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 青面獸楊志----臉很黑的倒楣人

2022/04/14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上次談林沖,接著準備楊志。談完才想到上次林沖有些東西沒講完,但剛好談到楊志,也可以一起談。水滸裡人物眾多,有時可以一組組看,同中有異,互相對照。
如果用人和世俗的關係來看的話,前面講過的李逵和魯智深,都是不理會世俗眼光,不順應世俗的人(特別李逵,金聖嘆說他天真爛漫,這個詞通常用在形容小孩,完全不社會化,魯智深應該還是懂的,可是不在乎)。
當然也有人說,自我個性和社會世俗這樣二元對立的說法是錯誤的,自我受到社會的形塑影響比一般想像都要很大,看似對立於社會的特立獨行的自我,有時也並不是獨立於社會之外,而是被社會所逼所衝撞出的激盪浪花。
但我在這邊還是借用這樣二元對立(獨立自我與世俗社會的對立)論這樣的框架來進行簡略的方便分類。李逵魯智深在特立獨行做自己的這面,林沖和楊志在符合社會化的這面。
但楊志和林沖兩人又是對照。林沖只想好好地平安過日子,楊志相反,是個努力上進的人。這樣懷著志向,想在社會好好施展拳腳的人,又有怎樣遭遇呢?
來看看楊志的故事。
楊志,書上說他是楊業,楊家將的楊老令公的後人,將門之後,年輕時中過武舉,官最高做到制使,當時楊志是押送花石綱任務失敗後,他逃亡躲了一陣子,聽說被赦免,正要回去覆命(花石綱替皇帝從江南運奇石到京城,當時的宋徽宗愛奇石,從民間搜刮,終致民怨四起,搞到國家都亡了),任務失敗原因是船遇風浪沉了。十批船就只有他遇到風浪沉了。
回京後面對長官高俅,希望可以重新謀職,但高俅罵了他一頓(說他任務失敗竟然逃亡了一陣子),不給他復職,就直接革職了。
之後他身上沒錢,窮到只能想說把家傳的寶刀賣了暫且度日。但在街上要賣刀的時候,遇到一個地痞流氓叫牛二,牛二就一直糾纏他說他這刀不是寶刀,楊志提了三個厲害的地方證明說這是寶刀。
這三點雖然和故事主旨無關,但是日後很多武俠小說常用的寶刀寶劍的典故來源,所以多講一下。第一,砍銅剁鐵刀口不捲,楊志和人要了些銅錢疊起來,當場一刀砍下,一分為二。(順便再多扯一下,古龍絕代雙驕裡改寫了這個橋段,說天下第一劍客燕南天,拿一把鏽鐵劍,也斬金斷鐵,還把這鏽劍說是寶劍,隨手就把人的劍給砍斷,然後說這鏽劍是寶劍,賣了一千兩。但買劍人很快發現被騙了,原來厲害的不是劍而是使劍之人。不過回頭看,砍銅斷鐵是寶劍的公認性能之一,才能輕易說服別人。)
第二點就是吹毛得過。就是把毛髮輕輕吹過去,碰上刀就斷了。表示這刀非常利。
第三是殺人不見血。
(第二第三也不時在其他很多武俠小說裡出現過。多扯遠點,瑪格莉特愛特伍也有一本論文講稿集,叫<與死者協商>,裡面有講一個概念就是寫作都是向和過去的作者去取材對話。創作不是埋著頭自己想,憑空以為可以想出甚麼別人從沒有想過的東西。而是從過去的書中討來某些東西,自己用自己的人生體會和想法修改增減。協商這兩字用的很美很詩意,而且很精準。)
