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報第十一期】衝破枷鎖為自由而戰──專訪溫州街殷海光故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0/011

◎蔡珮琳

自由的倫理基礎有,而且只有一個:把人當人。──殷海光

raw-image
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許多教師的宿舍群,國民政府來臺後仍是不少教授、學者的居住地,見證了早期知識領域與公共議題的發聲,亦陪著莘莘學子走過戒嚴、白色恐怖等黑暗時期,只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記憶逐漸被新興住宅覆蓋、淹沒。從和平東路一段走入溫州街,撲面而來一種恬淡、小眾的氛圍,拐彎再拐彎,位於一巷弄的深處,還完整保存了一棟具有時代意義及思想價值的房子,就是殷海光故居,屬於市定古蹟,目前由殷海光基金會經營管理。
raw-image

殷海光出生於1919年,是著名西方哲學研究者及自由主義發展的推手,短短不到五十歲的人生歷程很是跌宕起伏。1947年殷海光進入《中央日報》擔任主筆,曾發表著名的社論《趕快收拾人心》,希冀在政權的更迭中,民主陣營可以得勝。而後1949年殷海光隨著《中央日報》撤退來台,原是欲透過輿論為國民黨在臺灣的執政鋪路,卻不想國民黨開始走向專制獨裁,與殷海光原支持他們的初衷已背道而馳。殷海光開始抨擊國民黨,也加入雷震的《自由中國》行列,致力推行在臺的民主自由思想,由於抨擊太過激烈,同年殷海光被趕出了《中央日報》;但殷海光在西哲學術研究上的地位早已奠定,便受到當時臺大校長傅斯年的邀請,擔任臺大哲學系的講師,由於課程頗有深度,教學亦有熱忱,受到許多學生的歡迎。

raw-image


殷海光與夫人夏君璐結縭後,一直住在《中央日報》位於松江路的宿舍,後因女兒殷文麗準備出生,需要更大的生活空間,改搬到臺大所屬溫州街的十八巷九號 (今十八巷十六弄底)。許多人會誤以為殷海光居所是承接日治時期的宿舍而改造,但其實並非如此,因原處入住前幾近廢墟,故殷海光是在既有的建築基礎上重建。屋舍的格局強調實用主義,主臥擺放在格局的正中間,可通往客廳、書房、女兒臥室及庭院,窗戶則是大扇透明設計;內部白牆綠樑,外部則為藍白組合的三角屋頂矮房,是揉入日式的眷村風格房子。

raw-image


殷海光在臺時因政治立場與當局對立,在1960年代被禁止公開在臺大授課,而後的幾年歲月亦在家中受到特務監視,壓抑的生活及抱負不得施展的抑鬱,以致1969年即因病逝世。夫人為免留地觸景傷情,又因在臺舉目無親,草率將家中東西處理掉後便攜著女兒至美國投靠親戚,只保留了殷海光的著作及稿件,家具、物品皆無所存。目前故居還保留的資料,皆是1993年殷海光基金會成立後,透過董事們大力地蒐集,才逐一將殷海光的面紗更清晰地揭開。

raw-image

放眼周遭的老建築,面臨到的命運和待遇皆不相同。殷海光故居得以被保存至今,首先要感謝臺大中文系的梁榮茂教授,在後來居住在此的期間,儘量維持殷海光在世時的模樣,只微微裝修並調整空間上的運用;再加上殷海光的政治敏感度,及在學運上的持續影響力,使宵小們也避而遠之。而後約1996年殷海光基金會接管後才著手故居的修復,因人力及經費有限,直到2008年才正式對外開放。

raw-image


目前殷海光基金會的執行長謝嘉心小姐,五年前因緣際會下被前董事聘請進來,即便初期對殷海光的認識不足,也不熟悉文化資產或社區營造,但從做中學,再透過與地方文化團體的接觸,慢慢累積自身的養分,「自己要先有很大的能量,才能把更多人拉進來」。基金會的營運過去皆仰賴董事們的幫忙與私募,唯獨今年因主要贊助者資金無法挹注,才開始對外募款,然成效仍舊有限,希冀能透過與政府或其他單位的研討會、合作案等獲得資源,方能突破窘境。

殷海光故居目前的常設展為運用展版的方式介紹殷海光的生平、家庭與思想,並展示信件、手稿及照片等,亦有播放公視的紀錄片。未來展示內容規劃欲將戰後初期對該時代有所貢獻的人一併納入,如雷震等,去多方詮釋自由主義的發展歷程,使故居不單只是殷海光的故居,更是推廣自由與民主思想教育的重心,再結合多媒體技術,以突破場域限制,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 參觀須知:免費參觀。專人導覽須提前兩週預約,團體參觀最多20人為上限。
  • 開放時間:時間:週二、四、六為11:00~17:00,週三、五為13:00~17:00,週日及週一休館,國定假日另行公告
  •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 電話:( 02 ) 2364-5310
  • 目前殷海光故居亦有招募志工及工讀生,如有興趣可逕行撥打電話詢問。


粉絲專頁:

