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養機構

含有「安養機構」共 20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最近,家中的長輩身體狀況開始出現警訊,讓我開始認真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是否已經準備好面對父母老去的現實? 這不是一個突如其來的議題,而是潛伏在生活中的未爆彈,直到某一天,它突然炸開,迫使我們直視現實。 時間的痕跡,悄然無聲 曾幾何時,父母是我們的避風港,是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能提供解方的存在
Thumbnail
我在樓下大廳候著,長者一個個推了出來,家屬們興高采烈的拍照, 義工們親切招呼著,像幼稚園的孩子要去遠足郊遊般。 ---XX阿嬤在找兒子囉! 是阿母,她目巡著人群在盼著家人。 社工指揮著一組組直行,赤日高照,阿母戴著遮陽帽,可知今日活動的內容否? 我推著輪椅看不到她的表情,數百公尺迂迴曲折,
Thumbnail
我急需一口酒,驟然風雨飄搖夜更迷離。 暑假的公路,擋不住青春堵塞,車水馬龍依然躍動,吃喝玩樂餵飽懵懂激情年華。 華燈七彩閃爍,店招引進客途驛站,卻不能抖去一路風塵,吆喝著來瓶酒,來盤肉, 狼吞虎嚥填滿空虛。 想飲一口酒也得有個家,飢渴的歸途只想著一口酒一口肉,不是梁山泊與滿江紅, 是如父討
Thumbnail
大樹下春風春日清新暖和,婦人執澆水器涕泗縱橫交流於新葬母的思念中不能自己, 她忙著接手母親於圖書館旁側認養公有土地上的一片長青菜園花草, 她又說父親中風後,任她如何敦請再也不肯走出家門一步,她一再哽咽淚流複述母親於 過年前後生前之種種,也一再抱歉對我這個陌生人說了那麼多家事。 我大都默默傾聽
Thumbnail
臨近春節,家家戶戶正忙著張羅年夜飯的準備,期待著闔家歡聚的溫馨時刻。然而,您是否曾想過,還有一些人無法擁有這份幸福?那些生活在公益機構的老人與孩子,也渴望著一個充滿愛與希望的新年。捐出一份愛心,或許能讓他們感受到溫暖的擁抱。回想我過去在北京工作時,有一年因事業低潮,內心迷茫,卻因一次善行旅程而找回了
Thumbnail
近年來只要有朋友在聚會中消失,十之八九是假日須替代外傭照顧失能的父母。     其實這些有辦法請外傭的人還算幸運,據估算台灣每年有超過十三萬原本在職場工作的人,因為要照顧失能的家人而離開職場,而照顧者回到家,平均照顧的年數高達九點九年,將近十年,等到長輩過逝時,這些已離職多年的人通常沒有能
Thumbnail
和朋友約吃飯,朋友說當天有事,無法前往聚餐。原來,那天朋友要送自己的媽媽到安養機構居住。 朋友的爸爸早逝, 從小就是靠媽媽做生意, 才能支撐家庭。 撫養朋友家五個兄弟姐妹長大, 也許因為早年喪夫, 又在多是男性的生意圈子, 朋友媽媽個性剛強,主觀意識濃厚, 是個不易相處的人。同時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穗波心理師在病中的掙扎和種種後遺症。從自殺念頭到日常生活的種種困境,都一一細膩地描述了出來。穗波即使面對生死交關,也始終依靠著家人和朋友並面對不明未來存活下去。
Thumbnail
照顧家人是一份充滿辛苦和責任的工作,本文描述了獨生女照顧老母親的不易,無論是經濟壓力、身體操勞、心靈承受,甚至被照顧者自身的難處,都成為了她的負擔。建議照顧者適時使用社會關懷資源和喘息服務,並且重視心情和心理的調適,和其他照顧者互勉互助,減輕個人負擔。
Thumbnail
2020年的美國電影,描寫監護人、醫生與安養機構的勾結,讓小病的老人被藥物控制,呈現需要監護的狀態,監護人再奪去受監護老人財產的故事。台灣即將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超過25%),越來越老的我們能怎麼辦?
Thumbn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