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二期】2700K小巷遇見光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2016/002《前山報》

◎ 黃飛霖

「2700K」是暖黃光之色溫範圍的起始,是家用燈泡常用的色溫值,這個名稱同時也是一個由三個藝大生一凌宗廷、黃羽光與林芳曲共同組成的光景藝術團隊名稱。他們正在台北的小巷、老屋、廣場舉辦名為「光跡地圖」(Soft Explosions)的藝術計畫,以「分享」作為開端,直接將藝術帶入日常的生活場域,開啟與民眾對話的可能性。
raw-image

分享溫暖的光芒

Soft Explosions起源於2014年末參與由德國藝術家Juliane Stiegele帶領的《跨領域創作思考工作坊》,工作坊以「以1度C溫暖這座城市」為主題,以創作介入城市,試圖改變人與人原本冷漠的關係。

2700K在城市的街頭角落裝置燈點,任何經過的行人都可以自由且無償地將燈點取下,並以此與陌生人建立一個偶發的連結,而這些燈點將如星火般,藉由觀眾的移動來產生花火的軌跡,在社會中緩慢綻放出一場柔軟的爆炸,猶如一張巨大的光跡地圖。透過這份能量,試圖激起市民對於藝術的另一種想像。

2700K團隊成員都有一顆老靈魂,喜歡與陌生人接觸聊天,而在藝術計畫推動的過程中,因為小燈聽到了很多在地老故事。

2700K嘗試創造一件讓觀眾親近,且能與藝術家本人互動的光景作品,於是以「燈光」這個容易吸引人靠近的溫暖物,在城市中容易被遺忘的角落,繫上數百個透明發光小燈,靜靜等待有緣人走入他們布下的光景網絡,與其分享創作的理念與動機,並且開放燈點免費且自由選擇地讓觀賞者帶走。

他們也曾經以藝術游擊方式在華山文創園區他們也會經以藝術游擊方式在華山文創園區快閃展示,因為沒有事先申請場地展演,行動過程不斷遭到警衛驅趕。在此地的參與者多為學生與觀光客,許多人停留拍照,或許是因為華山本身的展演性質,觀眾似乎對於燈點的出現不特別感到意外,也對藝術的親近性會因為場域的不同,而隱而帶有政治性與階級意味。

藝術品不用錢喔?

為了降低隔閡,2700K將作品置於日常生活場域,且設定不須付出任何金錢就能帶走,藉此誘發觀眾詢問:「這是什麼?」、「你在幹麻?」、「這是在賣的嗎?」、「要送我喔?這貴嗎?」、「是哪個單位要你們做活動?」、「做這個目的是什麼?」、「看起來很像商品耶,為什麼不用錢?」、「藝術品不用錢喔?」、「如果我在家也能把這東西做出來,還叫藝術嗎?」 |

對於藝術家來說,作品在失去標價與藝術機構的背書後,對於觀眾的價值會剩下什麼?他們是否還會認同它是一件作品?甚至認同其中挾帶了某種精神意義?

2700K在街頭上面對各種提問與想像,也在與有緣的觀賞者對話,漸漸瞭解大眾對於藝術的想像與看法,他們以最有限的創作經費,在有暖意的行動力下,獲得許多觀賞者的回饋,而台灣社會對藝術創作者其實很溫暖,有時候跟觀賞者表明不用付錢帶走小燈,但有些觀眾還是會體貼地拿麵包、水果,甚至一片形狀特殊的樹葉交換燈點。若您有機會在街頭遇見了他們,記得不要害羞地走入光點網絡,交錯的光芒將帶給您回憶、想起生活種種、記得曾有夢想的決定。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因為美麗的霓虹,城市越夜越美麗,這夜之精靈隱匿於繽紛面目之後的,是深奧的哲理。
Thumbnail
因為美麗的霓虹,城市越夜越美麗,這夜之精靈隱匿於繽紛面目之後的,是深奧的哲理。
Thumbnail
高美書屋看到這一款,很美的顏石臘筆,小小一塊地讓人愛不釋手,試畫的時候會因為不同的角度方向帶出不同混和的色彩,有種很驚奇的奇幻感受。 常常在試畫或是試寫的時候更喜歡試畫紙,那是經由無數的過路客而彩繪的共同作品,沒有分年齡、你我、性別,甚至族群,無論是不是特地或者無意的去寫去畫,那更像是一種大家保有的
Thumbnail
高美書屋看到這一款,很美的顏石臘筆,小小一塊地讓人愛不釋手,試畫的時候會因為不同的角度方向帶出不同混和的色彩,有種很驚奇的奇幻感受。 常常在試畫或是試寫的時候更喜歡試畫紙,那是經由無數的過路客而彩繪的共同作品,沒有分年齡、你我、性別,甚至族群,無論是不是特地或者無意的去寫去畫,那更像是一種大家保有的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A.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Thumbnail
Soft Explosions起源於2014年末參與由德國藝術家Juliane Stiegele帶領的《跨領域創作思考工作坊》,工作坊以「以1度C溫暖這座城市」為主題,以創作介入城市,試圖改變人與人原本冷漠的關係。
Thumbnail
Soft Explosions起源於2014年末參與由德國藝術家Juliane Stiegele帶領的《跨領域創作思考工作坊》,工作坊以「以1度C溫暖這座城市」為主題,以創作介入城市,試圖改變人與人原本冷漠的關係。
Thumbnail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日期:即日起~2022/4/3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偶希都理 臺灣旅遊~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taiwan/home
Thumbnail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螢光異變」戶外裝置展】 日期:即日起~2022/4/30 地點: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C-LAB(臺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偶希都理 臺灣旅遊~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taiwan/home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Thumbnail
城市是人類聚落目前最進化的型態。那裡蘊含了各種的興盛與茁壯,也藏著蛻變過程所留下的疤。
Thumbnail
城市是人類聚落目前最進化的型態。那裡蘊含了各種的興盛與茁壯,也藏著蛻變過程所留下的疤。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