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份烏克蘭」,全民動起3D建檔保存文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大尋寶家」,根據真實事件,描述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軍從歐洲各地掠奪藝術品,七個中年博物館館長、藝術史學家、藝術家、建築師,親上戰場,搶救回藝術品,以保存千百年的歷史文明。現在在烏克蘭,一場搶救歷史、文明的行動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摧毀歷史文物,是抹滅民族認同最快的方式

如同電影中所說,戰爭死了這麼多人,文物有何重要,但這是為了文化及生活方式而戰。你可以殺戮一整個世代的人,下一代仍會延續。但是摧毀歷史文物,是抹滅民族認同最快的方式。而普丁認為烏克蘭從來就不應該存在,烏克蘭是大俄羅斯的一部份。因此俄羅斯對烏克蘭歷史文物,將造成巨大威脅。
烏俄戰爭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個月,死傷人數已達數千人,好些烏克蘭城市都已經被轟炸成瓦礫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4月初表示,經查證烏克蘭境內已經有53個歷史遺址、宗教建築、博物館在戰火下受到破壞,這還不包括受創嚴重的馬力波及柯松。幸好,烏克蘭的7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遺產的建築,沒有在受創的表單內,包括基輔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其中有16世紀初的壁畫及特殊馬賽克;還有11世紀成立基輔佩切爾斯克修道院(Kiev Pechersk lavra)等。戰爭期間故意破壞世界遺產,被視為戰爭罪,UNESCO特別警告俄羅斯,並要求遵守。世界遺產一旦被破壞、將對世界文化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盡力保存文物

烏克蘭的人將戶外的雕像用沙包、包材包裹起來,加以保護;教堂的彩繪玻璃也用隔版保護,希望將其損害減到最低。烏克蘭最大的博物館:Andreys Sheptytsky 立沃夫國家博物館,工作人員日以繼夜的將一萬七千件民俗文物、藝術作品、珍貴手稿,包裝保護,先移至地下室存放,正在尋求更安全的地點移置。歐洲其他地方的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動員幫助烏克蘭。

