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一期】創作是回到初心的過程──專訪紙塑藝術家何怡萱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2020/011
◎黃皓天
「藝術是創造,也是消遣。這兩個概念中,我以為以藝術為消遣,或以藝術為人類精神的一種遊戲,是更為重要的。」──林語堂,《生活的藝術》
2020年8月林語堂故居與紙塑藝術家何怡萱合作,策劃展覽《偶然,紙語——何怡萱紙塑創作展》,怡萱的創作主要以動物為主,以「紙」形塑動物原來的神色形態,除此之外,不少作品呈現動物擬人化的模樣,加入創作者對動物與生活觀察的奇思妙想,風格俏皮可愛,展覽創作品佈置在故居的各個角落中,讓整個老房子在突然之間活潑生動起來。
在紙塑創作之前,怡萱從事兒童插畫及繪本創作,大多以平面作品為主,直至2019年受朋友邀請,到澎湖當駐點藝術家,當時她希望尋求另一種新的可能性,她想到曾在過去學習陶藝的過程中,有學習以紙塑創作立體作品,於是開始嘗試利用紙作為一種新的媒材,透過紙塑得到新的啟發。在澎湖駐點期間,她說最開心的事,是可以百分之百完全順從本心下創作,只需要滿足自己的內心。
可愛的動物造型
談起創作材料到作品的形成,全由她一手包辦。紙塑基本創作材料回收自生活上不必要的紙張,例如報紙、筆記紙、月曆紙等,以果汁機或攪拌器打碎紙張後加入白膠,增加可塑性和黏稠度,然後就完成紙塑最基本的材料——紙漿。她形容觸感會類似坊間所販售的「紙黏土」,但不會添加多餘的化學物質。當基本材料做好後就可以開始形塑作品,一般約3-5公分大小的小型作品,連同上色需時四至五天完成,若是10公分以上或精緻度較高的作品,動輒2-3週的時間。
相較其他材料,她說紙塑創作過程雖然較為費時,但相對花費成本不高,是非常平易近人的材質。除紙塑創作外,怡萱亦兼任紙塑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她發現創作能夠反映人的個性,每個人所創作的作品都會呈現不同的質感。她認為創作在本質上應該是隨心所欲的事情,隨時隨地都能在生活中發生。
生態的肢體語言
在創作主題方面,談到為何以動物作為主要創作對象時,怡萱不諱言直說因為「動物很好相處」,她搞笑地說創作者多多少少都有一點點社交障礙。其實在創作過程中,因為以動物為主要題材,會邊做邊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她提到一個特殊體驗是在澎湖駐點期間,在民宿的庭院中發生。當時她最期待是每天清晨時分,一邊聆聽青蛙鳴叫一邊創作,這樣發現「美」就存在於大自然中,有如與青蛙們合作完成作品,這個體驗也刺激她的創作,其中一件作品就是青蛙們正在演奏樂器的模樣。
對於日後規劃,怡萱希望紙塑創作能成為她的主力,既能自我滿足也能將創作回到初心,創作不再是將自己孤立在房間埋頭苦幹,而是因為作品可以到不同的地方旅行,也因為創作可以與不同的藝術家交流,也因為藝術而認識更多的朋友,更多不期而遇的邂逅。在最後,她期許自己能不斷創作,期待在紙塑中發現更多的可能性,發掘更多美好的偶然。
藝術家簡介
何怡萱
插畫工作者,
喜歡貓與爬蟲、書和玩具,
正在夢的路上以畫筆遨遊,
認識這個世界。
最愛和龜小孩
米糕、樂糕一起曬太陽。
展覽經歷
  • 2019「紙,塑故事」藝術駐點/旅行者背包客棧/澎湖,臺灣
  • 2019「口袋立體書職人特展」聯展/田園城市生活風格書店/臺北,臺灣
  • 2020「我和我的手作朋友們」聯展/北投公民會館/臺北,臺灣
  • 2020「偶然,紙語—何怡萱紙塑創作」個展/林語堂故居/臺北,臺灣
IG:xuan.papier
FB:YiXuanHo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81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前山報 的其他內容
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許多教師的宿舍群,國民政府來臺後仍是不少教授、學者的居住地,見證了早期知識領域與公共議題的發聲,亦陪著莘莘學子走過戒嚴、白色恐怖等黑暗時期,只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記憶逐漸被新興住宅覆蓋、淹沒。
端午為陰曆,鄰近的陽曆節令為夏至,為全年日照最充足的時期。古代因農曆5月多逢瘟疫盛行,視5月為惡月,舊時因醫療缺乏,遂寄望於宗教,視疫病為邪祟,透過各種方式驅邪避禍,成後世的禁忌及傳統。春秋時有詩人屈原投江,民間傳說裡則有《白蛇傳》,亦有龍圖騰祭祀的歷史。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哪一處,閃爍著綠樹與藍天相互輝映的畫面呢?是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黃金錢幣的午後、是村子裡和死黨爬上爬下的老榕樹、還是結實纍纍的土芒果掉落的聲音與酸甜的滋味?