前兩點楊志都當場實驗證明了,但牛二根本就是想要不付錢買他的刀(不付錢買其實就是搶啦,但牛二用的方法是你貶低你這刀不值錢。牛二這手法有點PUA/情感控制的感覺,但楊志得刀是真的好刀,楊志是真有本事的人,不受這套控制)。
牛二最後逼他說,你說殺人不見血,那殺個人來證明看看,楊志當然不肯,說殺條狗示範好了,但牛二又盧,說狗和人不同。楊志聽到這當然也知道牛二根本沒誠意要買,就要走,但牛二講不動就動手搶,楊志也生氣了,拿刀把他殺了。然後去自首。
因為牛二好像是有名的危害鄉里的流氓,所以殺了他人心大快,鄉親們湊錢幫他作證打官司,官府也輕輕放過,判個失手殺人,關了六十天,之後流放到北京,大名府(不是現在北京,是現在河北附近,當時宋朝以大名府為北京),去充軍(充軍就是當兵,以前當兵也是種刑罰,所以想想其實我們都是受刑更生人)。
這段比起魯智深拳打鎮關西,是幫人而打殺人,楊志殺人是因為自己被糾纏生氣,感覺品格就低了不少。但其實不能這樣看,楊志賣刀是一個很屈辱很絕望的情境,他本來是官,運氣很差(船沉掉是風浪,是自然災難,青面獸,用現代流行用語講的話就是臉很黑,死都抽不到好卡的非洲人,運氣很差的人)搞砸工作,沒了工作,窮到生活的錢都沒有,只能賣祖產,在這樣的情境裡,還遇到人要欺負他,會生氣失控殺人,我覺得可以理解。
殺人當然是自暴自棄了。功成名就是楊志的人生目標,這個目標絕望了,或遇到重大挫折,對人的打擊是很大的。
這樣挫折失敗的情境當然很兇險。楊志殺牛二,是過分任性了些,但也是起因於遭受到巨大的人生打擊。
另外說說牛二。牛二是不長眼,欺負這樣一無所有,絕望失意的人。人生活還過得去,有時就還是會當順民,就算人家怎樣欺負,也不會玉石俱焚的反抗,就像牛二平常欺負那些商家老百姓,大家都痛恨這個牛二,但也沒人反抗。
所以雖然弱肉強食,世道如此,有時人也都是踩著人才能上來,但不要欺負那些真正窮苦絕望的人啊。(象棋裡兵可以吃將帥就是這樣。)
2
楊志被判充軍,沿路沒事(被老天爺害比被人害要好過得多),到了大名府,大名府的留守司梁中書(本名叫世傑,中書是官銜,是虛構人物,但有人考證,可能是影射宋朝當時的貪官梁子美,雖是貪官但全身而退,得以善終,沒受天譴,所以小說家在小說裡影射譴責他),是當朝太師蔡京(蔡京倒是真實人物,北宋四大書法家蘇黃米蔡的蔡,人品很低但書法成就很高)的女婿,權勢通天。梁中書認識楊志,聽完他的事很高興,當場就留他下來府裡做事。
梁中書看他辦事很勤勞謹慎,想提拔他到軍中當個官。但又怕憑空天降,其他人會不服。於是某天就拉著楊志去部隊那邊校閱兵馬。然後現場下令,叫一個副牌軍出來展示武藝,並且說誰贏了誰就占這個副牌軍的職缺。
副牌軍應該是最低的軍官職。書裡前面有寫列隊軍官官職由上而下是指揮使、團練使、正制使、統領使,牙將、校尉、正牌軍、副牌軍。而楊志沒犯錯被革職前最高是做到制使。副牌軍只是軍官中的最底官位。
這個副牌軍叫周謹,書裡描寫兩人先比槍術,結果折了槍頭包布沾石灰比,幾回下來周謹全身白點,楊志只有左肩淡淡一點。軍中最高的兩個將官,叫聞達和李成。李成就說要再比箭術。
