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居所】文協百年‧時空重現: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21/10/17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阮是開拓者,不是憨奴才──蔡培火〈台灣自治歌〉
一百年前的今天,由台灣菁英仕紳籌組的台灣文化協會在靜修高等女學校成立,在新舊文化更替的時代背景下,開啟了台灣歷史上思想最奔放多元的文化啟蒙黃金年代。而一百年後的現在,時空更迭,在疫情仍舊蔓延的情況下,人們被迫改變原本的習慣,創造並適應新的生活模式,又是一次新舊交替的時期來臨。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二○二一年,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後已經過了百年光景,現在的台灣,越過日本殖民時代,也走過白色恐怖那個禁聲的年代,來到了如今社會豐富多元,卻也處處隱含衝突的轉變時期。我們都還正在摸索下一個百年,台灣該往哪一個方向走,或是自己可以為這塊土地做些什麼,但如果不認識或是不記得這段前人奮鬥的足跡,或許也無法對未來的走向稍微有些清晰的看法。
回望過去菁英們以新文化運動開啟台灣文化的美好年代,其實也不難看見在這些活動背後,志士們為了理想而受到當局責罰判罪,深陷囹圄的遭遇。口耳相傳或有可能失真,文字紀錄或有未盡之處,當這些歷史曾經被避而不談,導致大多數人不知道、不認識、不記得,在這樣的情況下,又想重新提起這段重要歷史,或許,位於大稻埕街區,寧夏路與錦西街交叉口,前身是日治時期的新台北北警察署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正是對這個歷史意義的時代的回應。
曾經關押犯人的舊地,成為銘刻歷史的新址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的棕色外觀,與北警察署原本的紅白兩色的外觀相差甚多,但這麼一座以淺棕色為主要色調的建築,卻意外讓人站在外面觀看時,感到一種沉靜,不再帶著侵略性與威權感,我想,這或許也是一種對於過往的敬重吧!
走進場館,在右轉進入一樓的展覽區以前,首先吸引我目光的是連接各個展覽室的廊道,最前方的一節以黑色鏡面裝飾,反射著館內柔和的燈光,從黑鏡上反射的光線並不刺眼,但可能是因為背景是黑色的,再加上反射光並不強烈,隱隱讓人聯想到幽幽微光的感覺,搭配著一路延伸而出,懸掛在天花板照明的玻璃燈,就像當時的菁英仕紳們在殖民政府的管控下,努力地為台灣人民點起照亮前路的燈一般,幽微但堅定。
認識一件史事,最先需要知道的不外乎就是事件發生的原因,而站在這塊當初事件發生的這塊土地上,即使物換星移,滄海桑田,也仍舊可以在這個地域上找到痕跡與見證。
館方以地圖、望遠鏡,以及AR技術,設計了一個互動裝置,打造出一個小小的空間。觀眾可以親自操作望遠鏡,在前方的地圖上找到相關的歷史地點,再藉由側邊的影片語音說明,讓觀眾能夠用自己的手、眼、耳,一步一腳印的在地圖上認識這些地方與事件間的關係。
新文化運動歷史地點AR地圖設施
大稻埕是人文薈萃之地,作為孕育新文化運動的地方,這裡也培育了許多台灣本土的藝術家與文學家,雕塑家黃土水、畫家郭雪湖、陳清汾、陳德旺、洪瑞麟等人皆出生於大稻埕,而一九三○年代興起的流行音樂,第一首在台灣廣為流行的〈桃花泣血記〉,歌詞就是出自天馬茶坊負責人詹天馬之手,而至今仍傳唱不絕的著名歌曲,如〈望春風〉、〈雨夜花〉等,則是大稻埕音樂家鄧雨賢的著名作品。
我想,可能就是因為大稻埕這塊地靈人傑的土地,再加上時代推移的必然,造就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最佳狀態,才能夠催生出在台灣歷史上如此重要的台灣文化協會,以及新文化運動,讓台灣本土的文化不只獲得本地人的共鳴,也推向島外人士的視野。
親身走進鐵牢,才能稍微了解當年的艱辛
台灣文化協會以「謀台灣文化之發達」為宗旨,透過各地方支社,利用發行會報、舉辦文化演講、設置讀報社、表演話劇、播放影片等方式,來對抗殖民政府的政治箝制與知識封鎖,從文學、戲劇、電影,到美術、音樂,為人民帶來新時代精神,方方面面都對台灣的社會文化影響深遠。
然而,這樣的作為必然引來殖民政府的高度關切以及打壓,包含蔡培火、蔣渭水等人在內,眾多支持這項活動的仕紳們都曾經被抓捕入獄。他們當時就是被關押在台北北警察署,也就是現在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內。
從牢內朝向牢門向外拍,一桿桿木棒隔成了一個全無隱私的空間,窗戶照進的光那樣明亮,距離通往外界的大門也如此地近,但這近在咫尺的距離,卻遠若天涯。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內保留了當時的審訊室、牢房、監視台,以及用以懲治犯人的水牢。參觀時,有一名志工就坐在拘留所區域的大門口,雖然燈光和緩明亮,卻還是讓我恍然間有種遇到獄卒的錯覺。
一踏進拘留所空間,裡面沒有架設燈光設備,光源來自於透過窗戶射入屋內的天光,將限制與壓迫的感覺渲染得更深。我看著眼前用粗木架設隔出的監牢,牢裡除了一個用矮木板擋住蹲式馬桶的「廁所」以外,就是一個館方因應展覽需求擺設的黑木櫃子,空曠地令人備感壓力與不安。
我彎下腰,抬起腳,有些艱難地從矮小的牢門鑽進牢內,向外看去,可以看見窗戶外的綠樹紅花與建築物的一部分,透過光線強弱可以判斷外面是晴雨或是陰天,明明外面的一切都是那麼地近,只隔著一道牆,卻也偏偏是那麼地遙遠。
牢裡的大櫃子,上兩排抽屜可以拉開,拉開以後會看到曾被關進監獄的台籍菁英們在獄中留下文字部分節錄,如蔡培火的〈台灣自治歌〉,蔣渭水的〈獄中日記〉、〈北署遊記〉等。我看著那記錄著理想藍圖與獄中生活的字字句句,不禁想,如果沒有他們的這一番作為,現在的台灣文化絕對就不會是如今的樣貌了吧?
館內一樓是常設展區,以及餐廳八斤所,二樓則是特展展區。目前二樓特展區因應文協百年‧新文化運動月活動,正在展出〈趣吧!與百年前的趣味相遇〉特展,展期從今日起到今年12月5日,展示日治時期台灣民眾與仕紳的休閒娛樂與休憩空間,也設置了一些小遊戲讓觀眾可以遊玩。
如果你來到大稻埕,想更深入了解這塊人文之地的文化氣息,如何影響了台灣歷史的發展,以及各方面的文化推動,散步到這裡來吧!實地走訪,親身感受,說不定會有更多不同的想法被激盪出來喔!
場館資訊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參觀時段:每週二到週日(週一休館),9:30~17:30
門票:免費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個愛心,拍個手,追蹤我的專題,或是點去右上角的主頁看更多文章喔!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一場電影,一齣戲,一本書,一段旅程 在場景與景色的變換,在人物角色的情感中流連,在紙頁的字裡行間, 透過五官感受他們的故事,感情與生命脈動,最後彙整成我流感受的小小心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