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墨色藝染│【穿孔城市】在城市裡製造穿孔的我們,是覓生者,也是寄生者

更新於 2020/07/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城市是人類聚落目前最進化的型態。那裡蘊含了各種的興盛與茁壯,也藏著蛻變過程所留下的疤。同時,建築間的距離越來越緊密,卻反倒促就了人心的疏離。
「穿孔」一詞雖然從不同藝術家的作品裡展現出不盡相同的含意,卻都是出現在人與人之間產生影響的現象表述。

凋零/蔓冒

任何事物都會面臨破敗的結果。有時純粹是擔受不起時間的重量,也有可能是從未預期的攻擊。
生命是如此,城市亦然。
但在凋敗發生的同時,新的凝聚也正透過不同方式形成。
城市中各種形式的「穿孔」

穿透/連結

與強調採光的摩登大廈相比,光線在舊時住宅上呈現出更強烈的時間與空間對比。公共空間與私領域的界線相對模糊,造就社區內更緊密的人際關係。
《步移景換‧華江陰陽》為卷軸是的攝影作品
然而,隨著舊有社區型態的更新、重塑,連接樓房之間的連接走廊無法像過去那般聯繫人心,透明的大樓玻璃與便捷的網路則加深了人們窺探的慾望。
從《剖視島》的窗口看《八月十五》
不同時代風格的建築在城市的演替中混生林立,新來舊到的歸化種族穿行其中,無論來自何處,都因為這個快速變遷的社會演化出新的生活型態。有的看似自由卻被經濟導航所操控,有的得披上層層社會身分疲憊漫遊;有人身在故里卻落腳騎樓,也有的明明遠離家鄉,卻同時把家鄉給搬進了新土。
《印尼雜貨店在台灣》(左)呈現新住民的文化播遷;《無以為家》(右)則是以動態投影紀錄本地原生的騎樓樣貌

