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線看展!禪意與不義監獄 《複調神話》 -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系列(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攝影 : Peiwen.k
以下攝影均為展場翻拍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複調神話>展間散落於九單藝術實踐空間以及臺藝大藝術聚落。在老房子遊走的藝術館,不再侷限在一個室內展覽。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這篇是下集,私心分享三個筆者最喜愛的展品。

《生命中的紋路》拉飛·邵馬
展間如同藝術家工作室的移址。檜木的香味佔據整個空間。許多木頭看似半完成品的錐體,違背地心引力的向上延伸。
也許是大地的觸手?也許是生命的掙扎?
在房間的另一側的木頭更接近完成品,細部一道道的刻痕,象徵歷經淬煉的傷痕,雕塑出生命的強韌。
生命里程不是圓潤,而是不斷的磨損,留下的刻痕。
向上尋求著什麼?

《殺時間:散步_爬梯_清水池
黃榮智
滴答 滴答 滴答 滴答
漏水的房間
落下的是雨水
還是時間?
蹲著觀看水滴落下來的位置,鹵素燈下的臉盆散射奇異的光景。
每隔幾秒滴落的水,畫出了一道道的漣漪。時間相隔有的短,有的長。靜靜聽著水的聲音,滴答滴答,這是八分音符,而旁邊一點是拉長的四拍,沒有規律的樂譜。
走在房間的邊界,牆上掛了三個時鐘,一個是現在時刻、一個是重複的過去、另一個是靜止的未來。
三個不同的時空,我穿越過,爬上梯子到了另一個空間,很安靜。
兩個偌大的水塔靜靜的待在那裡,安靜像是時間停滯。
上面寫著
" Those objects we refer to as art are not necessarily art, are they ? "
" These everyday objects we don't consider art, could perhaps be art, couldn't they? "
也許在漏水的房裡,聽水聲,讓時間流過,是種藝術?
將日常生活用藝術的眼光看待,一個鋼盆,一盞時鐘,一座水塔,也能成為藝術。
我非常喜歡這件氛圍略有禪意的作品。

《 不義遺址- 安康接待室/ 新店軍人監獄 》
沈昭良
當我走進了畫面,像是遊歷於過去不義遺址的場景。
這系列攝影裝置作品與展場空間脈絡交錯。監獄的視覺印象鐵欄杆畫出的隔線框架,轉換成為建築的窗框。平面攝影產生的透視感將觀者吸入至空間。
攝影畫面皆是廢棄監獄的一景,影像裡沒有人的存在。彷彿你被關入這座不安氣氛的監獄,沒有同伴失去救援。
觀展的這天剛好陽光樹影應在白色的牆面,藝術家從裂縫長處的綠葉,擺放在真實的綠葉裡。
此處陳列方式非常高明,由右至左,從空隙望相遠處的大樹,此為凹面。中間穿插則綠葉的攝影作品。左邊則是建築的空窗,樹葉穿越劃破此空間。凹面平面凸面彼此的突破性,又將觀者的空間感混淆。
看過許多廢墟攝影,將破碎的畫面拍攝出頹廢衰敗的美感,而不義遺址,則將攝影與展場空間互相呼應帶令觀者進入影像的另一個層次。
建築本身的構型,與監獄欄杆的造型整齊劃一。
畫面中的綠葉與實景呼應,走進畫面分不出虛實。
我反覆思索為什麼此作品為複調神話的最後一個展品?
除了藝術家高明的攝影創作呼應此場域,結束在廢棄監獄的空間與神話美麗的象徵形成極大的對比差距,複調神話如同變調的神話,也許前一世都人類都是犯了罪的天使,天神逞罰將我們變成了人類,承受者生老病死輪迴之苦,不斷遊歷在人間,而這些痛苦,在藝術家的轉化,成為作品。
在這之後,我們感同身受。
再重新譜一曲,專屬與自己的複調神話。

【複調神話 𝗣𝗢𝗟𝗬𝗣𝗛𝗢𝗡𝗬 𝗠𝗬𝗧𝗛】​!展期即將結束!
