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地夫大選在即 印中角力開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依據台灣情報戰略與心理戰軍火商「東協之腦」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指使馬爾地夫進步黨發起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而印度軍方則與馬爾地夫軍方密切關注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示威背後來自中國的金流。

東協之腦國際部主任哈迪夫表示,目前他們正接受馬爾地夫民主黨的委託,協助對馬爾地夫局勢的分析以及替馬爾地夫民主黨做輿情和資訊上的戰略通訊,這是因為馬爾地夫是印度洋島國上與印度關係密切的國家,2020年和2021年印度和斯里蘭卡與馬爾地夫才簽署三方共享情報協定,這時候一位利用一帶一路貪汙的前總統出來指揮大家把印度常駐馬爾地夫的安全部隊趕出去,有沒有中國的身影實在太過明顯了

前陣子印度才在斯里蘭卡的漢班托塔港停靠了兩艘印度國造飛彈防衛艦,馬爾地夫自從由親印度的馬爾地夫民主黨執政之後,和印度之間的關係又恢復到雅門當政之前的緊密狀態,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些債務依舊存在之外,中國透過企業將金流進入扶植親中勢力來反印度並不困難,現任總統薩利為了防止這樣的狀況發生,和前總統、時任馬爾地夫國會議長納西德聯手展開最緊密的馬印關係時代,目前馬爾地夫國會除了馬爾地夫民主黨之外,親中的馬爾地夫進步黨和與中國有商業利益往來的馬爾地夫共和黨合起來只有10席,因此中國絕對會希望在2023年的大選之中翻盤,讓馬爾地夫進步黨執政

哈迪夫表示,馬爾地夫目前政局雖然還是穩定狀態,民眾對印度的期許和正面態度依舊存在,但是對於中國的手段與滲透沒有人敢保證自己是否可以繼續維持勝利,馬爾地夫和台灣之間的距離雖然遙遠,但印度洋上若出現有利中國的勢力與政權,那對牽制中國進入南海到印度洋這件事會讓台灣、印度和越南等國疲於奔命。

