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設週記-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建築學令人驚奇,因為那是一種藝術,它並不由科學的進展驅動,而是被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所驅動,被我們身處的社會所驅動。
-Renzo Piano
我們究竟是過了三百六十五天,還是一天,過了三百六十四遍?
-Peter Funch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自然而然失去了遊走在其中的可能性。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被城市給牽著走了?
隨手紀錄的一些城市狀態

研究動機&目的

一直以來,我發現我對於圍繞在我們生活中的樸實、微小的事物很感興趣,他們可能很不起眼,但他們卻在城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希望可以研究我自身感興趣的事。我給我自己的四個關鍵字是矛盾、觀看方式、習慣和推理。我所認為的城市中的矛盾現象,最一開始我先關注違建、加蓋、外顯的設備、管線等。這些對於大家來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反映了真正的生活樣貌,但大部分人對於它們的印象卻是負面的。大家都希望它們可以隱藏起來而不是外顯於城市中。常常有設備或管線的立面被大家稱之為"背面"。印象中我在大二的設計-清香飯店的課題時,觀察到模範街也是一樣的情況。大家所走的那一條整齊的立面被稱為正面;而他的背面則充滿加蓋、設備等,但卻是這樣的背面吸引著我,看似雜亂,卻充滿了生活的痕跡,也反映了真實的生活。
而在這之中,我想做的則是藉由我的設計或研究去討論它們。
某次暑假實習,幾天的上班路,在同一個點拍照的疊加。

議題分析

議題思考

在城市中,有許多的矛盾現象,我很感興趣,因此想以這個當作畢業設計的題目來討論。希望以我自身的觀點來觀察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一個有生命力的地方,我認為很大一部分源自於生活。平常我就蠻喜歡觀察城市中的很不起眼的一面。對於我來說,或許它們代表的意義更是一種生活的痕跡或反映常民真實生活的樣貌。而正是這些微小而不起眼的事物,豐富了我們的城市。不再是一樣的街道景象,開始有了不同的人使用過的痕跡、居住的習慣等等,這些都造就了不一樣的街道景色。

議題提問

對於城市習以為常的我們,如何破除原有的認知?
究竟是我們打造了城市的模樣,亦或是城市潛移默化了我們?

初步觀察的矛盾現象

城市中的矛盾:違建、加蓋等反映出人對於建築不合使用、空間不足等,是真實的日常生活,卻被認為是負面的
建築中的矛盾:管線、設備提供舒適的生活,也不可或缺,卻是被大家隱藏的存在。
空間中的矛盾:空間的尺度不合乎一般的想像,像《譫狂紐約》提到的,針:具有象徵性,卻沒有多少實際的空間。或一個很大的空間卻沒有實質的機能。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同樣的路線、同一個停靠點...,自然而然遺失了城市中遊走的機會。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被城市牽著走了?我想利用城市中矛盾和不合理的現象來當作誘發器,讓人們發現城市不同的可能性。
在城市中上演推理劇,透過城市中透露的符號、線索,一層一層打開城市。