展期|2021.10.29(五) – 2021.12.30(四)​
地點|臺藝大藝術聚落、九單藝術實踐空間​
開放時間|週一休館,週二至週日 11:00 - 17:00​
官方網站|​https://www.gtbca.com
雲端展場|​https://reurl.cc/L7R57L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Peiwen.k 攝影,插畫,文字創作者。
【 小聊 】:現在已經半夜12:18了,展覽快結束才生出來,因為很有意思的展。還有許多沒介紹到,希望你也可以親眼觀展感受,12/30結束把握機會。
Pei do Nothing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會長 的出沒地點
FB : 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 IG : peidonothing 看到很愛書本的語句都會分享在限時動態
藝文創作生存實屬不易,如果喜歡我的內容,歡迎追蹤我的專題或是FB及IG,或是按一下拍手或給愛心,也都是讓我能持續下去的動力。
此篇文章會顯示動態置底廣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49會員
101內容數
無所事事盡情,讀書、寫字、畫畫、攝影、聽音樂 看似無用的興趣,卻能填補心中的缺口。過度理想浪漫主義的靈魂,無從抒發的情感。無所事事人生委員會用影像書寫情感,勾勒出一則一則的故事。主角可能是我,也是你,或是那個你也想著的那個人。喜歡的、討厭的、乖張的、壓抑的,放在這裡等待風乾。 #用影像書寫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eiwen 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在一個海邊永晝的美術館 展示各種與海邊生活的人的藝術作品。 拿著地圖像是尋寶,鼓起勇氣打開一間小店的門。 每扇門後都是一個小世界。 可能是有海景的咖啡店,可能是有洞穴的餐廳,可能是充滿香氣的甜點店。 描述討海生活工作的藝術作品融入於此。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創作的朋友問我最近有沒有奇怪的展覽,剛好年假去了高美館看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黑盒》展覽,如果用幾個字形容就是『怪誕奇異的體驗』。
複調神話,這是一個無法定調的展覽。 定名為複調神話的大台北當代藝術雙年展。策展的藝術形式多元。攝影、繪畫、雕塑、裝置。展品傳達的議題多元分散。 展品存在的空間如星塵發散性的遍佈。 花了三次筆者慢慢將展品看完,節錄部分有興趣的與你分享。 ​
到美術館看展,你的預期會是什麼?是古典的油畫、東洋的膠彩、還是龐大的雕塑作品? 近期將結束的的 國美館 《所在—境與物的前衛藝術1980-2021》則是突破對於傳統繪畫藝術的概念。來美術館給腦袋一個新的體驗!
在一個海邊永晝的美術館 展示各種與海邊生活的人的藝術作品。 拿著地圖像是尋寶,鼓起勇氣打開一間小店的門。 每扇門後都是一個小世界。 可能是有海景的咖啡店,可能是有洞穴的餐廳,可能是充滿香氣的甜點店。 描述討海生活工作的藝術作品融入於此。
如果是你?你認為什麼物品是值得拿去美術館展覽的呢? 這篇分享了三個當代藝術館最近的發人深省的藝術作品。談論共同創作,與對事物價值的重新定義。談論『變』才是真理的作品。談論如何用幽默包裝嚴肅的環境議題。 來當代藝術館看展覽,獲得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
這是一個夜晚咖啡廳人與機器人共舞的愛情故事。疫情進入三級緊戒後,所有的藝術場館都關門了,焦慮與不安湧上心頭。這個時刻,我們仍需要藝術,治癒人心。回顧了最近看過的溫暖劇場,期盼一切安好。
