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領導──讀《第二曲線》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頁137–147
以小說《三國演義》來講,諸葛亮、周瑜、郭嘉、荀彧、魯肅等人都算是管理者;而劉備、孫權、曹操、關羽、張飛都算是領導者。也許劉備前期一直缺乏可以固守的地盤,就是缺乏管理者的緣故。或許可以說,領導者懂得帶人做事,比方:桃園結義;而管理者能讓事情做得有效果,例如:隆中對。
    3.1K會員
    1.4K內容數
    叔本華認為不孤獨就庸俗,似乎有道理。目前比較喜歡艾蜜莉‧狄金生那樣,有點與世隔絕,或許像陶淵明說的:「常著文章自娛,頗示己志。忘懷得失,以此自終。」寫詩在我而言,有點像原始人結束了一天的生活,穴居時就著柴火,在牆上塗鴉白天那頭絕美的水鹿。也像是漫遊散步的方式、胡思亂想的方式。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四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抓起沙灘卻是一襲獵裝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更好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空中飛行不是烏龜本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潮聲經常壯闊胸懷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死亡一直守護著我們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愚昧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可能也想看
    近期學習領導與管理的心得不得不說,管理跟領導還蠻吃經驗跟觀念的,沒有在管理職很難訓練。我們可以在當一般員工的時候,藉由唸書與觀察來學習到一些基礎的觀念,但在實作的時候才會感覺到困難性。做決策的時候需要憑過往的經驗,還需要以實際的行為來讓下屬知道自己著重的重點在哪裡,就是身教的部分,最近也看了一些書,書裡面介紹的是管理的工具
    Thumbnail
    avatar
    孫忠邦
    2024-02-13
    #021 領導者如何與時俱進?全球 50 大管理思想家:要做的不是給出答案,而是問好問題文中提到 過去的領導者 就像是站在高山上看著目的地 現在的領導者 則是烏雲籠罩看不清 所以更需要靠團隊的力量 藉由問好問題及良好的溝通 還要試著採納及實踐他們的答案 看完這篇 真的感受到過去的不足 可以調整的部分有下面三點 第一是把What改為How 第二是培養想方法的心態 第三是聽的進去有益的建議
    avatar
    江柏輝(白光)
    2023-11-28
    肯尼閱讀筆記(領導管理) @ 管理者的對與錯 - 43則管理課題解答這本書雖然有些歷史,惟社長多年來管理哲學所反映的現實面,卻也血淋淋的普遍出現在各個年代多數企業中,不諱言其諸多思維蘊含業界普遍受用的寶貴管理哲理,是本值得收藏的好書,小編重點摘錄特別有感的幾點,分享予各位朋友。 「不要用陸軍打水戰(用原有團隊去開創不同領域的新創事業)」
    Thumbnail
    avatar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2023-10-14
    肯尼閱讀筆記(領導管理) @ 馬雲語錄:我們不挖人,也絕不留人馬雲,21世紀的創業傳奇人物,從一位白手起家的老師,搖身一變為阿里巴巴集團主席,即使目前已卸下集團主席的位置,但他的傳說足以留名青史。也許,有人會說,沒成功你講的話都是個屁,而成功人士所講的話都被奉為圭臬。的確如此,但畢竟就是因為他的成功,他的信念與堅持、才能支撐起大家用放大鏡去檢視,他就「馬雲」。
    Thumbnail
    avatar
    人力資源的奇幻旅程 x 肯尼
    2023-10-14
    人才管理與領導力發展這兩個名詞很久了,也常常混用,因為一些技術都有相關。需要評鑑,需要發展,需要回顧,需要能力,個性等等。 最近看到一位學者分辨得好。人才管理是針對誰,在何時選訓用留的問題; 領導力發展是發展什麼,如何發展的問題。 凡事都可以衍伸重新定義。人才管理再擴充可以談內外環境swot,人才供給需求,以及如何因應
    avatar
    Louis Liu
    2023-06-28
    許宗蔚:一種描繪自己與他人心理地圖的能力——導讀《心智化:依附關係.情感調節.自我發展》心智化的形成是嬰兒透過探索他人的心智來理解自己心智的一個歷程,所以心智化能力的發展非常仰賴他人,而這個「他人」,則會是我們每個人一出生後的主要照顧者:母親(及父親),我們的原初客體。父母透過情感鏡映,幫助嬰兒發現自己的情感,進而發展出情感調節的能力,奠定心智化的發展。
    Thumbnail
    avatar
    心靈工坊文化
    2021-05-06
    對傳統管理典範之挑戰──毛治國《管理》導讀/許士軍至於管理這一學科究竟是「科學還是藝術」,長久以來一直是個不斷論辯的問題,書中作者也提出他的看法,予以澄清。作者對這問題的剖解,既有三度空間論述,又有二元論的呼應:對於前者,他認為管理兼具知性(客觀地認知事實)、理性(主觀地取捨價值)和感性(有節有度地表現行為);然而在於後者,則有「術與道」、「用與體
    Thumbnail
    avatar
    NYCU PRESS說書中(陽明交大出版社)
    2020-03-13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八與結尾第八章:尾聲 此章將總結過去幾章,在1937年中日正式爆發戰爭後,1939歐戰爆發,讓局勢更加複雜,1941年美國參戰,一切都不同了。 第一部分 :中日戰爭爆發。 局勢概觀:日本的勢如破竹,以及蔣介石的精銳中央軍潰敗,使得德國面臨不一樣的遠東關係。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七第七章:中國的現代化 此章很多數字跟實行結果,筆者主要講影響狀況跟大致結論,細節不多敘述。 第一部分:雙邊的進出口關係。 1933-1937:
進出口量翻了好幾倍,中國在1937成了德國出口的第三大貿易夥伴,從中國進口的貨物,也相對上升到第三大進口國。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
    導讀與重點整理—《德國與中華民國》之六第六章:法西斯與新生活運動 此章主要著重在探討,德國與中國關係的文化部分。第一部分 :中國看德國 肯定的態度:
中國普遍的看法是,德國人精神上力求精確,做事有無比的熱忱。穩健且踏實,充滿活力又具被耐心。
    Thumbnail
    avatar
    王立第二戰研所
    2007-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