案例分析

2022大評圖入圍作品
機械與人的大樹—秋葉原精神的反語/小村龍平/2022IEAGD、2022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
這是今年入圍大評圖的日本的作品,以生活中的設備、管線配置、構造物等,將其作為外顯於城市中的物件。他認為在東京的街頭,充斥著玻璃景象,令他覺得空虛。他的設計將基礎設施作為「樹幹」,水泥板作為因人而存在的「葉」,在都市呈現一顆多樣複雜的「大樹」。他期望讓機械、人互助循環,最後能成為自給自足的新型都市。在這個操作上,我覺得還蠻有趣的,將他所定義的大樹,視為一個微型城市。在那裡,有能源的提供,有各種活動的發生,而他將這些設備、管線開放,不再只是關在盒子裡,跟人開始有互動,可以看的見。我覺得這是它特別的地方。
2016淡江畢業設計作品
2016淡江畢業設計作品
都市失語小屋/蔡俊昌/2016淡江建築畢業作品、2016IEAGD
這一個作品是2016淡江建築的其中一個畢業設計作品。我很喜歡這個作品。他希望存在於生活的細戒備注意,透過物件式的建築,重新組構與介入日常,產生不同的想像。透過一些介入日常的建築販賣機,給生活帶來擾動。這些移動式的物件,穿梭於巷弄中,藉由不同的調整與自由組構,重新賦予社區新意象。這個設計以微小的物件催化都市中繞道的發生,以玩介入日常路徑與空間,以此來發生意外的空間經驗。我很喜歡這個設計已很輕、微小的方式來介入這個在規劃下的都市。藉由一些物件式的建築,來輕輕擾動日常生活,試圖發生不一樣的事件。也很喜歡他用玩的想法來操作。
龐畢度藝術中心
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RenzoPiano+Richard Rogers/1977
這是一棟高技建築,將建築整個翻轉,平常藏在裡面的管線、設備、動線等,全部被翻了出來,外顯在立面上。這樣解放了內部空間,可以自由的變動。我也很喜歡他們以人來去思考,將這座藝術中心視為一座市民廣場,讓公共生活在此上演,讓人們在此碰面,為城市增添活力,讓朋友愛人在此約會,讓自發性的演出和展覽在此登場,讓父母帶小孩來此戲耍,讓每個人都能坐在這裡觀看城市生活這齣大戲如何搬演。
他們認為有限制的封閉性建築物對使用者和路過者都會構成束縛。一棟建築物加諸在使用者身上的束縛越少,效能就會越好,壽命也會越長。我們的提案是設計一套開放系統、一組零件和一個框架,將使用者的需求、意識形態與形式統整起來。建築物是公共生活的劇場;龐畢度中心容許人們自由在內外表演,並將舞台延伸到整個建築立面,使民眾的行為也成為建築表情的一部分。儘管這個設計飽受批評,還被戲稱為"市中心的煉油廠"。可能這也帶有點批判意味,但無論如何,我認為這個作品以非常誇張的手法卻輕巧的融入到了環境裡。
拉維萊特公園
拉維萊特公園不同的folies
法國拉維萊特公園/Bernard Tschumi/1998
拉維萊特公園並不是一個只擁有綠地的公園,同時也是文化藝術中心,這裏有分別以科學科技、藝術、音樂和娛樂為中心的不同建築。以點、線、面三個元素構成設計的核心。等間隔分布的folies、線狀道路、不同的開放空間形式,以及原有的建築,這些構成了新的公園。我認為其中代表點的folies很有趣。有一些是附在原有建築上,強調建築立面或出入口的外觀;有一些是挑望台;有些與公園的設施結合而具有實用功能;有些則是沒有明確功能。這些並沒有特定功能,是會隨著使用者需求而改變的。這種不限定機能的建築,依著使用者來去定義功能,我認為很有趣。

設計操作

操作方向

利用觀察到的矛盾現象,重新詮釋並加以空間化。
A.
我們習慣於城市中,自然而然遺失了遊走的可能。所以如何讓人有再其中遊走的可能?我想藉著城市裡的矛盾現象當作誘發器,而這些誘發器就是引導人們在這個地方遊走的機制,讓人發現城市不同的可能性。
B.
探討城市裡的矛盾現象,重新思考它們身處在城市中所代表的意義。
C.
在這裡,是一個逃離現實的樂園,充滿了矛盾與不合理。在這裡,所有的不合理都是合理的。

操作方法

希望以一個推理劇本的方式,在城市中上演一個推理劇,透過城市中透露的符號、線索,一層一層打開城市。
攝影師 觀看者
(提供線索者) (探索城市者)
01. 人們對於城市是麻痺、習慣的。
02. 攝影師開始透露線索。
03. 觀看者發現線索,慢慢打開城市。
04. 城市比起一開始多了不同的樣貌。

觀看方式

切入點的不同帶來不同的解釋(不同面向)

預期基地

目前預期基地要求:偏向都市,能觀察到許多都市現象。
我希望以金門的金城或是基隆市區為基地。會選擇這兩個區域,是我自己相對來說比較熟悉。
金門金城
基隆市區

空間需求

A.散落式的
一趟矛盾的城市探索
可能會根據基地的需求,來設計空間需求,目前可能會有多面向的思考,一方面可能是居民面向的;一面可能是觀光面向的,確切的機能可能還要在思考。但可能會以這個方向來操作。
B.單棟式
一棟強化其矛盾的建築
關於這個,可能就是展演類的機能,可能是展場、藝術中心等。或者是一個體驗館。
C.樂園、園區、開放式的
一個逃離現實的樂園
可能是一個比較有趣的空間,目前想的是園區式的或者是公園,進入這裡,可以逃離現實,在這裡的矛盾與不合理都是合理的,但出了這裡,又會回歸現實。

預期成果

可能會根據最後操作的方向有所不同,在前面提了三個操作方向,可能是散落式的、單棟的或者是園區、開放式的,但不管如何,我期望最後的結果是能輕巧的落在城市裡、街道中。以我的觀點來去看待,也讓使用者以他們的觀點來看待。這個我們所身處的城市中,在街道中、在空間裡,所發生的矛盾之事。我期望以詼諧的角度來去看待,所以會以有趣的方式來操作。像前面提到的以推裡的方式操作,或是以園區式的空間,一個逃離現實的樂園來呈現。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像前面所說的,期許這個微小的一面能被發現,不只是計畫裡的事,這些像意外般存在的事物也能被挖掘。

