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一期】創作是回到初心的過程──專訪紙塑藝術家何怡萱

2022/05/1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011
◎黃皓天
「藝術是創造,也是消遣。這兩個概念中,我以為以藝術為消遣,或以藝術為人類精神的一種遊戲,是更為重要的。」──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2020年8月林語堂故居與紙塑藝術家何怡萱合作,策劃展覽《偶然,紙語——何怡萱紙塑創作展》,怡萱的創作主要以動物為主,以「紙」形塑動物原來的神色形態,除此之外,不少作品呈現動物擬人化的模樣,加入創作者對動物與生活觀察的奇思妙想,風格俏皮可愛,展覽創作品佈置在故居的各個角落中,讓整個老房子在突然之間活潑生動起來。
在紙塑創作之前,怡萱從事兒童插畫及繪本創作,大多以平面作品為主,直至2019年受朋友邀請,到澎湖當駐點藝術家,當時她希望尋求另一種新的可能性,她想到曾在過去學習陶藝的過程中,有學習以紙塑創作立體作品,於是開始嘗試利用紙作為一種新的媒材,透過紙塑得到新的啟發。在澎湖駐點期間,她說最開心的事,是可以百分之百完全順從本心下創作,只需要滿足自己的內心。
可愛的動物造型
談起創作材料到作品的形成,全由她一手包辦。紙塑基本創作材料回收自生活上不必要的紙張,例如報紙、筆記紙、月曆紙等,以果汁機或攪拌器打碎紙張後加入白膠,增加可塑性和黏稠度,然後就完成紙塑最基本的材料——紙漿。她形容觸感會類似坊間所販售的「紙黏土」,但不會添加多餘的化學物質。當基本材料做好後就可以開始形塑作品,一般約3-5公分大小的小型作品,連同上色需時四至五天完成,若是10公分以上或精緻度較高的作品,動輒2-3週的時間。
相較其他材料,她說紙塑創作過程雖然較為費時,但相對花費成本不高,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材質。除紙塑創作外,怡萱亦兼任紙塑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她發現創作能夠反映人的個性,每個人所創作的作品都會呈現不同的質感。她認為創作在本質上應該是隨心所欲的事情,隨時隨地都能在生活中發生。
生態的肢體語言
在創作主題方面,談到為何以動物作為主要創作對象時,怡萱不諱言直說因為「動物很好相處」,她搞笑地說創作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點社交障礙。其實在創作過程中,因為以動物為主要題材,會邊做邊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她提到一個特殊體驗是在澎湖駐點期間,在民宿的庭院中發生。當時她最期待是每天清晨時分,一邊聆聽青蛙鳴叫一邊創作,這樣發現「美」就存在於大自然中,有如與青蛙們合作完成作品,這個體驗也刺激她的創作,其中一件作品就是青蛙們正在演奏樂器的模樣。
對於日後規劃,怡萱希望紙塑創作能成為她的主力,既能自我滿足也能將創作回到初心,創作不再是將自己孤立在房間埋頭苦幹,而是因為作品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旅行,也因為創作可以與不同的藝術家交流,也因為藝術而認識更多的朋友,更多不期而遇的邂逅。在最後,她期許自己能不斷創作,期待在紙塑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發掘更多美好的偶然。
藝術家簡介
何怡萱
插畫工作者,
喜歡貓與爬蟲、書和玩具,
正在夢的路上以畫筆遨遊,
認識這個世界。
最愛和龜小孩
米糕、樂糕一起曬太陽。
展覽經歷
  • 2019「紙,塑故事」藝術駐點/旅行者背包客棧/澎湖,臺灣
  • 2019「口袋立體書職人特展」聯展/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臺北,臺灣
  • 2020「我和我的手作朋友們」聯展/北投公民會館/臺北,臺灣
  • 2020「偶然,紙語—何怡萱紙塑創作」個展/林語堂故居/臺北,臺灣
IG:xuan.papier
FB:YiXuanH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林語堂故居
林語堂故居
因樂活的林語堂先生,還有愛做夢的舒喜巷,而有了《前山報》的發行。這份刊物包納了前山、大士林區的在地故事,亦會介紹臺灣地區的其它館所,請您跟著《前山報》的放慢腳步品味生活,聽聞更多的城市故事,體會單純的初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