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復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生命總會找到出路,千萬要相信你可以克服這一關
跟美國同學聊過之後,心情稍微和緩,大多數後遺症似乎在足夠營養補充、免疫力提升之後有很大機會逐漸康復(他也曾經嗅味覺喪失)。
美國的家庭醫生說,如果妳不嚴重,就當感冒一樣,哪裡痛吃甚麼藥(沒有特效藥),如果有呼吸困難的情況就去大醫院。
這個訊息其實有兩點:
1. 如果你信賴的人給予你這樣的資訊(沒甚麼大不了,只是感冒),你就會相信這件事確實沒甚麼大不了
2. 我們透過比較的動作,確認自己的位置,會比較感到安心。(有人康復且後遺症又再康復。)
現階段所有人都恐慌,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未知,以及我們知道有一定的機率會有後遺症與致死率。我們努力抓出確診者,抱怨隔離越來越寬鬆,因為我們知道傳染力並不只侷限在發病日當天,發病前後都有可能散播病毒。正是因為這種不知道何時輪到自己的情緒,讓我們覺得恐慌。拼命想要透過快篩確認自己的狀態,到底能不能出門、會不會成為傳播者?沒有人知道確診之後到底幾天才沒有傳染力。所有的訊息都是一點一點在混亂中被神聖指揮中心的告知。之所以說每天報數字沒有意義,因為我們想知道更多關於疾病的訊息;該備甚麼藥、除了口罩該怎麼保護自己和家人不被感染、家裡做不到一人一室還能怎麼辦、後遺症有哪些該找誰怎麼做。如果對於疾病的資訊越清楚明白,我們就知道該怎麼備藥、遇到甚麼症狀該找甚麼醫生、停課停工的匡列應該怎麼處理。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先慌亂之後才在茫茫網海裡找到對自己有用的資訊(然後還可能被嗆說你怎麼不自己找資料)。
這就是牽涉到政府是否值得信任的問題,不停地說有政府好安心,卻沒辦法針對恐慌的主因提供足夠的說明,用裁罰的方式管理群眾,這是在汙衊人民的智商。它們認為不用說太多,反正也聽不懂,不如聽我們的一步步指引,把群眾當成數字,自認為這是滾動式管理,順便還可以潑政治對手一點髒水。這些都不是人民想要看到的。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恐慌的主因既在於不清楚的指引、不透明的資訊,就應該針對問題提供說明
打不打疫苗其實無關乎得病這件事,打疫苗會突破感染、打疫苗也會死亡,小孩打疫苗很大部分看起來像是在幫忙消化過多的疫苗採購。 哪些人是高風險、我們怎麼樣提供醫療指引和量能,怎麼樣可以自行確認病程的輕重,既然發燒是必然的,沒有超過幾小時的39以上的高燒,是不是可以先投藥觀察幾小時有沒有效用,如果沒有效用該以怎樣的裝備去急診。當這些資訊都透明清楚,是不是就可以避免恐慌,每個人都想見醫生一面可是其實醫生也不過就給那幾種藥物。
當然很多國家會覺得台灣太小題大作,把感冒當作殺人病毒。要這樣講或許也不是沒有根據,不過我還是覺得這是一種達爾文式的思考模式,認為物競天擇是自然淘汰,這是一種把人當數字的錯誤。對於生命的消逝,我們總是深感遺憾,不論小孩或老人、甚至壯年人,都可能因為疾病而提早消亡,怎麼可以當作是一種無所謂的自然淘汰! 為什麼要因為政府無從管制就舉手投降?政府具有各方面的數字,有組織人員的優勢,應該可以更有效地運用去避免這樣大規模混亂的情況發生。想要救經濟,開放各國已有免疫力的確診者難道不是方法? 想要病毒共存,不是以衝高疫苗覆蓋率為主(因為突破感染總是會發生),而是對於染病者、康復者提供明確共存指引、藥物說明。這是一個識字率很高的國家,即便長者不一定會用APP,都還是可以給予基本的說明,並在資源上減少大家對於藥物、快篩、口罩、營養補充品的缺匱感受。
我們明明有時間可以做得更好的,不是嗎?