從這邊看,顯然軍隊未必滿意這樣安排。梁中書是個靠裙帶關係來這邊空降當高官的文官,官職雖然很高,但未必鎮得住原先自成一格的軍隊體系。所以想任用親私當個底層軍官,還得要弄出這樣比武爭勝的事。
兩人再比,楊志先讓了三箭,書裡描寫很詳細,和武俠小說一樣,說一箭射來,楊志鐙裡藏身(應該就是踩著馬鐙身子滑到鞍邊,特技動作)閃過一箭,第二箭射來,他拿弓在手,用弓末梢一撥就把來箭撥開。第三箭周謹追在後面,拉滿弓全力朝楊志背後射出一箭,楊志聽音辨位,反手一抓就把箭抓在手上。
本來這樣應該就贏了,梁中書還是叫楊志射三箭。楊志第一箭只有空撥弦沒射出箭,原是善意,結果對方看見沒射來,就以為楊志箭術很差,但楊志只是在考慮兩人無怨無仇,不想傷他性命,第二箭就射他肩膀。周謹摔下馬但沒死,被其他同袍軍人上前帶下去療傷了。
這段比武書裡描寫詳細,我覺得是想表示,楊志是有真本事的人。
楊志贏了,梁中書就宣布他佔副牌軍的缺。但這時還是有人不服,是剛剛那個副牌軍周謹的師傅,叫索超。因為個性很急,打仗常帶頭衝前面,外號叫急先鋒。
索超是個正牌軍,高一級,這時跳出來說要和楊志比,說輸了的話,正牌軍給他做也行。
梁中書應該也知道索超是個厲害人物,就先問楊志還行嗎?楊志想力求表現當然說沒問題,梁中書還特地給他他的戰馬。
另一邊,李成也吩咐索超,說剛剛周謹輸了還好,但你不能輸,輸就折了我們這個部隊的銳氣。也牽給了他一匹習慣戰場的好戰馬給他。
(水滸寫到此再一次挑明,這場戲是空降文官高層和在地軍隊武官系統的鬥法)
兩人接下來就鬥了五十多回,這時書裡就沒有細寫鬥的過程了,就用明清小說常用的韻律詩文來描寫。(西遊也常這樣)在話本裡應該這些段落都是用數來寶之類的唱作表現的。(這段對索超打的應該比對周謹好看太多,但寫書有時這樣,次等的對招可以細寫,真正高手過招要虛寫或留白,例如小李飛刀對上官金虹,書裡最終兩個最高的高手過招,古龍只寫兩個人進去同一間房子,只有一個人走出來。怎麼打的,書裡沒寫。古龍也是師法日本劍俠小說,因果緣由要細細寫,但真正動手,只有一瞬間過去的事情,之後就是生死兩分,但這是小說技術的發明演進,更早的西遊水滸這種中國古典小說,常用的做法就是來段數來寶。)
總之兩邊打得非常精彩,連底下的阿兵哥都看到興奮鼓譟起來。聞達和李成也覺得打下去傷了其中一個都很可惜,於是敲鑼(鳴金就收兵的意思),但兩人都想爭功不肯分開,最後還是派人拿令旗跑過去下令,才讓兩人回來。
李成聞達就稟告梁中書說:這兩人武功都很高,都可以重用。
梁中書就說,兩人都升任管軍提轄使。(和魯智深一樣是個提轄,應該不是領導職,可能是官府裡的職缺不是軍隊的領導職,但品級可能比正牌軍副牌軍高一點。)
這一段應該是楊志的榮耀時刻。本來他已經一無所有了,結果靠一身真本事,重新贏得了官職,得到上級的賞識,也同樣得到對手的尊重。
這段還挺勵志的,一個臉很黑的非洲人,只要有真本事,人家還是會看見的。
但往往禍福相倚。最榮耀的時候往往伴隨危險。我最近對此也有點感觸,剛好前陣子聽我們節目另一位簡光明教授講莊子的<養生主>,豁然開朗。
以刀喻人,楊志是好刀,是寶刀,可以斬銅斷鐵,可是卻不懂保養。好寶刀終究難免受折。
3.
