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樓是最好的投資?(三)實際用途角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筆者曾經聽過「自住買樓,一定無錯!因為個個都要住,所以買樓是最好的投資。」這種講法,究竟從實際用途來看,又是如何?

1)自住是必定的需要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安樂窩,與其長期交租,不如供樓。因為,供樓代表實際的住屋支出就是供樓的利息。在現時低息環境,遠遠比租金開支為低。同時,自住用途的物業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購買的成本相對較低。

對家庭理財來說,是正確的看法,只是需要留意負擔能力,避免購買負擔不起的物業則可。負擔能力的意思不是指壓力測試,而是指能否平衡並同時滿足其他理財目標,例如醫療保障,子女教育,退休策劃,以至供養父母等等。如果因為購買物業而沒有資源規劃其餘的人生目標,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就代表你打算購買的物業已經超出你的負擔能力了。

可是,對投資而言,就沒有這樣簡單。影響投資表現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是樓價,而樓價是市場少數的成交的反映,畢竟絕大部份的物業都不會交易。例如,2021年二手住宅註冊量錄60,144宗,而私人住宅數目高達121萬,代表少於5%的物業在2021年交易過。我們需要考慮的不是個人家庭的理財決定,更是結婚率,出生率,移民流出或流入等等整體社會的宏觀數據。為何需要考慮?是因為以自住是必定需要的邏輯而言,結婚需要搬離父母,及小朋友出生需要更大的居住空間是強力的誘因。如果社會上結婚及出生率約高,理應更多人自住,引發需求導致價格上升。如果社會上結婚及出生率下降,則需求減少導致新成交的價格下跌,導致樓價下跌。

2)子女未來成家立業的預備

除了以上描述的即時實際需求,既結婚生育等,更有為未來準備的需求。如早前情感角度文章的分享,為子女買樓者在傳媒的標題大多是「慈父/慈母為子女上車」。他們可以分為以下兩類:一,基於人生理財規劃,為子女未來預備安樂窩,是真實自住需求的延伸,像古代女兒出生為女兒釀製女兒紅一樣,他們希望下一代使用而非為了升值而做。二,預期未來樓價升值,擔心子女將來負擔有壓力,想提前以較低成本買給子女。注意,儘管行為一樣,出發點完全不同。第一類人以需求為本,價格升跌無關重要;而第二類人以樓價升值為前提,出發點並不一樣。市場氣氛好,我們很難區分,相反,市場氣氛差,則第二類人基本消失。

3)希望有質素的生活

有家庭希望透過裝修或改裝家居,享受他們理想的生活,買樓自然可以隨心所欲地改動間隔,又或者特別喜歡山景海景園景等景觀坐向,買了就不怕業主收回自住或加租而被逼遷了。(當然作為租客,只要業主同意,租樓都可以裝修啦,但畢竟屬於少數。)

總結:在實際用途角度,對家庭來說買自住物業是重要的理財目標,值得妥善規劃。但是,對投資而言,則不一定帶來好處或回報。為何有些發達地區的樓價長期下跌?正正是以整體社會來計算,以上自住物業的需求,隨著人口流出,出生率減低等種種原因而下跌。位處鐵鏽帶的城市底特律,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買樓是最好的投資?不應該是肯定句,而應該是疑問句。