殷海光故居 - 財團法人紀念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經營管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前山報
17會員
83內容數
前山報創刊於2015年的秋天,我們聚焦於士林、陽明山前山區域的藝文生態,企求呈現繽紛多采的人間故事。歡迎朋友們來到林語堂故居、大稻埕舒喜巷,一同享受閱讀裡的美好時光。
前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5/03/07
關於臺北城想寫的東西太多了,似是對老情人的絮語,說不完的情話與詩篇,只好透過走訪紀實來完滿。 回到城中,過已一百多天,卻依然每天興致勃勃的觀賞、尋找——那些曾幾何時未曾留意的小事,來不及回望的街口,對照記憶的深度,拼湊出這座城市的影像。城隍廟與詩人周夢蝶,中華商場的起落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31
本文以臺北城門為主題,追憶作者童年在臺北城生活的點滴,並穿插臺北城歷史、城門變遷、周邊景點(博物館、文化景觀、老店)等資訊,情懷濃厚,兼具歷史與文化價值。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2024/12/03
泉源里位於臺北市北投區,是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社區,曾稱「十八份庄」。隨著年齡老化與人口外移的問題,泉源里透過農村再生計畫,不僅保存了當地文化,發展當地特色,還吸引了年輕人返鄉服務,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社區的定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殷海光是誰呀??相信對於許多年輕人一定都不知道。其實殷海光是台灣早期走過政治威權的時代代表人物之一。從殷海光這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畢生倡議反威權體制,透過書寫對抗言論思想箝制。如今,走入溫州街巷弄裡的故居,可以在這裡找到殷海光的住所,從屋內到庭園裡,都映照著殷海光崇尚自由的生活形態。 殷海光故
Thumbnail
殷海光是誰呀??相信對於許多年輕人一定都不知道。其實殷海光是台灣早期走過政治威權的時代代表人物之一。從殷海光這位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畢生倡議反威權體制,透過書寫對抗言論思想箝制。如今,走入溫州街巷弄裡的故居,可以在這裡找到殷海光的住所,從屋內到庭園裡,都映照著殷海光崇尚自由的生活形態。 殷海光故
Thumbnail
殷海光曾在信中寫給夏君璐:「茫茫人海,有甚麼比真情和真理更值得我們追求?」
Thumbnail
殷海光曾在信中寫給夏君璐:「茫茫人海,有甚麼比真情和真理更值得我們追求?」
Thumbnail
余英時教授是最有骨氣的中國知識人,來跟他學習如何讓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共存共榮
Thumbnail
余英時教授是最有骨氣的中國知識人,來跟他學習如何讓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共存共榮
Thumbnail
一個人/追求大家的民主/努力的樣子/不是一個人的希望--吳懿哲(11歲)
Thumbnail
一個人/追求大家的民主/努力的樣子/不是一個人的希望--吳懿哲(11歲)
Thumbnail
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許多教師的宿舍群,國民政府來臺後仍是不少教授、學者的居住地,見證了早期知識領域與公共議題的發聲,亦陪著莘莘學子走過戒嚴、白色恐怖等黑暗時期,只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記憶逐漸被新興住宅覆蓋、淹沒。
Thumbnail
現在的臺北市大安區青田街、溫州街、永康街一帶,曾是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許多教師的宿舍群,國民政府來臺後仍是不少教授、學者的居住地,見證了早期知識領域與公共議題的發聲,亦陪著莘莘學子走過戒嚴、白色恐怖等黑暗時期,只是隨著時間流逝,如今這些記憶逐漸被新興住宅覆蓋、淹沒。
Thumbnail
初春,日式房舍坐落在師大旁的巷裡,遠遠便可見其不同於街景的樸質,走訪其中自行投入票券箱,可換得一張明信片,屋內有傢俱有椅墊,隨處可坐。日式窗格遠望屋簷斜陽,不禁讓人想細究四季的光影,刻劃過多少歲月的餘韻。
Thumbnail
初春,日式房舍坐落在師大旁的巷裡,遠遠便可見其不同於街景的樸質,走訪其中自行投入票券箱,可換得一張明信片,屋內有傢俱有椅墊,隨處可坐。日式窗格遠望屋簷斜陽,不禁讓人想細究四季的光影,刻劃過多少歲月的餘韻。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空白處該要放入什麼呢?重現已然褪色的過往,藉由個體的生命推演時代的樣貌,重歷同時代人的情境,回填林曙光身處時代消失的空白。這像是蒐集拼圖,一點一滴的拼湊時代背景、主角的人生境遇,才發現我們努力尋回的,其實就是這時代正漸漸消逝的事物......
Thumbnail
我腦中又浮現昔年在大體病理實習課上所看到的,殷海光那一堆「被痛苦所盤纏的辛酸內在」,我想,他是在和整個時代、還有他自己進行英勇戰鬥的人,任務艱鉅、永不退卻、下場辛酸;但唯其如此,始成為令人景仰的一號人物。
Thumbnail
我腦中又浮現昔年在大體病理實習課上所看到的,殷海光那一堆「被痛苦所盤纏的辛酸內在」,我想,他是在和整個時代、還有他自己進行英勇戰鬥的人,任務艱鉅、永不退卻、下場辛酸;但唯其如此,始成為令人景仰的一號人物。
Thumbnail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Thumbnail
本書由傳主長女、政大台史所副教授李衣雲撰筆,涵蓋家庭生活史、學思歷程、學界故事、翻譯與文化工作、政治與社會運動等內容,是一部透過個人史,反映台灣從威權到民主的傳記,也是一本融合社會與庶民生活史的書。
Thumbnail
二戰結束後,國共爆發全面內戰,時局動盪,不少學人南來香港辦學。1949年,大陸易手,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在香港成立「亞洲文商專科夜校」,租用九龍偉晴街華南中學三課室在夜間上課,後來改名「亞洲文商學院」,1950年3月在教育司署立案為日校,改名「新亞書院」,租用九龍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
Thumbnail
二戰結束後,國共爆發全面內戰,時局動盪,不少學人南來香港辦學。1949年,大陸易手,錢穆、唐君毅、張丕介等在香港成立「亞洲文商專科夜校」,租用九龍偉晴街華南中學三課室在夜間上課,後來改名「亞洲文商學院」,1950年3月在教育司署立案為日校,改名「新亞書院」,租用九龍深水埗桂林街六十一、六十三、六十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