上次講楊志意外受到寵信,人生由黑翻紅,重新有了官職,在大名府重新開始。但楊志的惡運還沒完。
楊志當上提轄後過不久,大名府留守梁中書要派人運送生辰綱。生辰綱就生日禮物,梁中書聚斂了價值十萬貫的財寶金銀,要送到京城給岳父蔡京祝賀生日。
但從北京大名府到東京開封府有蠻長一段路,而且中間強盜山寨很多。去年就運過生辰綱,就被搶過。但生日要到了,該送還是要送的啊。於是叫來楊志請他當押送的軍官。楊志先問準備怎麼做。
梁中書就說想用車運,將財寶裝在十輛車上,每輛車都派幾個人押車運送,上面插著旗說是給<獻賀太師生辰綱>。
楊志聽了就說不幹,就說沿路都是土匪,就算派個五百兵馬運送都不成。
梁中書就說,那就不要送囉,我本來還寫了推薦信向太師推薦你,保你升官。
楊志說,送可以,但要用我的方法。不能這樣大張旗鼓,否則派再多兵都沒用,因為一般兵遇到強盜不會真的拼命,人多也沒用。要避免被強盜襲擊,就派十個身體強健的兵,擔著財寶裝作商旅,一路擔著箱子到東京就是。低調趕路才可能成功。
商量好了,第二天要出發前,梁中書又說,他老婆也有些東西要送回家,派了三個人隨行,這三個是奶公謝都管,和兩個虞侯。
楊志一聽又不幹了,說這三個是夫人娘家人,又是原來太師府的老人,他叫不動,但他在路上是要趕路,不是很輕鬆,這三個又叫不動,萬一他要早起晚行,這三個嫌辛苦不配合,那事情要怎麼做?
梁中書說這簡單,就下軍令狀,叫他們三個在路上都聽你的。
(這段有點像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剛被請下山,火燒博望坡那段。諸葛亮也是天降官員,說要調兵遣將,但關羽張飛都是劉備親信,他怕叫不動,所以也是請劉備立軍令狀,充分授權,讓這些老將,主觀親信都能聽他的。但楊志手下不是趙關張啊。而且在三國裡諸葛亮是跟妖怪(或和神)一樣,但楊志,就是臉很黑的禽獸,青面獸。與死者協商,寫東西不怕抄,同樣的橋段改一下就完全不同。當然三國和水滸誰抄誰也說不準,我對這種考證之事完全不懂。)
這時是五月半,天氣非常熱,剛開始是五更即起,趁早走,走到中午熱的時候就休息。但走了五六日,就改成辰時(九點十點)上路,到申時(三點到五點)休息。這時天氣更熱,挑擔的小兵都叫苦連天,那三個夫人派的都管和虞候,包袱不重但也受不了落在後面。楊志就拿藤條在後面打落後想休息的小兵,虞候也落後不能打,但楊志就罵他們。虞侯就反駁說,天氣真的太熱,之前五更就走,還涼一點比較好走,現在這樣早上九點走到下午四五點,真的熱到走不動。
楊志就氣呼呼說,之前是在治安好的地方,所以五更(天還沒亮)開始走沒問題,但現在開始接下來的路,沿途都是強盜,天黑時候上路太危險。
虞候後來就對後面走更慢才趕來的老都管抱怨。大家都覺得楊志不近人情,晚上休息時,連阿兵哥都向這個老都管抱怨,說楊志動不動拿藤條打他們。老都管安慰這些小兵說:你們不要怨恨,到了東京我會獎賞你們。
總之就是大家都想五更就起來趁天氣涼的時候走,但楊志就堅持太陽高照時才上路。大家都很不爽他。但也沒辦法。
後來走了十幾天,路越走越偏僻,走到一個山裡,有個小樹林,當時大太陽,抬擔子的小兵們熱爆了,走到樹下就停下來不肯走,說把我們砍成七八段也不走。楊志就拿出藤條打人,但打這個這個起來,打另一個這個又躺下,總之叫不動。
夫人派的,年紀最大地位最高的老都管從後面走來,看到楊志這樣打人,就替大家向楊志求情。說天氣這麼熱,又日正當中,就讓他們休息到中午過後再走有什麼關係。
楊志就說:這地方叫黃泥崗,平常白天就有強盜會出來,不是個可以休息的地方。
老都管被他這樣講,也只能說那你就趕他們先走,我休息一下再上路。
於是楊志就拿藤條說,誰不走的就先吃我二十棍。大家都鼓譟起來,其中有一個就說,我們挑著幾十斤上百斤的擔子,和你空手不一樣,你這樣完全不把人當人看,就算是留守相公自來監押,也要聽我們抱怨幾句。楊志就生氣,就朝那個頂嘴的小兵劈頭劈腦打下去。老都管見了看不過去也說話:楊提轄,住手,我在東京太師府當奶公時,見過的軍官成千上萬,誰不對我低聲下氣,客客氣氣,你只是個受刑人,是我主人可憐你拉拔你當個提轄,提轄不過是個芥菜子一般小得可憐的官職,做事官威大成這樣,你就是不看在我是相府裡的都管,就算是平常鄉間的老人家,你也要聽我勸幾句,你這樣打他們,是怎麼樣?