參考資料:
https://www.hk01.com/地產樓市/619276/差估署-去年空置私樓高達5-23萬伙-大埔區冠絕全港空置率11​


延伸閱讀:買樓是最好的投資系列

一)情感角度
二)投資角度
三)實際用途角度
四)流動性角度
五)稅務角度
六)抵押融資角度
七)儲蓄保單長期回報只能追通脹?
八)美國印銀紙,所以美金保單唔穩陣?
九)儲蓄保單和債券組合的對比
十)高達72%高淨值人士相信保單對創造及保存財富相當重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程俊昌 Gifford的沙龍
6會員
22內容數
這個是不少華人社會的迷思,今日為大家客觀分析,究竟這句說話,是對是錯?
2022/05/22
樓宇按揭的英文叫Mortgage。它的詞源,是來自古法語的英語。Mort及Gage,意思分別指是Death及Pledge。如果用中文表達,按揭其實就是死亡抵押。那麼,按揭是否真的如此危險呢? 不少人提出要換位思考,現在不如就馬上開始。要衡量一個投資標的的風險高低,除了靠自己的知識或經驗判斷,可以嘗
Thumbnail
2022/05/22
樓宇按揭的英文叫Mortgage。它的詞源,是來自古法語的英語。Mort及Gage,意思分別指是Death及Pledge。如果用中文表達,按揭其實就是死亡抵押。那麼,按揭是否真的如此危險呢? 不少人提出要換位思考,現在不如就馬上開始。要衡量一個投資標的的風險高低,除了靠自己的知識或經驗判斷,可以嘗
Thumbnail
2022/05/15
香港稅制簡單,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稅地區。以上的標準講法,是普遍大眾的認知。稅制簡單是事實,但是,稅率低就值得研究。筆者經常提出,看事情要看事情的本質。什麼是稅?稅就是政府向市民徵收的資源。如果你長期生活在香港,需要支付日常生活消費以及住屋開支的話,其實就好像你生活在外國,成為當地稅務居民一樣,交了頗
Thumbnail
2022/05/15
香港稅制簡單,是全球數一數二的低稅地區。以上的標準講法,是普遍大眾的認知。稅制簡單是事實,但是,稅率低就值得研究。筆者經常提出,看事情要看事情的本質。什麼是稅?稅就是政府向市民徵收的資源。如果你長期生活在香港,需要支付日常生活消費以及住屋開支的話,其實就好像你生活在外國,成為當地稅務居民一樣,交了頗
Thumbnail
2022/05/08
任何資產配置以及投資,必須要考慮流動性(Liquidity)風險。究竟從流動性的角度,買樓是否最好的投資呢? 1)流動性會影響買入時或出售時價格 最直接的看法,就是成交量。擁有物業出租或曾經出售物業的朋友,很容易便能感同身受:當整體物業市場氣氛悲觀,交投量不高的時候,心中理想的「市價」也未必能達
Thumbnail
2022/05/08
任何資產配置以及投資,必須要考慮流動性(Liquidity)風險。究竟從流動性的角度,買樓是否最好的投資呢? 1)流動性會影響買入時或出售時價格 最直接的看法,就是成交量。擁有物業出租或曾經出售物業的朋友,很容易便能感同身受:當整體物業市場氣氛悲觀,交投量不高的時候,心中理想的「市價」也未必能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剛邁入而立之年,是否該擁有自己的一套房,頓時成為許多長輩關心的議題。作者本身是生理女性,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相較於男性還是稍微小一點,但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不免還是會用買房這件事,當作自己是否有資格晉升「人生勝利組」的重要依據。 本文探討「現在不買房,老了會後悔?我一定要買房嗎?」
Thumbnail
剛邁入而立之年,是否該擁有自己的一套房,頓時成為許多長輩關心的議題。作者本身是生理女性,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相較於男性還是稍微小一點,但受到社會價值觀的影響,不免還是會用買房這件事,當作自己是否有資格晉升「人生勝利組」的重要依據。 本文探討「現在不買房,老了會後悔?我一定要買房嗎?」
Thumbnail
很多人說,如果要自住就不怕漲跌,但其實如果自己的房子跌下去又很嘔,但還是會阿甘心態說反正不賣都沒差。我們到底要怎麼去看待買房這件事,這篇就來證明買房的心態只可能有一個,就是當作投資。 以成本來看 甚麼不談,第一個就用錢來看這問題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以大安區20坪、居住20年的例子來看,如果房子
Thumbnail
很多人說,如果要自住就不怕漲跌,但其實如果自己的房子跌下去又很嘔,但還是會阿甘心態說反正不賣都沒差。我們到底要怎麼去看待買房這件事,這篇就來證明買房的心態只可能有一個,就是當作投資。 以成本來看 甚麼不談,第一個就用錢來看這問題 從上圖就可以看出,以大安區20坪、居住20年的例子來看,如果房子
Thumbnail
