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耘|Web3 實驗者系列 AMA 筆記:訪綱與回應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很榮幸參與是日 Web3 實驗者系列 1:我在區塊鏈內容平台的創造力 AMA 活動。有訪綱,寫了稿,但沒有全數派上用場,再稍微雕琢排版一下,連綴成這一篇。



提問一

📣 可以簡單介紹一下自己嗎,是否也經歷過 Web1、Web2、Web3?你們最初創作是在什麼平台?有在什麼平台逗留過?

大家好我是閱讀筆耕,可以叫我 Leo,我出社會以來一直是金融業。直到最近(3 月底)職涯有一些調整,轉換到文字領域,目前擔任某個區塊鏈科普網站/頻道的文案編輯。

我的寫字歷練蠻短的,僅 1.5 年,具體來說是從 2020 年 8 月,加入 Matters 的時候才開始起算(編按:寫字,迎來新的身份,謝謝 Matters 一文)。

假設 Matters 是 Web3 平台的話(至少文章保存技術 IPFS 是),那麼我是個「空降」到 Web3 的寫字的人;至於 Web2 嘛⋯⋯沾到一點點囉!如果 BBS 和 Facebook 那些零星的發文也算數的話(笑)。



提問二

📣 你們是如何從 2.0 走進 3.0 的?你們覺得 2.0 和 3.0 在內容、行銷、實驗的邊界上有什麼不同?

對我而言,直接栽入 Web3 的契機是一台 電子書閱讀器,為 2019 年 9 月所購買,特別感謝推薦我入坑的朋友,她算是貴人了吧(笑)!這台 mooInk 6 是個引子,引發後續一連串的化學質變⋯⋯。

閱讀好一陣子以後,開始想化輸入為輸出,想寫寫字。剛開始我是用 Google 文件去寫,孤芳自賞,頂多用分享功能傳給幾個親朋好友看;後來實在受不了那種孤寂感,也希望能增加更多「誘因」去維持寫字習慣,就用一些關鍵字(寫作、平台、收入⋯⋯)去索引,先是找到 Medium,但覺還是一樣封閉。最後總算被我找到 Matters,得到很多留言反饋,好不熱鬧,這是從作者的角度來看

而且很簡約、流暢、輕盈,沒有廣告彈跳閃現,有種可以透透氣的舒爽,這是從讀者的視角來看

從今天回看(初來乍到的)那一段,依然覺得 3.0 在我心目中理想的樣態,是一個社群,一個「乾淨」的社群,它的定義域是這樣的:

  1. 沒有言論審查(無大台)。
  2. 沒有那些干擾注意力的雜質。
  3. 價值由社群協作、共建(有共識),不再是單方向給予。


提問三

📣 被 3.0 炸得腦洞大開是什麼時候?你發現了什麼、又進行了什麼實驗?Web3 年代內容經營會變得更容易嗎?(如何遊走於 Web3 世代)

Web3 讓項目方把賺的錢跟用戶分享,這件事在 Web2 時代很難做,可是當錢包、代幣、智能合約⋯⋯串連在一起的時候,就很容易實現;以 NFT 為例,它的關鍵在於「所有權」先被清楚地(寫在鏈上)界定出來,才有後續談「利潤分配」的空間。

我覺得這樣的機制,用戶在剛起步的時候,就能得到一些挹注(例如 LikeCoin)支持,會比較能撐過所謂的「創作者死亡之谷(失望之谷)」堅持下去,或說是(寫字)習慣的長久維持,相信戲棚下站久了,會看到一些機會。

說到契機,我的觀念是要放掉「花若盛開,蝴蝶自來」的想法,創作者應當要有《一人公司》思維,因為你暫時還沒有團隊(分工合作)去支撐 100% 專注於內容,那「散佈花香」的行銷工作也得自己來(勿排斥),這點和 Web2 時代無異;以我為例,我計算了與(馬特市)社區外面世界的大型接洽,共計 4 次,其中有 3 次是我的主動出擊——有心、無心插柳都有——只有 1 次是被動的,對方找上門來。



提問

📣 有什麼項目和平台是你們特別欣賞的?當中有什麼啟發性和可以實踐之處?

我關注的項目不多(只有 Matters 與 vocus),所知有限。

相當欣賞 Matters 的 The Space 與 Logboook 專案,創新、大膽、前衛,不愧於「實驗室(Lab)」之名。

raw-image


提問五

📣 在 Web3 創造的重要性:你們帶著怎樣的理念或信仰?

我對 Web3 的理念是「協作、共建」。

頗呼應之前 Matters Web3 學習會有一期在聊 DAO,潔平老師把 DAO 比喻為「小農合作社」的概念;社群裡的每一位居民有自己鮮明的(小農品牌)形象,卻也能凝聚在一起成事,而這件事能讓整個大環境(合作社品牌)變得更好。

