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新手涉足登山領域的困難

2021/03/12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作為一個剛入山一年的新手,我試圖從體制面來看新手可能會面對的困難,相信可以讓許多剛涉足登山領域的民眾有感。
近期看到許多山難事件,引起社會對於開放山林政策與登山安全的討論。作為一個山齡剛滿一年的新手而言,相對能理解剛涉足登山領域時的困難,而這困難有屬於個人的,也有台灣登山教育的困境。我在今年參與了中華山岳協會開設的山域嚮導課,還有各種大大小小團體的山岳和急救課程與認證,在此拋出一些想法,期待激盪社會對話。
回顧這一年來,許多人都會問我:「為什麼想去上嚮導課?」其實,我的出發點非常單純。當我第一次登上台灣的高山,被山上的美景所感動,想著未來想要繼續爬山。但,通常會遇到兩個非常現實的問題:
1.身旁有沒有一群喜歡登山、也了解登山運動的朋友?
2.要學習登山知識的話,要去哪裡學?
新手進入登山領域時,會遇到兩項現實的問題:1.身旁有沒有一群喜歡登山、也了解登山運動的朋友? 2.要學習登山知識的話,要去哪裡學?

系統化學習山域知識

我先試著回答第二個問題,山域系統的知識龐雜,從基本的裝備須知,到進階的方位判讀、醫學、氣象等。許多知識都不是可以在網路上搜尋,或是給你一本書,就可以完整學習到。正當我在苦惱山域知識破碎、不易系統化學習的時刻,我看到了中華山協開的山域嚮導的課程。這對於一個全然新手的我來說,簡直是一帖大補丸。
從山岳概論、登山裝備、醫學、安全等領域,嚮導訓都找一位老師耐心地傳授經驗,當然也包括了術科的練習。如果沒有這樣的課程,我真不知道該去哪裡習得這麼完整的知識。事實上,我認為這樣的課程應該不只限於有志嚮導的民眾,更應該系統化地提供給諸多登山新手。
結交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隊伍是休戚與共的共同體

回到第一個問題,「身旁有沒有一群喜歡登山、也了解登山運動的朋友」。即使這幾年登山運動的風潮漸興,但對於登山新手而言,或是當時的我而言,朋友圈很少是能湊成一團,4人至8人隊伍,這樣對於包車或租車都比較省。朋友圈未有足夠登山的人,會發生幾個情況:首先,沒有定期爬山,並不利於累積登山的體能與經驗;再者,沒有跟著資深的前輩,知識也無法傳承或是共享;最後,如果找不到合適的人,腳又很癢怎麼辦?通常就是網路上找人自組,或是跟著商業團。先不論商業團對於登山安全意識養成的利弊,以網路自組來說,絕對會帶來更高的風險。
所以,當我去上山域嚮導的課程時,我也有著另一個明確的目標:結交一群志同道合,未來也可以一起爬山的夥伴。對我來說,一起上山這件事是意義非凡的,隊員的組成都會影響到隊伍的安全,隊伍是休戚與共的共同體,彼此要有同樣的風險意識,要有接近的體能,要知道誰都不會把誰拋下。
對於開放山林的方向我仍是樂觀其成,但這中間的陣痛,絕對會是這一兩年迫切需要面對與處理的議題。當我們再獲知山難的事件時,探究事件發生的結構性問題,思索如何系統性解決,會比檢討家長,檢討當事人更能避免類似事件的發生。
    島嶼冒險誌
    島嶼冒險誌
    喜歡散文、喜歡散步,在成為專業山域嚮導的路上。在這裡,我將紀錄各種與山與生活有關的文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