唾液快篩、快篩價格、PCR量能管理、抗病毒藥物、真正的兒童疫苗都準備充裕再衝向病毒的懷抱,不是更像個先進國家嗎?
目前觀察各確診者康復資訊,營養補充、提高免疫力還是最佳辦法。
蛋白質供給是基本,益生菌、魚油、維他命C對於小孩食欲不振似乎也有幫助。(也別忘了多喝水&曬太陽)
清冠一號小孩不太適合,大人可以,但也要注意過量可能腹瀉的情況。
願 所有人平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7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的其他內容
總之,慘痛的一週過去了。 雖然小孩還有些許症狀,類似腦霧、莫名的腿部肌肉疼痛。 剩下的也只能留待解隔離之後想辦法恢復了。 分幾點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父親的夢裡,那些長大的孩子都會變成小孩的樣貌出現。一則以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二則,在父母眼中,他可能都記得的是你過往最純真美好的樣貌。這種淺顯直白的表現方式,我覺得導演很厲害。 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 單親的爸爸幫女兒做便當,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是要從不會到會才顯得了不起。
總之,慘痛的一週過去了。 雖然小孩還有些許症狀,類似腦霧、莫名的腿部肌肉疼痛。 剩下的也只能留待解隔離之後想辦法恢復了。 分幾點簡單說說自己的想法:
封面寫著:謊言說一百次,就變成真理 洪蘭翻譯過許多外文書,似乎跟大腦科普都滿有關係的。這本書的序她提到,當時年代還有很多人信前世今生的說法或催眠,要打開國民的眼界而翻譯這本書,這點還滿有趣的。確實有印象在某個年代,好像很常聽說前世今生的說法,長有人說自己以前是貴族、公主、武士….
無政府主義,算是最近比較感興趣的關鍵字。 又牽涉到人類學家,當然要借來看看。 說實話,閱讀的感覺有點吃力,或許又是翻譯的關係。不過他有舉幾個例子,比方說在幫親戚挑選養老院的時候,人們的回應在有沒有監督者的情況,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回答。他認為這種感覺就像政府對人民的監控。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父親的夢裡,那些長大的孩子都會變成小孩的樣貌出現。一則以在父母眼中,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二則,在父母眼中,他可能都記得的是你過往最純真美好的樣貌。這種淺顯直白的表現方式,我覺得導演很厲害。 爸爸的便當是世界第一 單親的爸爸幫女兒做便當,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是要從不會到會才顯得了不起。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Thumbnail
拜醫學科技之賜,現代人越活越長,越來越多的重大疾病都能治癒。父母祖上那輩,醫療不普及,一個小小的感冒未及時就醫就漫延成重病而失去生命,沒錢就醫,或是來不及就醫的悲傷故事家家戶戶都曾有過。不過,長壽有長壽的隱憂,肉體還撐得住,智力卻以數倍的速度在退化,忙碌了大半輩子,到了晚年卸下責任腦子突然就當機了,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新冠後大家開始關注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逐漸有一些臨床試驗的結果出來了。慚愧的是,因為這些病毒以往既沒有藥也沒有疫苗,驗出來也是白搭,不會改變治療,所以以前成人的呼吸道感染我們很少關注這一群病毒。 不驗不代表沒有,其實很多非流感的感冒,如果也不是新冠,有可能就是呼吸道融合病毒,RSV傳染力大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臺灣的健保是世界首屈一指,讓昂貴的醫療費用變得更為負擔得起。在大陸上班及疫情期間,觀察大陸醫療水平及疫情期間醫院就診情況。此外,提供在家感冒時的自我輔助,例如成藥選擇以及如何在感冒期間加速復原。
在意外面前, 人命總是那樣的渺小。 相距20年,我對SARS的印象只停留在那個畫面,爺爺在醫院裡動手術,我們戴著層層口罩,連病房都不被允許踏入,快速地看完走人,只因為所有的未知都是病毒帶給我們的恐懼,那時候的我懵懂無知,只以為是場流行感冒。 二十年後,武漢肺炎來襲,醫療、科技都進步的我們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