參考資料

網站:
Facebook|IEAGD 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展覽
https://www.facebook.com/IEAGD
2022卒業設計日本一決定戰
http://gakuseikaigi.com/nihon1/22/index.html
ISSUU|TKU 2016 Thesis Portfolio | Pre-Order
https://issuu.com/tku48ththesisdesignportfolio/docs/issuu01
ISSUU|2016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
https://issuu.com/ieagdxgrat/docs/2016_
Fortune Insight|【城市百態】丹麥攝影師花9年時間駐足紐約街頭,捕捉每天早晨一式一樣的「上班樣」
https://fortuneinsight.com/web/strategy/7589/
XinMedia|龐畢度中心一設計演化、危機挑戰與攻訐
https://www.xinmedia.com/article/180725
Tatler|有讀寫障礙不擅繪圖的建築師如何打造出顛覆建築界的巴黎龐畢度中心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richard-rogers親身揭密幕後興建秘辛
https://www.tatlerasia.com/homes/architecture-design/
有方|伯納德·屈米作品:巴黎拉維萊特特公園,特色“遊樂亭”
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10125043906
金門縣政府圖資雲
https://mapcloud.kinmen.gov.tw/gis/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基隆
https://gissrv4.sinica.edu.tw/gis/keelung.aspx
書籍: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書寫空間,田園城市
John Berger×Jean Mohr|Another Way of Telling-A Possible Theory of Photography|譯:張世倫|麥田出版
Rem Koolhass|Delirious New York|譯:曾成德、吳莉君|原點
avatar-img
149會員
690內容數
#金大建築15歲 +4了!畢業設計相關的文章,不論是自己的畢業設計、參加宜蘭大評圖的心得、或是相關書籍的閱讀心得,都請在「準備發佈」裡的關鍵字中加上「金大建築15歲」。讓我們來好好回顧我們所接力走過的15年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金大建築全體 的其他內容
前言 死亡/災難/意味著甚麼?應該如何面對?ESCHATON 動機與目的 健忘的人們 / 安居樂道的騙局 / 集中處死的場地 / 未雨綢繆的智者 議題分析 防空避難分布圖 / 民房坑道周圍避難設施/避難疏散路線 預期成果 災前 / 災中 / 災後(第二篇有談過了) 完整版計畫書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習慣成自然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一、112學年度碩士班甄選入學簡章(概述) 報考資格: • 【一般組】 2. 具同等學力資格者。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前言 死亡/災難/意味著甚麼?應該如何面對?ESCHATON 動機與目的 健忘的人們 / 安居樂道的騙局 / 集中處死的場地 / 未雨綢繆的智者 議題分析 防空避難分布圖 / 民房坑道周圍避難設施/避難疏散路線 預期成果 災前 / 災中 / 災後(第二篇有談過了) 完整版計畫書
  說起來,文字作為劃分人類從史前時代進入石器時代的指標,作為紀錄事件的媒介便是文字重要意義,當知識能夠不再世代更迭中被世界洪流所淹沒之時,子子孫孫們便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現在,許多事情在這日月如梭的城市步調中如過眼雲煙,轉瞬即逝。   
30年前,網路還沒真的普及,出版管理自國防部指揮的警備總司令部移交民政單位方10年(還要另一個10年才有真正的出版自由),建築資訊的取得管道就是相對少數的進口圖書、進口與國產雜誌,還有更為少數的專業書籍;即使如此,仍會在事務所打工時聽到老師感嘆著:被一堆雜誌追著跑。
習慣成自然
系會長、副系會長究竟在做什麼? 老師開會的時候說了些什麼? 他們又做了什麼樣的決定? 想知道嗎?想知道就要舉手阿!ㄟ不是,只要追蹤Q&A系刊就可以知道! 怎樣?聞到八卦的味道了嗎?那還不快跟上 一、112學年度碩士班甄選入學簡章(概述) 報考資格: • 【一般組】 2. 具同等學力資格者。
