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新手涉足登山領域的困難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raw-image

近期看到許多山難事件,引起社會對於開放山林政策與登山安全的討論。作為一個山齡剛滿一年的新手而言,相對能理解剛涉足登山領域時的困難,而這困難有屬於個人的,也有台灣登山教育的困境。我在今年參與了中華山岳協會開設的山域嚮導課,還有各種大大小小團體的山岳和急救課程與認證,在此拋出一些想法,期待激盪社會對話。

回顧這一年來,許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想去上嚮導課?」其實,我的出發點非常單純。當我第一次登上台灣的高山,被山上的美景所感動,想著未來想要繼續爬山。但,通常會遇到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1.身旁有沒有一群喜歡登山、也了解登山運動的朋友?

2.要學習登山知識的話,要去哪裡學?

raw-image

系統化學習山域知識

我先試著回答第二個問題,山域系統的知識龐雜,從基本的裝備須知,到進階的方位判讀、醫學、氣象等。許多知識都不是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或是給你一本書,就可以完整學習到。正當我在苦惱山域知識破碎、不易系統化學習的時刻,我看到了中華山協開的山域嚮導的課程。這對於一個全然新手的我來說,簡直是一帖大補丸。

從山岳概論、登山裝備、醫學、安全等領域,嚮導訓都找一位老師耐心地傳授經驗,當然也包括了術科的練習。如果沒有這樣的課程,我真不知道該去哪裡習得這麼完整的知識。事實上,我認為這樣的課程應該不只限於有志嚮導的民眾,更應該系統化地提供給諸多登山新手。

raw-image

隊伍是休戚與共的共同體

回到第一個問題,「身旁有沒有一群喜歡登山、也了解登山運動的朋友」。即使這幾年登山運動的風潮漸興,但對於登山新手而言,或是當時的我而言,朋友圈很少是能湊成一團,4人至8人隊伍,這樣對於包車或租車都比較省。朋友圈未有足夠登山的人,會發生幾個情況:首先,沒有定期爬山,並不利於累積登山的體能與經驗;再者,沒有跟著資深的前輩,知識也無法傳承或是共享;最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腳又很癢怎麼辦?通常就是網路上找人自組,或是跟著商業團。先不論商業團對於登山安全意識養成的利弊,以網路自組來說,絕對會帶來更高的風險。

所以,當我去上山域嚮導的課程時,我也有著另一個明確的目標:結交一群志同道合,未來也可以一起爬山的夥伴。對我來說,一起上山這件事是意義非凡的,隊員的組成都會影響到隊伍的安全,隊伍是休戚與共的共同體,彼此要有同樣的風險意識,要有接近的體能,要知道誰都不會把誰拋下。

對於開放山林的方向我仍是樂觀其成,但這中間的陣痛,絕對會是這一兩年迫切需要面對與處理的議題。當我們再獲知山難的事件時,探究事件發生的結構性問題,思索如何系統性解決,會比檢討家長,檢討當事人更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原文刊登於靠北登山社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島嶼冒險誌的沙龍
3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陪著講師慢慢走到上課的地點,這些年來,第一次以非講師的身分參與,心情有點小複雜,以前在開課前,我總會專注的備課,沒有心思和旁人交談,現在,可以和對方受訓人員話家常,感到輕鬆,另一方面又覺得,那個舞台...
Thumbnail
陪著講師慢慢走到上課的地點,這些年來,第一次以非講師的身分參與,心情有點小複雜,以前在開課前,我總會專注的備課,沒有心思和旁人交談,現在,可以和對方受訓人員話家常,感到輕鬆,另一方面又覺得,那個舞台...
Thumbnail
有登山車、有護具、有教練、有司機、有場地、有鼓勵、有冷飲、小孩有玩伴,我就問,還有什麼阻擋得了我 have fun?
Thumbnail
有登山車、有護具、有教練、有司機、有場地、有鼓勵、有冷飲、小孩有玩伴,我就問,還有什麼阻擋得了我 have fun?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爬山於是有了不同的風景。有時為著自己爬,但有時也練習領著別人爬。
Thumbnail
下到後方林區,地形其實非常陡峭,但那時候年輕且身強體壯所以沒有太大問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林區內因為投入許多的人力,地面已經踏出了新的鬆軟路徑,植披也幾乎都被掀起可謂寸草不生;我們下了一段高度後便往右切,進入涼亭後下方的林區開始搜索,一行人各自往不同方向、倒木等可能區塊查看...
Thumbnail
下到後方林區,地形其實非常陡峭,但那時候年輕且身強體壯所以沒有太大問題。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林區內因為投入許多的人力,地面已經踏出了新的鬆軟路徑,植披也幾乎都被掀起可謂寸草不生;我們下了一段高度後便往右切,進入涼亭後下方的林區開始搜索,一行人各自往不同方向、倒木等可能區塊查看...
Thumbnail
我必須要很坦白說,我認為登山車並不是一項容易入門的運動;如果你選擇了不對的車,騎在不對的地方,跟到不對的人。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很有可能會毀掉你對於這項運動的認知,並且扼殺了你從事這項活動的興趣。 舉我自已的例子來說好了,我第一次真正算是騎林道的體驗就很差。 說實話,那次真的是嚇死人了。
Thumbnail
我必須要很坦白說,我認為登山車並不是一項容易入門的運動;如果你選擇了不對的車,騎在不對的地方,跟到不對的人。 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很有可能會毀掉你對於這項運動的認知,並且扼殺了你從事這項活動的興趣。 舉我自已的例子來說好了,我第一次真正算是騎林道的體驗就很差。 說實話,那次真的是嚇死人了。
Thumbnail
一位年輕人傍山而居,天天想著不知爬上那座山會看到什麼景象,有一天他終於啟程,出發了。他來到山腳下,遇到一位剛下山的旅人,年輕人問他是如何爬上去的,山頂風景如何? 旅人跟年輕人說了自己爬山的方式,還分享自己在山上看到的景色及心情。 年輕人聽完後,覺得這方式太辛苦, 他想,再問問其它人吧。  沒多久,他
Thumbnail
一位年輕人傍山而居,天天想著不知爬上那座山會看到什麼景象,有一天他終於啟程,出發了。他來到山腳下,遇到一位剛下山的旅人,年輕人問他是如何爬上去的,山頂風景如何? 旅人跟年輕人說了自己爬山的方式,還分享自己在山上看到的景色及心情。 年輕人聽完後,覺得這方式太辛苦, 他想,再問問其它人吧。  沒多久,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