每一次聽到房價不斷在飆漲,卻又聽到房子供不應求可能會崩盤的過程中 難免都會在準備尋找房子的過程中躊躇不定 究竟我到底要不要買房子呢? 這時候就能夠跟著我的尋房經驗,一步步帶大家思考吧!! ​ 一、【自住還是投資】 首先應該要思考的是,到底買一棟房子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是因為結婚;工作;
Thumbnail
每一次聽到房價不斷在飆漲,卻又聽到房子供不應求可能會崩盤的過程中 難免都會在準備尋找房子的過程中躊躇不定 究竟我到底要不要買房子呢? 這時候就能夠跟著我的尋房經驗,一步步帶大家思考吧!! ​ 一、【自住還是投資】 首先應該要思考的是,到底買一棟房子的動機是什麼? 如果是因為結婚;工作;
Thumbnail
投資自己其實還是第一優先,自己頭腦裡的知識與技術,可以幫助增加自己的本業收入,也能增加自己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及解決能力,那排除投資自己,在外部的投資項目中,購買自住房屋會是一項最好的投資。 房貸vs房租 利息vs房租 一般人在生活開銷中最大占比就是居住上面,如果家裡面沒有多的房子給你住,要成家居住空間
Thumbnail
投資自己其實還是第一優先,自己頭腦裡的知識與技術,可以幫助增加自己的本業收入,也能增加自己對事情的判斷能力及解決能力,那排除投資自己,在外部的投資項目中,購買自住房屋會是一項最好的投資。 房貸vs房租 利息vs房租 一般人在生活開銷中最大占比就是居住上面,如果家裡面沒有多的房子給你住,要成家居住空間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2021-2022年初,我曾經瘋狂的想要購屋置產,認為自己穩定的收入可以負擔房貸壓力,對於沒有貸款經驗的我,突然被朋友一棒打醒。再我蒐集多方資訊後,我放棄了購屋的念頭。主要是我目前的家,就能符合我居住的需求;再來,要背負30年房貸,生活品質肯定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安樂窩,與其長期交租,不如供樓。因為,供樓代表實際的住屋支出就是供樓的利息。在現時低息環境,遠遠比租金開支為低。同時,自住用途的物業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購買的成本相對較低。 對家庭理財來說,是正確的看法,只是需要留意負擔能力,避免購買負擔不起的物業則可。負擔能力的意思不是指壓力測
Thumbnail
每個家庭都需要有一個安樂窩,與其長期交租,不如供樓。因為,供樓代表實際的住屋支出就是供樓的利息。在現時低息環境,遠遠比租金開支為低。同時,自住用途的物業享受稅收上的優惠,購買的成本相對較低。 對家庭理財來說,是正確的看法,只是需要留意負擔能力,避免購買負擔不起的物業則可。負擔能力的意思不是指壓力測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美好的房子 新聞說:👀 立法院法制局專家指出,根據一項六都房價負擔能力與生育率長期研究來看,發現全國總生育率與房屋貸款負擔率有相關,也就是房價負擔能力越低、同時間總生育率就越低,且以雙北、台中等區域較明顯 。 ✍️就我的觀察來看,房價的確是會壓縮到大家的生活水準,為了買房可能生活現金流都不夠生活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Thumbnail
買房好?還是租房好?一直都是個大哉問。問三位房產大師可能會得到四種答案。既然這樣,何不只審視自己的需求?你準備要結婚了?需要一個穩定的住所?小孩學區問題?是否擁有存款可作為購屋自備款?先想好自己的答案,讓鬼宿帶你從 Money 的角度看購屋這件事。全球低利時代來臨,其實你可以買房;也應該買房。
Thumbnail
20200507-【房地產】【營建】-台灣房市是否合適購屋? 昨天往上存股群組有討論買房這件事的許多論點,剛好和我之後的人生規劃有一點相關,所以在這邊打出我的想法。(以下都是使用全新大樓的概念來說明)
Thumbnail
20200507-【房地產】【營建】-台灣房市是否合適購屋? 昨天往上存股群組有討論買房這件事的許多論點,剛好和我之後的人生規劃有一點相關,所以在這邊打出我的想法。(以下都是使用全新大樓的概念來說明)
Thumbnail
〖親愛的我們應該買房嗎?〗(1/2)   「親愛的,我們應該買一間屬於自己房子吧!」  現代人在房價高漲的現實生活中,總是保持著買房的夢想。撇開特殊的情況不談(父母親贈與、富二代、房地產大亨之類的),一般來說中產階級家庭常常徘徊在跟父母親同住或是自行獨立生活。由於這個議題牽涉到價值觀的判斷,價值觀不
Thumbnail
〖親愛的我們應該買房嗎?〗(1/2)   「親愛的,我們應該買一間屬於自己房子吧!」  現代人在房價高漲的現實生活中,總是保持著買房的夢想。撇開特殊的情況不談(父母親贈與、富二代、房地產大亨之類的),一般來說中產階級家庭常常徘徊在跟父母親同住或是自行獨立生活。由於這個議題牽涉到價值觀的判斷,價值觀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