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場山難搜救任務

2022/04/22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6月結束了民間單位開辦為期3個月的山域訓練,順理成章的成為了"搜救員",但其實心中非常的不踏實,我自己的戶外技能都還有到達完美就要去救難了嗎?重點是...你們沒教過「怎麼救難」呀!雖然在這之前我已經具有義消身份且參予過就救災,但畢竟城市救難與山區救難根本南轅北轍,此外官方與民搜的指揮派遣流程也都不相同,要如何依循呢?不知道,也不想問因為大概也問不出個所以然。
7月通報一位老師下山時失聯,搜救任務持續了數天仍無法尋獲,同期夥伴含我共六人便參加了本次的搜救任務。早晨抵達官方指揮所,現場為園區內休憩涼亭共有左中右三座,指揮所設立於中央有官方消防人員,左側涼亭有物資及不少已報到的民搜隊員,原本要移動到右側涼亭待命,此時卻衝進來數名民眾快速佔據涼亭,攤開茶桌與涼椅展開了愜意的避暑饗宴,絲毫不避諱印有"救災指揮中心"旗幟聳立在現場;更讓我訝異的是我竟然這群人中認出了一位不熟識的同學父親....。
指揮中心涼亭,此為勤務結束後拍攝,右側民眾已經下山
待命期間陸續有隊伍被徵召出去支援,我們這一隊比較多新人,能執行的項目確實也有限,我們這組的小隊長是大兩期的學長,但他對搜救任務要執行的內容其實也是一知半解。一群人就這樣從早上七點待命到接近十點,沒有隊伍運用的規劃,沒有人告知接下來會做什麼,只說原地待命。
或許是有人發現涼亭裡竟然有閒置人力,便派了涼亭後方的區域給我們搜索,一樣沒有任務提示,也不太清楚要搜索什麼但至少能離開涼亭活動一下總是好的。
下到後方林區,地形其實非常陡峭,但那時候年輕且身強體壯所以沒有太大問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林區內因為投入許多的人力,地面已經踏出了新的鬆軟路徑,植披也幾乎都被掀起可謂寸草不生;我們下了一段高度後便往右切,進入涼亭後下方的林區開始搜索,一行人各自往不同方向、倒木等可能區塊查看,在陡峭的坡地前進外還需要開闢路徑又要進行搜索其實過程並不輕鬆,但感覺的出來大家都盡心盡力得去執行任務並沒有人喊苦。
原來我是唯一有配戴頭盔的人
本次徵招出勤自行準備了一天份的糧食、炊事用具、雨衣褲、 登山杖等必備用品,另外再加上攀登用的勾環、下降器、吊帶、頭盔等加上38L中型背包也是份量十足;結果我們這一隊根本沒有攜帶公裝繩索,所以這一袋技術裝備根本也派不上用場。
短短一個多小時一行人也已經滿頭大汗,中午十分就近找到一塊開闊地後幾個人簡單快速的用完餐,忽然在距離我們前方約50公尺的山坡地發出轟隆聲響,然後攜帶著巨木整片滑落到溪谷⋯。一夥人面對這突然出現的狀況露出訝異的表情,但大家也只是默默地往反方向撤離,是因為坦然面對還是不想面對不得而知;老家在南投山區的我即使已對土石流、山崩落石、溪水暴漲、道路掏空畫面早已司空見慣,但對原本要前進的區塊大面積的崩落心中仍是震驚不已,如果我們沒有停下來用餐,或者我們再吃快一點提早幾分鐘出發⋯是不是就一起下去了呢?
用餐的眾人混然不知前方坡地將在接下來數分鐘後整片滑落
搜索無果後回到指揮所後提交GPS軌跡並等待下一步指令,因為沒有資訊的接收來源,至少我個人已對失蹤者不報任何希望,此時忽然一陣騷動說已經找到失蹤者,而官方消防單位被一位知名人士圍住後粗暴的推開並逃進了電話亭內講電話,眾人將電話亭團團圍住的對峙畫面就在眼前上演。
收到尋獲消息眾人開始忙碌起來,沒人理會我們這群菜鳥,簽了退勤後便驅車下山結束了首場支援勤務。回到家中陸續收到直升機吊掛,人員平安撤離的消息,雖然參與其中但心中卻有好似與我無關的奇妙空虛感;對失蹤者在多天後能存活深感佩服,卻又對其下山時錯過右邊的停車場出口而繼續往山谷走感到不可思議。
多日後與參予同勤務不同天的同梯聊起支援過程,才知道他們有跟著主要隊伍進行搜索但任務是背負繩索等器材,兩個人各揹著百米靜力繩跟金屬器材跑上跑下接近虛脫狀態,而一天下來這些器材完全沒有使用過。
這場勤務結束後,我開始思考山域搜救應該是甚麼樣貌?要如何提升搜救效率?要如何有效整合人力物力?我一個民間人士又應該要扮演什麼角色呢?官方民間指揮所要該扮演甚麼功能?
眾多的疑問逐漸在心中開始發酵。
黑手吉米
黑手吉米
遊走在自行車零件與地圖等高線中的熱血大叔。一位車店經營者,同時也是義消同時跟民間搜救員。自行車環島5次,高山百岳十來座,中級山則超過40座。每日行程是在不同的地圖軟體間探索,分析案件,鑽研山域搜索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