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珍惜與所愛的因緣際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母親身體向來不強,而近一兩年似乎更不佳。昨天她身體不適和嘔吐,雖後來已無恙,但是過程還是讓我擔心不已,也引發了我對有天可能失去母親的深深恐懼。
幾個月前一位朋友失去了父親,而我也在未成年的時就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父親。明知生老病死是人生無法逃避的課題,但我仍不敢想像如果有一天母親的離開,因為我自知無法割捨對他的愛。

弟弟未婚時,我們同住一起,後來弟弟搬走後,日常感覺好像缺少了什麼,不習慣失去與他的隨時展開的交談,雖有失落感,但畢竟大家還是會時不時相見。但我母親的健康就不是同一回事,因為他漸漸老去,我害怕這個在我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有天會永久的離開。

恰逢因為香港的問題,為免下一代被教育洗腦,弟弟一家也在考慮移居海外。這兩者加在一起,讓我強烈理解到,最親的人,都無奈於無法掌控彼此的緣聚緣散。很感慨,我們所能做的只是,在與所愛的人能在一起的時候,彼此好好地珍惜和愛護對方。
avatar-img
0會員
4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幾天,感受到離世長輩的表情。看起來不是很開心的樣子。 擔心的問了老師。 老師說,哎呀,沒有溫暖的力量呀 原來,是家人互動時,很疏離很冷漠,沒有什麼溫暖與愛的能量。 乍聽大吃了一驚,想說有嗎?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家裏發生一些事情,我好生氣,心中充滿責怪。 雖然我知道家人也很難過,
Thumbnail
回頭想想2024年,一直活在失去爸爸的悲傷裡, 在夢裡、在日常、在許多不同場合,我總能不經意想到你。 我們沒有過多親密交集,始終保持著既有的默契, 微笑點頭寒暄兩三句,雖然對話總不超過五句, 但我們彼此都很清楚,這樣的愛看似很輕,實質卻很重。
Thumbnail
和朋友約吃飯,朋友說當天有事,無法前往聚餐。原來,那天朋友要送自己的媽媽到安養機構居住。 朋友的爸爸早逝, 從小就是靠媽媽做生意, 才能支撐家庭。 撫養朋友家五個兄弟姐妹長大, 也許因為早年喪夫, 又在多是男性的生意圈子, 朋友媽媽個性剛強,主觀意識濃厚, 是個不易相處的人。同時
Thumbnail
「父親早逝,母親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人卻在國外,這是我最大的遺憾⋯⋯」秀娟(化名)說。   人生是不斷奮鬥的過程,秀娟早早出國工作,埋首於事業,以致當她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卻無法趕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時,她才驚覺自己錯過了很多陪伴、照顧母親,以及與家人共度的時光。   母親過世以前,都是由秀娟
我在馬來西亞跟曾如欣見了個面,在cafe聊了2小時。你知道她老母跟我們的不相伯仲,但她也跟你說同一番話,要珍惜陪父母的時間。 我不知道,如果有天我老母真的走了,我猜我不會認為應該要多陪她多去旅行。本來出年2月有想過要帶她去英法,但今次之後,我打消念頭,我沒本事帶她去,太難了。一個人食多少,穿多少,
親愛 面對死亡,有些人的名字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我們記憶中消失,而唯有親人留在記憶會不時想起,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面對告別,不斷的接受告別,在哭過之後,存續愛繼續往前走。 近日ㄧ位友人來訊,述說對已故父兄的無盡思念,對昔承愛的日子無法忘懷,字裡行間流露真情,追憶成長路上的點滴,父兄身影歷歷在目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家人是一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有人曾說,「家人」是最難相處的一種關係,一來是:基於血緣的連結,家人關係通常很難說斷就斷,我們無法選擇誰是我們的家人,所以一旦這個關係成立了,彼此很難不受影響。 人一出生就會先認識父母 兄弟姊妹 親戚 而越來越大以後 才有了朋友 伴侶 老師 同學 同事 競爭對手等等關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前幾天,感受到離世長輩的表情。看起來不是很開心的樣子。 擔心的問了老師。 老師說,哎呀,沒有溫暖的力量呀 原來,是家人互動時,很疏離很冷漠,沒有什麼溫暖與愛的能量。 乍聽大吃了一驚,想說有嗎? 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家裏發生一些事情,我好生氣,心中充滿責怪。 雖然我知道家人也很難過,
Thumbnail
回頭想想2024年,一直活在失去爸爸的悲傷裡, 在夢裡、在日常、在許多不同場合,我總能不經意想到你。 我們沒有過多親密交集,始終保持著既有的默契, 微笑點頭寒暄兩三句,雖然對話總不超過五句, 但我們彼此都很清楚,這樣的愛看似很輕,實質卻很重。
Thumbnail
和朋友約吃飯,朋友說當天有事,無法前往聚餐。原來,那天朋友要送自己的媽媽到安養機構居住。 朋友的爸爸早逝, 從小就是靠媽媽做生意, 才能支撐家庭。 撫養朋友家五個兄弟姐妹長大, 也許因為早年喪夫, 又在多是男性的生意圈子, 朋友媽媽個性剛強,主觀意識濃厚, 是個不易相處的人。同時
Thumbnail
「父親早逝,母親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人卻在國外,這是我最大的遺憾⋯⋯」秀娟(化名)說。   人生是不斷奮鬥的過程,秀娟早早出國工作,埋首於事業,以致當她收到母親病危的消息,卻無法趕回來見母親最後一面時,她才驚覺自己錯過了很多陪伴、照顧母親,以及與家人共度的時光。   母親過世以前,都是由秀娟
我在馬來西亞跟曾如欣見了個面,在cafe聊了2小時。你知道她老母跟我們的不相伯仲,但她也跟你說同一番話,要珍惜陪父母的時間。 我不知道,如果有天我老母真的走了,我猜我不會認為應該要多陪她多去旅行。本來出年2月有想過要帶她去英法,但今次之後,我打消念頭,我沒本事帶她去,太難了。一個人食多少,穿多少,
親愛 面對死亡,有些人的名字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我們記憶中消失,而唯有親人留在記憶會不時想起,但我們還是要不斷的面對告別,不斷的接受告別,在哭過之後,存續愛繼續往前走。 近日ㄧ位友人來訊,述說對已故父兄的無盡思念,對昔承愛的日子無法忘懷,字裡行間流露真情,追憶成長路上的點滴,父兄身影歷歷在目
Thumbnail
父親節對於失去父親的我來說,意味著越來越多的思念與情感交織。今年我試著與已故父親對話,表達心中難以言喻的情感,面對過去的回憶與困惑,這是一段難忘的自我療癒旅程。
家人是一輩子有血緣關係的人,有人曾說,「家人」是最難相處的一種關係,一來是:基於血緣的連結,家人關係通常很難說斷就斷,我們無法選擇誰是我們的家人,所以一旦這個關係成立了,彼此很難不受影響。 人一出生就會先認識父母 兄弟姊妹 親戚 而越來越大以後 才有了朋友 伴侶 老師 同學 同事 競爭對手等等關
Thumbnail
我曾以為,摯親的死別會有時間準備。 我曾以為,生老病死的每一個階段都有邁長的蘊釀,好讓我們接受,準備好進入下個階段。 我從沒想到,摯親會突然撒手而去,即使是病逝,一切來得令我不知所措。 突如其來的人生噩耗,我知道,我需要整理好我的悲痛,才能坦然重回正常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