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序曲,河童「小酷」跟著擅長抓魚的爸爸央求官員不要填補他們所居的沼澤地,豈料官員懷疑河童爸爸是要告發他們違法的事,因而出刀砍殺,就在要斬草除根殺掉小酷時突然地裂,小酷掉入裂縫中,隨即合攏起來,變成了一顆化石,等待在某一個時空解除封印。
在台灣,「鼓」的存在遍及大街小巷,圍繞著我們的生活運轉,可是一個好的鼓,尤其是手工鼓,它所需要耗費的心力與技術,卻是難以衡量。一場午後與响仁和鼓藝工坊的相遇,引領我們走進製鼓的萬花筒中,靜心聆聽來自鼓魂最深處的鳴響。
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許多教師的宿舍群,國民政府來臺後仍是不少教授、學者的居住地,見證了早期知識領域與公共議題的發聲,亦陪著莘莘學子走過戒嚴、白色恐怖等黑暗時期,只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記憶逐漸被新興住宅覆蓋、淹沒。
端午為陰曆,鄰近的陽曆節令為夏至,為全年日照最充足的時期。古代因農曆5月多逢瘟疫盛行,視5月為惡月,舊時因醫療缺乏,遂寄望於宗教,視疫病為邪祟,透過各種方式驅邪避禍,成後世的禁忌及傳統。春秋時有詩人屈原投江,民間傳說裡則有《白蛇傳》,亦有龍圖騰祭祀的歷史。
捷運列車帶來了世界各地的旅人,從捷運劍潭站為士林起始站,遍訪台灣小吃美食,進擊台北最有玩味的川流市集,士林的眾生相成了台北最豐盛的饗宴。
在你的記憶中,有沒有哪一處,閃爍著綠樹與藍天相互輝映的畫面呢?是陽光透過葉隙灑下黃金錢幣的午後、是村子裡和死黨爬上爬下的老榕樹、還是結實纍纍的土芒果掉落的聲音與酸甜的滋味?
日本動畫《河童之夏》序曲,河童「小酷」跟著擅長抓魚的爸爸央求官員不要填補他們所居的沼澤地,豈料官員懷疑河童爸爸是要告發他們違法的事,因而出刀砍殺,就在要斬草除根殺掉小酷時突然地裂,小酷掉入裂縫中,隨即合攏起來,變成了一顆化石,等待在某一個時空解除封印。
在台灣,「鼓」的存在遍及大街小巷,圍繞著我們的生活運轉,可是一個好的鼓,尤其是手工鼓,它所需要耗費的心力與技術,卻是難以衡量。一場午後與响仁和鼓藝工坊的相遇,引領我們走進製鼓的萬花筒中,靜心聆聽來自鼓魂最深處的鳴響。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月份的誠品 提案 免費刊物,主題是 : 我喜歡的海。
Thumbnail
藝術家何承芳以獨特的柏油作畫技法展現出獨樹一格的視覺呈現。透過柏油作畫,她探索了豐富的層次感和色彩變化,呈現出充滿朝氣活力與年輕幽默的畫面。2024年8月,她將在外琨塔Vaikuntha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希望透過作品中的豐盛畫面,賦予觀者心靈的富足和慰藉。
Thumbnail
手作的創作 談文化創意就不能夠不談一些手作的創作。手作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眾多手作作品中,有兩件特別令我喜愛,分別收藏於台灣與中國。前者是一幅手繪的貓咪,後者是一個手繪的雨花石人偶小丑。這兩件作品都極具生命力與藝術價值。 手繪的貓咪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這幅手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兔兔老師,Fun手作教室創辦人,一位擁有深厚手作經驗的創業家。自小便熱愛美術,並在美學的探索中培養了對創作的熱情。在多個領域都有深入的涉獵,從畫畫到花藝,再到立體元素的融合,展現對不同媒材和創意表現的獨特理解。
Thumbnail
