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南部中央高原的卡拉哈里沙漠,因极度干旱得名,是世界上最炎热的地区之一,因缺乏永久水源,红褐色的沙漠和巨大的白色盐湖几乎亘古不变,是全世界硕果仅存的荒野之一。
然而如此艰苦的环境,也孕育着许许多多顽强的生命。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狐獴家族。
最科学的身体构造
狐獴又名猫鼬、太阳猫,属灵猫科,是一种小型昼行性动物,也是仅存于卡拉哈里沙漠的小型食肉动物。狐獴长相非常乖巧,雄性约重731克,雌性720克,它们身材修长,可达到25到35公分,与体长相仿的长尾巴粗壮有力,当它们直起身体四处张望时,尾巴就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狐獴的身体结构还有着很多令人惊奇之处。它们都长着漂亮的瓜子脸,尖尖地延伸到棕色的鼻子,而眼睛周围却长着大片的黑色毛发,不仅看上去炯炯有神,酷感十足,也起到太阳镜的作用,这片黑色毛发可以吸收强光,让狐獴在灼热的沙漠阳光下,也能看清周围的一举一动,甚至可以直视太阳,这对防御和躲避老鹰之类的空中掠食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狐獴是穴居动物,经常在沙漠中开挖洞穴,以躲避夜晚的严寒和白天的灼热。它们新月状的小黑耳朵可以自主地开闭,打开时,灵敏无比,可以听到任何危险的信息。挖洞时就闭合起来,避免沙子进入耳道。
狐獴的毛皮颜色通常是浅黄棕色,背部参杂着短短的条纹,而它们的腹部却只有稀疏的体毛,甚至可以看到毛发下的黑色皮肤。千万别以为这是上帝的笔误,这可是狐獴最令人惊叹的科学构造。沙漠的昼夜温差很大,经历了寒冷的夜晚,动物们都会感到四肢僵硬,身体灵活性大大下降,这对小动物可不是好事。狐獴们拥有解决之道。每天清晨,它们一出洞穴就会面对太阳站立起来。
想象一下这清奇的场景:草原上,无数个娇俏的狐獴面向太阳站立着,两只小手揣在胸前,像不像神秘的祈祷仪式?因为这样奇异的现象,当地人给它们冠以“太阳猫”的称呼。实际上,它们是在利用腹部的黑色区域吸收太阳的光热,它们黑色的腹部如同一个“太阳能电池”,不仅能够快速吸收太阳的热量,让身体尽快地回复往日的灵活,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持体温。
专权统治的“母系”社会
对于狐獴,卡拉哈里沙漠自然环境异常凶险,狮子、猎豹和野狗经常出没,天空中多种猎食性鸟类也在四处巡视。生活在这里的小动物大都非常机警,狐獴出洞觅食时都会安排专职的哨兵,站在树尖上四处了望,一旦发现异样情况,哨兵就会立即发出了哇哇的警告声。
狐獴喜欢集群生活,每群有二三十只狐獴组成,它们的领袖都是大约七八岁光景的雌性猫鼬。
在狐獴群中,女王显得与众不同,它毛色油亮,体内荷尔蒙含量达到其他雌性的三倍,体型也比其他狐獴甚至雄狐獴都大出很多,看上去膀大腰圆。在狐獴家族,女王拥有着绝对的权威,它不仅负责发号施令,管理整个家族,而且只有它才有资格与雄性交配,其他猫鼬只能充当哨兵警卫和保育员。一旦有其他母兽胆敢怀孕生产,女王不仅会杀光所有的“野孩子”,而且会赶走甚至杀掉生下幼兽的雌狐獴。
狐獴大约一岁达到性成熟,平均每胎生三只,一年到头随时都可以繁殖,但独揽生育大权的女王似乎对此并不热衷。雄狐獴很少有温情脉脉的求偶行为,大都会拼死一搏,对女王大打出手,只有足够强壮勇猛,彻底将女王打服,才可能赢得交配的权利。一旦失手,就会被女王驱逐到家族最低级的成员行列。
女王只负责生育和喂奶,幼崽断奶后,它就会拒绝照顾,抚育幼子的任务全部落到那些没有资格生育的雌狐獴保姆身上。或许这些保姆在女王的幼崽身上找到了做母亲的感觉,从幼崽刚刚睁眼,到它们可以独自觅食,长达数月的时间,保姆都会给与尽职尽责地照顾,不仅精心照料,还负责传授生存本领,直到它们足够强壮时,才离开保姆随族群集体活动。
女王显赫的地位难免受到下属的觊觎,不少年轻的雌狐獴都在悄悄积聚着体力,一旦条件成熟,一场“女王争霸赛”就在所难免。雌狐獴为争夺女王进行的角逐,绝非仪式化的点到为止,几乎每次都要拼个你死我活,血腥打斗必须以一方重伤或死去告终。争霸赛的获胜者会收到整个家族的拥戴,而失败者则只能孤零零地躺在战场上等待死亡的到来。
狐獴的生活无论是婚恋、生育还是继承王位,都如此残暴血腥,然而,这都是它们为适应艰苦危险的环境做出的无奈选择。它们必须保证最强壮的狐獴担任女王,必须保证最强壮的雄性才能与它交配,唯有产下最强壮、遗传基因最优秀的幼崽,才有可能在如此艰难危险的环境中生存下去。
“语言”和教育
与人类相仿,很多动物都会向子女传授生存本领,狐獴在这方面尤为出色。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成果证实,狐獴懂得主动给孩子们开设循序渐进的求生和捕食“课程”。
小狐獴离开地地下洞穴随家族觅食时,就要立即学会第一课。它们首先要学会安全的活着,因此,第一课就是站立,并学会发现异常情况。狐獴最危险的天敌是老鹰,一旦哨兵发现天空中有老鹰,每个成员都要懂得立即发出警告,提醒并快速跟随家族躲入洞穴。
狐獴在捕食方面的“教学”更加高明。长辈将蝎子捕到后,会在小狐獴面前将毒针拔掉,然后扔在地上让它们捕捉。这样既不会承受被蜇的危险,又可以学习捕捉的本领。小狐獴长大些,“长辈”会将蜥蜴之类的猎物折腾一番,削弱战斗力之后,交给子女捕食。直到它们接近成熟,才会将它们带到完好无损的活猎物面前,让小狐獴自己实践。
与其他动物相比,狐獴的叫声也可圈可点,甚至用“说话”来形容也并不为过。狐獴的叫声带有丰富的内涵。剑桥大学动物学家阿里克·克尔森鲍姆一直在研究动物的声音交流,并使用算法来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声音。他发现狐獴在觅食时,总是不停地发出柔和的呼叫声,好像是在保持彼此的联系,让家人知道,“嘿,是我,我在这里;现在一切都很好;周围没有捕食者。”一旦发现危险,他们的叫声就会尖锐而激烈,更神奇的是,对于不同的掠食者,它们会发出截然不同的叫声。一些野外科研调查甚至证实,狐獴可以用真假嗓音变化,进行某种奇怪的歌唱仪式。
尽管迄今为止,人类尚无法理解这样复杂的叫声是如何演化而来的,但不得不承认,世界上不仅仅存在人类的语言,至少狐獴也是可以用声音来相互交流。
对这个蓝色的星球,我们还知之甚少,我们只是无由来的傲慢着。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听懂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语言,希望我们能听到的不是悲愤的诅咒和绝望的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