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裡閱讀之 不抱怨的世界-感想與啟發(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相關書訊

  威爾·鮑溫牧師為不抱怨世界的作者。他本是要與社會大眾討論抱怨的議題。

   本書邀請大眾接受連續21天不抱怨的挑戰。而此書的四大部與不抱怨的過程環環相扣,進行的第一步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堅持下去。


   不抱怨的好處究竟有什麼呢?這就是作者探討的主題,只要成功征服這21天,快樂也會隨之而來。也許大家都把快樂想的很困難,但作者就是想傳達快樂與不抱怨的關係是成正比。
 

raw-image

正文

你的思想創造你的人生,你的話語又現實你的思想。改變你的話語,你的思想就會改變,你的人生也會改變。
〔本書第59頁〕

  抱怨,大家早已把它視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充斥著怨氣。作者的原意即是要把不抱怨運動宣揚到各世界,挑戰21天不抱怨,並以樂觀的角度看待任何悲劇。



  本書共分為四大部‑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能力、無意識的能力,每個小節都代表著21天不抱怨的過程。在進行不抱怨活動時,紫手環是主角,每當發覺自己抱怨時就把它換到另一隻手,而21天不抱怨動就正式開始。


raw-image


  初始大多不會感覺自己有抱怨,而作者便把本書第一部取為「無意識的無能」,在裡面即在探討我們是如何在無知覺的情況抱怨,其中也寫到埋怨世事會影響到健康,在我的朋友圈裡有人已連續過敏一段時間,每次在聊天時他便會處處跟我講他的身體狀況,例如過敏的症狀,諸如此類。我總是默默的旁聽,因為我了解抱怨並不會使症狀或既定的事實改變。


抱怨疼痛的人不僅是通知這個世界說他們在受苦,也是提醒自己的身體去尋找和體驗疼痛。
〔本書第70頁〕



  抱怨就像一種負能量,它像漣漪向外擴張,每當有人向我們抱怨時,我們就會被此種負能量影響,在第二部作者提到若與抱怨的人相處久了,自然而然也會發更多牢騷。當別人或自己發牢騷時,最好的解決之道就是想辦法突破現實的瓶頸。但眾人們早已把抱怨當成處理問題的方法,學習任何新的事物總是會以抱怨的方式推託。

   抱怨無法解除現實的危機,它只會使事情每下愈況。此時我們更應該轉換自己的想法,使自己的心情轉為正面,把負面的想法消除。倘若我們遇到挫折能以樂觀的心情對待,就能夠減少抱怨的時間。