創作的朋友問我最近有沒有奇怪的展覽,剛好年假去了高美館看美國錄像藝術之先鋒湯尼奧斯勒《黑盒》展覽,如果用幾個字形容就是『怪誕奇異的體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1730~0230 9個小時 騎了360公里 從臺南美術館2館~新北 上午將近九點起床 隨便吃了點東西 十點左右進臺南美術館2館 一進門的展覽就引起一些感觸: 〈觀沈昭良攝影「漂流」〉   我們以為雲氣漂流 雲氣認為我們才居無定所   我們看河面漂流殘枝 河面看世間漂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今年底預計參與一場主題與「夢」有關的展覽,會員們聽到有展覽都很期待,因為在藝術的世界,可以展現自己,訴說心聲,不用那麼擔心對、錯、好、壞。 為了參展,會員們在【在夢中-系列創作課】之中與藝術家陳哲偉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創作體驗。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介紹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於2021年5月移師北美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來自DNA的對話」、「不確定的旅程」、「內與外」與「時空的反射」四大部分,詳細介紹塩田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展覽主題「身土不二」,帶領觀者體悟生命與大地的連接。特色作品「苦行林」以抽象方式表達修行人的孤寂與堅毅。印象深刻的名畫「最後的晚餐」、「巖間聖母」等,給觀者帶來豐富的觀畫體驗與心得。藉著藝術欣賞,瞭解畫家、時代和文化瑰寶。
Thumbnail
1730~0230 9個小時 騎了360公里 從臺南美術館2館~新北 上午將近九點起床 隨便吃了點東西 十點左右進臺南美術館2館 一進門的展覽就引起一些感觸: 〈觀沈昭良攝影「漂流」〉   我們以為雲氣漂流 雲氣認為我們才居無定所   我們看河面漂流殘枝 河面看世間漂
Thumbnail
【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今年又來到遠得要命的朱銘美術館看展了! 此次的觀展重點是《流形:2024臺灣當代雕塑展》。 該展借用「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中的「流形」為題,聚焦臺灣當代雕塑藝術。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塩田千春在東京森美術館舉辦的個展,將於2021年5月移師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出。塩田的藝術作品以空間裝置為主,透過細線交纏呈現萬事萬物的連結與複雜性,並探討生死、記憶、創傷、夢境等議題。本篇文章共分為「去向何方?」、「成為畫」和「從DNA到DNA」三大部分,詳細介紹了塩田千春的作品內容和啟發。
Thumbnail
裝置藝術是一種獨特創作形式,追溯到法國藝術家杜尚。 「失聲畫眉之歌」探討數位時代的記憶議題,文本、水墨長卷、遮陽網、展牆,模擬社群軟體窺看私人情感的多重視角,觀者透過不同的觀賞狀態,感受作品的多維時空。 裝置藝術的魅力在於觀眾可以走進作品,當他們走出作品時,已經不一樣,這正是藝術的魔力所在。
Thumbnail
活泉之家今年底預計參與一場主題與「夢」有關的展覽,會員們聽到有展覽都很期待,因為在藝術的世界,可以展現自己,訴說心聲,不用那麼擔心對、錯、好、壞。 為了參展,會員們在【在夢中-系列創作課】之中與藝術家陳哲偉進行了非常豐富的創作體驗。
Thumbnail
愉悅,這場展覽套票購入許久,雖工作與家庭忙碌,仍心繫展覽,渴望一窺莫內於《光》的創作,終於,我完成了這趟一日短旅。 在這次的展覽中,很多的畫作,都是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化無窮的外貌,甚至是四季替換下的不同光線。 「睡蓮」系列亦是,因油彩描繪下來的,不是所見的物體本身,而是畫家觀照的過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由國立台灣美術館典藏組組長,也是東海大學美術系任兼助理教授薛燕玲策展的﹝台灣土.自由水—黃土水藝術生命的復活﹞先來參觀預展,印象非常之深刻。再次來到台中市國美館102展示廳,重新觀賞黃土水的雕塑精品。 黃土水 (1895-1930)被譽為 1910-1930 年代臺灣雕塑界唯一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