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全世界都已經看到了中國對外擴張的態勢。作為一個資源需求極為龐大的大國,這樣的擴張也是在所難免的。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其國力固然比以前壯大,但能投身的能力畢竟還是有限;除了非洲之外,幾乎無法跨過太平洋到更廣闊的地區。因此,在亞洲範圍內的經營,就是中國擴張目前階段的重點。而這個重點中的重點,就是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印度洋區域。
這些年來,在
「一帶一路」計畫的掩護下,中國積極投資印度洋貿易要道,努力提升在該地區的戰略影響力,近年來僅僅是借給巴基斯坦及斯里蘭卡兩個國家的貸款就有數十億或上百億美元。中國幫助這些國家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在印度洋發展對其友善的港口,用意很明確,那就是希望通過串連港口網絡,作為勢力擴張的立足點,最終目的就是建立強大的軍事影響力以確保中國的勢力範圍和利益,這被稱為中國的
「珍珠鏈戰略」(String of Pearls)。
所謂「有錢能使鬼推磨」,這幾年,中國在印度洋區域的投資已經取得了相當的進展,斯里蘭卡對中國的全面依賴就是眾所周知的例子。
中國「珍珠鏈戰略」的走向。Photo source : 網路
然而,中國要「染指」印度洋地區,首要先面對的就是這個地區原本的龍頭國家——印度的警惕和挑戰。一心在全球範圍內遏止中國擴張的美國,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見縫插針的機會,試圖與印度結成共同對抗中國的戰略同盟。9月6日,美國和印度首次外交與國防
「2+2對話」在新德里舉行,雙方會後發表聯合聲明指出,印美簽署了具有歷史意義的通訊相容與安全協定,這將使得印度可以更方便地取得先進防衛系統,確保印度能更好地利用來自美國的防衛平台。
此協議簽署後,將破除印度向美國採購無人機及其他先進武器的障礙,美國將可根據這個協議,將機密通訊協定與印度共享,讓印度登入關鍵通訊網路,取得關鍵技術。此外,印度外交部長表示,印美將於2019年首次在印度東岸舉行三軍聯合軍事演習。
印度外長會後表示:「我們認為印太是一個自由、開放和包容的概念,且以東協為核心,並以美印兩國追求的共同規則為基礎來定義。」這段意味深長的話,已經勾勒除了印太地區新冷戰的意識形態框架,「自由、開放和包容」這樣的核心價值顯然是針對中共統治的極權本性而來的。
除此之外,印度洋區域小國政治動盪,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也是中國「珍珠鏈戰略」面對的挑戰之一。9月24日,印度洋島國
馬爾地夫大選結果出爐,在野陣營的候選人
索里擊敗現任總統
雅門,當選總統。此前,雅門長期實行鐵腕統治,反對陣營很多人被捕或流亡,但是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過去幾年投入了幾十億美元貸款,資助馬爾地夫上百項公共建設,包括擴建機場以及一座剛剛在8月開通,連結首府馬列的中馬友誼大橋。
馬爾地夫2018年總統大選當選人索里,將於11月中上任。Photo source : wikipedia
大選前,在野陣營就曾經表示將檢討中國在馬爾地夫的投資項目,因為擔心中國的貸款超過馬爾地夫政府的償債能力。這次選舉結果,對於中國在印度洋的勢力擴張,對於「珍珠鏈戰略」是一個打擊。政黨輪替對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帶來的風險,早先在馬來西亞就已經展現過一次。這次馬爾地夫的教訓,再次證明中國對外擴張面對很多不確定的挑戰,而中國的國力,很有可能在這樣的充滿風險的擴張中逐漸消耗。
編輯: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