釋例:學習會(AMA)為社區產生價值循環,是雙向的。

不老想著要向社群索取、帶走(take)什麼,討價還價,可以掙多少錢?這是價格思維;多多問自己,能為社群貢獻、給予(give)些什麼,這是價值思維。


raw-image
🌱 加入中書神經系統圍爐 👇
專題 #寫作的反思 與 #爐內真心話 連載中。
🌱 我在其它平台出沒 👇
FacbookTwitterLiker SocialMediumvocus 】
🌱 我的教學文與邀請連結 👇
註冊 noise.cash一起成為「噪咖」體驗社交金融
註冊 Presearch |一舉三得的 search to earn 使用心得
≣ 註冊 MEXC抹茶交易所走跳,兌現 OSMO 與擼羊毛
註冊 Potato加入兩週,我從 Potato Media 學到的三件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33.1K會員
788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30
真正理想的生態該像可攜的門號、電郵地址,即使更換幾多次服務商,身份、資料與社交圖譜都能帶著走,這種可攜性、可組合性和資料永續儲存,正是 web3 的核心追求。 ——高重建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2025/04/22
或許還是有許多人認為想靠自己雙手,堅持走路。​ 而我的目的永遠只有一個,就是讓作品更快好、更好看。 同時,我也更看好,關於創作的未來,​ 是屬於有想法的人,而不是刻苦的人。 ——林育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去年很火熱的 NFT 就屬於一種 Web3 工具,有潛力放大創作者的影響力;精選本週討論區兩篇 Web3 話題,也是為本週 9/6(三)晚上的語音活動——邀請到 Web3 領域嘉賓——暖暖身!
Thumbnail
⋯⋯去年很火熱的 NFT 就屬於一種 Web3 工具,有潛力放大創作者的影響力;精選本週討論區兩篇 Web3 話題,也是為本週 9/6(三)晚上的語音活動——邀請到 Web3 領域嘉賓——暖暖身!
Thumbnail
觀察以上宗旨,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討論區很不 Web3,或者說 Web3 只佔「創作者經濟」的其中一小塊比例——不論你是平台上的舊雨,還是初來乍到的新知,歡迎來聊。
Thumbnail
觀察以上宗旨,我們可以發現這個討論區很不 Web3,或者說 Web3 只佔「創作者經濟」的其中一小塊比例——不論你是平台上的舊雨,還是初來乍到的新知,歡迎來聊。
Thumbnail
Matters 是什麼樣的平台?對本熊來說,Matters 是個不符合使用者習慣的寫作平台,但如果把它想成是一個 Web 3.0 Soical-Fi 平台,本熊認為是個不錯的地方。近日 Matters 開通 「USDT 支持功能」,不知道「創作有價」能否在 Matters 上復活呢?
Thumbnail
Matters 是什麼樣的平台?對本熊來說,Matters 是個不符合使用者習慣的寫作平台,但如果把它想成是一個 Web 3.0 Soical-Fi 平台,本熊認為是個不錯的地方。近日 Matters 開通 「USDT 支持功能」,不知道「創作有價」能否在 Matters 上復活呢?
Thumbnail
有這個構思,初心是希望可以持續地向讀者們更新曾經被成為《NFT 社群研究報告》的項目的最新進展,順便跟大家跟進這些曾經的主角在被分析後,又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或發展的進度如何。本熊希望自己的報告不會看起來沒頭沒尾,所以想以更有趣的方法表達文字,借此讓任何小消息也有變成新聞的可能。
Thumbnail
有這個構思,初心是希望可以持續地向讀者們更新曾經被成為《NFT 社群研究報告》的項目的最新進展,順便跟大家跟進這些曾經的主角在被分析後,又經歷了什麼樣的事或發展的進度如何。本熊希望自己的報告不會看起來沒頭沒尾,所以想以更有趣的方法表達文字,借此讓任何小消息也有變成新聞的可能。
Thumbnail
第一次「單刀赴會」上 AMA(抖)⋯⋯細節、俯瞰、脈絡、收束。
Thumbnail
第一次「單刀赴會」上 AMA(抖)⋯⋯細節、俯瞰、脈絡、收束。
Thumbnail
「區塊鏈」問世,讓「金流」得到解放,還權於個人。
Thumbnail
「區塊鏈」問世,讓「金流」得到解放,還權於個人。
Thumbnail
有熱筆,有冷筆⋯⋯謝謝 Matters & vocus,一個讓我安心寫字的地方,孕育出我所擁有且珍惜的一切。
Thumbnail
有熱筆,有冷筆⋯⋯謝謝 Matters & vocus,一個讓我安心寫字的地方,孕育出我所擁有且珍惜的一切。
Thumbnail
從2021年開始就很頻繁地聽到「Web3.0」這個詞,也看了不少大佬和媒體的解釋,大概的說法是這樣: Web 1.0的時代,網路大體上使用來讀的,一個一個網站像佈告欄一樣單向提供資訊給大家。 Web 2.0的時代,大家可以輕易的互動交流,但是必須依附在某個平台上,平台越來越大漸漸侵蝕到個人權益。
Thumbnail
從2021年開始就很頻繁地聽到「Web3.0」這個詞,也看了不少大佬和媒體的解釋,大概的說法是這樣: Web 1.0的時代,網路大體上使用來讀的,一個一個網站像佈告欄一樣單向提供資訊給大家。 Web 2.0的時代,大家可以輕易的互動交流,但是必須依附在某個平台上,平台越來越大漸漸侵蝕到個人權益。
Thumbnail
在 web3 急速發展的情況下,仍可以有不少的可能性尚待發掘,現有的項目試驗也許亦會發現很多新的問題。還望日後的 web3 內容平台,可以在吸收了種種的經驗後,發展得更為茁壯。
Thumbnail
在 web3 急速發展的情況下,仍可以有不少的可能性尚待發掘,現有的項目試驗也許亦會發現很多新的問題。還望日後的 web3 內容平台,可以在吸收了種種的經驗後,發展得更為茁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