島人内地人涇渭分明 二、種族歧視與差别待遇 面對日本殖民體制的種族歧視和差別待遇,日據時期台灣作家自是加以譴責,期能喚醒台灣同胞的自覺,爭取被統治者的基本權益。 三、從批判到反抗意識的傾斜 四、歷史意義深刻
Thumbnail
日本因日清戰役而拿下台灣,開始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這部由日本國策紀錄映画主導m委託民間團體製作的紀錄片《南進台灣》正是一次日本宣揚它治理殖民台灣有成的外捧內宣,除了說明日本將台灣人變文明之外的號召,還有著更深遠的日本亞太戰略打算。
Thumbnail
日本因日清戰役而拿下台灣,開始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這部由日本國策紀錄映画主導m委託民間團體製作的紀錄片《南進台灣》正是一次日本宣揚它治理殖民台灣有成的外捧內宣,除了說明日本將台灣人變文明之外的號召,還有著更深遠的日本亞太戰略打算。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Thumbnail
不只在嚴肅的歷史研究裡原住民要再被殖民,在其他的表現領域也一樣。例如曾經激起討論的電影《賽德克・巴萊》,和現在正熱門的電視劇《斯卡羅》,都是以殖民者的史料為基礎的創作。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Thumbnail
在台灣出生卻被日本統治的台灣人、在日本出生卻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結合生下的孩子——在日治時期,每個人都要面對的選擇題:中國人?日本人?台灣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