前言 一個滿載現代主義幻想的光明城市,背後若沒有忽明忽暗的曲折老巷、冷氣水滴答在浪板上的聲音、以及長滿青苔的水溝蓋等微小的存在,日以繼夜地豐富它的內涵,創造計畫以外的可能性,那麼這座城市也只不過是一台供人類維生的無聊機器而已。 (林思駿《台北建築觀察-當代城市的空間書寫》 ) 研究動機&目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夢境中,場景設定在一個陌生而奇特的城市。這座城市擁有異常的景觀,每天早上,你都需要到一個特定的地方上班,但這個地方似乎十分古怪且不尋常。城市的交通系統也很奇特,似乎沒有什麼可用的車輛。 你試圖通過視訊和LINE來了解更多信息,但這些工具也呈現出奇怪的工藝和形式。這裡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了不
Thumbnail
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日復一日的生活,澆熄以往的熱情,忙碌而繁雜的工作,讓生活枯燥而乏味, 是什麼時候,我失去了對生活的期待。 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街道、巷弄裡的喧囂聲,也隨著夜幕慢慢沉靜下來,然而,市中心聳入天際的大樓,總有幾盞明亮的燈,似乎顯示著都市繁忙的工作,沒有休息的片刻。 「咔—咔咔——咔—咔—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這個夢境中,場景設定在一個陌生而奇特的城市。這座城市擁有異常的景觀,每天早上,你都需要到一個特定的地方上班,但這個地方似乎十分古怪且不尋常。城市的交通系統也很奇特,似乎沒有什麼可用的車輛。 你試圖通過視訊和LINE來了解更多信息,但這些工具也呈現出奇怪的工藝和形式。這裡的每一樣事物都充滿了不
Thumbnail
身邊所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是討厭城市生活,並且對於鄉村或充滿綠意的田園景致懷抱浪漫想像的人,許多作家也以城市普遍心靈冷漠,枯寂的生活來調侃:「所謂城市,就是千百萬人聚在一起,卻過著寂寞生活的地方。」「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有很多種痛苦,有時候希望不理人,有時候希望找個人說話,但兩者均極為困難。」
Thumbnail
在台北市的巷弄裡,我常常能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情懷,一種懷念與感嘆交織而成的情緒。那些熟悉的巷弄,曾經是我們成長的場景,是我們無數次的往來穿梭之地。然而,漸漸地,我們發現這些巷弄正在消失,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被冰冷的水泥所掩蓋。這樣的變遷讓我感到驚訝。 回想起過去,這些巷弄是那樣的熱鬧,那樣的生動。每一
Thumbnail
  Kevin Lynch於1960年《城市印象》(The Image of the City)中提出的城市設計理論,認為城市是由5大要素構成,即1.路徑(paths)、2.邊緣(Edges)、3.地區(Districts)、4.結點(Nodes)、5.地標(Landmarks)。然而,19
Thumbnail
  今天,我想和各位分享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的大海問題?什麼是建築目前最迫切的、最核心的、最本質的、最普遍的問題?每個人答案可能都不同,而我認為的答案是─解構的遺忘。   讓我先從一位建築系畢業生可能面對的問題開始談。什麼是建築系畢業後人人都會面對的問題?「是否到補習班繳補習費準
Thumbnail
什麼是城市?一想到城市最先想到的是哪座城市?紐約、東京還是台北?腦海中是否浮現出交通便捷、商業活動發達、高樓大廈林立、人車多擁擠等畫面?城市為什麼美好,多數人為什麼都嚮往城市?城市是自然產生的的嗎?還是被設計的呢(都市設計)?有可能設計城市嗎?有可能設計只有市中心而沒有郊區的城市嗎?或者說城
Thumbnail
都市有可能被設計嗎?猶記得我當初選擇市府都市發展局都市設計科,便是懷抱著能夠「拯救」「改變」都市的理想而進去的,但事實上,公務員或說基層公務員要有參與到設計的案子幾乎不可能。我曾好奇的問了科內的同仁們,「是誰或者如何決定了都市的這一區要這麼發展?例如:決定此區規劃為藝文特區,然後將桃園展演中
Thumbnail
20世紀興起的現代主義影響了全世界的城市發展,以效率為導向的城市設計,使城市提供給人們的停留空間嚴重遭到侵蝕。隨著70年代歐洲社會運動開始,歐洲各城市首先將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回到人群本體,這些城市空間設計概念可以成為未來城市規劃中的參考,特別地在新興城市的建設上。
Thumbnail
日復一日的生活,澆熄以往的熱情,忙碌而繁雜的工作,讓生活枯燥而乏味, 是什麼時候,我失去了對生活的期待。 午夜十二點的鐘聲響起,街道、巷弄裡的喧囂聲,也隨著夜幕慢慢沉靜下來,然而,市中心聳入天際的大樓,總有幾盞明亮的燈,似乎顯示著都市繁忙的工作,沒有休息的片刻。 「咔—咔咔——咔—咔—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