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整個世界可以將自身對於「被愛拋棄」、「沒人想幹自己/沒人可以給我幹」的恐懼投射在任何一個人身上,並拿一個人的戀愛或性經驗作為羞辱和打擊對方的手段。
而若是個體深信了這世界在玩的手段,將自己的價值建立在「有沒有人愛」、「有沒有談戀愛」、「有沒有性經驗」、「有沒有人幹」,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與羞恥感,因此跟著全世界打擊、貶低自己,要馬尋死、要馬積極尋找伴侶或性關係來證明自己。
一旦個體深信自己的價值、完整還有本質的美好是被外界所決定時,就是失去自己的開始。
愛情的確甜蜜,但並不時刻美好,也不該是每個人活著的必經之路,甚至是生命的「重心」;甚至包含婚姻、生孩子……一個人的人生可以千變萬化,而個體可以決定人生的成敗與精彩的標準為何。拿著自認為的「應該」去侷限別人要怎麼過活,才叫所謂的「成功」與「正確」,你他媽住海邊是不是?
似乎多數人活在所謂的「主流」世界,對於另外一群擁有不同意見與價值觀的存在,抱持的無非是敵意要不然就是憐憫。
而我想我沒有必要活在別人的嘴裡。
況且就算是進入愛情和婚姻也有各自的辛酸苦辣。
大家可以急著去批評一個人「死處男」、「老處女」、「單身狗」,潛意識認為「有伴才是好」,但怎麼就沒去思考過,為什麼自己這麼害怕孤單?害怕沒有伴侶?害怕沒人愛/幹?
反而因為害怕自己失去了這個世界對自己的認可,因此汲汲營營地追求世俗所謂的「應該」、「成功」與「正確」,即使到了後來感到痛苦也要忍讓跟妥協,最後失去自己;看著那些沒有跟自己一樣有性與愛的關係的存有,升起最後的一絲掙扎,辱罵之後換來比較得來的優越感,證明自己「還是有人要」、「還是有人愛」、「還是有價值」。
最後,到底活著是為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