「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創辦人陳怡君,父親是名為陳武西的藝術家,耳濡目染下,怡君對於創作、設計抱有極大熱忱與興趣。因為在疫情期間許多創作者受作品苦無曝光機會,怡君創辦「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期望透過授權文創產品,讓創作在生活周遭被看見,「推廣」不再受限於展場,而是充斥在日常角落,提升大眾的生活美學。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2024 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我的作品大多是街的寫生速寫,很少畫靜物,這是幾年前想畫,特別弄了幾個瓶子跟一些花卉,擺放而成的留下紀錄。當時覺得很喜歡,也很特別,其實靜物畫也有一種特別的美,主要是畫畫時與靜物之間溝通對話的過程很療癒。 若你也想畫靜物,可以按照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進行擺放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八月份的誠品 提案 免費刊物,主題是 : 我喜歡的海。
Thumbnail
藝術家何承芳以獨特的柏油作畫技法展現出獨樹一格的視覺呈現。透過柏油作畫,她探索了豐富的層次感和色彩變化,呈現出充滿朝氣活力與年輕幽默的畫面。2024年8月,她將在外琨塔Vaikuntha藝術中心舉辦個展,希望透過作品中的豐盛畫面,賦予觀者心靈的富足和慰藉。
Thumbnail
手作的創作 談文化創意就不能夠不談一些手作的創作。手作作品不僅僅是藝術家的心血結晶,更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在眾多手作作品中,有兩件特別令我喜愛,分別收藏於台灣與中國。前者是一幅手繪的貓咪,後者是一個手繪的雨花石人偶小丑。這兩件作品都極具生命力與藝術價值。 手繪的貓咪 首先,讓我們來談談這幅手
Thumbnail
【漬的時態・傅聖雅創作個展】 藝術,如何藉由「紙張」表達情感? 對於藝術家傅聖雅來說,因長期從事製版和印刷的工作,不同的紙張有著不同的角色定位。 正因紙張承載生活記憶和經驗,透過拼湊和組合,更能用來連結特定的情感、生活經驗。
Thumbnail
兔兔老師,Fun手作教室創辦人,一位擁有深厚手作經驗的創業家。自小便熱愛美術,並在美學的探索中培養了對創作的熱情。在多個領域都有深入的涉獵,從畫畫到花藝,再到立體元素的融合,展現對不同媒材和創意表現的獨特理解。
Thumbnail
「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創辦人陳怡君,父親是名為陳武西的藝術家,耳濡目染下,怡君對於創作、設計抱有極大熱忱與興趣。因為在疫情期間許多創作者受作品苦無曝光機會,怡君創辦「藝起出發吧數位行銷」,期望透過授權文創產品,讓創作在生活周遭被看見,「推廣」不再受限於展場,而是充斥在日常角落,提升大眾的生活美學。
Thumbnail
這次陳怡今在2024的第一檔展覽定名為「在家寫生」, 展出有三種不同的媒材,圍繞在生活物件、移動中的風景。 ... 這次的作品雖然是平靜的畫面,卻讓我的心裡澎湃洶湧。 我在作品前忽遠忽近,然後還側面看, 想要找出一些讓我心臟怦怦跳的原因😂
Thumbnail
圖書館二樓有「書香韻雅陶雙個展」, 因為貓咪,我們先來看曾鈺珊老師的陶土作品。 熟睡貓咪,百看不厭。 「小花」好迷人。 「大熊」很有架勢吧。 好喜歡這「虞美人」。 「陶衣春天」。 「包福滿溢二」。 「帶著包包去旅行。」 「隨興」。 「晚宴」。 「花好月圓」。 「閃耀」。 曾
Thumbnail
2024 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我的作品大多是街的寫生速寫,很少畫靜物,這是幾年前想畫,特別弄了幾個瓶子跟一些花卉,擺放而成的留下紀錄。當時覺得很喜歡,也很特別,其實靜物畫也有一種特別的美,主要是畫畫時與靜物之間溝通對話的過程很療癒。 若你也想畫靜物,可以按照物體的大小、形狀、顏色等特徵進行擺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