牆給的第一印象是阻擋。但在城市裡,有很多是牆所無法阻擋的。訊息可以透過網路流通,疾病更是擋也檔不住。某方面來說,牆的出現反而製造了新的穿孔。
有時我們會信賴牆的安全感與隱蔽性而恣意妄言、有時我們則嫌棄牆的隔閡與不夠穩固透徹,甚至責怪牆體結構不夠牢固密合。不過這些讓人類寄宿其隔間的牆,終敵不過時間的穿孔而走向崩解。
展覽的部分作品可能會讓人感到不適。像是《邊境漫遊》中傳遞控訴意境的影像、《巨神連線》裡詭異的背景音;在時間永遠停駐的《八月十五》,不堪負重的玻璃杯摔落所發出的聲響驚心刺耳。同樣談及死亡,《Si So Mi》喜迎「鼠生」劇終的悲傷與歡樂,就與《地獄變相》裡的模擬場景形成對比。
倒有一項作品卻讓我出乎意料的喜歡。
《觀星者:2014-2020》
《觀星者:2014-2020》是一項我當下沒有什麼感覺,之後卻越嚐越有味的作品。其中一個區塊的佈置是創作者將許多暫留過「天臺工作室」,卻未必彼此認識的人物影像賦予編號並貼在牆面上。他認為每個人都是一顆擁有自己運行軌跡的恆星。
這讓我想到天文學中的天球概念:天空中的發光星體其實距離彼此相當遙遠,但因為人類的觀察者位置,加上那是肉眼無法判別的距離差,所以星星看起來就像嵌在同一片天幕上一樣。
如果你我都來過,或許在他人眼中,會有一個我們彼此相遇的故事。
要是在人們越加疏離的城市裡,我們被投影到同一面牆上,那麼,彼此遙遠的我們是否也算是透過穿孔產生了連結呢── 寄生於城市穿孔的我們,這樣的想法似乎浪漫的過於狂妄了。
    avatar-img
    2會員
    29內容數
    即便生於光影、表以顏色、奏演悅音,終只見著黑白行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膠捲裡的墨水 的其他內容
    有時我們走一條看起來簡單的路走並非因為偷懶怕麻煩,可能只是沒自信能在困難的道上活下來。可如果荊棘之徑是通往城堡的唯一選擇,那手無寸鐵的自己也許真的就得來點魔法助攻。
    我們都銘記自己的青春裡有誰,卻不一定記得青春裡的自己。管他再平凡,或者再艷麗,青春啊,說穿了就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吧。
    只因為父母在錯誤的地方生下自己,就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的命運──身為人類的我實在很難想像。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 這話能若真能說的無後之憂又理所當然,那大概是我們都平凡的過於幸福了。
    任何一個在今日可以用玩笑口吻訴說的歷史,都可能是由一道深刻的傷痕所換得。 
    有些回憶,因為太甜而不願回首;有些歷史,因為太痛而不忍忘懷。 我們時常任仇恨擺布,又渴望被救贖,人類啊,就是這麼一種矛盾的生物。
    有時我們走一條看起來簡單的路走並非因為偷懶怕麻煩,可能只是沒自信能在困難的道上活下來。可如果荊棘之徑是通往城堡的唯一選擇,那手無寸鐵的自己也許真的就得來點魔法助攻。
    我們都銘記自己的青春裡有誰,卻不一定記得青春裡的自己。管他再平凡,或者再艷麗,青春啊,說穿了就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吧。
    只因為父母在錯誤的地方生下自己,就可能面臨終身監禁的命運──身為人類的我實在很難想像。
    「談戀愛是兩個人的事」 這話能若真能說的無後之憂又理所當然,那大概是我們都平凡的過於幸福了。
    任何一個在今日可以用玩笑口吻訴說的歷史,都可能是由一道深刻的傷痕所換得。 
    有些回憶,因為太甜而不願回首;有些歷史,因為太痛而不忍忘懷。 我們時常任仇恨擺布,又渴望被救贖,人類啊,就是這麼一種矛盾的生物。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活在人造世界,而不自知。   我說的人造世界,是指城市中,所看到的東西,幾乎都是人製造的,不是自然的。   你現在如果在屋子內,不管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咖啡廳,或是在家裡……。 你可以看看四周,你會看到牆壁,這是人造的。 你可以低頭看看,你會看到磁磚或是磨石子,也可能看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去土城找朋友,結果很訝異土城頂埔的發展,目前捷高架正興建中,沿線二側的店面數量也蠻多的,記得印象中那裡的店面原本開店情形是較稀疏的,這次去對看到的變化很有感! 綜合起來,在新北板橋生活50年的我,一路上體驗,城市整體的發展情形: 1、有寬與深二個演化 一方面是縣市熱鬧程度的外擴,如從板橋,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街友像是存在卻又不存在的漂浮物,在人世間晃蕩,即使努力想讓自己成為什麼,變得可見、明晰,但在城市的陽光照射下,他們仍如幽靈般透明。街友社工的工作,是讓這些透明的幽靈擁有日常,彷彿日常生活是具有重量感的顏料,能一點一滴的賦予街友色彩,讓他們的輪廓變得清晰,直到和城市現場再度融成同一個場景。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在大疫之後,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影響,全球趨勢的轉變更讓這個議題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跟著獨立記者簡永達所著的《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跨國勞動在臺灣》,讀者也將了解台灣社會與移工間的關係,或許正在處於黃金交叉的關鍵期。
    Thumbnail
    當一群深具野心、勇於跨海工作的人,撞上僵固的法律與移工制度;這就是在「另一面」的臺灣,正不斷發生的事。 《移工築起的地下社會》由記者簡永達耗時七年,從臺中第一廣場開始,跨越臺灣與越南多個城市所採集合成的故事,整本書分為「地下社會」、「危險之島」、「異鄉家人」、「人權大浪」四大主軸。
    Thumbnail
    台北公館有個寶藏巖聚落,1960年代開始出現居民,大多是榮民老兵與家屬,依著山形興建違章建築,漸漸成為聚落,80年代市政府原本想拆除,經歷抗爭,漸漸轉型為藝術村,斷垣殘壁的景象被稱作歷史斷面。差事劇團二十年前便在寶藏巖歷史斷面搭帳篷演出,2024年3/22、
    Thumbnail
    居住在城市中的人,活在人造世界,而不自知。   我說的人造世界,是指城市中,所看到的東西,幾乎都是人製造的,不是自然的。   你現在如果在屋子內,不管是在辦公室,或是在咖啡廳,或是在家裡……。 你可以看看四周,你會看到牆壁,這是人造的。 你可以低頭看看,你會看到磁磚或是磨石子,也可能看到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今天去土城找朋友,結果很訝異土城頂埔的發展,目前捷高架正興建中,沿線二側的店面數量也蠻多的,記得印象中那裡的店面原本開店情形是較稀疏的,這次去對看到的變化很有感! 綜合起來,在新北板橋生活50年的我,一路上體驗,城市整體的發展情形: 1、有寬與深二個演化 一方面是縣市熱鬧程度的外擴,如從板橋,
    Thumbnail
    無論看見了多少臺階, 無論走遍了多少街道, 也不管覆蓋屋頂的是什麼, 或者那片牆的建材有多特殊... 組成一座城市的不是那些, 而是「空間量度」與「過去事件」的關係, 欄杆的高度與翻過欄杆的志願者, 漁網的破洞與修補的老人們閒聊著話當年, 這些記憶, 清晰或模糊的過往, 城市被一
    Thumbnail
    在科技發展進程快得駭人的時代,我們有時在追趕,好像沒有跟上浪潮就會被淘汰。近年走訪不同國家與城市時,發覺科技應用程度某種程度上,展現一個城市的競爭力,各式炫目新穎的視覺展現、建築與活動,科技、創新與城市的文化背景交織,豐富了一個城市的獨特性與吸睛(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