以3D掃描技術,「備份烏克蘭」

由UNESCO及Vice Media Group、 丹麥非營利組織Blue Shield Danmark、烏克蘭遺產緊急救援計畫、烏克蘭國家歷史博物館共同發起「備份烏克蘭」活動,運用最新的科技來保存歷史文物。烏克蘭民眾透過申請成為志願者,下載Polycam設計的3D建模APP,透過智慧型手機及相機拍照掃描文物,上傳,就3D建檔備份完成。之後文物有毀損,可透過3D建模、列印來修復。掃描的範圍,只要是和烏克蘭文化、歷史相關的皆可,包括:雕像、公共藝術、歷史宗教建築、文物、藝術品、畫作、建築內部,甚至是居住的室內空間等。不過該組織也提醒志願者,烏克蘭的街頭仍然非常的危險,一定要注意己身的安全。
雖然戰火肆虐,烏克蘭人民同時運用傳統方式的和最新的科技,來保存自己的歷史文物。因為烏克蘭的戰火,立法院也質詢故宮,若是戰事發生,文物將如何保存,館長如實表示:沒有想到適合的地方。將在3個月內提出合適地點。
希望我們以烏克蘭為借鏡,先行規劃文物的安置地點,畢竟仍是那句老話:
做最壞的打算,做最好的準備。
#備份烏克蘭 #3D掃描建檔文物 #大尋寶家 #UNESCO #一姐愛藝術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東歐一姐的商旅基地:https://www.facebook.com/MsEEspac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會員
71內容數
介紹有趣、好玩、美麗的東歐景點(偶而也有其他地區)。不一定是觀光客常去的點,也有私房景點,獨家分享喔。不僅介紹景點,也涵蓋當地歷史背景、文化等。包括:俄羅斯、波蘭、捷克、匈牙利、烏克蘭、土耳其等地。一起來神遊,也可列為你將來自助旅遊的口袋名單。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歐一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3月底才新開的土耳其餐廳:「伊茲密爾土耳其廚房」,主廚曾是土耳其駐美國大使館的大廚,決定來體驗一下各國政要享用什麼樣的料理。 多種風味前菜;土耳其肉類料理; 愛琴海海鮮料理;冰涼茴香酒解油解憂 一起來個小土耳其之旅
俄烏戰爭一個月以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不但在烏克蘭國內擁有超過九成的支持率,也將原本搖搖欲墜、快要分崩離析的北約完全團結起來。很難想像戰爭前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時勢造英雄? 一起來看看,哪些領袖特質,值得我們學習 打動人心的演說,積極爭取資源 偉大領導者的特質
到一個城市旅遊,想更瞭解當地人的生活,莫過於去當地的市集 倫敦波多貝羅市集,每個人都可以淘到寶 專業的古董市集,不識古董也可以來挖寶;文青們的天堂 濃濃的英倫風,遊客最愛; 世界各地美食,饕客最愛
根據CoinMarketCap 報價,從2月28日俄國入侵烏克蘭,一天之內比特幣大漲17%。盧布及來自烏克蘭方面的交易量都衝上新高。具有高抗審查性的加密貨密,究竟在俄烏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幫忙了哪一方呢? 烏克蘭獲得大量加密貨幣捐款; 比特幣成為最佳逃難貨幣 加密貨幣會是俄羅斯逃避制裁的途徑?
在臺北與慕夏相遇 展品豐富,深遠影響漫畫及流行文化設計 與慕夏相遇在布拉格:慕夏的真愛<斯拉夫史詩> 處處是慕夏的布拉格 建議先在臺北參觀慕夏展。等疫情過去,再到布拉格好好來場慕夏之旅! 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 日期:2021/12/18-2022/4/5 地點:中正紀念堂1展館 #斯拉夫詩歌
制裁下的俄国經濟情況;53城市參與反戰抗議 新聞及社交媒體被箝制;鍵盤參戰,創意傳播訊息 希望有更多俄國人能獲得正確的訊息,能夠站出來呼籲停戰,國內的反對聲浪,是讓這場戰爭停下來的一個契機。
3月底才新開的土耳其餐廳:「伊茲密爾土耳其廚房」,主廚曾是土耳其駐美國大使館的大廚,決定來體驗一下各國政要享用什麼樣的料理。 多種風味前菜;土耳其肉類料理; 愛琴海海鮮料理;冰涼茴香酒解油解憂 一起來個小土耳其之旅
俄烏戰爭一個月以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政治領袖之一。不但在烏克蘭國內擁有超過九成的支持率,也將原本搖搖欲墜、快要分崩離析的北約完全團結起來。很難想像戰爭前的情況完全不是這樣。 時勢造英雄? 一起來看看,哪些領袖特質,值得我們學習 打動人心的演說,積極爭取資源 偉大領導者的特質
到一個城市旅遊,想更瞭解當地人的生活,莫過於去當地的市集 倫敦波多貝羅市集,每個人都可以淘到寶 專業的古董市集,不識古董也可以來挖寶;文青們的天堂 濃濃的英倫風,遊客最愛; 世界各地美食,饕客最愛
根據CoinMarketCap 報價,從2月28日俄國入侵烏克蘭,一天之內比特幣大漲17%。盧布及來自烏克蘭方面的交易量都衝上新高。具有高抗審查性的加密貨密,究竟在俄烏戰爭中扮演怎樣的角色,又幫忙了哪一方呢? 烏克蘭獲得大量加密貨幣捐款; 比特幣成為最佳逃難貨幣 加密貨幣會是俄羅斯逃避制裁的途徑?
在臺北與慕夏相遇 展品豐富,深遠影響漫畫及流行文化設計 與慕夏相遇在布拉格:慕夏的真愛<斯拉夫史詩> 處處是慕夏的布拉格 建議先在臺北參觀慕夏展。等疫情過去,再到布拉格好好來場慕夏之旅! 永恆慕夏─線條的魔術特展 日期:2021/12/18-2022/4/5 地點:中正紀念堂1展館 #斯拉夫詩歌
制裁下的俄国經濟情況;53城市參與反戰抗議 新聞及社交媒體被箝制;鍵盤參戰,創意傳播訊息 希望有更多俄國人能獲得正確的訊息,能夠站出來呼籲停戰,國內的反對聲浪,是讓這場戰爭停下來的一個契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事隔兩年,戰爭仍然持續進行。藝術家們將持續創作,透過創作保存烏克蘭文化,直到將所有俄羅斯人逐出領土,迎來勝利和平的那一日。
Thumbnail
这是我们与过去的人们不同的地方,他们如果自己不是受害者、肇事者或目击者的话,就只能听到些流言、或黑或白的传说,而今天,战争像连续剧一样在我们眼前上演。
Thumbnail
烏克蘭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已確認有超過19,000名烏克蘭兒童被遣送至俄羅斯。據烏克蘭國家數據庫《戰爭兒童》顯示,目前僅有387名兒童被帶回烏克蘭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人皆知,戰爭一爆發,受害最大的就是平民,不單要承當遭武器殺死的風險,更面臨因破壞、封鎖導致的生存與生活上的困頓。遠者歷史記載斑斑可考,近者且看目前尚未結束的烏-俄戰爭和以-哈戰爭:俄羅斯三不五時射無人機、飛彈炸烏克蘭的住宅、醫院、市場、學校等平民設施,聯合國報告已有超過10700平民喪命;而以色列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實施特別軍事行動,全面入侵烏克蘭國境。烏克蘭頑強抵抗,面對大國入侵積極捍衛自己的主權。 兩岸關係與中烏關係極為相似。大國皆欲透過各種方式統一小國。中國雖然目前沒有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但也透過文攻武
Thumbnail
烏克蘭,一個處於政治動盪中的國家,不僅承受著外部勢力的壓力,也深受內部政治角力的影響。然而,這場政治角力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無辜的棄嬰,那就是烏克蘭人民。 烏克蘭長期以來一直處於俄羅斯和西方勢力之間的角力之中。克里米亞危機和東部地區的衝突以及之後的俄烏戰爭更是使政治分裂更加
Thumbnail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對烏克蘭採取軍事行動的決定。同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與俄羅斯斷交。烏克蘭多座城市遇襲,釀嚴重死傷。烏克蘭全境進入戰時狀態。
Thumbnail
現在的網路媒體充斥著超派、科目三(討論熱潮已經開始退了)、荷包蛋三五七分熟、自己去柬埔寨找死的晚安小雞。但是兩年前的今天,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第一天。那天是全球沸騰的一天,也是烏克蘭人民忘不了的苦難的第一天。 我不是個多反戰的人,或許還是有點反社會和好戰的激進派。對於那些鮮活的生命死去,我同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事隔兩年,戰爭仍然持續進行。藝術家們將持續創作,透過創作保存烏克蘭文化,直到將所有俄羅斯人逐出領土,迎來勝利和平的那一日。
Thumbnail
这是我们与过去的人们不同的地方,他们如果自己不是受害者、肇事者或目击者的话,就只能听到些流言、或黑或白的传说,而今天,战争像连续剧一样在我们眼前上演。
Thumbnail
烏克蘭當局自2022年2月全面入侵以來,已確認有超過19,000名烏克蘭兒童被遣送至俄羅斯。據烏克蘭國家數據庫《戰爭兒童》顯示,目前僅有387名兒童被帶回烏克蘭 https://www.bbc.com/news/worl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