楊志說:你一定是城市裡長大的,一生都在相府裡生活,不知道這鄉間野外多可怕。
老都頭說:四川兩廣我也都去過,沒見過你這樣的。
楊志說:現在不比太平時節。
總之兩人吵開了,楊志還是堅持不肯退讓,但這時四周有動靜。楊志就拋下藤條,拿出刀去打探,原來對面的松樹林裡,還有一群人。一問之下是七個出門賣棗子的小商人,也是天熱躲在樹林裡休息。楊志說這邊黃泥崗,有名的強盜出沒地,你們不怕?商人說我們就賣些棗子,沒有錢,沒啥好搶。
問清楚之後,回來楊志也退讓了,就讓大家休息。
不久有個人擔酒過來賣,賣棗的商人先買來喝了,楊志本來阻止小兵們要去買,但看那七個商人喝了沒事,就放下戒心,也就讓大家去買酒。
結果酒裡有蒙汗藥,楊志這批人一下就手腳發麻動彈不了,眼睜睜看著押送的財寶被這七個商人給擔走。(這段下藥細節很像變魔術有些機關,但就不講,有機會大家自己看,或者有機會講七星小聚義再說。)
總之楊志出任務又失敗了。而且是中了迷藥,一身武功也沒有用。楊志醒來後,就覺得沒臉回去見梁中書,於是就準備跳崖自殺。(他失敗過一次了,老天給他第二次機會,他正在有機會立功上進的時刻,突然間又還是失敗了,心情絕望可想而知)
不過尋死還是很難,真的要跳下去時還是清醒過來。帶了隨身的刀子,罵了其他人說都是你們不聽我話,現在完蛋了。然後就走了。
走了之後,其他人商量一下,覺得一來楊志走了無法對質,二來沿途毒打他們讓他們也很不爽,於是就決定把罪都推到他身上,說他勾結強盜,下藥麻倒眾人,搶錢逃跑。
楊志走不久,在一個酒館想白吃,和人打架,但店主叫操刀鬼曹正,來講和,說最近有個二龍山,於是楊志就想上二龍山落草,路上又遇到魯智深,魯智深救了林沖後,害自己又被通緝,大相國寺也把他除名了,所以無處可去,也想上二龍山,不過原二龍山寨主鄧龍不肯接受魯智深(應該是和王倫一樣怕搶了位置)。兩人和曹正後來就共謀,用計上山,幹掉了原來二龍山的寨主鄧龍,從此楊志和魯智深兩人就當了二龍山的頭目。
楊志的故事大概說到這邊。
楊志的故事我也不知道怎樣分析。畢竟檢討失敗者總是可以有很多理由(對下不好招致下屬不用心?團隊裡有難搞的老闆親信,所以領導難統一?或遠點看,求功太急,這注定失敗的爛差根本不該接,或者失敗後不肯面對,兩次都是一失敗就潛逃……)。
當然上面這樣是一種讀書的角度,但我有時倒是不太愛從檢討失敗這個角度說,處在楊志的處境,你我未必做得更好。我倒是比較寧願單純想,楊志就是個臉黑,就是個有本事,但做什麼都失敗,運氣很差的人。小說通常關心人的失敗,不像勵志書總教我們成功,但人生又有多少個成功?
楊志沒有什麼英雄氣概,但反而更接近我這樣一般人,有種種缺點,逆境時不肯面對失敗,順境時常常得意忘形,我也就是這樣的人,失敗者如我,有時看看楊志,想想自己,百感交集就是。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10會員
    261內容數
    <p>「武俠電子報」是由幾位愛好武俠的朋友輪流撰寫,內容包括書評、影評等各式評論。只要是與「武俠」相關,或能以「武俠」的視角切入的各種事件,都是武俠電子報的守備範圍。</p>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