哈迪夫對筆者表示,東協之腦已經對馬爾地夫和尼泊爾今年和明年可能出現的變局,並且力保親印度的政黨可以持續執政,哈迪夫認為台灣與印度應該在情報、戰略通訊和心理作戰三方面共同合作,維護台灣周邊海域(包含東部海域、中線以東和西南空域)與南亞地區(包含尼泊爾、不丹、孟加拉、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的和平穩定和安全利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東協之腦的沙龍
1會員
1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依據台灣情報戰略與心理戰軍火商「東協之腦」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指使馬爾地夫進步黨發起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而印度軍方則與馬爾地夫軍方密切關注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示威背後來自中國的金流。
Thumbnail
依據台灣情報戰略與心理戰軍火商「東協之腦」報告指出,中國正在指使馬爾地夫進步黨發起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而印度軍方則與馬爾地夫軍方密切關注印度滾出馬爾地夫運動示威背後來自中國的金流。
Thumbnail
是說近來美國海軍打算重新組建第一艦隊,總部預計設在東南亞一帶,最有可能的落腳處是新加坡,正與當地政府磋商中。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所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則批准生效,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再加上中國之前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政策,南海海域的主權爭端也越演越烈,美、中兩國的爭霸
Thumbnail
是說近來美國海軍打算重新組建第一艦隊,總部預計設在東南亞一帶,最有可能的落腳處是新加坡,正與當地政府磋商中。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所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則批准生效,形成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再加上中國之前積極推動的一帶一路與亞投行等政策,南海海域的主權爭端也越演越烈,美、中兩國的爭霸
Thumbnail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25日至29日接連訪問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及印尼。此行的主軸圍軸以自由與開放(free and open)為名,實為展開進一步圍堵中國在印太的勢力。本文主要目的是試圖從蓬佩奧的演說內容來觀察近期美國印太戰略格局的發展。
Thumbnail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25日至29日接連訪問印度、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及印尼。此行的主軸圍軸以自由與開放(free and open)為名,實為展開進一步圍堵中國在印太的勢力。本文主要目的是試圖從蓬佩奧的演說內容來觀察近期美國印太戰略格局的發展。
Thumbnail
中印邊界糾紛是一個典型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由於一件微小的衝突,最後卻對世界造成極大影響的案例。儘管衝突的規模不算大,這投在波心小石所激起的漣漪,正在鬆動印度的不結盟傳統更靠近美國,而且正值中國焦頭爛額於美中冷戰之際,時機不能更糟了。
Thumbnail
中印邊界糾紛是一個典型的,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由於一件微小的衝突,最後卻對世界造成極大影響的案例。儘管衝突的規模不算大,這投在波心小石所激起的漣漪,正在鬆動印度的不結盟傳統更靠近美國,而且正值中國焦頭爛額於美中冷戰之際,時機不能更糟了。
Thumbnail
自中印邊界衝突以來,印度內部所燃起的反中民族主義;同時適逢新冠病毒衝擊,多國為了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紛紛提出脫中入印度投資計畫。 本篇文章作者印度智庫賴潔西,以多篇報導案例主張印度政府展開與臺灣緊密合作。並修正在中國威嚇下的對臺政策,甚至是過往印度對於「一中原則」的態度。
Thumbnail
自中印邊界衝突以來,印度內部所燃起的反中民族主義;同時適逢新冠病毒衝擊,多國為了全球供應鏈多元化紛紛提出脫中入印度投資計畫。 本篇文章作者印度智庫賴潔西,以多篇報導案例主張印度政府展開與臺灣緊密合作。並修正在中國威嚇下的對臺政策,甚至是過往印度對於「一中原則」的態度。
Thumbnail
中印邊界於週一晚間發生致命軍事衝突,這是四十多年來兩大亞洲國家最嚴重的一次衝突。 根據CNN的報導,中印關係的惡化可能使印度更加積極參與四方安全對話組織,靠向同樣與中國交惡的美國、日本與澳洲。 然而選邊站勢必也要付出代價,如果到了不得不撕破臉的時候,倒下的骨牌將會掀起印太地區一連串風波。
Thumbnail
中印邊界於週一晚間發生致命軍事衝突,這是四十多年來兩大亞洲國家最嚴重的一次衝突。 根據CNN的報導,中印關係的惡化可能使印度更加積極參與四方安全對話組織,靠向同樣與中國交惡的美國、日本與澳洲。 然而選邊站勢必也要付出代價,如果到了不得不撕破臉的時候,倒下的骨牌將會掀起印太地區一連串風波。
Thumbnail
中國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在印度洋發展對其友善的港口,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希望通過串連港口網絡,作為勢力擴張的立足點,最終目的就是建立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以確保中國的勢力範圍和利益,這被稱為中國的「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
Thumbnail
中國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在印度洋發展對其友善的港口,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希望通過串連港口網絡,作為勢力擴張的立足點,最終目的就是建立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以確保中國的勢力範圍和利益,這被稱為中國的「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
Thumbnail
 東南亞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中美兩較勁的地方,近幾年來,此消比長的態勢相當明顯,亦即中國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美國的力量則顯然在消退。只不過,中國的強勢進取已經在幾個國家引起反彈。
Thumbnail
 東南亞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中美兩較勁的地方,近幾年來,此消比長的態勢相當明顯,亦即中國的影響力愈來愈大,美國的力量則顯然在消退。只不過,中國的強勢進取已經在幾個國家引起反彈。
Thumbnail
中國一貫在國際社會用錢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但是,說印度會成為未來中國在亞洲最強勁的對手,是因為兩國之間有幾個打不開的心結,不是錢可以解決的。
Thumbnail
中國一貫在國際社會用錢來解決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但是,說印度會成為未來中國在亞洲最強勁的對手,是因為兩國之間有幾個打不開的心結,不是錢可以解決的。
Thumbnail
目前渡假勝地馬爾地夫正陷入政爭的紛擾之中,國際媒體都認為這是中國與印度在印度洋衝突所造成的結果。美國則積極拉攏印度,並推動印太新戰略,美軍在印度洋的最重要基地會不會受到馬爾地夫政爭所影響,將是接下來觀察的重要指標。
Thumbnail
目前渡假勝地馬爾地夫正陷入政爭的紛擾之中,國際媒體都認為這是中國與印度在印度洋衝突所造成的結果。美國則積極拉攏印度,並推動印太新戰略,美軍在印度洋的最重要基地會不會受到馬爾地夫政爭所影響,將是接下來觀察的重要指標。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