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我想記得,那對因火蜥蜴相視而笑的愛侶

《怪獸與牠們的產地》:我想記得,那對因火蜥蜴相視而笑的愛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當系列作女主角蒂娜從《怪獸與牠們的產地3》預告裡消失時,我知道,正邪大戰的宏大敘事下無暇顧及更溫柔、平和、博愛的那一群人。沒關係,觀眾會為他們記得。

始終難忘《怪獸與牠們的產地》第一集裡,主角紐特帶領觀眾走入他的魔法皮箱。那皮箱外表不起眼,內在卻寬闊無邊,一開啟鈕扣,就能徜徉於天空、海洋、叢林。紐特想為他所找到的每一隻奇獸,都打造一個舒服的家。那皮箱就像紐特的心,渴望收容——而不是收藏——每一隻在世上跌跌撞撞的生物。

你永遠能找到奇獸真正值得愛的地方

紐特說著,為爆角怪跳求偶舞,為鄒吾耍逗貓棒。旁人看他奇怪,他卻全心愛著這些奇形怪狀的動物。既不為利用,也不為揚名。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劇照:英國奇獸學家紐特勇闖紐約,意外捲入黑巫師的陰謀。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劇照:英國奇獸學家紐特勇闖紐約,意外捲入黑巫師的陰謀。

紐特是來自英國的奇獸學家,蒂娜則是身處美國的正氣師。可就是臨別前那短短的兩句話,我們明白他們的心有靈犀:

紐特:「你的眼睛就像黑潭裡發光的寶石,我只有在動物身上看過,就像……」 蒂娜:「火蜥蜴。」

所有人都勸阻紐特說出這個讚美,因為他們不相信有人喜歡被比擬成火蜥蜴。蒂娜卻能明白紐特囁嚅的未盡之語,她一說完,兩個人都笑了。一個正氣師,怎麼會了解火蜥蜴的特性呢?我想像他們分隔兩地的歲月裡,因為思念,她無數次閱讀他的著作,反覆咀嚼琢磨,終於也對他的領域爛熟於胸。畢竟,這是她唯一能獲得的、他的訊息。

也因為這樣,這一道冷僻的奇獸學知識,她不假思索就能回答。她於是成為世上唯一一個因為被比喻成蜥蜴而快樂的人。因為她知道,在紐特眼中,她和牠,都很美。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劇照:從第一集針鋒相對到並肩作戰,第二集結尾的情愫。紐特和蒂娜也許不是大敘事下耀眼的人物,卻讓人好奇他們未來的故事。

《怪獸與他們的產地》/劇照:從第一集針鋒相對到並肩作戰,第二集結尾的情愫。紐特和蒂娜也許不是大敘事下耀眼的人物,卻讓人好奇他們未來的故事。

當《怪獸》系列從豐富多姿的奇獸世界,轉向正邪之戰的大敘事時,美國人蒂娜再難參與鄧不利多的正義大軍。紐特雖然依舊是主要角色,但" for the better good"的大命題下,他對奇獸的操控自如不再是一種珍愛,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戰力。

在何謂正義的辯證中,在兩個偉大巫師的鬥法中,紐特和蒂娜這不起眼的愛情線悄然退場。在華麗的聲光效果、激昂糾葛的情感鋪陳裡,紐特和蒂娜並不是聚光燈的焦點。不過,我知道,他們並不為此可惜。

在鏡頭敘事的未盡之處,奇獸學家和他的伴侶有著他們不必為人知曉的浪漫。



如果想要看更多歐美影視評論:
《柏捷頓:名門韻事》:嘿男人,沒有誰該生來成為你的救贖
如果你好奇,另一種知識份子的愛情觀:
《茲山魚譜》:男人為知己嘔血,卻不能給妻子一個憐惜的眼神

《30歲的遙控器》雙週上刊,精選一部好電影、好戲、好書,提供獨特的觀看視角。好奇的話,就訂閱我吧~

avatar-img
朱先敏的沙龍
30會員
22內容數
遙控器,隨著串流盛行,或許也會逐漸衰退的一種觀影模式。還記得童年時隨意換台時瞥見的好電影,或廣告期間焦灼地在兩台之中橫跳。年過三十以後,看電影、電視、讀書都有了新的視角。或經典重讀,或跟隨潮流,30歲人手中的遙控器,開啟閱讀觀影的新角度。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朱先敏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發現男友隱藏的富豪身世起,瑞秋被捲入大家族之中人情往來、階級扞格的一連串吵嚷中。她煩躁、憤忿、委屈,卻從來沒有一刻覺得自卑。即使男友高大帥氣、家族富可敵國,她仍然知道自己與他相配。
嘿,男人們,沒有誰生下來只為成為你的救贖。何不成長起來,解決自己的困境,我們再來好好相愛?
一個沈溺在知識和書寫的男人,卻沒有餘裕在死前給妻兒一個溫柔的眼神。這是比起宦海沈浮更普世性的悲哀。
當年電影上映,批判鋪天蓋地。觀眾難以理解這對男女,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十四年過去,貝拉入圍了奧斯卡,艾德華成為新一代蝙蝠俠。我們能不能,也還這段愛情一句公道:貝拉沒想用愛情說服別人,她情願用來完整自己。
如果置身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遊戲,你會徒勞地去憐憫別人嗎? 看《魷魚遊戲》時,常被主角成奇勳氣得牙癢癢。別人絞盡腦汁探聽遊戲規則,他卻把心思花在憐老惜弱、救死扶傷。甚至質問隊友,為什麼要害死明明能活下去的人? 他的善良,看起來好無用,又好脆弱。 這樣的掙扎有意義嗎?
《勸服》寫給中年女人的故事,不在社會期待中隨波逐流,也許只是願意等候一個值得的人。或者說,她們願意成全那一個值得的自己。這是一個十九世紀的英國女人,教會我的事。
從發現男友隱藏的富豪身世起,瑞秋被捲入大家族之中人情往來、階級扞格的一連串吵嚷中。她煩躁、憤忿、委屈,卻從來沒有一刻覺得自卑。即使男友高大帥氣、家族富可敵國,她仍然知道自己與他相配。
嘿,男人們,沒有誰生下來只為成為你的救贖。何不成長起來,解決自己的困境,我們再來好好相愛?
一個沈溺在知識和書寫的男人,卻沒有餘裕在死前給妻兒一個溫柔的眼神。這是比起宦海沈浮更普世性的悲哀。
當年電影上映,批判鋪天蓋地。觀眾難以理解這對男女,情不知所起,卻一往而深。十四年過去,貝拉入圍了奧斯卡,艾德華成為新一代蝙蝠俠。我們能不能,也還這段愛情一句公道:貝拉沒想用愛情說服別人,她情願用來完整自己。
如果置身一場你死我活的生存遊戲,你會徒勞地去憐憫別人嗎? 看《魷魚遊戲》時,常被主角成奇勳氣得牙癢癢。別人絞盡腦汁探聽遊戲規則,他卻把心思花在憐老惜弱、救死扶傷。甚至質問隊友,為什麼要害死明明能活下去的人? 他的善良,看起來好無用,又好脆弱。 這樣的掙扎有意義嗎?
《勸服》寫給中年女人的故事,不在社會期待中隨波逐流,也許只是願意等候一個值得的人。或者說,她們願意成全那一個值得的自己。這是一個十九世紀的英國女人,教會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