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在故宮修文物》談文物價值不再修復而在傳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又以文物的材質、功能作為修復區分,如鐘錶、銅器、裱畫、摹畫、木器、漆器等。要進故宮修文物也不容易,以2016年為例,光報名人數就2萬人,最後僅錄取70多個。為何會吸引這麼多年輕學子投入此行業呢?此生活的樂趣為何呢?


首先,是文物修復獨特的師徒制。修復從過去到現在皆是採手把手的師徒制;師徒制的關係,讓修復文物不只是一份工作,沒有上司與屬下的利害關係,而是一種類似家庭關係、家長作為子女身教言教榜樣的經驗傳承關係。剛進去前3年,還無法獨立修復文物,只能做些去去漆、磨磨文物表面塵垢等的瑣碎工作,此時宛如蹲馬步般,師傅會先磨你的性子,讓你坐得住,因為修復文物與學校教育創作、要學生有創意是很不同的,不能有「創意性修復」。


另一項在此之前從來學不到體驗不到的,就是將修復文物變成一種「生活」。在故宮修文物的薪水並不高,但其中的樂趣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在故宮能夠修到最頂級一流的文物,並想像過去上層社會的審美與生活,每修復一件文物就像認識了一位新朋友。「中國人講究格物,就是以自身來觀物,又以物來觀自身。俗話說玉有六德、以玉比君子,中國人能夠從中看出德行,所以中國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人一樣,他是用人的品格來要求這個椅子。文物是有生命的,人在製物的過程中會將自我的想法融在裡頭,文物修復不見得是修復完才有價值,而是在修復的過程中,與文物的交流、體悟並融入自我的精神。」


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威尼斯憲章》,修復的文物應讓新舊材料有所區別,但這是否與文物「修舊如舊」有牴觸?我認為這還必須要再細分是否能夠有跡可循的恢復,如瓷器上有相同圖案便可依此圖案修復、或手指(非手掌)斷掉的部分能夠依其他的手指修復。在新舊材料的接著上還必須考量舊材料的強度及可逆性,選擇較舊材料弱一點的接著方式,以防受力時從舊材料斷裂。修復師的使命便是讓文物能夠在民眾眼前有盡量完整、重現文物美好的部分,而非斷簡殘編的缺漏感。搬進修復室的文物,都是歷經了出土(考古文物部分)、及配合未來展覽挑選較和室展出的文物,為什麼不全部展出呢?除了毀壞的太嚴重外,展出的文物必然是受到當代所選擇保留下來的,從我們現在對於文物歷史的詮釋(價值判斷)決定了展出與否。因此文物不可能永遠流傳,如同歷史是不斷被重新詮釋的。


劇中提到《髹飾錄》中的工藝原則:「可以巧手以做拙作,不能庸工以當精緻」。簡單說,高技術者可以從事低技術的修復,但低技術者不可從事高技術的修復。就像學習哲學,便能夠貫穿各種領域的知識,除了因為哲學是科學之母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哲學訓練閱讀文本的能力,只要具有基本的理性,便能夠理解各方領域的知識。不過,我認為即便師傅和學徒同樣從事較低階的修復還是會有所不同,關鍵的差別在於「經驗」。經驗讓師傅知道修復到何種程度算好修復、經驗讓師傅除了知識、眼界外更在技術上有不同層次對於文物修復的理解,文物價值不再修復而在傳承,傳承修復經驗便是傳承文物價值。經驗的傳承不表示經驗會越傳越少,隨著科技進步很多過去無法解決的問題,都有藉由科學解決的可能,如3D列印技術的發展,讓文物不再需要塗抹脫模劑也能夠修復,避免文物因殘留脫模劑而腐蝕。


雖然修復文物與修復歷史建築都冠上「修復」之名,但其性質卻是完全不同的。修復師通常一年修個2到3件文物,但修復歷史建築則是短則不到1年就必須修復完成。修復文物是修復者一對一的與文物長時間的生活,修復歷史建築則是多種專業師傅一齊修復,有泥作、木工、雕塑、彩繪等。修復文物完後,是讓民眾觀賞之用,修復歷史建築則是直接讓人們使用、觸摸甚至生活於此。文物展現了修復者的精神於其中,但文物本身的精神可能不再顯現,如修復的瓷器不再使用、修復的樂器不再彈奏,修復歷史建築也有可能僅保留空間而非其場所精神(場域),改變了原先的精神。修復歷史建築不只是修復一棟建築物,而是修復城市的記憶,讓城市有多元的文化與有深度的歷史。選擇修復文物是選擇一種生活,一種沉浸在老建築中接觸老東西的生活,那種歷史感會賦予我們使命,休養、改變我們浮動的心靈,並學會謙卑地看待歷史。


身為桃園文化資產科歷史建築修復工程的承辦人,有可能「擇一事,終一生」嗎?什麼是公務員的「技術」呢?或公務員的「職人精神」呢?依法行政是一種精神,但這種精神能夠如同修復文物般的被他人所感受或成為效應歷史嗎?職人是越老越有經驗越有價值,對於才剛進公門的我,目前師傅剛領進門,還在磨性子的階段,也許等我坐穩了,自然就會體驗到什麼是公務員不斷精進的職人精神了吧。

