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夢想之地》,講述以一個美國韓裔移民家庭,為了支撐虛幻的美國夢,而住進一個荒涼的貨櫃屋裡的故事,榮膺奧斯卡在內的諸多電影獎項;2022年《媽的多重宇宙》,以美國華人移民家庭為核心,用極具創意的方式,講一個華人女性的個人抉擇與家庭觀,成為年度討論熱度最高的作品。
近年來,隨著亞洲故事再度重新進入美國影壇的視野,美國電影裡的亞洲故事不再僅限功夫、武俠、皇宮等傳統的東方元素,顯而易見的是,愈來愈多美國電影創作者無須再捨近求遠,去仿造對於亞洲的想像,而是直接在美國發掘亞裔移民的人生故事,這些故事往往能更貼近現代的普世價值。
其實亞洲人大舉移民美國已經超過100年,美國有6%的亞裔族群,等於有兩千萬的亞洲人生活在美國,且持續再增加,美國華人移民的電影也不是這兩年才有。1993年美籍華人導演王穎,將美華作家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改編為電影,講述華人移民到美國生活所遇見的文化衝突與隔閡,許多人將此片視為亞裔移民電影的代表作,當年還入選為國家評論協會的年度十大電影。
比《喜福會》更早幾年,有一部亞洲電影在1987年就已經在拍攝美國華人移民的故事,由張婉婷執導,周潤發、鍾楚紅、陳百強主演的《秋天的故事》(又譯《流氓大亨》),當年入圍了6項金馬獎,與7項香港電影金像獎,可惜在當年的時空背景下不見容於美國影壇的視野中。
電影故事講述香港少女十三妹,為了追尋赴美留學的男友Vincent,獨自前往美國紐約,但到了紐約以後她才知道Vincent已經移情別戀,她不甘心就此回頭,於是自食其力在紐約工讀打拼,並結識了遠方親戚船頭尺。在唐人街打工、好賭的船頭尺雖然對十三妹有意思,他卻怕粗俗的自己高攀不上對方而不敢表白...
導演張婉婷曾前往美國紐約大學修讀電影,這可說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電影,有別於70年代愛情小品總是以三廳電影的低成本製作,《秋天的童話》將整個劇組拉到了美國紐約,拍出了那個年代香港青年前往美國築夢所遭遇的種種困境,真實的呈現唐人街械鬥、年輕華人到美國人家裡擔任幫傭、以及到餐廳打工時可能會遭遇的歧視,這些差別待遇不僅來自白人,更多也來自同鄉的欺壓,這是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拍出來的故事。
這部電影像是華人版的《西城故事》,雖然沒有壯闊的歌舞戲碼,但透過一個少女的追愛與逐夢的故事,寫實的記下了當年紐約底層華人社群的生活點滴。故事以「童話」為名反諷,卻是一個沒有幸福快樂的結局.反而充滿失望、挫折、血淚斑斑的華人移民故事。
在2022年回頭看這部1987年的電影,會看到許多老派懷舊的況味,35年前沒有交友軟體的速食愛情,周潤髮得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寫在鏡子上,像是寫臉書一樣,還不敢寫得太明白;在沒有通訊軟體的年代,鍾楚紅只能透過紙條來傳情。那個科技沒有這麼便利的年代,愛情似乎反而更扎實、更有人情味。
電影不僅是保存了那個年代的感情風貌,也保留了那個年代的城市風景,紐約的時代廣場上,還沒有刺眼發光的電子看板,而是手寫畫報與霓虹燈管;在911攻擊還沒發生的往昔,世貿雙子星大廈還是紐約的知名地標,就連鍾楚紅的青春模樣都讓我感到驚喜,這些如今已不復見的細節,都被電影菲林永遠記住,比記憶更加深刻,透過數位修復而不會褪色。
電影裡可見到當年紐約地標世貿雙子星,當年的紐約天際線與現今已截然不同。
1987年,已有成千上萬個亞洲人前往美國打拼,他們屈伸在電車旁的破舊公寓裡,他們在後巷械鬥、工作、成長與戀愛,他們替美國人端盤子、擦桌子,當美國人去百老匯看劇場的時後,他們幫忙照顧孩子、打掃家裡,那些人長期被主流文化的視野所忽視,被孤立到邊緣,戰戰競競地在美國立足、成家立業。
數十年後的今天,經過一代又一代移民的努力,美國主流社會終於開始好奇,這些移民為何來到美國、如何在美國生活。趙婷、劉思慕、林家珍、史帝芬元,這些第二、三代亞洲移民,有機會站到奧斯卡的舞台上、站到主流文化的面前,他們重新爬梳自己的身世時,這些經典電影,就成了重要的史料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