  當快樂的想法增多時,埋怨之言自然就會減少,我們也會變得更快樂。現在我發現,把向他人說三道四、討論別人是非的時間利用在論及他們的優點時,會感到更喜悅。信念轉變時,也就不會看任何事情不順眼,我們也會感到更知足,不會認為所有事情是應該得到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i試筆的沙龍
1會員
17內容數
Wei試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6/19
短篇小說紀錄虛實交替的生活情節,堤防邊、鐵橋上、吃午餐、租屋處、公園漫步、霓虹燈、返,觀望平凡的故事。但,要先輸入程式碼。
Thumbnail
2022/06/19
短篇小說紀錄虛實交替的生活情節,堤防邊、鐵橋上、吃午餐、租屋處、公園漫步、霓虹燈、返,觀望平凡的故事。但,要先輸入程式碼。
Thumbnail
2021/07/16
如今我的那位好兄弟-阿元正在逐步圓夢。從前嘲笑他的的人,下巴應該快掉下來了。今天想分享的這首歌是A-Lin的「做我自己」,有時看起來無所適從,其實只是在累積下個旅程的經驗值。別人對
Thumbnail
2021/07/16
如今我的那位好兄弟-阿元正在逐步圓夢。從前嘲笑他的的人,下巴應該快掉下來了。今天想分享的這首歌是A-Lin的「做我自己」,有時看起來無所適從,其實只是在累積下個旅程的經驗值。別人對
Thumbnail
2021/07/15
在播放下個階段的進行曲前,我都會重新審視初衷,瞧瞧過去的我過得如何。回到現實後,想到要步入自己的人生軌道時,感到像在錯雜的小巷迷路班荒迷。心煩意亂就會聽聽這首「你曾是少年」,問問曾經嚮往飛向蔚藍天空的我真的做到了嗎?心中的答案也很明顯:看到當初充滿希望的我,說著一切都沒問題,心也安心許多。
Thumbnail
2021/07/15
在播放下個階段的進行曲前,我都會重新審視初衷,瞧瞧過去的我過得如何。回到現實後,想到要步入自己的人生軌道時,感到像在錯雜的小巷迷路班荒迷。心煩意亂就會聽聽這首「你曾是少年」,問問曾經嚮往飛向蔚藍天空的我真的做到了嗎?心中的答案也很明顯:看到當初充滿希望的我,說著一切都沒問題,心也安心許多。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Thumbnail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Thumbnail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Thumbnail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Thumbnail
★抱怨像是口臭,只有從別人口中傳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 ●我想要幸福度過每一天,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終將死去。生命是一份禮物,每一分鐘都極為珍貴,所以我想要好好把握人生。 而我發現,最不益於身心的就是那些抱怨的時刻。邊做事邊嘀咕、對著電腦螢幕發火、開車時發牢騷、跟別人大聊八卦、抱怨自己的孩子、嘆氣、
Thumbnail
★抱怨像是口臭,只有從別人口中傳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發現。 ●我想要幸福度過每一天,因為我知道有一天我終將死去。生命是一份禮物,每一分鐘都極為珍貴,所以我想要好好把握人生。 而我發現,最不益於身心的就是那些抱怨的時刻。邊做事邊嘀咕、對著電腦螢幕發火、開車時發牢騷、跟別人大聊八卦、抱怨自己的孩子、嘆氣、
Thumbnail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Thumbnail
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裡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Thumbnail
我們的焦點一定是放在我們要的事情,而非我們不要的事情上。抱怨將意圖的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發生的事情上。  〔本書第160頁 〕    當怨言漸漸取代日常的對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日日疏遠。人們都不喜歡負能量,負能量來襲時大家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我們的焦點一定是放在我們要的事情,而非我們不要的事情上。抱怨將意圖的焦點放在我們不想要發生的事情上。  〔本書第160頁 〕    當怨言漸漸取代日常的對話,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會日日疏遠。人們都不喜歡負能量,負能量來襲時大家的心情也會受到影響。
Thumbnail
抱怨,大家早已把它視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漸漸得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充斥著怨氣。作者的原意即是要把不抱怨運動宣揚到各世界,挑戰21天不抱怨,並以樂觀的角度看待任何悲劇。本書共分為四大部¬¬ 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能力、無意識的能力,每個小節都代表著21天不抱怨的過程。
Thumbnail
抱怨,大家早已把它視為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漸漸得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充斥著怨氣。作者的原意即是要把不抱怨運動宣揚到各世界,挑戰21天不抱怨,並以樂觀的角度看待任何悲劇。本書共分為四大部¬¬ 無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無能、有意識的能力、無意識的能力,每個小節都代表著21天不抱怨的過程。
Thumbnail
說出不開心的事是一種能力,因為獨自一個人有事悶在心裡久了會容易生病。學著「不抱怨」,並非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比較受歡迎的人,而是一種開始善待自己的表現。 每抱怨一次,就像反覆複習了那些不愉快的感覺。而當我開始在想抱怨的時候學習先安靜,便發現人生有點不一樣了。
Thumbnail
說出不開心的事是一種能力,因為獨自一個人有事悶在心裡久了會容易生病。學著「不抱怨」,並非是為了讓自己成為比較受歡迎的人,而是一種開始善待自己的表現。 每抱怨一次,就像反覆複習了那些不愉快的感覺。而當我開始在想抱怨的時候學習先安靜,便發現人生有點不一樣了。
Thumbnail
「不抱怨」這三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是蠻困難的,甚至對兩個月前的我來說也是。
Thumbnail
「不抱怨」這三個字對很多人來說,應該是蠻困難的,甚至對兩個月前的我來說也是。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