2018/3/4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辯證人生
67會員
660內容數
「我以為别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為别人很優秀。」——魯迅
辯證人生的其他內容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12/21
  繼去年拿到營造業工地主任執業證,今年年初獲古蹟修復工程工地主任資格,成為「國家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人才庫之人才後。今年年底再傳捷報,獲水下文化資產專業人才資格,先給自己按個讚。   《水下文化資產保存法》(下稱《水下法》)作為2015年制定,2022年第一次修正之法律,相較於1982年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本文將書中「文化遺產」翻譯為「文化資產」以符合我國慣用語   《當代保護理論》(Contemporary theory of conservation)出版於2004年,作者為西班牙文化資產理論家維尼亞斯(Salvador Muñoz-Viñas)。本書探討二戰後現代意義上的文資保護,從20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2024/09/13
  《修復理論》(Teoria del Restauro)作者為義大利保存修復理論專家布蘭迪(Cesare Brandi, 1906-1988)。該書於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發展出來,1961年成稿,1963年出版,1996年出版英文版,去年(2023)才出版繁中版。該書之所以被視為文資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全球20間必訪博物館,從羅浮宮博物館到東京國立博物館,各地的藝術珍品帶給人們深度的情感和震撼。藉由這些藝術作品,可以連結古今、溝通心靈,體驗到心靈深處的永恆感動。建議出國旅遊時,絕對不要錯過這些能為生活注入詩意和靈動的藝術光輝。
Thumbnail
幾個月前台南美術館二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打造了《千載南逢—故宮國寶佇臺南》展覽,透過國寶文物的展示以及數位科技的重製,讓觀展者除了品味精緻文物之美,也能乘著科技的翅膀,一起翱遊古今中西!而我總共去看了兩次這檔展覽,真的非常大開眼界,不禁覺得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Thumbnail
幾個月前台南美術館二館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合作,打造了《千載南逢—故宮國寶佇臺南》展覽,透過國寶文物的展示以及數位科技的重製,讓觀展者除了品味精緻文物之美,也能乘著科技的翅膀,一起翱遊古今中西!而我總共去看了兩次這檔展覽,真的非常大開眼界,不禁覺得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Thumbnail
作者: 朱月華‧墨刻編輯部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19/12/07
Thumbnail
作者: 朱月華‧墨刻編輯部 出版社:墨刻 出版日期:2019/12/07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但故宮的未來,畢竟大部份還是操在一年都不去自己當平民百姓參觀一次的立委,以及寧可帶外賓釣蝦也不陪同參訪博物館美術館的「極峰」身上。故宮不能盡如人意,有一大半實是被這些有力人士有意指點或刻意漠視造成的。與其問道:故宮在乎未來嗎?看看這些我們選出來的人,我們是否更該捫心自問:我們在乎未來嗎?
Thumbnail
這是在故宮山下大門畫的,整個故宮看起來很有威嚴氣勢。當我站在故宮山下大門,仔細觀察那高大的門樓和精美的雕刻,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當時建造這些偉大建築時的用心與技藝。 故宮的設計不僅追求實用功能,更注重美感和象徵意義。門樓上的每一處磚瓦、每一塊石材,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讓人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
Thumbnail
這是在故宮山下大門畫的,整個故宮看起來很有威嚴氣勢。當我站在故宮山下大門,仔細觀察那高大的門樓和精美的雕刻,仿佛能夠穿越時空,感受到當時建造這些偉大建築時的用心與技藝。 故宮的設計不僅追求實用功能,更注重美感和象徵意義。門樓上的每一處磚瓦、每一塊石材,都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讓人不禁讚歎古人的智慧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板倉聖哲教授亦莊亦諧說出:自從故宮七十週年展以降,每逢重要節慶,故宮都會亮相珍藏宋畫。如同宋畫的稀世瑰寶,故宮收藏固堪傲視全球,但若行禮如儀、照本宣科,能否引人關注已不得而知,遑論帶動鑑賞與研究的新熱潮了!展覽的當代化,實在是故宮責無旁貸的挑戰。
Thumbnail
大約半年前,我與某旅行社配合,成為他們「故宮小小導遊」活動的導覽員。簡單來說,就是帶領小朋友認識故宮的文物與故事。我也因此去做了故宮文物的功課,雖然為數不多,也稱不上是資深研究者,但至少在常設展以及裡頭知名的文物我都有所探究。 就我的觀察,我發現許多陶瓷器上有吸睛的動物元......
Thumbnail
大約半年前,我與某旅行社配合,成為他們「故宮小小導遊」活動的導覽員。簡單來說,就是帶領小朋友認識故宮的文物與故事。我也因此去做了故宮文物的功課,雖然為數不多,也稱不上是資深研究者,但至少在常設展以及裡頭知名的文物我都有所探究。 就我的觀察,我發現許多陶瓷器上有吸睛的動物元......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今天,期待著參觀經過六年改建後,煥然一新的國家歷史博物館。到了那份期待與興奮,我知道,這將會是一趟意義非凡的旅程。走進博物館大廳,我被眼前的情景所震撼。整個格局都改變了,展廳中央開了好大樓梯,讓我不禁感慨萬千。也不知這樣的設計是好是壞。 1929年12月,震驚學術界的北京人頭骨化 石在周口店附近發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一開始抱持著美好的想像進來,想像每個人就像醫務人員一樣,環境是那種特別乾淨整潔的,然後設備很齊全,進來以後會認為,在這樣一個環境修文物,文物能修好嗎?」─木器修復師 屈峰 北京故宮現藏180多萬件文物,每年在70多個展廳展出1萬多件的文物。修復以展覽的急迫性為先後考量,琳瑯滿目的文物
Thumbnail
且看宮門開放的那晚展開的魔幻盛宴。
Thumbnail
且看宮門開放的那晚展開的魔幻盛宴。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